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公共政策(7)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19-04-15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 ? ? ? ? ? ? ? ? ? ? ?

从评估机构的地位看,可分为内部评估和外部评估;(关系)

从政策评估在政策过程所处的阶段来看,政策评估又可分为事前评估、执行评估和事后评估 。(进程) 三、政策评估的标准

:(1)生产力标准(2)效益标准(3)效率标准(4)公正标准(5)政策回应度 四、政策评估的意义

1.政策评估是检验政策的效果、效益和效率的基本途径 2.政策评估是决定政策去向的重要依据 3.政策评估是合理配置资源的有效手段

4.政策评估是公共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必由之路 第二节 政策评估的过程和模式 1.准备阶段

作为一项复杂的、系统的工作,政策评估在实施以前必须进行周密的组织准备工作,这是评估工作的基础和起点,也是评估政策得以顺利进行和卓有成效的前提条件。组织准备比较充分,才能保证评估工作有计划、按步骤展开实施,避免评估工作的盲目性。

? ? ? ? ? ? ? ? ? ?

(1)确定评估对象。 (2)制定评估方案。 (3)挑选和培训人员。 2.实施阶段

(1)利用各种调查手段,全面收集政策制定、政策执行、政策影响和政策效益等方面的信息。 (2)综合分析政策信息。

(3)综合运用适合的评估方法,对政策进行评估,得出评估结论。 3.结束阶段

首先要自我检验、统计分析评估信息所得出的结果的可信度和有效度。

其次,让评估结论与政策设计者、决策者、执行者、参与者会面,以便发挥评估的诊断、监督、反馈、完善和开发作用,提高政策的科学性。(多方参与)

? 两个方面的工作:撰写评估报告和总结评估。在结束阶段,政策评估者须形成书面形式的评估报告,提交给有关领导和实际部门,使之了解一项政策实施的最终情形,及时根据情形决定政策的继续、修改、终止等。评估报告除了对政策效果进行客观陈述、对政策进行价值判断、提出政策建议以外,还应包括对评估过程、评估方法和评估中的一些重要问题进行必要说明,对评估工作的优缺点进行总结,为提高今后的政策活动水平服务。此外,结束阶段还要注意妥善处理决策者与评估者之间的分歧,实现决策者与评估者之间对评估报告的最大限度的协调。

? ?

二、政策评估模式

以古巴和林肯的观点为基础,德国学者韦唐(Evert Vedung)在《公共政策和项目评估》(1997)一书中,从社会科学更广阔的视角出发,赋予了“组织者”更抽象的含义,从而提出了一个关于政策评估模式的系统分类框架。韦唐博士从政府干预的实质结果入手,按“组织者”的不同将评估模式分为三大类,即效果模式(effectiveness models)、经济模式(economic models)和职业化模式(professional models)。

? 效果模式由一个相当大的、各不相同的团体组成。除了传统的目标达成评估(goal-attainment evaluation)外,效果模式还包括附带效果模式(side-effects evaluation)、无目标评估(goal-free evaluation)、综合评估(comprehensive evaluation)、顾客导向评估(client-oriented evaluation)和利益相关者模式(stakeholder model)”经济模式与效果模式的不同在于前者总是关心成本,而后者是忽略成本的。

? ?

经济模式的两个基本变种是生产率模式(productivity model)和效率模式(efficiency model)。

职业化模式并不直截了当地关心评估的内容,而是把重点放在了执行评估的人身上。最著名的职业化模式是同行评议模式(peer review model),用这种方法。

? ? ? ? ? ? ? ? ? ? ? ? ? ? ? ? ? ? ? ? ? ?

第三节 推进中国政策评估事业的思考 一、政策评估面临的困难 1.政策评估的不确定性 2.政策效果的不确定性

3.政策资源的混合和政策行为的重叠

4.政策行动与环境改变之间的因果关系不易确定 5.评估信息和评估经费缺乏 6.有关机构和人员的抵制 二、我国政策评估的现状

我国公共政策评估的现状可以概括为;刚刚起步,问题重重。 1.评估者缺乏对政审评估的科学认识和认真态度 2.评估标准以价值判断为主,评估方法以定性分析为主 3.缺乏独立的政策评估组织

4.评估对象以政策输出为主,忽视对政策影响的评估 5.资料和评估经费欠缺 6.公众未能广泛参与政策评估 三、发展我国政策评估事业的思考 1.提高对政策评估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2.建立独立的政策评估组织 3.使政策评估制度化

4.明确政策目标,精选评估对象

? ? ? ?

