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甘肃省2009年10月中小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心理学(中学组)试卷(7)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19-03-22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C、 认知模式 D、 体谅模式

18.衡量一名学生品德发展水平的高低,最重要的标志应当是 ( ) A、 道德认识 B、 道德情感 C、 道德意志 D、 道德行为

19.班级授课制开始广泛兴起是在 ( ) A、 16世纪西欧古典中学时期 B、 17世纪乌克兰兄弟会学校时期 C、 19世纪的国民学校时期 D、 20世纪的现代学校时期

20.从评价的功能上区分,学生评价类型可分为 ( ) A、 正式评价和非正式评价

B、 相对评价、绝对评价和个体内差异评价 C、 静态评价和动态评价

D、 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 二、填空题 (每空1分,共20分)

1.教育家卢梭、裴斯泰洛齐都属于_________本位的价值取向理论的代表人物。 2.教学策略的基本特征包括:整体综合性、_________性、灵活性、性、指向性。 3.体形剧变、身体机能迅速健全、性开始成熟、思维的独立性增强、神经系统的发育接近成人是_________期生理发展的特点。

4.学校精神文化几种基本成分可以分解为认知成分、 成分、价值成分、_________成分。

5.根据一节课所完成任务的类型数量,课的类型可分为_________课和_________课。 6.教科书的主体部分是_________。

7.学校课程表安排应遵循的原则是:_________原则、_________原则、生理适宜性原则。

8.教学原则是根据一定的 和对教学过程规律的认识而制定的指导教学工作的_________。

9.教学媒体是承载和传播教学内容的工具,教学媒体的使用受制于教学策略的制定和_________的选择。

10.上课是教学工作的_________环节。

11.选择德育内容:一是依据德育_________;二是受教育者的特征;三是德育所面对的时代特征和学生思想实际。

12.体谅模式把道德_________的培养置于中心地位。

13.班级目标管理是指_________与学生共同确定班级总体目标,然后将总体目标转化为小组目标和个人目标,使其与班级总体目标融为一体,形成_________,以此推进班级管理活动、实现班级目标的管理方法。 三、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1.教育对科技的发展有哪些重要推动作用? 2.课程评价包括哪几个步骤? 3.简述我国学校德育的主要途径。 4.简述我国教育目的的几个基本层次。

5.何谓巩固性原则,贯彻该原则应遵循哪些要求? 6.J·M索里和

C、·W特尔福德对培养儿童创造性提出了哪几方面的建议?

四、论述题(10分)

如何理解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请联系实际予以分析。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A 2.A 3. D 4. A 5.B 6.A 7.D 8.C 9.C 10.A

11.C 12.B 13.B 14.C 15.A 16.B 17.C 18.D 19.B 20.D 二、填空题 (每空1分,共20分)

1.人 2.可操作 层次 3.少年 4.情感 理想 5.单一 综合 6.课文 7.整体性 迁移性 8.教学目的 基本准则 9.教学方法 10.中心 11.目标 身心发展 12.情感 13.班主任 目标体系 三、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1.(1)教育能实现科学知识的再生产。 (2)教育推进科学的体制化。 (3)教育具有科学研究的功能。 (4)教育具有推进科学技术研究的功能。 2.(1)确定评价对象。 (2)设计评价标准和指标体系。

(3)运用评价工具广泛地收集课程系统的信息。 (4)处理评价资料。 (5)作出评价结论。

3. (1)政治课与其他学科教学。 (2)课外活动与校外活动。

(3)劳动。 (4)共青团活动。 (5)班主任工作。 4.(1)国家的教育目的。 (2)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 (3)学校各门课程的目标。 (4)教师的教学目标。

5.巩固性原则是指教学要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地掌握知识和技能,长久地保持在记忆中,能根据需要迅速再现出来,以利知识技能的运用。 基本要求:

(1)努力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授课水平,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巩固。 (2)重视、组织好各种复习,克服遗忘。

(3)加强平时以巩固教学为目的的教学训练,在扩充改组和运用知识中积极巩固。 6.(1)保持儿童的好奇心; (2)解除儿童对错误的恐惧心; (3)鼓励面对现实的认知,也鼓励幻想; (4)鼓励和有创造性的人接触; (5)鼓励多样性和个性: (6)鼓励个人的首创性;

(7)避免用固定的眼光看待有创造潜力的人。 四、论述题(10分)

(1)教学是教与学的统一,统一的实质是“交往”、“互动”。

(2)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理解,这是人基本的存在方式。 (3)交往是活动的最基本形式,亦是人的最基本的精神需要之一。

(4)交往意味着对话、平等参与、合作与建构,是一种教学活动方式,更是师生之间的一种教育情境和精神氛围。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甘肃省2009年10月中小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心理学(中学组)试卷(7)在线全文阅读。

甘肃省2009年10月中小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心理学(中学组)试卷(7).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7cn.com.cn/wenku/zonghe/536324.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08-2022 免费范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 邮箱:tiandhx2@hotmail.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8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