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存在方式结合起来,与国家的命运结合起来,使作品得到思想和感情的双重拓展,形成普通中现深刻,日常中含历史,有限中寓无限的艺术效果。 浪淘沙艺术特色
?4、语言浅而不白,直而不俗,有强烈的文学性,感染力和冲击力。
<虞 美 人>
?一、写作背景
?这首词是李煜的代表作之一。李煜由南唐一国之主,成为宋朝的阶下囚,虽有
违命侯、陇西郡公之封,其实只是虚名。所以常写词抒发其故园之思和亡国之恨。据《乐府记闻》:“七夕,在赐第作乐,太宗闻之,怒。更得其词,故有赐牵机药之事。”果如此,这便是他的绝命词了。
?二、文本细读:上片以违情之语写悦情之景,表现了对往日帝王生活的怕忆惧
思。春花秋月,本是最能娱情悦性的美好事物,但词却拷问其“何时了”,原因是往日之事不可追,今日之事令人痛。接句以回忆出之,写夜中难眠,又是东风一度时,故国早为他人有,表现难以抑制的故国之思。 虞 美 人
?过片以推想之语抒亡国之慨。那些精美的雕栏玉砌大概依然如故,没有遭到破
坏吧?然而,它旧日的主人再没有往日的威仪笑容,变得如此憔悴不堪。结句自问自答,综合运用比喻、变形、设问,满腔忧愁一倾而出,千古名句。 虞 美 人
?
三、题旨:这首词抒发了作者对往日帝王生活的眷恋,表现了难以排遣的故国
之思和亡国之恨。 虞 美 人
?四、艺术特色
?1、寻找抒情的最佳切入口,以乐景写哀情,春花秋月、小楼东风、雕栏玉砌,
都成为引起相似联想的意象,面对囚徒的处境,这种写法更能恰当地表现心中楚苦,起到鲜明的反衬作用。 虞 美 人
?2、以水喻愁,把无形的抽象的愁化为有形的具象的一江春水,恰切得当,一泻
而出,有不可遏制的喷薄之势。一江春水从水量之多,漫渚齐岸,永流无尽,自秋至春,以及流向故国故都的方向等方面,都同词的故国之思非常吻合,所以最能引起读者的共鸣,千百年来,盛赞不已。 虞 美 人
?3、语言舒缓流畅,雅而不涩,俗而不俚,谁都能听懂,谁都说不尽它丰赡的意
蕴,是一种高度文学化的雅俗共赏的语言。
?4、意象含蓄,有一定的模糊性,抒发心中之愁非常确定,但愁的内涵并未明言。
所以,这首词言愁,便有了它的普遍性,能够引起许多不同身份不同处境不同内涵的愁的抒发者共鸣。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原籍太原,迁居下邽(渭南),生于河南
新郑县。自号“醉吟先生”、“香山居士”。有《白氏长庆集》,存诗二千八百馀。 白居易的诗歌主张
白居易《与元九书》 :“仆志在兼济,行在独善。奉而始终之则为道,言而发明之则为诗。谓之讽谕诗,兼济之志也;谓之闲适诗,独善之义也。” 白居易的诗歌主张
?核心:补察时政。 “为君、为臣、为民、为物、为事而作,不为文而作也。” (《新
乐府序》)
?《与元九书》:“自登朝来,年齿渐长,阅事渐多,每与人言,多询时务;每读
书史,多求理道,始知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白居易的诗歌主张
?“但伤民病痛,不识时忌讳”(《伤唐衢二首》其二); ? “唯歌生民病,愿得天子知”(《寄唐生》)。 ?自分其诗讽谕、闲适、感伤、杂律四类。
<长 恨 歌>
?一、写作背景
?陈鸿《长恨歌传》:“元和元年(806)冬十二月,太原白乐天自校书郎尉于周至,
鸿与琅邪王质夫家于是邑。暇日相携游仙游寺,话及此事,相与感叹。质夫举酒于乐天前曰:?夫希代之事,非遇出世之才润色之,则与时消没,不闻于世。乐天深于诗,多于情者也;试为歌之,如何??乐天因为《长恨歌》。” 二、文本细读
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 杨家养有在女深初闺长人成未识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 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 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 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 金屋妆成娇侍夜玉楼宴罢醉和春 缓歌慢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
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舞 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 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 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 君臣相顾尽沾衣东望都门信马归 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 西贡南苑多秋草宫叶满阶红不扫 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 中有一人字太真雪肤花貌参差是 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 昭阳殿里恩爱绝蓬莱宫中日月长 含情凝睇谢君王一别音容两渺茫 在天愿为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三、层次:
