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工学院信息商务学院毕业论文(设计)
1)重点考虑型腔布局。
2)热量及压力损失要小,为此浇注系统流程应尽可能短,截面尺寸应尽可能大,弯折尽量少,表面粗糙度要低。
3)均衡进料,即分流道尽可能采用平衡式布置。
4)塑料耗量要少,满足各型腔充满的前提下,浇注系统容积尽量小,以减少塑料耗。
5)消除冷料,浇注系统应能收集温度较低的“冷料”。 6)排气良好。
7)防止塑件出现缺陷,避免熔体出现充填不足或塑件出现气孔、缩孔、残余应力。
8)保证塑件外观质量。 9)较高的生产效率。 10)塑料熔体流动特性。 3.3.1 主流道的设计
主流道通常位于模具中心塑料熔体的入口处,它将注射机喷嘴注射出的熔体导入分流道或型腔中。主流道的形状为圆锥行,以便熔体的流动和开模是主流道泥料的顺利拔出。主流道的尺寸直接影响到熔体的流动速度和充模时间。另外,由于其与高温塑料熔体及注射机喷嘴反复接触,因此设计中长设计成可拆卸更换的浇口套。
主流道轴线一般位于模具中心线上,与注射机喷嘴轴线重合,型腔也以此轴线为中心对称布置。
21
中原工学院信息商务学院毕业论文(设计)
图3-5主流道示意图
主流道的形状和尺寸最先影响着塑料熔体的流动速度及填充时间,必须使熔体的温度降低和压力降最小,且不损害其把塑料熔体输送到最“远”位置的能力。
主流道设计的要点如下:
1)主流道圆锥角α=2°~6°,对流动性差的塑料可取3°~6°,内壁粗糙度为Ra =0.63μm;
2)主流道大端成圆角,半径r=1~3mm,以减小料流转向过度时的阻力; 3)在模具结构允许,主流道应尽可能短,一般小于60mm,过长则会影响熔体的顺利充型;
4)主流道衬套与定模座板采用H7/m6过渡配合,与定位圈的配合采用H9/f9间隙配合;
5)主流道衬套一般选用T8、T10制造,热处理强度为52~56HRC。 3.3.2 分流道的设计
流道截面形状可以是圆形、半圆形、矩形梯形和U形等,如下图所视,圆形和正方形截面流道的比表面积最小(流道表面积与体积之比值称为比表面积),塑料容体的温度下少,阻力亦小,流道的效率最高。
在保证足够的注射压力使塑料熔体顺利充满型腔的前提下,分流道截面积与长度尽量取小值,分流道转折处应以圆弧过度。
1)避免制件上产生喷射等缺陷(避免喷射有两种方法:a加大浇口截面尺寸,
22
中原工学院信息商务学院毕业论文(设计)
降低熔体流速;b采用冲击型浇口,改善塑料熔体流动状况。)该模具采用方法 。
2)浇口应开设在塑件截面最厚处; 3)有利于塑件熔体流动; 4)有利于型腔排气;
5)考虑塑件使用时的载荷状况; 6)减少或避免塑件的熔接痕; 7)考虑分子取向对塑件性能的影响;
8)考虑浇口位置和数目对塑件成型尺寸的影响; 9)防止将型芯或嵌件挤歪变形。
图3-6分流道示意图
分流道直径为6mm。 3.3.3 浇口的设计
由于此次毕业设计课题是基于SolidWorks的移动硬盘外壳的模具设计,移动硬盘不是很大,而且硬盘外壳也比较薄,大致形状区别不是很大。而且对于品牌商来说,他们所制造出来的产品的质量是赢得市场的关键所在。模具开模时,能自动拉断浇口,而且浇口的位置可设在塑件的侧面、端面和背面等各隐蔽处,是塑件外壳无浇口痕迹。同时,模具的结构可简单化为单分型面结构。所以我选用扇形浇口设计方案。
扇形浇口是一种逐渐扩大的浇口,有如折扇,是由测浇口变异而来。其浇口
23
中原工学院信息商务学院毕业论文(设计)
沿进料方向逐渐变宽,厚度逐渐变薄,熔体通过约1mm的浇口台阶进入型腔。其结构如图3-7所示。浇口深度根据制品厚度而定,一般取0.25~1.5mm,浇口宽度一般为浇口处型腔宽度的1/4,但最小不得小于8mm。
1)熔体是通过一个逐渐展开的扇形进入型腔的,因此,熔体在横向可得到更均匀的分配,可降低制品的内应力,减少变形。
2)由于熔体是沿横向分散进入型腔,所以流纹和定向效应大为减少。 3)可减少带入空气的可能性,加之型腔排气良好,可避免气体混入熔体中。 扇形浇口由于进料口宽阔,进料通畅,故常用来成型长条,扁平而薄的制品,如盖板、标尺、托盘、板材等。对于流动性不好的塑料,如PC、PSF等,扇形浇口也很能适应。
图3-7扇形浇口示意图
3.3.4 冷料穴的设计
冷料穴位于主流道正对面的动模板上,或处于分流道末端。其作用是捕集料流前锋的“冷料”,防止“冷料”进入型腔而影响塑件质量,开模时又能将主流道的凝料拉出。冷料穴的直径应大于主流道大端直径,长度约为主流道大端直径。
采用带Z形头拉料杆的冷料穴,将其设置在主流道的末端,即起到冷料穴的作用,又兼有开模分型时将凝料从主流道中拉出留在动模一侧。稍作侧向移动凝
24
中原工学院信息商务学院毕业论文(设计)
料便可以取出的作用。
3.4 合模导向机构的设计
3.4.1 合模导向机构的作用
1)定位作用:模具闭合后,保证动定模位置正确,保证型腔的形状和尺寸正确;导向机构在模具装配过程中也起了定位作用,便于装配和调整。
2)导向作用:合模时,首先是导向零件接触,引导动定模或上下模准确闭合,避免型芯先进入型腔造成成型零件损坏。
3)承受一定的侧向压力:塑料熔体在充型过程中可能产生单向侧压力,或者由于成型设备精度低的影响,使导柱承受了一定的侧压力,以保证模具的正常工作。若侧压力很大,不能单靠导柱来承担,需增设锥面定位机构。
4)保持机构运动平稳:对于大、中型模具的脱模机构,导向机构有使机构运动灵活平稳的作用。
5)承载作用:当采用脱模板脱模或双分型面模具时,导柱有承受脱模板和型腔板的作用。
3.4.2 导向机构的设计
导柱的设计:
1)该模具采用带头导柱,且不加油槽;
2)导柱的长度必须比凸模端面高度高出6~8mm;
3)为使导柱能顺利地进入导向孔,导柱的端部常做成圆锥形或球形的先导部分;
4)导柱的直径应根据模具尺寸来确定,应保证具有足够的抗弯强度(该导柱直径由标准模架知为?25;
5)导柱的安装形式,导柱固定部分与模板按H7/m6配合。导柱滑动部分按H7/f6的间隙配合;
6)导柱工作部分的表面粗糙度为Ra0.4μm;
7)导柱应具有坚硬而耐磨的表面,坚韧而不易折断的内芯。
25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注塑模设计毕业论文(6)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