5.建立健全政策评估的信息系统 6. 引入科学的评估理论、方法和技术 第十一章 政策监控

政策监控是政策监督与政策控制的合称,是为了实现政策的合法化与保证政策的贯彻落实而对政策的制定、执行、评估和终结等活动进行监督与控制的过程,其目的在于保证政策系统的顺利运行,提高政策制定与执行的质量,促进既定政策目标实现和提高政策效率。

? ? ? ?

2、政策监控的含义

(1)政策监控具有特定主体。

(2)政策监控具有特定的客体,即政策系统及运行。

(3)政策监控表现为一个活动过程,而不是一个孤立的活动环节,它是由监督、控制和调整等功能活动组成的动态过程。

? (4)政策监控具有目标指向,即保证政策系统的顺利运行,提高公共政策的制定和执行质量,促进现实政策目标的实现,提高政策效率。

? ? ? ? ? ? ?

三、政策监控的作用 1 .保证政策的合法化 2 .保证政策的贯彻实施 3 .实现政策的调整与完善 4 .促使政策终结

第二节 政策监控的功能活动

政策监控是政策过程的一个基本环节,它制约或影响着其他各政策环节。它本身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在政策过程中起着信息反馈的作用,由政策监督、政策控制、政策调整等功能活动所组成。

? 政策监督——政策监控的主体从一定制度、法规的依据出发,对政策系统的运行包括政策的制定、执行、评估及终结活动进行监视和督促的行为。

? ? ? ? ? ?

3、政策监督的内容

(1)对政策制定活动的监督 (2)对政策执行活动的监督 (3)对政策评估活动的监督 (4)对政策终结的监督

总之,政策监督的对象是整个政策系统的运行,政策监督活动是政策主体对各政策环节运行情况的信息反馈,它的作用贯穿于政策全过程,各项监督活动是互相联系、不可分割的,它们共同为提高政策制定和执行的质量以及提高政策绩效提供有力的保障。

? 政策控制是指政策监控主体在政策过程尤其是政策执行中,为了保证政策的权威性、合法性和政策的有效执行,为达成特定的政策目标而对政策过程尤其是执行过程的偏差的发现与纠正的行为。

? ? ? ? ? ?

2.政策控制的分类

(1)按性质的不同,政策控制可以分为反馈控制与前馈控制。

(2)按照控制人员与控制对象的关系,政策控制分为间接控制和直接控制。间接控制是相对于决策分权化而言的。 2.政策控制的程序

政策控制的程序或过程是由如下三个基本环节构成的,即确立标准、衡量绩效和纠正偏差。

所谓的政策调整,也就是在政策监督和控制所获得的有关政策系统运行(尤其是政策执行的效果)的反馈信息的基础上,对政策方案、方案与目标之间的关系等进行不断的修正、补充和发展,以便达成预期政策效果的一种政策行为。在某种意义上说,政策调整是政策方案的重新制定和执行的过程,或更准确地说,是政策方案的局部修正、调整和完善的过程。

? ?

1.政策调整的内容

政策调整的内容多种多样,主要包括问题的重新界定、目标的重新确定和方案的重新拟定等方面。

? ?

(1)原因

客观原因是指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变化,即政策环境及政策问题本身的发展变化。在政策实施过程中,由于政策本身发生作用或者客观的政策环境自身的变化,使原来的政策问题发生了改变,或者解决了,或者出现了新情况、新矛盾,这就需要依据新的政策环境和变化了的政策问题进行政策调整。

? 主观原因是指人们对政策问题、政策环境以及政策方案等认识的深化,这就决定了人们总是要不断地重新认识、界定政策问题、政策目标和政策方案,以使政策真正达到解决社会问题的目的。任何一项政策都是在政策制定和执行主体一定的认识水平的基础上形成和运行的。而人的认识总是从低级向高级、从片面向全面、从不完善向完善发展演化的。当政策主体对政策问题、目标、功能、环境等的认识提高和深化以后 就需要对原来的政策加以纠正、补充、更新,使之更加完善。

? ? ? ? ? ? ? ? ? ? ? ?

