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2 施工中应对桩体垂直度、沉桩情况、桩顶完整状况、接桩质量等进行检查,对电焊接桩,重要工程应做10%的焊缝探伤检查。 说明: 5.4.2 经常发生接桩时电焊质量较差,从而接头在锤击过程中断开,尤其接头对接的两端面不平整,电焊更不容易保证质量,对重要工程做X光拍片检查是完全必要的。 5.4.3 施工结束后,应对承载力及桩体质量做检验。 5.4.4 对长桩或总锤击数超过500击的锤击桩,应符合桩体强度及28d龄期的两项条件才能锤击。 说明: 5.4.4 混凝土桩的龄期,对抗裂性有影响,这是经过长期试验得出的结果,不到龄期的桩就像不足月出生的婴儿,有先天不足的弊端。经长时期锤击或锤击拉应力稍大一些便会产生裂缝。故有强度龄期双控的要求,但对短桩,锤击数又不多,满足强度要求一项应是可行的。有些工程进度较急,桩又不是长桩,可以采用蒸养以求短期内达到强度,即可开始沉桩。 5.4.5 钢筋混凝土预制桩的质量检验标准应符合表5.4.5的规定。 表5.4.1 预制桩钢盘骨架质量检验标准(mm) 项目 主控项目 序号 1 2 3 4 1 一般项2 3 检查项目 主筋距桩顶距离 多节桩锚固钢筋位置 多节桩预埋铁件 主筋保护层厚度 主筋间距 桩尖中心线 箍筋间距 桩顶钢筋网片 多节桩锚固钢筋长度 允许偏差或允许值 ±5 5 ±3 ±5 ±5 10 ±20 ±10 ±10 检查方法 用钢尺量 用钢尺量 用钢尺量 用钢尺量 用钢尺量 用钢尺量 用钢尺量 用钢尺量 用钢尺量 目 4 5 表5.4.5 钢盘混凝土预制桩的质量检验标准 允许偏差或允许值 项 序 检查项目 单位 1 2 3 1 2 桩体质量检验 桩体偏差 承载体 砂、石、水泥、钢材等原材料(现场预制时) 数值 按基桩检测技术规范 用钢尺量 按基桩检测技术规范 查出厂质保文件或抽样送检 检查称量及查试块记录 按基桩检测技术规范 见本规范表5.1.3 按基桩检测技术规范 符合设计要求 检查方法 混凝土配合比及强度(现场预制时) 符合设计要求 表面平整,颜色均匀,掉角深 3 成品桩外形 度<10mm,蜂窝面积小于总面直观 积0.5%。 4 裂缝测定仪,该项在地下成品桩裂缝(收缩裂缝或起吊、装运、深度<20mm,宽度<0.25mm,水有侵蚀地区及锤击数超堆放引起的裂缝) 横向裂缝不超过边长的一半 过500击的长桩不适用 成品桩尺寸:横截面边长 mm mm ±5 <10 用钢尺量 用钢尺量 5 桩顶对角线差 桩尖中心线 桩身弯曲矢高 桩顶平整度 电焊接桩:焊缝质量 电焊结束后停歇时间 6 上下节平面偏差 节点弯曲矢高 7 8 9 硫磺胶泥接桩:胶泥浇注时间 浇注后停歇时间 桩顶标高 停锤标准 mm mm <10 <1/1000l <2 用钢尺量 用钢尺量,l为桩长 用水平尺量 见本规范表7.5.4-2 秒表测定 用钢尺量 用钢尺量,l为两节桩长 秒表测定 秒表测定 水准仪 现场实测或查沉桩记录 见本规范表7.5.4-2 min mm min min mm 设计要求 >1.0 <10 <1/1000l <2 >7 ±50 5.5 钢桩 5.5.1 施工前应检查进入现场的成品钢桩,成品桩的质量标准应符合本规范表5.5.4-1的规定。 说明: 5.5.1 钢桩包括钢管桩、型钢桩等。成品桩也是在工厂生产,应有一套质检标准,但也会因运输堆放造成桩的变形,因此,进场后需再做检验。 5.5.2 施工中应检查钢桩的垂直度、沉入过程、电焊连接质量、电焊后的停歇时间、桩顶锤击后的完整状况、电焊质量除常规检查外,应做10%的焊缝探伤检查。 说明: 5.5.2 钢桩的锤击次性能较混凝土桩好,因而锤击次数要高得多,相应对电焊质量要求较高,故对电焊后的停歇时间,桩顶有否局部损坏均应做检查。 5.5.3 施工结束后应做承载力检验。 5.5.4 钢桩施工质量检验标准应符合表5.5.4-1及表5.5.4-2的规定。 