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静中有动 B动中有静 C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D.动就是静,静就是动 E.动不是静,静也不是动
17.时间和空间“离开物质,当然都是无,都是只在我们头脑中存在的空洞的观念抽象”。这段话说明了( AC )
A. 时间和空间是在头脑之外的客观存在 B.时间和空间是在头脑中存在的观念 C.时间和空间是物质的存在形式 D.时间和空间是有限和无限的统一 E.时间和空间是离开物质而存在的形式 18.实践的客观物质性是指( ABCDE )
A. 实践的主体是客观的 B.实践客体是客观的 C.实践手段、途径是客观的 D.实践的过程是客观的 E.实践的结果是客观的
19.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实践具有两层基本的含义,它们是指( CD )
A. 实践具有观念的特性 B.实践具有理论的特性
C.实践具有物质的、客观的、感性的性质和形式 D.实践是人所特有的对象性活动 E.实践是一切生命物质的存在形式 20.人类世界在内容上是指( ABDE )
A. 人化自然 B.人类社会 C.劳动 D.人的对象世界 E社会的自然和自然的社会的统一体 21.人类世界和自在世界的关系为( ABDE )
A. 人类世界不能脱离自在世界 B.自在世界是人类世界存在和发展的前提 C.人类世界就是自在世界 D.人类世界和自在世界在实践基础上统一和分化 E.自在世界和人类世界都具有客观性 22.人类社会的物质性表现为( BCDE )
A.社会是独立于人之外的客观过程 B.人类社会的发展有自身的客观规律 C.社会物质生产方式是客观的物质性的 D.社会基本矛盾决定着社会历史的一般过程 E.社会形态的发展自然历史过程
23.一位科学家说:“我们今天生活着的世界,与其说是自然界,还不如说是人造或人为的世界。在我们的周围,几乎每样东西都对有人的痕迹。”( CDE )
A人造的或人为的世界是唯一存在的世界 B.现实世界是人类精神的创造物 C.人类世界是人的实践活动对象化的结果
D.科学技术越来越成为人类改造世界的伟大力量 E.自在自然日益转化为人化自然
21
24.“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这一命题揭示了( CD )
A. 人脑是意识的源泉 B.意识是人脑产生的特殊物质
C.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D.观念的东西和物质的东西是具有同一性的 E.反映者和被反映者是平同的
25.“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这一命题揭示了( CD )
A. 人脑是意识的源泉 B.意识是人脑产生的特殊物质
C.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D.观念的东西和物质的东西是具有同一性的 E.反映者和被反映者是平同的
26.下列哪些见解引导人们正确地发挥主观能动性( CE )
A. 按图索骥 B.人为自然立法 C.对症下药,量体裁衣 D.意见支配世界 E.自由是对必然的认识和对客观世界的改造 27,下列各项对无限的含义正确理解的是( ABDE )
A. 无限大 B.无限小 C.在有限之外 D.在有限之中 E.对有限的超越 28.下列说法属于规律的是( CD )
A、交通规则 B、政治制度
C、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D、阶级斗争推动阶级社会发展 E、太阳东升西落。 29.唯物辩证法认为物质运动的规律是事物的( ABC )
A、本质联系 B、必然联系 C、内在联系 D、一般联系 E、现象与本质的联系。 30.只要一定的客观条件和主观条件具备,人们就能够( AE )
A、认识规律 B、改造规律 C、创造规律 D 消灭规律 E、利用规律。 31.在联系观点问题上,下列那些说法是正确的(BC)
A、唯心主义者都否认世界的普遍联系 B、唯心主义者都否认事物联系的客观性 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者否认世界的普遍联系 D、只有辨证唯物主义者才有联系的观点 E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者否认事物之间具有确定的界限 32.事物联系的客观性指联系是( ABCD )
A、事物本身固有的本性 B、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C、一种必然的联系 D、具有稳定性的联系 E、具有直接性的联系
33、要真正做到用联系的观点观测分析问题,就应该把握( ABCDE )
22
A、联系的普遍性 B、联系的客观性 C、联系的多样性 D、联系的条件性 E、联系的具体性 34、矛盾同一性的相对性是指( AE )
A、对立面的统一是暂时的 B、质变中没有同一性 C、矛盾转化过程中没有同一性 D、同一性是游移不定的 E、对立面的同一是有条件的 35.矛盾的特殊性的含义是( CDE )
A、矛盾无处不有、无时不在 B、每一矛盾都有斗争性和同一性 C、每个不同的事物及其运动形式都包含着特殊的矛盾 D、每一事物在其发展的不同阶段都包含着特殊的矛盾 E、指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特殊本质 36.对抗与矛盾的关系是( BC )
A、等同 B、对抗只是矛盾斗争的一种形式 C、矛盾有对抗性和非对抗性之分 D、对抗消失矛盾也就消失 E、矛盾消失了对抗依然存在
37.根据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辨证关系原理,在认识和实践中( AE )
