77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七年级地理上册导学案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19-06-11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区实验学校 地理 课堂教学导学案

七 年级 第 1 学期 授课时间: 9 月 1 日 学案编号: 课题 学生姓名 与同学们谈地理 课时安排 学案编写 1学时 班级 课 中 导 学 知识教学点: 1知道地理课的一、设问导读:阅读教材P1—P4,完成下列问题: 学习内容。 1阅读教材P1卡片上的内容,你能否回答上来? 2知道学习地理2地理课学些什么?3学习地理有什么用?4怎样学好地理? 的目的、意义。 二、自我检测: 3知道学习地理1、丝绸盛产于我国江浙一带,这是因为 课的学习方法。 A、该地气候炎热,宜穿丝绸 B、该地经济条件好 能力训练点: C、该地有养蚕产丝的有利条件 D、该地人们有制丝绸技术 1初步学会举例2、日本人的饮食有浓烈的“海的味道”,形成了独特的“鱼文化”说明学习地理这是因为 的意义; 2培养3、地理事物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们有 、 的过程。 学生学习地理的好奇心。 课堂检测(100分) 1、山西省平遥古城、广西桂林山水属于 ( ) A、不同地形 B、旅游景点 C、不同产品 D、四季变化 2、日本人爱吃鱼,是因为 ( ) A、鱼类营养丰富 B、当地不宜吃其他肉类 C、日本是岛国,海水养殖条件好 D、当地的历史传统 3、人们常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是说 ( ) A、地理与人们生活不相关 B、地理对人们生产影响不大 C、地理条件与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密切相关 D、各地人们的生活习惯不同 4、一座城市的形成不可能有关的因素是 ( ) A、地形 B、河流 C、气候 D、人种 5、城市宜建在 ( ) A、森林的山区 B、有河流的平原 C、人口比较少的地方 D、交通不发达的地方 拓展探究 1、请说说城市的形成与发展和哪些因素有关。 2、你对“我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和资源既是从父辈那里继承来的,又是从子孙后代那里借来的”这句话是怎样理解的? 当 堂 独 立 检 测 1

区实验学校 地理 课堂教学导学案

七 年级 第 1 学期 授课时间: 9 月 日 学案编号: 课题 学生姓名 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 课时安排 学案编写 第一课时 班级 目规则的球体。 标 ?了解地球仪基本构造,记住地球最大的周长,平均半径,表面积。 【课前准备】 ?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会用相关数据说明地球大小; 知道地球是一个不课 1、学生课前准备:分小组、每小组至少准备一小地球仪、乒乓球、铁丝、胶布等。 前 2、教学器材:教学地球仪。 学生活动设计 一、自主学习: (一)导入部分:月亮、太阳都是圆的,那么地球的形状是怎样的呢? (二)导学部分: 1、地球的形状是个 。地球的平均半径是 千米,地球表面积 亿平方千米,最大周长约 万千米。 2、地球仪是地球的 ,在地球仪上,用不同的 、 和 来表示陆地、海洋、河湖、国家河城市等地理事物的位置、形状及名称。 3、地轴是地球的 。纬线是与地轴 并环绕地球一周的 ,地球仪上可画出 条纬线, 经线是连接 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 。地球仪上可画出 条经线,北极是 。南极是 。 二、合作、探究、展示: 1、现在我们都知道地球是个球体,你能从日常生活中举出实例么? 2、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哪几个阶段?(阅读P2图1.1) 3、从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中,你有哪些感悟? 4、观察地球仪:地球仪由哪几部分组成?地球仪上有哪些地理事物?南北极点是如何确定的? 教师指导设计 引导学生参看教材提供的关于地球仪模型制作的活动进行制作。在制作过程中教师要及时指导,强调制作环节中的要领,通过制作地球仪起到巩固本节知识的作用。最后,评出制作最好的优胜组,进行表扬。 课 中 导 学 地球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最大周长约4万千米,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 小结 2

