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暴露出来(彻上明造),纵横交错的梁架本身就是一种结构美 对于暴露的结构部件通常都会进行艺术的再加工,并以表现木材力学性能的内在品质为前提,如柱身的收分,卷杀,以及“梭柱”等 有机:
室内空间可以灵活分隔,以满足不同功能的要求; 易于与环境融为一体,室内外空间相互流通渗透
? 重点掌握
? 1、中国古代木构架建筑的两种主要结构类型,包括其名称、解释、优缺点、适用范围,并且画出两种结构形式的简图。
? 2、斗拱的命名方式、按照所处部位的不同而制定的名称以及斗拱的主要组成部件。
? 3、如何理解中国古代木构架建筑的特征——简明、真实、有机?
? 4、中国古代木构架建筑屋顶式样的名称。
? 5、中西方古典建筑营造单体形态的态度于手法差异很大,如何理解这种差异?
中国古代建筑史——古代建筑发展概况1
? 一、“巢居”与“穴居”——中国原始建筑的两种原型! ? 木骨泥墙房屋(从穴居演变而来,主要在黄河流域)
? 从深穴到半穴居,最后到地面建筑,意味着居住面的上升,功能的改善,意味着土木
相结合的构筑方式,从以土为主逐渐向以木为主的方向过渡。 ? 二、干阑式建筑(由巢居演变而来,主要在长江多水区域)
? 穴居发展序列所积累的土木混合构筑方式成为跨入华夏文明门槛的夏商之际直系延承
的建筑文化,自然成了木构架建筑生成的主要技术渊源。
? 巢居发展序列所积累的木构技术经验,也通过文明初始时期的文化交流,成了木构架
建筑生成的另外一个技术渊源。
中国古代建筑史——古代建筑发展概况2
? 奴隶社会建筑
? 中国第一个王朝——夏朝的建立,标志着中国跨入“文明时代”,进入奴隶社会。奴隶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制在中国经历了1600(夏、商、西周、春秋),大约从战国开始,过渡到封建社会。 中华文明初始时期的建筑踪迹,已经可以通过遗址的发掘来追寻。 奴隶社会建筑(公元前2070年~前476年) 主要成就:
中国木构架建筑体系的奠定期 。夯土技术 已达到成熟阶段;木构榫卯十分精巧 ;梁柱构架已经在柱间使用阑额 ,柱上用斗 ,开启了运用斗拱的滥觞;组群空间的庭院布局以及功能形成 ,既有体现“ 门堂之制” 的廊院,也出现了纵深串联的合院。中国木构建筑体系的许多特点,都已经初见端倪。 一、夏(公元前2070年~前1600年)
河南偃师二里头一号宫殿遗址反映了我国早期封闭院落的面貌(廊院)。殿堂内柱列整齐,前后左右对应,开间统一,木构技术有了较大的进步。这座宫殿遗址是至今发现的我国最早的规模较大的木架夯土建筑和庭院的实例。 遗址中没有发现瓦件,构筑方式应当是“茅茨土阶”形态。这个宫殿开创了中国宫殿的先河。表明了华夏文明初始阶段大型建筑采用的是“茅茨土阶”的构筑方式; 单体殿屋内部已经可能出现“前堂后室”的空间划分。
河南偃师二里头二号建筑遗址说明庭院布局在夏到早商已经是大型建筑的常规布局方式,中国传统院落式建筑组合开始走向定型化。 二、商(公元前1600年~前1046年)
中国城市的两种形态——择中型与因势型都已经出现;以小城作宫城,以大城(郭城)划分里坊的封闭都城格局,已具雏形。
小屯殷墟宫殿遗址:未发现瓦,应当仍然采用“茅茨土阶”的构筑方式。遗址中有“铜踬”出土,显示木柱已经从栽柱演进为露明柱的迹象,表明上部木构的稳定性有了进步。 三、西周(公元前1046年~前771年)
“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面朝后市,左祖右社,市朝一夫。”——战国《考工记》,最早的关于城市规划的记叙 陕西岐山凤雏村早周遗址:
相当严整的四合院建筑,由两进院落组成。中轴线上依次排列着影壁、大门、前堂、后室。前堂与后室之间用廊子连接。门、堂、室两侧为通长的厢房,将院围成封闭空间。院落四周有檐廊环绕。屋顶已经采用瓦。整个建筑南北长45米,东西长32米,规模并不大,但是是我国已知的最早、最严整的四合院实例。
瓦的发明是西周在建筑上的突出成就,使西周建筑从“茅茨土阶”的简陋状态进入了比较高级的阶段。但这时在建筑上使用的 瓦的数量比较少。 四、春秋(公元前770年~前476年)
建筑上的主要成就是瓦的普遍使用和作为诸侯宫室用的高台建筑(台榭)的出现。 重点掌握
1、总结奴隶社会的建筑成就;
2、重点掌握建筑:河南偃师二里头一号宫殿遗址、陕西岐山凤雏村早周遗址; 3、最早的关于城市规划的记叙; 4、瓦的运用最早出现于哪个朝代?