A、必须反对均衡论和一点论 C、必须坚持共性与个性的统一 B、必须反对割裂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的形而上学观
D、只须坚持重点论 E、必须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38.对立统一规律与辩证法其他规律和范畴的关系在于( AC )
A、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其他规律和范畴的中心线索
B、对立统一规律是其他规律和范畴的补充 C、对立统一规律是理解其他规律和范畴的钥匙 D、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论的实质和核心 E、对立统一规律包含辩证法其他规律 39.共性与个性的关系是( ABCD )
A、共性只能存在于个性之中 B、个性必然与共性相联系而存在 C、共性与个性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转化 D、任何共性都是个性的一部分 E、共性与个性没有明显的界限。 40.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的关系是( DE )
A、保守与革命的关系 B、形式与内容的关系 C、落后与先进的关系 D、绝对与相对的关系 E、相互联系的关系。
41.割裂了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就可能导致( AB )
23
A、一点论 B、均衡论 C、宿命论 D、诡辩论 E、循环论 42.矛盾普遍性和矛盾特殊性的关系是( BCE )
A、多数和少数的关系 B、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C、绝对和相对的关系 D、本质和现象的关系 E、相互联结的关系 43.量变和质变的相互渗透可以表现为( BDE )
A、量变不是纯粹的量变,渗透着质变 B、总的量变过程中包含着部分质变 C、质变不是纯粹的质变,渗透着量变 D、质变过程中新质因素有量的扩张 E、质变过程中旧质因素有量的消亡 44. 事物质的规定性和量的规定性都是( AE )
A、多样性的 B、都与事物的存在直接同一 C、固定不变的 D、由人们认识水平的不同造成的 E、客观的 45.质变的基本形式有( CD )
A、阶段性部分质变 B、局部性部分质变 C、爆发式飞跃 D、非爆发式飞跃 E、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 46.下列现象中属于质变的是( CDE )
A、植物茎叶的增长 B、人的体重增加 C、由手工工具生产到社会化的机器大生产 D、浪子回头 E、果树开花后结果。 47. 量变过程中部分质变说明( CDE )
A、量变中包含着质变 B、量变和质变没有区别 C、量变的复杂性 D、部分质变不同于单纯的量变 E、部分质变不同于根本质变 48、否定之否定的过程是( BDE)
A、甲被乙否定,乙被丙否定,丙被丁否定,如此等等的无限运动过程 B、事物经过三个阶段两次否定实现的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过程
C、在原有基础上周而复始、往返循环的运动 D、仿佛回到原来出发点的运动E、在新的基础上和更高阶段上的前进运动 49. 辨证的否定观认为( AB )
A、在肯定中包含着否定 B、在否定中包含着肯定 C、在肯定中不包含否定 D、在否定中不含肯定 E、肯定和否定绝对对立 50.否定之否定规律深刻地揭示了( ABDE )
24
A、事物的自我发展 B、事物的自我完善 C、事物的自我循环 D、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E、发展是连续性和非连续性的统一 51.否定之否定规律要求我们( CDE )
A、对旧事物要进行彻底的否定 B、不间断的实行对社会形态的变革 C、反对否定一切的虚无主义和肯定一切的复古主义 D在对待外国的文化既不要排外主义,也不要盲目照搬 E、对待任何事物坚持批判和继承的统一 52.事物发展的周期性所表现出来的特点是(CE)
A、周期是封闭的 B、周期是开放的 C、周期的终点和始点具有某些共同性 D、周期的终点和始点完全相同 E每一周期的终点,同时也就是下一个周期的始点 53.现象与本质的区别在于( ABCD )
A、现象是外露的,本质深藏于事物内部 B、现象易逝多变,本质具有相对稳定性 C、本质比现象深刻,现象比本质丰富、生动
D、现象可以被人的感官直接感知,本质只能靠人的抽象思维去把握 E、现象是由事物的内部联系引起的,本质是由事物的外部联系引起 54.作为唯物辩证法基本范畴的现象是指( BCD )
A、构成事物的内在要素的总和 B、事物的外部联系和表面特征 C、事物的外在表现 D、包含假象在内的事物的真实联系 E、不包含假象在内的事物的真实联系
55.偶然性是指客观事物联系和发展过程中( BCE )
A、确定发生的趋势 B、并非确定发生趋势 C、可以出现,也可以不出现的趋势 D、只能出现,或只能不出现的趋势 E、可以这样出现也可以那样出现的趋势 56.在工作中对待可能性和现实性的关系上,错误的做法有( ABCDE )
A、把不可能性误认为可能性 B、把可能性当作现实性 C、把抽象可能性当作现实可能性 D、不承认有两种相反的可能性 E、认为可能性向现实性转化是没有条件的 57.内容对形式的决定作用表现为( ACDE )
A、有什么样的内容就有什么样的形式 B、同一内容只能有同一种形式 C、离开内容就无法把握形式 D、只有具备充实的内容,才会有完善的形式 E、内容的变化迟早会引起形式的变化
58.鲁迅说过:“描神画鬼,毫无对证,本可以专靠神思,所谓‘天马行空’似地挥写了。然而他
25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题及答案(5)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