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或推土机转运石方。
⑩ 施工中随时控制开挖断面,避免超挖,及时整修边坡和清理暴露的孤石。 作业程序:熟悉设计图纸,调查地质条件→制订爆破方案(选择爆破设备材料、确定爆破参数、进行爆破设计)→爆破试验→检查爆破效果(效果较差时调整爆破参数,重做爆破试验)→提交爆破成果。
图4-2 石方开挖施工工艺框图
项 目 部 审 批 爆破组织设计 实 施 爆 破 清 渣 运 输 检平路槽、排水设施施工
(2)路基填筑
在路堤施工前,在填筑边线外、用地界内按设计开挖或施作临时性边、排水沟,便于排除路基水和防止路外水窜入路基内。
爆破器材检查 推土机清渣 装载机转运 自卸车运输 监理工程师审批 地质、地形调查 安全检查与控制
循环作业方式检验碾压摊铺卸料卸料检验摊铺碾压将路堤分作卸料区、摊铺区、碾压区、检验区,组织流水作业。 图4-3填方路段流水作业示意图
路堤填筑以机械化施工为主,施工前首先做好填前地表清理,对旱地清除草皮、树根,排除积水后翻松、平整和压实路基。
1)、土石方填筑
16
A. 施工方法
① 将地面坡度陡于1:5的路段开挖成内倾2~4%且宽度不小于2.0米的台阶。
② 采用水平分层、挂线施工的方法填筑路堤,松铺厚度控制在25~35cm范围内。填筑宽度在两侧宽出设计宽度50cm。
③ 采用机械化施工,用挖装机械配备自卸汽车填土,严格按每延米用土量控制卸土,推土机和平地机摊铺整平。
④ 摊铺前检测填料含水量,当其大于最佳含水量时,将填料翻松晾晒,含水量偏低时则用水车洒水至填料达到最佳含水量的要求。
⑤ 整平后及时检测路堤宽度、厚度等指标,破碎或清除超粒径石块,使其最大尺寸不超过压实层厚度的2/3。符合要求后用压路机从路边向路中、从低侧向高侧并遵照“先轻后重”的原则碾压至达到规定的压实度为止。
⑥ 路堤分段施工且两相邻交接段不在同一时间填筑时,先填段按1:1坡度分层留出台阶,两段同时施工时将交接段的填层分层交叠衔接,其搭接长度不小于2米。
⑦ 每层填筑均严格按规范要求检测平面位置、宽度、高度及压实度等各项指标,做好自检资料并完成报验和签认工作。
图4-3土石方填筑施工工艺框图
取样作击实试验 检查压实度 监理签认 检查压实度 检查填料含水量 偏低:洒水润湿 偏高:翻松晾晒 人工填补坑洼 路堤放样 清理地表 填前压实 测量标高 填筑底层和压实 卸 料 摊铺填料 破 碎 超 粒径填料 挖方取样 材料检验 击实试验 填料运输
17
整平碾压 整修路拱 检查压实度 监理签认
(二)、特殊路基的处理
4.2.1高填方、陡坡、填挖交界及桥头路基处理——土工格栅 高填方、陡坡、填挖交界及桥头路基处理、新旧路基结合部位等处治施工:为铺设土工格栅。
A. 施工方法
① 铺设土工格栅(室)铺层前,先平整其底面土层并清除表面的石渣、石块等坚硬凸出物,并确保距格栅(室)层8cm以内的填料最大粒径不超过6cm,在斜坡路段施工前将原坡面台阶开挖至平台(台阶宽度控制在3~4m,内倾4%)与土工格栅(室)铺层底面齐平。
② 按设计要求使用土工格栅(室)材料,铺设方法如下:按设计位置全断面铺设土工格栅(室),并使强度高的方向置于垂直于路堤轴线方向。铺设时将土工格栅(室)拉直平顺并均匀张拉呈正菱形,然后每隔1.5~2m用钩头钉固定在其下土层上,格栅间搭接宽度不小于20cm,纵横向接缝采用尼龙绳或U型钉连接,使其形成整体。
③ 在土工格栅(室)铺设完成后及时覆盖填料,避免材料遭受长时间暴晒。
④ 填料分层摊铺、碾压,采用卸土按照“先两边,后中间”的原则由两侧向中心平行于路堤中线对称填筑。其摊铺碾压方法如下:格栅上的第一层填料用汽车在格栅外侧土面上卸料,装载机前置法推移土堆进行摊铺,推土机找平后用18t振动压路机弱振压实。铺筑过程中随卸、随铺、随碾压以形成运料通道。