5、至迟在什么时间,中国建筑开始用砖的历史?
6、斗拱的形象最早出现在哪个朝代,是在什么器皿上出现的?
? 7、作图:
? (1)河南偃师二里头一号宫殿院落以及单体简图;
? (2)陕西岐山凤雏村早周建筑遗址平面简图; ? (3)《考工记》中关于周王城的图解。
? 一、战国(公元前475~前221年)
? 高台建筑发展到顶峰。“高台榭,美宫室”,“厚葬以明孝;高宫室大苑囿以明得意” 1)台榭建筑的基本特点是以阶梯形土台为核心,逐层架立木构房屋。这应该是在木构建筑技术不发达的情况下建设大体量建筑的一种解决办法。
? 随着木构技术的进步,高台建筑在汉以后逐渐被淘汰。
2)铁器工具的广泛使用使建筑木工技术日趋精美 3)在战国乃至春秋时期,斗拱就已经出现了雏形。
4)战国时期盛行半瓦当,画面生动流畅。圆当也有少量出土。汉以后,半瓦当消失,全部为圆瓦当。
5)战国时期的家具,全部为与“席地坐”相适应的矮足家具。 ? 三、汉(公元前206年~公元220年)
? 突出成就就是木架建筑日趋成熟,砖石建筑和拱券结构有了很大发展。 (1)抬梁式和穿斗式木构架已经形成;
(2)斗拱的悬挑机能迅速发展,使用广泛,多种多样的斗拱表明斗拱正处在未定型的活跃探索期;
(3)多层重楼的兴起和盛行,标志着木构架建筑的整体性的重大进展,盛行于春秋、战国时期的台榭建筑到东汉时期,已经被独立的、大型多层的木构楼阁所取代;
(4)随着木结构的进步,作为中国古代建筑特色之一的屋顶,形式也多样起来。当时以悬山和庑殿顶最普遍,歇山与囤顶也已经应用;
(5)形成了中国古代建筑的基本类型:包括宫殿、陵墓、苑囿等皇家建筑,明堂、辟雍、宗庙等礼制建筑,坞壁、第宅、中小住宅等居住建筑,在东汉末年还出现了佛教建筑; (6)制砖技术和拱券结构方面取得巨大进步; ? 四、三国、两晋、南北朝(220~589年)
(1)佛教的盛行和佛寺、佛塔、石窟寺建筑的高潮迭起;
(2)自然式山水风景园林在秦汉时开始兴起,到魏晋南北朝时有重大发展。形成了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并立的局面,是中国园林承上启下的转折期,园林的营造观念从大尺度的形似自然向小尺度的神似自然转变;
(3)由于“胡坐”的传入,中国家具从适应席地坐的矮足形开始向垂足坐的高足形转变,由此引发了中国建筑室内空间和室内景观的改变。 (4)石刻技术精美; ? 四、(隋至宋 581~1279年)
建筑技术上也有巨大成就——河北赵县安济桥(赵州桥) ? 五、唐(618~907年)
(1)城市规模宏大,规划严整;
唐朝都城长安在继承隋大兴城的基础上有所扩充,成为世界古代史上最大的都城。
(2)建筑群处理日益成熟;
(3)木建筑解决了大面积、大体量的技术问题,并且已经定型化。 (4)设计与施工水平提高;
掌握设计与施工的技术人员“都料”,
(5)砖石建筑有进一步发展; (6)建筑艺术加工的真实和成熟;
? 中国现存最早的木建筑是大唐建中三年的南禅寺 ? 中国现存最大的木建筑是大唐中和年间的佛光寺
? 六、宋(960~1279年)
(1)城市结构和布局有了根本变化; 里坊制——街巷制
(2)木架建筑采用了古典的模数制;
(3)建筑组合方面,在总平面上加强了进深方向的空间层次; (4)建筑装修与色彩有很大发展; (5)砖石建筑的水平达到新的高度; (6)园林兴盛;
? 七、元(1271~1368年)
(1)宗教建筑异常兴盛,尤其是喇嘛教(藏传佛教)建筑;