?1、受宠:从开头到“尽日君王看不足”,写李杨结合经过及杨的得宠。
?2、惊变:从“渔阳鼙鼓动地来”到“夜雨闻铃肠断声”,写安史之乱爆发,贵妃命
丧马嵬,李隆基伤痛无奈。 三、层次:
?3、相思:从“天旋日转回龙御”到“魂魄不曾未入梦” 写重回长安后,李对杨的
思念。
?4、长恨:从“临邛道士鸿都客到”到结尾,写仙山相会,道士传语。
四、题旨
?这是一首长篇叙事诗。主要歌颂了杨贵妃与李隆基真挚专一的爱情,寄托了无
尽的长恨情怀,同时也批判了他们荒淫误国,导致安史之乱的罪行,为唐王朝、广大人民乃至中华民族带来了灾难性的后果。 题旨辨析
?1、爱情主题
?白居易自评《长恨歌》:“一篇长恨有风情。”风情,即男女私情。“长恨”是诗歌
的主题。
?2、政治主题
?批判荒淫误国,占了情场,驰了朝纲。
题旨辨析
?3、双重主题
?有情人难成眷属;身为皇帝无法保全爱妃;悲剧的制造者唐玄宗,成为悲剧的
承受者;无法担承的历史剧痛。 四、艺术特色
?1、宏伟的长篇叙事诗的结构。从入宫得宠,到马嵬死别,从无尽相思到仙山
相会,构成了一个完整曲折而动人心魄的爱情故事。
四、艺术特色
?《唐宋诗醇》谓:“结处点清?长恨?,为一诗结穴,戛然而止,全势已足,更不
必另作收束。” 四、艺术特色
?2、成功地塑造了杨贵妃和李隆基的形象。
?(1)外貌描写: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
水滑洗凝脂。
?(2)动作描写: ?侍儿扶起娇无力;
?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 ?君臣相顾尽沾衣,东望都门信马归。 ?(3)心理描写:
?如“闻道汉家天子使,九华帐里梦魂惊。揽衣推枕起徘徊,珠箔银屏迤逦开。云
鬓半偏新睡觉,花冠不整下堂来。”对杨贵妃震惊、激动、惶惑、急切、悲楚、委屈,感动等心理刻画就淋漓尽致。 四、艺术特色
?(4)对比衬托:“美丽万岁!”古今无二。
?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强烈对比。
?(5)侧面烘托:
?“从此君王不早朝。”
?“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 ?“尽日君王看不足”;
?姊妹兄弟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 ?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
?(6)点缀补充。
?“太液芙蓉未央柳。芙蓉如面柳如眉” “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冰
清玉洁,清纯可人;“含情凝睇”,使人心醉神迷。留下读者想象的空间。 四、艺术特色
?(7)景物衬托:
?“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春风、桃李、秋雨、梧桐,终年郁郁寡
欢,意趣全无。
?“西宫南内多秋草,落叶满阶红不扫”,细节体现主人公生活的凄苦。因何而苦?
因对贵妃深深的怀念。
?3、将叙事、写景与抒情融为一体,烘托、渲染手法并用,极富艺术感染力,
形成回环往复的特点。
?时而把人物的思想感情注入景物,用景物的折光来烘托人物的心境;时而抓住
人物周围富有特征性的景物、事物,通过人物对它们的感受来表现内心的感情,层层渲染,恰如其分地表达人物蕴蓄在内心深处的难达之情。
?4、采用了历史事实和浪漫的想象相结合的创作手法。
?此事前半部分是写实和揭露,多为现实主义深刻描绘。后半部分是虚写,为浪
漫主义夸张想象。
?5、高超的抒情手法:触物伤情,如“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借景
传情,如“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融情入景,如“西宫南内多秋草,落叶满阶红不扫”。 四、艺术特色
?6、语言优美明丽,自然流畅,时有点睛之笔,运用对偶、排比、顶针、比喻、
夸张,各种手法相得益彰。手法极其娴熟,使之成为叙事诗中的杰作。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唐诗1--9(8)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