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题及答案(6)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19-04-02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们写出来的却是三只眼、长脖子,也就是在正常的人体身上增加了眼睛一只,拉长了颈子二三尺而已。”这段话说明,人们头脑中的鬼神观念是 ( BDE )。

A.头脑中主观自生的 B.人脑对客观世界的歪曲反映 C.人脑对鬼神的虚幻反映 D.可以从人世间找到它的原型 E.人按照自己的形象塑造出来的

59.矛盾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表现为( ABD )。

A.矛盾双方在相互依存中得到发展 B.矛盾双方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发展的因素 C.调和矛盾双方的对立 D.规定事物发展的基本趋势 E.限制事物自身的发展 60.下列格言或成语中,体现质量互变规律的有( ADE )。

A.九层之台,起于垒土 B.有无相生,前后相随 C.月晕而风,础润而雨 D.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E.为山九仞,功亏一篑

61. 恩格斯说:“物质无非是各种实物的总和,而这个概念就是从这一总和中抽象出来的,这说明: ( BCD )。

A.物质范畴和实物完全是一回事 B. 物质范畴是带有普遍性的哲学范畴 C.物质范畴和实物是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D.物质范畴就是各种具体实物的总和 E.物质不过是人的主观产物

三、判断题 1、世界统一于存在。(X)

2、否定之否定会在高级阶段上重复低级阶段的某种特征。(√ ) 3、存在就是被感知。( X )

4、社会历史离不开人的意识活动,因此,社会规律是随人的意志而变化的。( X ) 5、“物质无非是各种实物的总和,而这个概念就是从这一总和中抽象出来的。”( √ ) 6.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发展的规律是事物内在的本质的稳定的联系( √ )。 7.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的规律性(X )。

8.否认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的哲学是二元论( X )。

9.古人说:“白马非马”,这种说法的错误在于它割裂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 √ )。 10、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是理论和实践的关系( X ) 11、实践的本质是人能动地改造物质世界的客观活动(√ ) 12、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社会领域中的阶级斗争( X )

26

13、必然性通过偶然性表现出来( √ ) 14、假象是指和本质没有联系的现象(X ) 15、“扬弃”是指全盘抛弃(X )

16、实现共产主义最高阶段,这是非现实的可能性(√ ) 17.所谓内容是指构成事物的一切内在要素的总和( √ )

18.辩证法的总特征要求人们用具体的历史的观点观察事物(√ )。 19.意识的本质是人脑分泌的特殊物质( X )。

20.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在本质上是指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X )。

三、简答题

1、哲学基本问题及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即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它包括两个方面 (1)一是思维和存在、精神和物质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世界的本原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标准。

(2)二是思维与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对这方面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标准。

(3)第一方面是主要的,决定第二方面;第二方面反应第一方面. 2、矛盾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答:(1)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是指事物的矛盾对立面既同一又斗争,由此推动着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2)矛盾的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是:

第一,矛盾双方相互依存,使矛盾双方有了存在和发展的条件;

第二,矛盾双方相互包含,使矛盾双方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而得到发展; 第三,矛盾双方相互贯通,规定了事物向着自己的对立面发生转化的基本趋势。 (3)矛盾的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是:

第一、斗争使矛盾双方力量发生变化,推动事物的量变; 第二、斗争冲破事物存在的限度,推动事物的质变。

(4)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是在二者结合中实现的。 3、辩证否定观的基本内容。

答:(1)辩证的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而不是外力作用的结果。就是说,否定是事物内部包

27

含的肯定方面和否定方面矛盾运动的结果,是事物自己否定自己,并通过自身否定实现自我发展的

(2)辩证的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事物的发展是通过否定来实现的。没有新事物对旧事物的否定,就没有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就没有发展。

(3)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联系的环节。新事物是在旧事物中生长起来的,它否定了旧事物中过时的.消极的东西,保留了其中积极的.合理的因素,并对之改造使其成为自己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所以,辩证的否定又体现了新旧事物之间的联系。

(4)辩证的否定其实质是扬弃,即既克服又保留。克服是发展中非连续性的体现,保留是发展中连续性的体现。因此,辩证的否定是包含着肯定的否定,是连续性和非连续性的统一。 4、如何正确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

答:正确发挥意识的能动性必须具备一定条件:

第一,要正确理解意识能动性的性质。意识的能动性是物质决定作用前提下的能动性,正确反映客观事物运动的规律,是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前提。

第二,在认识和实践过程中破除消极无为的被动心态,发扬积极努力刻苦探索的精神,是正确认识客观规律和利用规律改造世界的必要条件。

第三,把个人能动性和群众的能动性有机地结合起来,使群众掌握科学理论并化为群众的自觉行动,是发挥意识能动性的社会条件,是改造世界的社会实践取得成功的基本途径。 5、列宁的物质定义及意义?