课堂检测(100分) 1.在日常生活中,能够说明大地是球形的自然现象是( ) A太阳东升西落 B站得高,看得远 C水往低处流 D日全食 2.下列关于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自古以来,人们就认为地球是一个球体。 B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的成功,证实地球是一个球体。 C太阳、月亮是球体的,所以地球也是球体的。 D直到有了地球卫星照片,人们才认识到地球的形状是球体的 3.“坐地日行八万里”中的地是指:( ) A北极点 B南极点 C赤道任上一点 D地球上任一点 4.有关地球仪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按一定比例,把地球缩小后制成 B用不同的颜色、文字、符号表示地理事物 C地球仪能真实的反映地球形状 D地球仪是地球模型 5.经过测算,地球的平均半径为( )。 A 6375千米 B 6371千米 C 6378千米 D 6336千米 6.如果一架飞机以每小时800千米的速度飞行,那么沿地球最大周长环绕地球一圈大约需要多少小时? 当 堂 独 立 检 测

3

区实验学校 地理 课堂教学导学案

七 年级 第 1 学期 授课时间: 9 月 日 学案编号: 课题 学生 姓名 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 课时安排 学案编写 第二课时 班级 1.在地球仪上识别出地轴、纬线、北极、南极、赤道、北回归线、南回归线、北极圈、目南极圈等地理事物; 标 2.看图说出纬线和纬度的特点; 3.说出南北半球和高中低纬度的划分; 学生活动设计 一、自主学习: 1什么叫纬线? 课 2纬线是什么形状?最长的纬线叫什么?最短的呢? 3纬线指示什么方向? 读图1.11,为了把各纬线加以区分,我们给他们划分了纬度,中 请回答: 1.0度纬线叫什么?90度纬线叫什么? 2.从赤道到两极纬度是怎么变化的? 3.从赤道到两极纬线的长度是怎么变化的? 导 4.赤道两侧度数相同的纬线怎样区分?那一条纬线不标注? 二、合作、探究、展示: 观察地球仪上的经线和纬线(或书P6图1.10、图1.11)回答下学 列问题:(1)经线成什么形状?纬线又是什么形状? (2)比较不同的经线长度有什么变化。不同的纬线长度是否相等?(3)经线指示什么方向,纬线呢? 完成下列表格 形状 指示方向 纬线 圆,每一条纬线自成纬线圈 东西方向 赤道最长,向两极渐短 0°~90° 赤道(0°纬线) 经纬 半圆,两条相对应经线组成经线圈 南北方向 一样长 0°~180° 本初子午线(0°经线) 本初子午线向东、向西逐渐增大 东经E,西经W 20°W,160°E经线圈(东、西半球) 教师指导设计 归纳标度范围 小度数起点线 结 度数表示 半球划分 长度 度数变化规律 由赤道向南北两极逐渐增大 北纬N,南纬S 赤道(南、北半球) 4

课堂检测(100分) 当 堂 独 立 检 测

1.零度纬线又叫______。 2.度数自南向北增加的是____纬度,度数自北向南增加的是____纬度。 3.地球的平均半径为______千米。地球是一个两极部位______的不规则的球体。 4. 纬线指示______方向。 5.纬度分北纬和南纬,习惯上用英文字母“______”、“______”分别作为北纬和南纬的代号。 6.南回归线和北回归线的纬度是________度。 7.________以北的纬度叫北纬,________以南的纬度叫南纬,南北纬各________度。 8. 某地位于24°N,该地属于南北半球的________半球,属于高中、低、纬地区的________地区。 9.关于经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两条正相对的经线可组成一个经线圈 B全球可划出360条经线 C经线都指示南北方向 D所有经线都相互平行,永不相交 9.在地球仪上纬度为40°,经度为180°的点有几个(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5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七年级地理上册导学案在线全文阅读。

七年级地理上册导学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7cn.com.cn/wenku/zonghe/657919.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08-2022 免费范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 邮箱:tiandhx2@hotmail.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8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