表5.5.4-1 成品钢桩质量检验标准 项目 主控项目 2 1 2 一般项3 目 矢量 长度 端部平整度 H钢桩的方正度 h>300 h<300 4 端部平面与桩中心线的倾斜值 mm ≤2 用水平尺量 mm mm T+T'≤8 T+T'≤6 用钢尺量,h、T、T'见图示 mm mm <1/1000l +10 ≤2 用钢尺量,l为桩长 用钢尺量 用水平尺量 1 序号 检查项目 单位 钢桩外径或断面尺寸:桩端 桩身 数值 ±0.5%D ±1D 用钢尺量,D为外径或边长 允许偏差或允许值 检查方法 表5.5.4-2 钢桩施工质量检验标准 项序号 检查项目 允许偏差或允许值 检查方法 目 主1 控项2 目 承载力 桩位偏差 单位 数值 用钢尺量 见本规范表5.1.3 按基桩检测技术规范 按基桩检测技术规范 电焊接桩焊缝: (1)上下节端部错位 (2)(外径≥700mm)(外径<700mm) 1 一般项目 2 3 4 5 (3)焊缝咬边深度 (4)焊缝加强层高度 (5)焊缝加强层宽度 (6)焊缝电焊质量外观 (7)焊缝探伤检验 电焊结束后停歇时间 节点弯曲矢量 桩顶标高 停锤标准 mm mm mm mm mm ≤3 ≤2 ≤0.5 2 2 用钢尺量 用钢尺量 焊缝检查仪 焊缝检查仪 焊缝检查仪 无气孔,无焊瘤,无裂缝 直观 满足设计要求 min mm 设计要求 >1.0 <1/1000l ±50 按设计要求 按设计要求 用钢尺量,l为两节桩长 水准仪 用钢尺量或沉桩记录 5.6 混凝土灌注桩 5.6.1 施工前应对水泥、砂、石子(如现场搅拌)、钢材等原材料进行检查,对施工组织设计中制定的施工顺序、监测手段(包括仪器、方法)也应检查。 说明: 5.6.1 混凝土灌注桩的质量检验应较其他桩种严格,这是工艺本身要求,再则工程事故也较多,因此,对监测手段要事先落实。 5.6.2 施工中应对成孔、清查、放置钢筋笼、灌注混凝土等进行全过程检查,人工挖孔桩尚应复验孔底持力层土(岩)性。嵌岩桩必须有桩端持力层的岩性报告。 说明: 5.6.2 沉渣厚度应在钢筋笼放入后,混凝土浇注前测定,成孔结束后,放钢筋笼、混凝土导管都会造成土体跌落,增加沉渣厚度,因此,沉渣厚度应是二次清孔后的结果。沉渣厚度的检查目前均用重锤,有些地方用较先进的沉渣仪,这种仪器应预先做标定。人工挖孔桩一般对持力层有要求,而且到孔底察看土性是有条件的。 5.6.3 施工结束后,应检查混凝土强度,并应做桩体质量及承载力的检验。 5.6.4 混凝土灌注桩的质量检验标准应符合表5.6.4-1、表5.6.4-2的规定。 表5.6.4-1 混凝土灌注桩钢筋笼质量检验标准(mm) 项序检查项目 主筋间距 允许偏差或允许值 ±10 检查方法 用钢尺量 目 号 主控项目 1 2 1 长度 ±10 用钢尺量 钢筋材质检验 设计要求 抽样送检 2 箍筋间距 ±20 用钢尺量 用钢尺量 3 直径 ±10 表5.6.4-2 混凝土灌注桩质量检验标准 项目 允许偏差或允许值 序号 检查项目 单位 1 桩位 见本规范表7.1.4 检查方法 数值 基坑开挖前量护筒,开挖后量桩中心 只深不浅,用重锤测,或主控项目 2 孔深 mm +300 测钻杆、套管长度,嵌岩桩应确保进入设计要求的嵌岩深度 3 4 5 1 桩体质量检验 混凝土强度 承载力 垂直度 按基桩检测技术规范。如钻芯取样,按基桩检测技术规范 大直径嵌岩桩应钻至桩尖下50mm 设计要求 按基桩检测技术规范 见本规范表7.1.4 试件报告或钻芯取样送检 按基桩检测技术规范 测大管或钻杆,或用超声波探测,干施工时吊垂球 井径仪或超声波检测,干施工时吊垂球 用比重计测,清孔后在距孔底50cm处取样 0.5-1.0 ≤50 ≤150 160-220 70-100 ±100 目测 用沉渣仪或重锤测量 2 桩径 见本规范表7.1.4 3 一般项5 目 6 7 8 9 4 泥浆比重(粘土或砂性土中) 1.15-1.20 泥浆面标高(高于地下水位) m 沉渣厚度:端承桩 摩擦桩 混凝土坍落度:水下灌注 干施工 钢筋笼安装深度 混凝土充盈系数 桩顶标高 mm mm mm mm mm >1 mm +30 -50 坍落度仪 用钢尺量 检查每根桩的实际灌注量 水准仪,需扣除桩顶浮浆层及劣质桩体 说明:5.6.4 灌注桩的钢筋笼有时在现场加工,不是在工厂加工完后运到现场,为此,列出了钢筋笼的质量检验标准。 