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耐氯离子侵蚀能力。
(4)按允许的腐蚀速度使用不同类型的材料和构件,耐蚀性相对较低的通用材料一般可允许有较高腐蚀速度,表10.1-2可作参考。
在医药、食品工业中,以及由于微量铁溶出而可能导致介质污染、变色或催化剂中毒等特殊场合,选材应保证腐蚀速度低于0.0lmm/a。
(5)充分利用已有的使用经验。下列材料-介质组合已经为大量实践证明是经济有效的:不锈钢-硝酸、镍与镍合金-碱、蒙乃尔合金-氢氟酸、哈氏合金-热盐酸、铅-稀硫酸、铝-大气、碳钢-浓硫酸、钛-强氧化性介质。
(6)对受力结构或重要构件,特别要防止发生应力腐蚀破裂,选材时要避免可能导致应力腐蚀的材料-介质组合。
表4-2 不同材料和构件允许的最大腐蚀速度 腐蚀速度mm/a ﹤0.05 0.05~0.1 0.1~0.25 0.25~0.5 0.5~1 ﹥1
4.4 铁碳合金的耐蚀性
铁碳合金——碳钢和铸铁是现代工业中应用最广泛的合金。铁碳合金价格低廉,机械性能与工艺性能良好,在耐蚀性能方面,尽管铁的电极电位较负,在自然条件下(大气,水及土壤中)化学稳定性较低,但是可采用其他金属保护层,或采用涂料、添加缓蚀剂及电化学保护等防腐蚀措施提高其耐蚀性。在某些介质中碳钢和铸铁具有良好的耐蚀性能,可作为耐蚀结构材料使用。通常只有在铁碳合金不能满足要求时,才选用合金钢。
4.4.1 显微组织与化学成份对耐蚀性的影响 1 显微组织
铁碳合金基本组成相是铁素体(a),渗碳体(Fe3C)和石墨(C),它们具有不同的电极电位,石墨的电位最高,为+0.37伏特,铁素体的电位最低,为-0.44伏特,渗碳体电位介于二者之间。由于组织的非均一性,当铁碳合金与电解质溶液接触时,表面必然形成较大电位差的微电池作用,其中渗碳体和石墨是阴极,铁素体是阳极,从而造成铁碳合
6
耐蚀材料(不锈一般材料(碳塔,反应器,容管道,一般结构钢以上) 优 良 可考虑使用 不可用 不可用 不可用 钢) 优 良 可用 可用 可考虑使用 不可用 器,储槽等 优 可用 不宜使用 不可用 不可用 不可用 件,配件等 优 良 可用 可用 可考虑使用 不可用 金的强烈腐蚀。
铁碳合金从高温奥氏体冷却下来后,其各种组织产物对介质的腐蚀作用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
在化学成分相同的情况下,过冷奥氏体在高温区转变的珠光体、索氏体和屈氏体三种组织,以珠光体组织抗蚀性最好,其次是索氏体,最差的是屈氏体。这是因为钢在连续冷却转变过程中,随着过冷度增大,碳化物弥散度依次递增,使得氢去极化腐蚀的有效阴极面积增加
的缘故。淬火马氏体虽然内应力较大,电位较铁素体低,但它是单相固溶体。所以,它的腐蚀速度较二相组织的珠光体稍小。
钢中作为阴极相的硫化物、氧化物及硅酸盐等夹杂物的存在会降低钢的耐蚀性能,也容易诱发局部腐蚀。
铸铁中石墨的大小、形状、数量及分布,影响着电化学腐蚀程度。当片状石墨大小适当,互不相连时,阻碍外部电解液的渗入,对耐蚀性较为有利。石墨呈球状或团絮状比呈片状耐蚀性更好。 2 合金元素
铁碳合金中除碳元素外,还含有少量锰、硅、硫、磷等元素。
