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思:同学们,你们的观察真实可靠吗? 多媒体Flash动画: “金属与盐酸反应的比较” 观看动画,对照自己的探究反思: 规律建构3 问题延伸:一些金属不能与盐酸或稀硫酸反应,如铜和银,如何解决确定它们之间活动性顺序的困难? 要求:对铝、铜、银活动性顺序的探究: 1、设计探究方案 2、预测实验现象 3、作出合理判断 提示:铝表面必须打磨 展示:铜与硝酸银反应样品——银树,铝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的样品——铜树。(若有条件,演示银与硫酸铜溶液反应) 讨论:回忆第五单元铁钉与硫酸铜的反应 猜想:可用这种方法解决铜、银等金属的活动性顺序确定的困难。 设计探究方案: 既可以按教材的方案设计,也可以自己创新设计,但记录必须真实。 (当学生提出用Ag与硫酸铜溶液反应,不可否认方案的合理性,若有条件,教师应事先作好准备) 学生探究并将探究结果填写于自己设计的探究记录表中(其中之一): 归纳活动性:Al>Cu>Ag 实验 铜与硝酸银溶液 铝与硫酸铜溶液 铜与硫酸铝溶液 现象 方程式 展示结论,互动评价 导行:我们作出了这么多探究,进行“玩卡片”游戏:学生互动,将卡片按自己但规律还是零碎的,请同学们用分析、归纳的活动性顺序粘贴成序列 卡片将已经探究的规律归纳起展示、评价: 来 Mg>Al>Zn>Fe>Cu>Ag>Au 交流、讨论排序的理由和依据 导思:更多的金属活动性怎样呢? 背景介绍:科学家类似于我们的探究,进行了认真的去伪存真,由表及里的分析,总结出了金属活动性顺序 启迪:对金属活动性顺序,同学们发现了什么?对判断金属活动性提供了什么依据? 读教材(多媒体)金属活动性顺序: 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Cu Hg Au Pt Au ──────────────────→ 金属活动性由强渐弱 讨论并确定简洁语言归纳: 越在前面越活泼,氢前金属置换氢; 金属之间互置换,溶液里面可探寻。 规律建构4 6
运用与深化 小结 实践与创新 问题:有X、Y、Z三种金属。 讨论:(1)氢的活动性排X后,Y、Z之前的依据? (2)假如只告之“将Y放入Z的化合物溶液中无变化”能否得出结论?你是如何思维的? 1.知道金属主要化学性质:活泼金属多共性,与氧与酸易反应。 2.金属活动性顺序:以氢为界,五字断句。 3.活动性判断与应用(见归纳)。 1.实验室制氢气常选择锌与稀盐酸、稀硫酸反应,(1)选用的依据是什么?(2)不选铜的理由?(3)猜想:为什么也不选钾、钙、钠? 2.设计在溶液中证明铁的活动性大于铜的实验有哪些方法? 3.要证明铁、铜、银的活动性(1)提供一种单质两种溶液,如何设计?(2)提供一种溶液,两种单质,如何设计? 4.计算等质量的Mg、Zn、Fe与足量稀盐酸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比,并依据探究过程中粗略测得的反应速率,在坐标图中,粗略绘出反应时间与产生氢气质量的关系图(金属质量自己决定)。 5.看一看学校、家庭、工厂铁器、铜制品等如何保存,想一想这些与金属活动性顺序是否有关?(答案略) 反思:
课题3 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教学目标
知道一些常见的金属(铁)等矿物,了解从铁矿石中将铁还原出来的方法;了解防止金
7
属生锈的简单方法,知道废弃金属对环境的污染,认识回收金属的重要性。
通过收集材料、查阅资料、讨论交流等具体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和方法。 增强热爱祖国的情感,树立为民族振兴、社会进步学习化学的志向,使学生体会学习化学的价值;保持和增强对生活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培养学习化学的兴趣,树立珍惜资源、爱护环境、合理使用化学物质的观念。
教学重点:
了解从常见铁矿石中提炼铁的原理。
了解金属锈蚀的条件和金属资源的保护方法,激发学生的探究欲。 教学难点:
冶炼铁的原理和含杂质等不纯量的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如何使学生解决生活中金属锈蚀的问题。 实验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内容为常见矿石的图片、我国钢铁冶炼厂的简介、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实验模拟演示、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例题讲解幻灯片等);金、银戒指;镊子;酒精灯;火柴等。
生锈的铁锁、因锈蚀穿孔的铜壶、长期未用的菜刀、生锈的铁丝、不能用的水龙头等。 学生:课外收集的我国钢铁厂情况简介材料;重晶石等矿石样品。 在一周前做好的铁钉锈蚀条件探究的对比实验。 教学方法
收集资料,指导阅读,动画演示,讨论交流,拓展探究,实验展示,自主评价。 教学设计
教 学 过 程
实验导入 第一课时 铁的冶炼
教师演示金、银戒指在酒精灯上灼烧的实验,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分析“真金不怕火炼”的原因,以及钠、镁等金属为什么在自然界中不能以单质形式存在,而是以化合物形式存在于各种矿物之中的原因。
交流展示