⑤ 格栅需反包,即在第一层填土达到预定厚度并碾压合格后,将土工
18
格栅反包2m并同上层格栅绑扎连接,修整锚固后在反包端外侧培土1.0m保护格栅。
图3-5 土工格栅(室)加筋施工工艺框图 施放中、边线
铺土工格栅 填料运输 反包格栅并同上一层格栅连接 反包侧整修、培土 卸料→摊铺→碾压 下承层清理 清除尖锐物陡坡处台阶处理 4.2.2软土地基处理
本合同段有低填浅挖回填碎石土144m3。
首先按设计段落挖除淤泥,将淤泥运至指定弃土场废弃,注意弃土场的防护,避免淤泥滑移,引发地质灾害。
开挖时注意土质变化,如与设计不符,应通知监理、设计、业主到现场确定。开挖前后应测量地面高程。
4.2.3被动柔性防护网
本合同段部分路段地质结构是风化岩层堆积的松散体,设计时对部分路段采用RX-075型柔性防护网,本标段工程数量800m2。
1) 清除坡面危石:清除坡面防护区域内威胁施工安全的浮土及危石,对不利于施工安装和影响系统后正常功能发挥的局部地形(局部堆积体和凸起体等)进行适当调整。
2) 锚杆及基座定位:通过全站仪放样出锚杆孔位在孔间距允许的调整量范围内,在低凹处选定锚杆孔位,对非低凹处或不能满足系统安装后尽可能紧贴坡面的锚杆孔(一般连续悬空面积不得大于5m,否则宜增设长度不小于0.5m的局部锚杆,该锚杆采取直径为φ16的锚杆双股钢绳),应在每一孔位处凿一深度不小于锚杆外露环套长度的凹坑,一般口径20cm,深20cm。
3) 按设计深度钻凿锚杆孔并清孔,孔深应大于设计锚杆长度5cm-10cm,孔
19
径不小于φ42;当受凿岩设备限制时,构成每根锚杆的两股钢绳可分别锚入两个孔径不小于φ35的锚孔内,形成人字形锚杆,两股钢绳间夹角为15°-30°,以达到同样的锚固效果;当局部孔位处因地层松散或破碎而不能成孔时,可以采用断面尺寸不小于0.4×0.4m的C15砼基础置换不能成孔的岩土段。
4) 注浆并插入锚杆,采用标号为M20的纯水泥浆,宜用灰砂比1:1-1;1.2,水灰比0.45-0.50的水泥砂浆或水灰比0.45-0.50的纯水泥浆,水泥宜用42.5普通硅酸盐水泥,优先选用粒径不大于3mm的中细砂,确保浆液饱满,在进行下一道工序前注浆养护不小于三天。
5) 安装纵横向支撑绳,张拉紧后两端各用2-4个(支撑绳长度小于15m时为2个,大于30m时为4个,其间为3个)绳卡与锚杆外露环套固定连接。 6) 从上向下铺挂格栅网,格栅网间重叠宽度不小于5cm,两张格栅网间以及必要时格栅网与支撑绳间用φ1.5铁丝进行扎结,当坡度小于45°时,扎结间距一般不得大于2m,挡坡度大于45°时,扎结点间距一般不得大于1m(有条件时本工序可在前一工序前完成即将格栅网置于支撑绳之下)。
7) 从上向下铺设钢绳网并缝合,缝合绳为φ8钢绳,每张钢绳网均用一根长约31m(或27m)的缝合绳与四周支撑绳进行缝合并预张拉,缝合绳两端各用两个绳卡与网绳进行固定联结。 4.2.4锚索肋板墙
本标段锚索肋板墙工程数量为993m3。 1)钻孔施工
a)锚孔测设:根据各工点实际开挖坡面图,按设计间距及尺寸将锚孔位置准确测放在坡面上,孔位误差不得超过10mm。
b)钻孔设备:为提高钻孔的效率和保证钻孔质量,采用浅孔冲击式钻机。按锚索设计长度将钻孔所需钻杆摆放整齐,钻杆用完,孔深到位。
c)钻机就位锚孔钻进施工:搭设满足相应承载力和稳固条件的脚手架,为确保脚手架绝对安全稳定,采用双排方式,间距1.2-1.3m,重力集中处增加斜向及横向支撑,并设置短锚桩,将脚手架锚固在稳定的岩壁上。根据坡面上已测放
20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国道改建工程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2013)(4)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