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适应被淘汰,也不能跟着感觉走,人云亦云,别人怎么做我也怎么做,更不能认为新课程改革与己无关,墨守成规,无所作为。作为老教师,要敢于面对新知识、新理念的挑战,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更新教学理念,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工作,用“活到老、学到老”的精神,去应对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要相信困难总是可以克服的,要有勇气和决心放弃陈旧了的哪怕已经用了几十年的“条条框框”,以开放的胸怀迎接、容纳一切有利于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的教育教学经验和方法,在不断的拼搏进取中增长自己的才干,享受工作带来的乐趣,同时,也为年轻教师树立榜样。 课改是没有年龄界限的,老教师处在教育教学的第一线,他的态度和行动,时时刻刻都在影响着学生,等待和维持现状,都意味着对学生成长的不负责任。因此,哪怕是明天退休回家,教师也要认真琢磨怎样把今天的课上得更好,因为这是每位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2)更新观念,转变教学行为。
教师作为新课程的实践者、新教材的实施者,只有具备与之相适应的新观念,才能准确地理解和把握新教材的宗旨,领会新教材编写的意图,从而落实新课程的基本目标。更新观念,这是老教师在新课程改革中能够创新的关键和基础,也是老教师使自己尽快走进新课程的最佳途径。 作为老教师,有一定的教学经验,也有一些曾经成功的
体验,但老教师的教学经验与成功体验,有的恰好与新课程理念有不吻合之处。在这样的情况下,老教师就应放下架子,不争面子,以甘当小学生的态度去学习,去实践,真正让自己的教学观念与新课程理念合拍,而不是嘴里倡导新课程,行动沿用老经验。
面对新课程、新理念、新教材,教师首先要主动去学习,不学习就无法摆脱旧观念的束缚,就不能发展和进步。比如,新教材注重过程和方法,关注情感、态度、价值观取向,因此,教学就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而是真正的育人,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年龄特点来认真研究、探讨课堂教学的方式、方法。再比如,新课程观要求教师以“学”定“教”,而不是以“教”定“学”,这就要求教师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因材施教,改变过去“满堂灌”的教学方式,真正确立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课堂的重点由“教”的过程转变为学生“学”过程,学生成为了课堂的主要表现者,由此,教师的角色也被赋予了新的内涵,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合作者。
新课程改革中的新理念、新方法,归根到底需要教师来实践。老教师以往的教学实践活动常常只停留于自我探索中,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老教师应该带着与新课程一起成长的观念,勇于实践、探索,通过集体备课、问题研讨、课堂实践等多种形式的教研活动,与其他教师共同交流,这
样才能在教学实际中改变教学行为,落实新课程理念。 新课程改革并不是对传统教学方式的全面否定,传统教学模式中有一些合理的成分需要我们传承下去。老教师的教学时间长,教学经验和管理经验丰富,只要老教师具有较好的学科素养,同时不断更新教育教学观念,传统优势一样能在新课改中发扬光大。
3.政府、社会和学校应该整体联动。
(1)消除政策歧视,提高老教师适应新课改的能力。受到政策及各方面条件的限制,老教师的发展平台过于狭窄,许多老教师无法参加较高层次的教科研活动。在省市级培训难以对老教师全覆盖的局面下,地方和学校的培训和推动显得尤为重要。针对老教师的实际情况,地方教研部门和学校应该有针对性地为老教师开展多种形式的新课程培训。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在制订政策时,要对老教师和年轻教师一视同仁,让老教师享有同等参与学习培训的机会。要多引导老教师,加强教师之间的情感交流,协助他们疏通心理关。应该给老教师提供参加各类创优课、观摩课、研讨课以及竞赛的机会,在校内开展形式多样的听评课活动,提高老教师的教学能力。
(2)努力为老教师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新课程改革不能加重教师压力,靠查教师教案进行督察的学校一定不是好学校。”这是新课程改革专家、华东师大教授崔允漷的观
点。实施新课程改革减轻了学生的压力,也应当减轻教师的压力。应当提倡教师写个性化教案、实用教案、创新教案等,把教师从繁重的教案书写中解放出来。在生活上,要更多地关心老教师,帮助他们解决一些现实困难,让他们能有更多的时间系统地学习新课程的内容,深刻体会新课程改革的实质内涵,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农村学校的办学条件差,离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尚有距离,硬件不足,教师们无法使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有些学校班与班、年级与年级之间存在争电教室的现象,影响着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政府和主管部门要想方设法改善农村学校的办学条件,积极为推进新课程改革奠定物质基础,让老教师能够更方便地接触、学习和利用现代信息技术。 (3)发挥中青年骨干教师的带动作用。老教师教学经验和管理经验丰富,但在新课程背景下,不少老教师的教学方法和管理手段已经跟不上时代的要求。比如,现在很多课堂教学中需要教师自己制作和使用多媒体课件,这对中青年教师来说不是什么难事,可对很多老教师而言就是很难逾越的障碍。中青年骨干教师思维活跃、视野开阔、学习能力强,学校应该充分发挥他们的优势,帮助老教师掌握现代教学手段和技术,提高电子备课、远程教育、网络、博客、教学课件制作等的知识和水平,改变过去“一支粉笔、一张嘴、一根教鞭进课堂”的状况。为使老教师适应新课程改革,学校还应
组织骨干教师上公开课、示范课,实施以新促老工程,然后让学校听老教师的课,通过听、评、指导,促使他们适应新课程改革。
作为老教师要不耻下问,虚心地向中青年骨干教师学习新课改的经验,并结合自身实际,反思自己的教学,总结出适合自己教学的方法,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和能力。 新课程改革涉及到中小学的每一位教师。参与新课改,绝不是年轻教师、中青年教师的专利,每一位老教师也应该积极投入其中,让自己的教学经验和智慧与新的理念相互碰撞,产生出更多智慧的火花,使新课程改革焕发出更多生命的活力。老教师融入新课改,成为新课改主动的参与者,而不是旁观者、局外人,这也真正体现了新课程以学生为本的理念,是真正地对每一位学生负责。
老教师如何应对新课程改革
一、困惑
近年来,新课程改革的浪潮不断奔涌而来,如同阵阵春风,为沉寂的教育带来新的生机。然而,老教师在新课程改革潮流中却感到茫然而不知所措。过去那种按照大纲,教师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老教师如何适应新课改(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