答:列宁指出:“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意义:第一、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二元论划清了界线; 第二、坚持了唯物主义可知论,同不可知论划清了界线; 第三、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

第四、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 6、意识能动作用的具体表现。

答:第一、意识是能动的,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第二、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

第三、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

第四、意识还具有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 7、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及其关系?

答:矛盾的统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一种联系和趋势。矛盾的对立性是指矛

28

盾双方相互排斥的属性,体现着双方相互分离的倾向和趋势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之间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

第一、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之间是相互联结、相互制约的。一方面,同一性依赖于斗争性,同一是包含着差别、对立的同一,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另一方面,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斗争是是同一中的斗争,没有同一性,斗争性也不能成立。

第二、同一性与斗争性之间是相对与绝对的关系。斗争性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同一性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斗争性最终导致同一性的分解,有条件的同一性和无条件的斗争性相结合,推动着事物发展。

四、论述题

1.试述毛泽东在《矛盾论》中阐明的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的原理以及这一原理对中国现阶段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意义。 答[答案要点]:

(1)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就是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绝对和相对的关系,这一共性和个性、绝对和相对的道理,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是贯穿全部矛盾学说的主线。

(2)矛盾的普遍性揭示矛盾无所不在、无时不有,是事物的共性、绝对性;矛盾的特殊性揭示每一事物和过程的特点,是矛盾的个性、相对性。二者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结。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特殊性中包含着普遍性。二者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3)矛盾的共性个性、绝对相对的统一,既是客观事物本身固有的辩证法,又是正确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它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各国具体实践相结合这一原则的哲学基础。

(4)中国现阶段的社会主义建设,既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又要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普遍性、共性,中国特色是特殊性、个性。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深刻体现了普遍与特殊、共性与个性的有机统一,实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际在新的高度上的结合,是邓小平在新时期对矛盾精髓学说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是引导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不断胜利前进的指针。

2.试述辩证的否定观;并用以阐明在精神文明建设中,对民族传统文化和外国文化的正确方针。 答[答案要点]:

(1)辩证否定观的基本内容:第一,一切事物内部都包含肯定和否定两个方面,两者既对立又统一。

第二,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是事物内部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

第三,否定是事物联系和发展的环节。第四,否定是“扬弃”,既是对旧事物的克服和批判,又

29

是对旧事物中合理的、于新事物发展有利因素的肯定、保留和继承。新事物和旧事物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由于矛盾具有客观普遍性,辩证的否定观也具有客观普遍性;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必须以辩证的否定观为指导,才能正确地对待民族传统文化和外国文化。

第一, 联系是普遍的,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借鉴民族传统文化和外国文化是必要的。 第二, 无论是民族传统文化还是外国文化都是肯定和否定的对立统一,即既包含精华,又包含

糟粕。

第三, 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要从我国的实际出发,努力吸取、继承民族传统文化和外

国文化中的精华,做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创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

第四,同时,又要剔除、批判和克服民族传统文化和外国文化中腐朽落后的东西,弃其糟粕。这就是我们要采取的正确方针。第五,在这个问题上,既要反对全盘否定民族传统文化和外国文化的历史虚无主义,又要反对只讲继承、不讲批判的全盘肯定的方针。

3、运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辨证原理关系,说明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必要性与合理性。 答:(1)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辨证关系原理。

第一.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区别的。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无所不在,无时不有,是事物的共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矛盾的特殊性是指事物的矛盾及每一矛盾的各方面都有其特点,即事物的个性,是有条件的,暂时的,因而是相对的。

第二.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联结的。任何事物都是普遍性和特殊性.共性和个性的对立统一。共性即存在于个性之中,个性又必然与共性相联系而存在。

第三.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可以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由于事物的范围极其广大和发展的无限性,在一定场合为普遍性的东西,在另一特定场合则变为特殊性,反之亦然。可见,共性和个性的区分是相对的。

(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辨证关系的原理,是坚持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各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原则的哲学基础,是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理论根据。“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命题,体现了共性和个性的统一,表现在:

第一,社会主义是共性,中国的个性一定要与社会主义共性相联系。我国现代化建设必须遵循社会主义的一般规律,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具有社会主义的共同特点。如坚持发展生产力,所有制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体,分配原则以按劳分配为主体,人民的政权,建设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等。

第二,中国特色是个性,社会主义共性在中国只能通过中国特色的个性而存在。我们必须

30

从中国的国情出发,找出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具体规律。当前,我国正在进行体制改革,就是从我国实际出发,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

(3)必须反对两种错误倾向:一是要反对脱离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背离社会主义方向,如反对“全盘西化”的错误观点等;二是要反对脱离我国的具体情况,盲目搬用外国的经验和模式的教条主义倾向。

31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题及答案(6)在线全文阅读。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题及答案(6).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7cn.com.cn/wenku/zonghe/56800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08-2022 免费范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 邮箱:tiandhx2@hotmail.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8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