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则岁丰人泰。十四年正月,上令中使杜英奇押宫人三十人,持香花赴临皋驿迎佛骨。自光顺门入大内,留禁中三日,乃送诸寺。王公士庶,奔走舍施,唯恐在后。百姓有废业破产、烧顶灼臂而求供养者。
?愈素不喜佛,上疏谏。疏奏,宪宗怒甚。间一日,出疏以示宰臣,将加极法。
裴度、崔群奏曰:“韩愈上忤尊听,诚宜得罪,然而非内怀忠恳,不避黜责,岂能至此?伏乞稍赐宽容,以来谏者。”
?上曰:“愈言我奉佛太过,我犹为容之。至谓东汉奉佛之后,帝王咸致夭促,
何言之乖刺也?愈为人臣,敢尔狂妄,固不可赦!”于是人情惊惋,乃至国戚诸贵,亦以罪愈太重,因事言之,乃贬为潮州刺史。 三、文本细读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计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前四句写左迁原因,抒发了忠而获罪的悲愤和老而弥坚的勇气。五、六句宕开
一笔,就景抒情,系念家国,蕴含着英雄失路的血泪。尾联语意紧扣第四句,向侄孙韩湘从容交代后事,沉痛凄楚。
《张中丞传后叙》? ?一、写作背景
?张巡许远是英勇抗击安史叛军的爱国将领。天宝十四载(755)冬,安禄山起兵叛变,气焰嚣张,进逼河南,洛阳失守,长安危急,玄宗西避蜀中,各军则迁延不进。面对这种形势,张巡与许远合守睢阳,孤军奋战,以少击众,扼其咽喉,坚持一年之久,力挫叛军锐气,屏蔽了朝廷财赋主要来源的江淮地区,为以后官军全面反攻、收复失地创造了有利时机和条件。最后终因敌强己弱、粮尽援绝而城破身死。乱平以后,朝中有人利用张巡、许远后代的幼稚无知,竭力散布他们两人降贼有罪的谣言,制造破坏国家统一的舆论,为割据势力张目。韩愈对此十分愤慨,为了说明事实真相,补充李翰《张巡传》的不足,于元和二年(807)写了《张中丞传后叙》。 张中丞传后叙
?二、文本细读:前半为议论部分,对张巡、许远等坚守睢阳在唐王朝抵抗和平
定安史之乱战争中的重要意义和巨大作用予发颂扬,同时驳斥了小人们的无耻诽谤。后半为叙事部分。对《张巡传》作必要的补充,补叙了张巡、许远和南霁云的事迹,塑造出生动感人的英雄形象,为前边的观点提供了有力的佐证。? 张中丞传后叙
?三、主题:
?歌颂赞扬张巡、许远死守睢阳、抵抗叛军、守一城捍天下的历史功绩并为之立
传,同时驳斥小人对他们的攻击诬陷之辞,表现作者强烈的爱憎感情。 张中丞传后叙
?四、艺术特色
?1、议论与叙事并重,是本文的最大特点。文章前半篇为议论部分,据理力驳
小人的无耻诽谤,后半篇为叙事部分,为前半篇的观点提供了有力的佐证。 张中丞传后叙
?2、描写人物生动传神,光彩照人。特别是细节描写
?3、选择张巡、许远、南霁云三人逸事来描写补充了《张巡传》的不足,使人
物性格更全面,更具体感人。 五、题旨
?这首诗抒说自己因直谏而获罪的悲叹,表现了对亲人和故国的眷恋,并对未来
表示深深的忧虑,客观上批判了君王的昏庸和无情。
柳宗元《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河东人。与韩愈齐名,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
者,唐宋八大家之一。 柳宗元
?文学创作更具针砭时弊、反映民瘼的进步性。散文政论、传记、寓言均颇具特
色,刻划精微、寄慨深远的山水游记标志着我国古代游记文学的成熟。有《柳河东集》。
?1、人物传记,多描写社会下层人物,寄寓作者的社会理想和政治主张。如《童
区寄传》、《种树郭橐驼传》、《捕蛇者说》。
?《段太尉逸事状》肯定封建官吏忠心爱国、嫉恶如仇、关心民瘼的精神品质。
2、山水游记获得了独立的生命,确立了它们在文学中的历史地位。他引山水为知己,运用写景寓情的手法,将自然界的山水之美和作者的人格之美相结合,表现了物我交融、主客谐和的
?3、寓言如《蝜蝂传》、《三戒》等,篇幅短小而格局精巧,立意奇警而刻划生
动,是极有战斗性和艺术性的讽刺文学。
?一、写作背景
?唐顺宗永贞元年(805),王叔文革新失败,柳宗元等八人被贬为州郡司马,时称
“八司马”。十年后重被起用,柳宗元、韩泰、韩晔、陈谏、刘禹锡分别改官柳州、漳州、汀州、封州、连州的刺吏。这首诗就是作者于宪宗元和十年(815)夏初抵柳州时所作。 二、文本细读
?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 ?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 ?共来百粤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
三、层次
首联写柳州城楼的气势,境界辽阔而荒蛮,寄寓了深切的身世潦落之感。
颔联写登楼所见,骤雨惊风,芙蓉薜荔倍受侵击,实景之中包含着作者在政治上遭受迫害打击的精神创伤,暗喻官场政治斗争的险恶残酷。