5.6.5 人工挖孔桩、嵌岩桩的质量检验应按本节执行。 6土方工程 6.1 一般规定 6.1.1 土方工程施工前应进行挖、填方的平衡计算,综合考虑土方运距最短、运程合理和各个工程项目的合理施工程序等,做好土方平衡调配,减少重复挖运。 说明: 6.1.1 土方的平衡与调配是土方工程施工的一项重要工作。一般先由设计单位提出基本平衡数据,然后由施工单位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平衡计算。如工程量较大,在施工过程中还应进行多次平衡调整,在平衡计算中,应综合考虑土的松散性,压缩性、沉陷量等影响土方量变化的各种因素。 为了配合城乡建设的发展,土方平衡调配应尽可能与当地市、镇规划和农由水利等结合,将余土一次性运到指定弃土场,做到文明施工。 6.1.2 当土方工程挖方较深时,施工单位应采取措施,防止基坑底部土的隆起并避免危害周边环境。 说明:6.1.2 基底土隆起往往伴随着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尤其当周边有地下管线,建(构)筑物、永久性道路时应密切注意。 6.1.3 在挖方前,应做好地面排水和降低地下水位工作。 说明: 6.1.3 有不少施工现场由于缺乏排水和降低地下水位的措施,而对施工产生影响,土方施工应尽快完成,以避免造成集水、坑底隆起及对环境影响增大。 6.1.4 平整场地的表面坡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如设计无要求时,排水沟方向的坡度不应少于 2‰。 平整后的场地表面应逐点检查。检查点为每100-400m2取1点,但不应少于10点;长度、宽度和边坡均为每20m取1点,每边不应少于1点。 说明:6.1.4 平整场地表面坡度应由设计规定,但鉴于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中均无此规定,故条文中规定,如设计无要求时,一般应向排水沟方面做成不少于2‰的坡度。 6.1.5 土方工程施工,应经常测量和校核其平面位置、水平标高和边坡坡度。平面控制桩和水准控制点采取可靠的保护措施,定期复测和检查。土方不应堆在基坑边坡。 说明:6.1.5 在土方工程施工测量中,除开工前的复测放线外,还应配合施工对平面位置(包括控制边界线、分界线、边坡的上口线和底口线等),边坡坡度(包括放坡线、变坡等)和标高(包括各个地段的标高)等经常进行测量,校核是否符合设计要求。上述施工测量的基准-平面控制桩和水准控制点,也应定期进行复测和检查。 6.1.6 对雨季和冬季施工还应遵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 说明:6.1.6 雨季和冬季施工可参照相应地方标准执行。 6.2 土方开挖 6.2.1 土方开挖前应检查定位放线、排水和降低地下水位系统,合理安排土方运输车的行走路线及弃土场。 6.2.2 施工过程中应检查平面位置、水平标高、边坡坡度、压实度、排水、降低地下水位系统,并随时观测周围的环境变化。 说明:6.2.2 土方工程在施工中应检查平面位置、水平标高、边坡坡度、排水、降水系统及周围环境的影响,对回填土方还应检查回填土料、含水量、分层厚度、压实度,对分层挖方,也应检查开挖深度等。 6.2.3 临时性挖方的边坡值应符合表6.2.3的规定。 表6.2.3 临时性挖方边坡值 土的类别 边坡值(高:宽) 砂土(不包括细砂、粉砂) 硬 一般性粘土 硬、塑 软 1:1.25-1:1.50 1:0.75-1:1.00 1:1.00-1:1.25 1:1.50或更缓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地基基础验收规范 - 图文(5)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