(1)碳的影响:碳对腐蚀性的影响依介质类型而定。在还原性酸中,随着含碳增加,碳钢和铸铁的腐蚀速度加大。铸铁腐蚀率较碳钢高。这是因为氢去极化腐蚀过程中,碳量增加,渗碳和石墨数量增多,使阴极面积加大,氢过电位减小,腐蚀速度加快的缘故。
在氧化性酸中,当含碳量较低时,渗碳体数量也较少,故未能促进合金钝化。此时,合金处于活性状态,腐蚀速度随合金中阴极相(渗碳体)的数量增多而增大;当含碳超过一定限量时,则会促进铁碳合金钝化,腐蚀速度下降。铸铁中有比较多的电位比渗碳体更正的石墨相,使阴极相面积增大,有利于阳极相的钝化,促进钝态的出现。这样,由于足够数量阴极相的存在,提高了阳极相的稳定性,因而在可能产生钝化状态的介质中,铸铁有较高耐蚀性。
在主要是由氧去极化腐蚀的介质中,如大气、中性或弱酸性溶液,含碳量对腐蚀速度影响不大。
(2)硅和锰的影响:钢中含硅量通常在0.12—0.3%之间,铸铁的含硅量大于1%。铸铁中含硅量大于3%时,由于硅能促使渗碳体分解而析出石墨,使它们在非氧化介质中的化学稳定性甚至稍有降低。只有当含硅量大于1%时,即硅铁成分之间的关系符合n/8定律中相当于稳定性的第二台阶(n=2),这时形成致密的二氧化硅保护膜,合金耐蚀性才有显著提高。
碳钢内含锰量一般为0.5~0.8%,灰铸铁含锰量大致为0.5~1.4%。在此范围内,
7
锰对钢的机械性能和化学稳定性无显著影响。
(3)硫和磷的影响:从腐蚀方面看,硫与铁或锰生成的硫化物在合金中呈单独的阴极相存在,这种阴极相夹杂物增加微电池数目,并且易生成硫化氢,产生氢去极化作用,从而加速铁碳合金在酸性溶液中的腐蚀。此外,由于这种硫化物存在于晶界上,导致钢铁在电解液中出现晶间腐蚀的可能。
硫的存在使含硫化物的金属区域上所形成的膜,比其他表面上生成的膜保护性差,因而降低金属的化学稳定性。特别是当金属与大气和中性水溶液接触时,硫促使产生局部腐蚀,表现出明显的有害作用,硫化物类杂质明显促进孔蚀萌生。
硫对抗氢腐蚀及硫化氢应力腐蚀是不利的,提高含硫量促使氢诱发破裂敏感性上升,缩短氢腐蚀和氢脆破坏时间。
铁碳合金中的磷含量在正常范围内变动时,对于大气和中性溶液介质,其耐蚀性能影响不大。只是当磷含量进一步提高(达1.0%以上),特别是与铜配合使用时,有抗大气腐蚀及抗海水腐蚀的作用。
磷也是对硫化氢应力腐蚀有不良作用的元素,其有害程度次于硫。 4.4.2 铁碳合金在各种介质中的腐蚀行为
金属的腐蚀除与金属本身组织结构及化学成分的关外,还取决于周围介质的性质。一般,在pH小于4的非氧化性酸性溶液中,发生强烈的氢去极化腐蚀,阴极过程是氢离子的去极化反应:2H++2e→H2。pH值在4~9范围内时,腐蚀速度由氧扩散到金属表面的速度决定,氧的扩散不受pH值影响,因此腐蚀速度与pH值无关。此时,金属的腐蚀速度与氧的浓度有关,随着含氧量升高,铁的腐蚀速度加大。当pH值上升到9以后,由于铁在碱性溶液中会生成不溶性氢氧化铁保护膜,腐蚀速度随pH值上升而下降,当pH值达到12时腐蚀速度渐减低接近零。当pH值大于14以后,由于氢氧化铁转变为可溶性亚铁酸根离子(FeO3)或高铁酸根离子(Fe2O4-),腐蚀速度重新上升。 下面分别叙述钢铁在不同介质中的腐蚀行为.。 1 大气及水中的腐蚀:
碳钢在大气中的腐蚀率与所在地区的温度、温度及大气中杂质等因素有密切关系。总的来说,含有SO2、 CO2、 HCI等杂质的工业大气腐蚀最严重(0.2~0.25毫米/年);近海区的海洋大气,由于含有盐粒和多雾,每年腐蚀0.1~0.15毫米,次于工业大气;乡村大气腐蚀率最弱(0.05~0.06毫米/年)。
铁碳合金在淡水中的腐蚀速度与水中溶解氧的浓度有关。开始时,随着氧含量的增高,氧作为去极化剂而加速腐蚀,当氧浓度达到某一定值时,微电池电流可能超过致钝电流,使金属表面因生成氧化膜而发生钝化。
钢铁在含有矿物质的硬水中的腐蚀比在软水中慢,这是由于硬水可能会产生不溶解的碳酸钙垢附着在金属表面上,阻止金属与氧的接触,从而减少腐蚀。当水中溶有二氧
8
化碳、二氧化硫等气体时,会加速腐蚀。
碳钢在电导率较大的海水中被腐蚀,主要是受氧去极化阴极控制。海水中含有较多的氯离子,氧离子吸附于钢的表面,使得金属难于钝化,此外,氯离子具有穿透钝化膜的能力,因此碳钢在海水中的腐蚀速度比淡水里高。
钢铁在海水中的腐蚀速度,以暴露在海洋环境中条件不同而有很大的变化。海洋环境可分为海洋大气带、潮差带、全浸带及海土带等。海洋大气带是指比飞溅带高的区域,影响腐蚀的主要因素是大气中盐粒的含量,距海水面愈近腐蚀愈剧烈。碳钢在海水交替干湿及强烈冲击的飞溅带腐蚀最严重,比从低潮位到海底泥线之间海水浸着的全浸带大数倍。碳钢在水线处的潮汐(差)带,相对于下面邻近的全浸含氧量高,成为氧浓差电池的阴极,这样会由于水下缺氧部位金属的阳极腐蚀而得到保护。因此碳钢在潮溅带的腐蚀速度介于飞溅带与全浸带之间。全浸带由于溶解氧的作用及海水流动的影响,腐蚀率也较高。随着海深的增加,海水中溶解氧量减少,温度降低,腐蚀率下降。泥线下的海土带,由于溶解氧量不足,腐蚀最轻微。但是,在浅海海土中,由于泥沙流动较大以及海水的污染,腐蚀也较大。
2.盐类溶液中的腐蚀:由于盐溶液具有高的导电性,使金属在盐类溶液中比在水中腐蚀更为强烈。钢铁在盐类溶液中腐蚀速度与盐的种类,即盐在溶液中水解后的阳离子,阴离子的性质,腐蚀产物的溶解度以及能否在表面形成致密的保护膜有关。同时,也与溶液的浓度、温度以及氧扩散进入金属表面的量有关。
酸性盐如AlCl3、NiSO4、MnCl2、FeCl2等水解后生成酸,其腐蚀速度与相同pH值的酸相类似。
碱性盐水解后生成碱,如Na3PO4、Na22B2O7、Na2SiO3、Na2CO3等水解后,当pH值大于10,就成为缓蚀剂。尤其象Na3PO4和Na2SiO3等,由于能在表面生成具有较好保护性的盐膜,即使pH值低于10,其缓蚀效果仍较好。
氧化性盐可分为两类,一类如FeCl3、HgCl2、NaCIO等,由于它们是很强的去极化剂,能吸收阳极金属溶解释放出来的电子,从而加速阳极区金属的溶解,对钢铁腐蚀很严重;另一类盐如Na2CrO4、KMnO4、K2Cr2O7等,当其含量足够时,能促使钢的表面钝化而抑制腐蚀。
重金属盐类如CuSO4、NiSO4、AgNO2等的阳离子,比金属铁的电位更正,使得铁被腐蚀,而溶液中铜、镍、银等金属离子被置换并在铁上析出。
3.酸中的腐蚀:铁碳合金在不同性质的酸溶液中,腐蚀速度是不相同的。