颈联是远望之景,景中含情,推出正意,表现了对漳、汀、封、连四州同仁的深切惦念和关怀。
尾联回扣诗题,表达了与同仁相聚无日的哀叹。 四、题旨:
?这是一首七律登临诗。诗人借登楼远眺,抒发了在政治生活中屡遭打击,被贬荒
蛮的忧愤,表达了对同道者的关切和相聚无日的哀叹。 五、艺术特色
?1、象征。
?以地理形势、自然景物寄托身世之感,象征政治斗争是本诗最大的特色。
?2、对仗工整,措辞准确,炼字的功夫极见功力。
?如颈联之中“乱飐”、“斜侵”等语,极其传神。
?3、投射外物的写景方式。
《小石潭记》
?一、写作背景
?柳宗元被贬永州后,写了著名的游记“永州八记”,本文是“永州八记”的第四篇。
?《始得西山宴游记》、《钴鉧潭记》、《钴鉧潭西小丘记》、《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 二、文本细读 三、主题
?描写了小石潭景物特征,表露了作者在凄清幽寂的环境氛围中的主观感受,蕴
涵着政治革新失败后,遭到贬谪的凄凉之感。? 四、艺术特色
?1、状物生动,摹景真切,最能代表柳宗元山水游记善于体物的特色。在百来
字的篇幅中,以简练洁净的笔墨,描绘出了小石潭石之奇、水之清、鱼之乐、人之情,渲染出了一种幽深静谧的诗的意境。写鱼游一节,以实写虚、动静映照的,体物尤为工细。
?2、委婉地表达环境的险恶,在寒气逼人、不可久留的感受中表达了作者倍受
打击的内心战栗。发现的惊喜,静观的 自得,心灵深处的寒不可耐,感情的曲折腾挪,彰显了作者心灵的艰难历程。 《段太尉逸事状》
?一、写作背景
?本文作于元和九年(813),是作者给当时在史馆任职的韩愈修史时作参考的。段
太尉(719—783):名秀实,字成公,汧阳(今陕西千阳)人。官至泾州刺史兼泾原郑颍节度使。唐德宗建中四年(783),朱泚作乱称帝,段秀实斥之以狂贼,以朝笏廷击朱之面额,被害,追赠太尉。? 二、文本细读
?状、行状:全面介绍人物;逸事状:只录逸事,状其变体。
?太尉始为泾州刺史时,汾阳王以副元帅居蒲。王子晞为尚书,领行营节度使,
寓军邠州,纵士卒无赖。邠人偷嗜暴恶者,率以货窜名军伍中,则肆志,吏不得问。
?日群行丐取于市,不嗛(qie满足),辄奋击折人手足,椎釜鬲瓮盎盈道上,袒臂
徐去,至撞杀孕妇人。邠宁节度使白孝德以王故,戚不敢言。 1、暴卒横行肆虐 2、太尉自荐肃乱 3、太尉孤胆虎穴 4、太尉义晓郭晞 三、层次:
?第一件逸事:勇服郭晞。
?依次写悍卒肆志、自荐平乱、诣营陈辞、请宿留营,突出段秀实刚勇无畏的性
格。
? 先是,太尉在泾州为营田官。泾大将焦令谌取人田,自占数十顷,给与农,曰:“且熟,归我半。”是岁大旱,野无草,农以告谌。谌曰:“我知入数而已,不知旱也。”督责益急,农且饥死,无以偿,即告太尉。
?1、焦令谌欺民蔑天
?太尉判状辞甚巽[xun谦和],使人求谕谌。谌盛怒,召农者曰:“我畏段某耶?
何敢言我!”取判铺背上,以大杖击二十,垂死,舆来庭中。 段太尉逸事状
?太尉大泣曰:“乃我困汝!”即自取水洗去血,裂裳衣疮,手注善药,旦夕自哺
农者,然后食。取骑马卖,市谷代偿,使勿知。
? 2、太尉卖马代民尝谷
?淮西寓军帅尹少荣,刚直士也。入见谌,大骂曰:“汝诚人耶?泾州野如赭[zhe],
人且饥死;而必得谷,又用大杖击无罪者。段公,仁信大人也,而汝不知敬。今段公唯一马,贱卖市谷入汝,汝又取不耻。凡为人傲天灾、犯大人、击无罪者,又取仁者谷,使主人出无马,汝将何以视天地,尚不愧奴隶耶!”
?谌虽暴抗,然闻言则大愧流汗,不能食,曰:“吾终不可以见段公!”一夕,自
恨死。
?3、焦令谌羞愧而死
?第二件逸事:仁愧焦令谌。通过段秀实外在行为的细致描写,展现其性格中仁
信爱民的一面。
?及太尉自泾州以司农征,戒其族:“过岐,朱泚(ci)幸致货币,慎勿纳。”及
过,泚固致大绫三百匹。太尉婿韦晤坚拒,不得命。至都,太尉怒曰:“果不用吾言!”晤谢曰:“处贱无以拒也。”太尉曰:“然终不以在吾第。”以如司农治事堂,栖之梁木上。泚反,太尉终,吏以告泚,泚取视,其故封识具存。 三、层次: ?
?第三件逸事:节显治事堂。
?表现人物见微知著,有识见和气节,为官不贪,廉洁自律。
?元和九年月日,永州司马员外置同正员柳宗元谨上史馆。今之称太尉大节者,出入以为武人一时奋不虑死,以取名天下,不知太尉之所立如是。宗元尝出入岐周邠斄间,过真定,北上马岭,历亭障堡戍,窃好问老校退卒,能言其事。太尉为人姁姁,常低首拱手行步,言气卑弱,未尝以色待物;人视之,儒者也。遇不可,必达其志,决非偶然者。会州刺史崔公来,言信行直,备得太尉遗事,覆校无疑,或恐尚逸坠,未集太史氏,敢以状私于执事。谨状。 三、层次: ?
?第四段交代写作本文的时间、原因及材料来源,以证实逸事状内容之不谬。
四、主题?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唐诗1--9(6)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