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实验学校 地理 课堂教学导学案
七 年级 第 1 学期 授课时间: 月 日 学案编号: 课题 学习目标 重点 步骤 导入 1.1 地球的运动(2) 了解地球五带的划分级界线 2.知道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及极昼极夜现象 五带的划分 课中导学 前面我们学习了地球的运动,这节课我们学习五带的划分 1.五带划分依据:__________在地表的分布状况。 2.名称及界线: (1)A____带 B_____带 C_____带 D_____带 E______带 (2)a______(纬线)它是_____带和_____ 带的分界线,依次说出b、c、d。 _________:终年炎热 3.气候特点 南北温带:_________ 南北寒带:_________ 1.填五带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要求。 教师指导设计 自 主 学 习 团 队 合 作 小结 课 堂 检 测 (1)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温度带的名称: A_________ B_________ (2)五带中既无极昼极夜,又无阳光直射的是____带和____带。 (3)有极昼极夜现象的是____带和____带,有阳光直射的是____带。 2.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回答下列问题: (1)一年之中,我们学校旗杆的影子每天12点时(正午)一样长吗?什么时候最长?是由于地球的什么运动引起的? (2)一天之中,我们学校旗杆的影子什么时候最长,这又是由地球什么运动引起的? 北寒带:________(纬线)以北地区 ____带:北极圈与_______(纬线)之间 地球五带 热 带:_________________(纬线)之间 南温带:_______与南回归线之间____带:南极圈以南地区 1.同学们的衣柜里存放着春、夏、秋、冬四季服装,这是因为我们生活在( ) A.热带地区 B.温带地区 C.寒带地区 D.亚寒带地区 2.下列节日中,南京地区黑夜最长的是( ) A.六一国际儿童节 B.五一国际劳动节 C.国庆节 D.元旦 3. 划分五带主要依据是( ) 11
A. 有无极昼极夜现象 B. 有无阳光直射现象 C. 有无明显的四季变化 D. 获得太阳光热的多少 4. 有极昼和极夜的地区是( ) A.南北回归线之间的热带地区 B.回归线至极圈之间的温带地区 C.北极圈以北和南极圈以南的寒带地区 D.赤道附近地区 5. 极圈是 ( ) A. 热带与温带的划分 B. 热带与寒带的划分 C. 温带与寒带的划分 D. 中纬与地纬的划分 6. 我国南极科考队准备组织一次科考,你认为最好安排在北半球的( ) A. 夏季 B. 冬季 C. 春季 D. 秋季 教学 反思
12
课题 学习目标 重点难点 步骤 导入 区实验学校 地理 课堂教学导学案
1.3 地图 (1) 七 年级 第 1 学期 授课时间: 月 日 学案编号: 1.知道地图的基本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 2.学会运用地图辨别方向,量算距离 运用地图辨别方向 课中导学 地图是我们日常生活和学习地理不可缺少的工具,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如何读图、用图 一.地图的基本要素 1. 比例尺 (1)概念:表示__________比__________缩小的程度。 (2)公式:比例尺=______________ 0 40千米 __________,如 (3)表示形式 __________,如1:4000或 1/40000 __________,如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80千米 2. 方向 (1)经纬网地图:经线指示________方向,纬线指示________方向 (2)有指向标的地图:指向标一般指向_________ (3)一般地图:面向地图,用上____下_____左_____右_____ 3. 图例:地图的语言,包括各种________符号和它们的________说明,地理________和________。 1. 在比例尺为1:32000000的中国地图上,量得济南市与香港间的直线距离为5厘米,则两地间的实地距离为多少千米? 2. 读图完城下列问题: 教师指导 自 主 学 习 团 队 合 作 ① ② ③ (1)图①中,教室在停车场的_______方向 (2)图②中,教室在食堂的________方向 (3)图③中,点A在点B的_____方向,B点在C点的_____方向,C点在D点的_______方向,D点在B点的________方向。 地图的三要素 小结 13
课 堂 检 测 1. 下列不是地图基本要素的是( ) A. 比例尺 B. 颜色 C. 方向 D. 图例 2. 在1:30000000的地图上,量得两地图上距离为6厘米,则两地的实地距离为( ) A. 1300千米 B. 18000千米 C. 180千米 D. 1800千米 3. 读如图判断B点在A 点的什么方向( ) A. 东南 B. 东北 C. 西北 D. 西南 4. 在有指向标的地图上,要根据指向标来定方向, 指向标箭头一般指向( ) A.南方 B. 东南方 C. 西北方 D. 北方 5. 一个任站在南极点上,他的前后左右的方向是( ) A. 东方 B. 北方 C. 西方 D. 南方 6. 关于在地图上识别方向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经线指示东西方向,纬线指示南北方向 B. 面向地图,通常是“上北下南,左东右西” C. 站在北极点上,人的四面都是北方 D. 在有指向标的地图上,指向标的箭头指向正北方 教学 反思
14
区实验学校 地理 课堂教学导学案
七 年级 第 1 学期 授课时间: 月 日 学案编号: 课题 学习目标 重点难点 步骤 导入 1.3 地图(2) 1.能够识别等高线地形图上的山峰、山脊、山谷等 2.在地形图上能识别五种主要陆地地形的类型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课中导学 前面我们了解了地图的基本要素,这节课我们重点学习对地形图如何判读。 一.地面高度的两种计算方法 1. 海拔:地面某个地点高出__________ 的垂直距离。 2. 相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__________的垂直距离。 二.等高线:把各个地点的________标注在地图上,再把__________相同的点连接成线。 等深线:把海洋中__________相同的个点连接成线 三.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1. 等高线的疏密与坡度陡缓的关系: (1)等高线______,表示坡度缓。(2)等高线______,表示坡度陡。 2. 等高线的形状对应的地形类型(书第16页,图1.29) 四.其他常用的地形图、 分层设色地形图:按照_________或者_________的原则,在不同的等高线之间,着上不同的________来判断地面高低形态和海底起伏状况。 1.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甲乙两地的海拔高度:甲 米;乙 米,甲乙两地的相对高度是 米 教师指导 自 主 学 习 2. 读“等高线图”,回答问题: 团 队 合 作 ?填出图中字母所表示的地形部位名称 C__________ D__________ E________ ?在这幅图中,最高点的海拔至少在_______米以上。 ?图中A处位于B处的___________方向。 ?如果要从A、B两处爬山,则选择从_____处爬山要容易些。 地形图的判读 小结 海拔与相对高度 等高线疏密与坡度陡缓的关系:_______________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15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七年级地理上册导学案(3)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