(2)继承宋、金传统,在规模与质量上都逊于两宋,尤其在北方地区,一般寺庙加工粗糙,用料草率,常用弯曲的木料作梁架,许多构件被简化;
? 北京妙应寺白塔,由尼泊尔工匠阿尼哥设计建造。
? 八、明(1368~1644年) (1)砖已经普遍用于民居砌墙;
(2)琉璃面砖、琉璃瓦的质量提高了,应用面更加广泛:
琉璃面砖广泛用于塔,门,照壁等建筑物。
(3)木结构方面,经过元代的简化,到明代形成了新的定型的木构架:
柱头上的斗拱不再起唐宋建筑上那样重要的结构作用 (4)建筑群的布置更加成熟; (5)官僚地主私园发达;
(6)官式建筑的装修、彩画、装饰日趋定型化。 ? 九、清(1636~1911年)
(1)供统治阶级享乐的园林达到了极盛期 (2)藏传佛教建筑兴盛;
(3)住宅建筑百花齐放、丰富多彩;
(4)简化单体设计,提高群体与装修设计水平;
? 中国古代建筑史——园林
? 一、中国古典园林的类型
? 1.按园林基址的选择和开发方式 (1)人工山水园
人为创设山水地貌 最能代表中国古典园林的艺术成就。 (2)天然山水园
? 基址:山野风景地带 兴造天然山水园关键在于选址 身临其境的感受是人工山水
园不能相比的。
? 2.按照园林的隶属关系
(1)皇家园林(2)私家园林(3)寺观园林 ? 二、中国古典园林史分期 ? (1)生成期
? 相当于殷、周、秦、汉。
殷、周为奴隶制国家,贵族的宫苑是中国古典园林的滥觞,也是皇家园林的前身。 秦、汉政体演变为中央集权的郡县制,确立了皇权为首的官僚机构的统治,儒学逐渐获得正统地位。皇家的宫廷园林规模宏大、气魄雄伟,成为这个时期造园活动的主流。 ? (2)转折期
相当于魏、晋、南北朝。
民间的私家园林异军突起 寺观园林也开始兴盛起来 初步确立了园林美学思想,奠定了中国风景式园林大发展的基础。 ? (3)全盛期
相当于隋、唐。
? 唐王朝的建立开创了帝国历史上一个意气风发、勇于开拓、充满活力的全盛时代。园
林的发展也相应进入了盛年期。作为一个园林体系,它所具有的风格特征已经基本上形成了。
? (4)成熟时期
? 相当于两宋到清初。
? 封建文化的发展虽然已经失去了汉、唐的闳放风度,但却转化为在日愈缩小的精致境界
中实现着从总体到细节的自我完善。相应地,园林的发展也由盛年期而升华为富于创造进取精神的完全成熟的境地。 ? (5)成熟后期
? 相当于清中叶到清末。
? 园林的发展,一方面继承前时期的成熟传统而更趋于精致,表现了中国古典园林的辉
煌成就;另一方面则暴露出来某些衰颓的倾向,已经多少丧失了前一时期的积极创新精神。
? 三、***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 (1)本于自然、高于自然 (2)建筑美与自然美的融糅 (3)诗画的情趣 (4)意境的蕴涵
园林四(五)要素:山、水、植物、建筑、(路径)
? 一、本于自然,高于自然 ? 山、水和植物是自然风景的基本构成要素,但是中国古典园林不是对这些风景要素的简
单模仿或直接搬用,而是对他们进行加工、改造、调整、剪裁,重现一个概括化、典型化的自然。
? (1)筑山(叠山、掇山)
? 包括土山、土石山、石山(依造园规模与条件的不同)。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中国古代建筑史 - 图文(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