盐酸是一种强腐蚀还原性酸,钢铁在盐酸中耐蚀性能极低。腐蚀过程中,由阴极氢去极化析出氢,并生成可溶性的腐蚀产物,不能阻止金属的继续溶解,铁碳合拿在盐酸中的腐蚀速度随酸浓度的升高而急剧上升。随着酸溶液温度升高,铁碳合金在酸中氢的过电位减小,加速了腐蚀过程的进行。
9
低浓度硫酸属于非氧化性酸,对铁碳合金产生强烈的氢去极化腐蚀。此时,腐蚀速度随硫酸的浓度增加而增大,浓度达到47~50%时,腐蚀速度最大;当硫酸浓度再增大,由于浓硫酸具有氧化性,它本身被还原成二氧化硫,而使铁生成具有保护性的钝化膜,腐蚀速度逐渐下降。当硫酸浓度达到70~100%时,腐蚀速度甚低。因此,可以使用碳钢制作贮存等设备。在室温下密闭贮趣浓硫酸(浓度>80%)。铸铁也可以制作在这种条件下的受力不大的输送硫酸的管道、泵和阀门等设备。
在浓度超过100%的发烟硫酸中,由于钝化膜遭到破坏,腐蚀速度上升。游离SO2浓度再继续增大,可能是因为此时形成了硫酸盐或硫化物保护膜的原因,腐蚀速度又重新开始下降。
铸铁在硫酸中的腐蚀行为与碳钢相类似,高浓度的发烟硫酸会导致铸铁内部和石墨的氧化,产生晶间腐蚀。
在小于65%的硫酸中,无论在任何温度下,铁碳合金都不能使用。当温度高于65℃时,不论硫酸浓度多大,铁碳合金一般也不能使用。
硝酸具有氧化性。稀硝酸分解时放出氧原子,本身被还原为NO;浓硝酸分解时放出氧原子,本身被还原为NO2。随着硝酸浓度的增大,碳钢的腐蚀速度上升,当硝酸浓度达到30%时,碳钢的腐蚀速度最大。硝酸浓度在50~80%之间时,碳钢钝化,腐蚀速度显著下降。但当硝酸浓度大于90%以后,碳钢表面致密的具有保护性的氧化膜,会进一步氧化成可溶性高价氧化物,使腐蚀速度急剧上升。在实际生产条件下,由于温度升高,碳钢在硝酸中钝化膜易被破坏,并且在浓度较高的硝酸中,碳钢会产生晶间腐蚀破坏,所以一般在硝酸生产中不用铁碳合金。
碳钢在浓度低于70%的氢氟酸中会遭到剧烈的腐蚀。但在浓度高于75%、温度低于60℃的氢氟酸中,碳钢却是稳定的,这是由于铁表面生成的氟化物,随氢氟酸浓度增加,溶解度下降的缘故。对于无水的氢氟酸,碳钢更为耐蚀。因此,可用碳钢制作贮存浓度在80%以上的氢氟酸容器。铸铁在氢氟酸中可能会出现晶间腐蚀,不宜用作容器。
在非氧化性的有机酸中,对碳钢腐蚀强烈的是草酸、蚁酸、醋酸、柠檬酸和乳酸。在有机酸中,碳钢腐蚀速度随着氧的进人和温度的升高而上升。然而,它们的腐蚀作用比起同等浓度的无机酸要弱。
在无酸无水有机介质中,如甲醇、乙醇、苯、二氧乙烷、苯胺等,铁碳合金是化学稳定的。铁碳合金在纯的石油烃类中,腐蚀也不显著。但当介质中存在硫化氢和硫醇等杂质时,腐蚀速度迅速上升。
总的来说,碳钢耐蚀并可适用的介质有:低于70℃的80~100%的硫酸,20℃的90~100%或小于10%的醋酸,60~100%的沸腾氢氟酸,低于120℃而浓度不超过35%的氢氧化钠、氨水和液氨、常温稀硝酸铵、氯化钠、碳酸铵、20℃的硫酸钠、沸腾稀碳酸钠、饱和沸腾碳酸氢钠、温度低于200℃而浓度小于80%的硫化氢、汽油、焦油、丙酮和20℃
10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工程材料及其耐腐蚀性(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