(2)影响

首先,政策调整有利于保证公共政策的科学合理。 其次,政策调整有利于保证公共政策的权威性和严肃性。 最后,政策调整有利于保持公共政策的稳定性和连贯性。

但是,公共政策调整既能对政策产生积极的影响,又会产生某些消极的影响。 3.政策调整的功能活动 第一,获取反馈信息。 第二,确定调整方案。 第三.实施调整。

第三节 中外政策监控机制的比较 一、政策监控机制的构成

所谓的政策监控机制,简单地说,就是政策监控子系统的运行机制,其中最重要的是监控主体的构成及其发生作用的内容与方式。政策监控的主体与政策的制定及执行的主体在许多时候是一致的,包括立法机关、司法机关、行政机关、政党系统、利益集团、大众传播媒介以及社会舆论等。

? ? ? ? ? ? ? ? ? ? ? ? ? ? ? ? ? ? ? ? ?

1.立法机关对政策的监控 ; 2.司法机关对政策的监控 ; 3.行政机关对政策的监控 ; 4.政党系统对政策的监控 ; 5.利益集团对政策的监控 ; 6.公众和大众传媒的政策监控 。 二、西方政策监控机制的若干特点 1.政策监控的基本依据——分权与制衡原则 2.社会舆论在政策监控中的显著作用 3.司法审查对公共政策的有效监控

4.中央政府权力的扩张与政策监控手段的更新 三、我国的政策监控机制 1.人民代表大会的政策监控 ; 2.政府机关的政策监控 ; 3.司法机关的政策监控 ; 4.中国共产党的政策监控; 5.民主党派对政策的监控 ;

6.人民群众及人民团体的政出监控 。 四、完善我国政策监控机制的若干思考 (1)强化立法机关和司法机关的监控功能。 (2)建立健全法律体系。

? ? ? ? ? ? ?

(3)制定可行的制度程序与具体的实施细则。这是使法定的权力进人可操作层面的关键性步骤。 (4)提高监控者的素质。 (5)完善政策监控的辅助手段。 (6)建立条块结合的政策监控模式。 (7)加强公众和大众传媒的政策监控。 第十二章 政策终结与周期

政策终结是政策决策者通过对政策或项目进行慎重的评估后,采取必要的措施,以中止那些过时的、多余的、不必要的或无效的政策或项目的一种政治(或政策)行为。

? ? ? ? ? ? ? ? ? ? ? ? ? ? ? ? ? ? ? ? ? ?

(2)政策终结的特征 (1)强制性。 (2)更替性。 (3)灵活性。

3.政策终结的实际意义 (1)节省资源。 (2)提高绩效。 (3)避免僵化。 (4)优化政策。 4、我国的政策终结

一是政策终结的程序不合法。 二是对终结的重视不够。 三是政策终结的力度不够。 1.政策终结的原因 (1)财政困难。 (2)政府的低效率。 (3)政治意识形态的变化。 (4)行为理论的变化。 (5)学习。

(6)政策系统本身的自我更新的特性。 2.政策终结的类型

政策终结有功能、机构、政策、项目终结四种基本类型,它们所遇到的阻力依次递减 。政策终结包括了对功能、机构、政策和项目的终结,终结的难度却是递减的。功能是最难消失的,即使在机构被撤销以后,政策的功能也有可能由别的机构来执行,而机构又比政策难以终结,这是因为机构会牺牲某一项政策寻求自保,政策面对终结时能找到的同盟比机构自身要少。

? ? ? ? ? ? ? ? ? ? ?

3.政策终结的方式 (1)政策废止。 (2)政策替代。 (3)政策合并。 (4)政策分解。 (5)政策缩减。 (6)政策的法律化。 三、政策终结的障碍 1.相关者的心理抵触 2.现有机构的持续性 3.行政机关的联盟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公共政策(7)在线全文阅读。

公共政策(7).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7cn.com.cn/wenku/zonghe/59672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08-2022 免费范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 邮箱:tiandhx2@hotmail.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8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