学生出示课外收集到的矿石样品(重晶石、赤铁矿石等),朗读有关矿石的产地、产量、钢铁厂的名称等背景资料,课件展示人类最早使用的铁矿石──陨铁等其他矿石样品。
指导阅读
阅读课本,解读插图,讨论炼铁时铁矿石选取的方案,使学生弄清楚为什么选取这种矿石的原因。理解化学与社会和技术的相互关系。
讨论分析
出示多媒体课件高炉炼铁过程中的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模拟实验。讨论:①实验前先通入一氧化碳的原因;②尾气处理办法;③分析工业炼铁的原理;④分析原料产物是否为纯净物;⑤得出哪些结论等。
例题自学:指导学生阅读审题,尽量抓住有效信息,小组讨论读题后的感想,尽量将多的读少,抽出有用的、具体的条件。
例题剖析:多媒体展示例题的断句、数据的含义,已知和未知量的关系;计算的过程分解;各步骤之间的关系;不纯物质如何转化为纯物质等。
自主评价:学生小组之间、学生自己进行评价,谈谈收获和看法,教师总评。 升华训练
在小结的基础上,进行补充训练,加强对不纯物转化为纯净物有关的计算的应用。
第二课时 金属资源的保护
8
导入课题:出示铁锁、铜壶、菜刀、铁丝、水龙头,分析能否使用。 学生展示:由各小组的同学将一周前做的铁钉生锈的对比实验用品展示给大家看,交流说明操作方法、现象、结论和解释等。
讨论交流:畅所欲言所观察的现象、分析得到的结论以及对发生的现象的解释。相互评价各小组的实验效果、结论和解释是否合理。
自主评价:推选一组进行自主评价,从不同侧面谈谈本次探究实验的成败,推广到工业、农业和各种生产生活中如何防止铁生锈。尝试介绍几种防止铁生锈的方法。
教师引导:分析铁锁、菜刀、铁丝、水龙头锈蚀的原因,讨论防止它们生锈的方法,推广到学生身边的金属用品如文具盒、自行车、铁桶等经久耐用的技巧。
动画展示:(1)矿物可供开采的年限坐标分析图;(2)金属回收公司情况介绍;(3)废旧电池的污染;(4)保护金属资源的方法。
通过课件,激发学生阅读教材的兴趣,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充分利用各种资源获取信息。 讨论交流:结合身边的事例,分析讨论如何保护金属资源,如回收废金属,用各种方法防腐蚀,有计划、合理地开采矿物,寻找金属的代用品等。并通过课件补充一些保护金属资源的先进做法和经验。
小结评价:由学生小结本节课的感受和收获。
课外探究:参考以下主题(任选一个或多个)或自拟,查询有关资料,完成一篇化学小论文或一份化学小报(题目要有个性)。
(1)金属的应用与保护;(2)你身边的金属制品;(3)铜壶为什么也生锈?(4)废旧干电池还有可利用的价值吗?(5)其他。
反思:
第九单元 溶液
课题1 溶液的形成
9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溶液、溶质、溶剂的基本概念;了解溶液的一般用途。 (2)了解一些常见的乳化现象;
(3)了解溶质溶解时溶液温度的变化。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从平凡的事物中发现问题并求甚解的良好学习品质。 【教学重、难点】溶液的概念及溶液、溶质、溶剂的关系 【教学方法】实验、分析讲解相结合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准备】1、课件2、实验及相关器材 【教学设计】:
[引入课题]我们发现,在严寒的冬天,水容易结成冰,而盐水却不容易结冰,这是为什么呢?因为盐水是溶液,是混合物。那么什么是溶液,溶液是如何形成的呢?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课题1 溶液的形成
[板书]课题1溶液的形成
[讲解]下面请大家完成探究学案(附后)中探究活动一,探究溶液是如何形成的? [实验]探究学案(附后)中探究活动一
[提问]讲解现在能不能看见蔗糖吗? [学生回答] 不能 [设问]为什么蔗糖会消失呢?
[讲解]蔗糖溶于形成的混合物就是蔗糖溶液。蔗糖溶于水中,在水分子的作用下以分子状态扩散,最终均一地分散到水分子中间形成溶液
[提问]如果水分不蒸发,温度不改变,蔗糖与水以及氯化钠与水都会不会分离? [学生回答]不会
[提问]如果从小烧杯取出部分蔗糖溶液,与
剩下的溶液相比它们的甜度、浓度、密度是否一样? [学生回答]一样
[讲解]下面请大家完成第3个问题中的实验 [学生实验记录]
[讨论]请大家相互应怎样来定义溶液? [板书]一、溶液
1、定义: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 [讨论]请大家相互讨论分析一下溶液有什么特点? [学生讨论思考]
[投影]溶液的特点:稳定性 均一性
[投影]思考:1、溶液一定是无色的吗?2、均一、稳定的液体一定溶液?3、溶液一定是液体吗?
[提问]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蔗糖和水组的体系都称做溶液,那么蔗糖溶液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其中哪种物质被溶解?
学生回答:由蔗糖和水两部分组成,其中蔗糖被溶解了。 [讲解]被溶解的物质是溶质,能溶解其物质的物质是溶剂。 [板书]2、溶液的组成 [投影]2、溶液的组成
溶质: 被溶解的物质;溶剂:能溶解其物质的物质
10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人教版九年级初三化学下册全册教案 - 图文(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