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草原艺术游。赤峰—克旗百岔河流域、砧子山、苇塘河岩画—左旗召庙、南北塔辽代雕塑—阿旗宝山墓壁画—宁城辽中京大明塔雕塑。
(11)宗教文化游。赤峰—喀喇沁旗龙泉寺、灵悦寺—宁城慈昭寺—翁旗梵宗寺—右旗荟福寺—左旗召庙—阿旗巴拉奇如德庙、罕苏木庙。
(12)沙漠探险游。以沙漠、湖泊、奇石、湿地、森林景观融为一体的勃隆克、玉龙沙湖、其甘旅游区为主。
(13)林海雪原游。赤峰—克旗乌兰布统—贡格尔草原—达里湖—黄岗梁;赤峰—右旗巴彦塔拉草原—赛罕乌拉自然保护区;赤峰—阿旗达拉哈沙湖—罕山森林公园。
第九章 旅游空间组织
第三十六条 空间组织思路
本次规划将空间分解为旅游区划体系和旅游服务中心体系。把旅游服务中心从旅游空间中分离出来,主要是基于两点考虑:第一、贯彻可持续发展理念,把景区和服务中心严格分离,有利于生态保护;第二、贯彻以旅游开发带动社区发展的理念,我们把主要的服务中心与城镇以及自然村落结合起来,这样有利于充分发挥旅游带动社区脱贫致富的作用。 第三十七条 外部旅游空间格局
加快赤峰与环渤海地区旅游交通通道的建设,逐步把赤峰纳入到我国环渤海旅游圈中,推动我国沿江旅游带的发展壮大,同时,加强赤峰与内蒙古中部旅游区旅游交通通道建设,推动内蒙古东部和中部旅游板块的整合。 第三十八条 “一心、四区”内部旅游空间格局
36
“一心”指赤峰市域范围内的综合旅游服务中心区,包括红山区、松山区和元宝山区。 “四区”指西部草原生态奇观旅游区;北部契丹·辽文化旅游区;中部沙湖、湿地、古文化旅游区和南部综合旅游片区。 第三十九条 四大旅游区范围、定位与开发思路 1、西部草原生态奇观旅游区
西部草原生态奇观旅游区,在地域上包括克旗和林西县,主要包括景区:乌兰布统古战场草原生态旅游度假区;白音敖包沙地云杉草原旅游度假区;达里诺尔湖生态旅游区;热水-黄岗梁旅游度假区;阿斯哈图花岗岩石林旅游区;林西九佛山旅游区。
本区以草原生态奇观旅游为主题,突出草原度假旅游、生态奇观旅游的特色。该旅游片区主要从增加旅游产品的可视性、参与性着手建设。开发上可以依据国家级地质公园的思路进行。 2、北部契丹?辽文化旅游区
北部契丹辽文化旅游区,地域上主要包括巴林左旗、巴林右旗、阿鲁科尔沁旗,景区主要包括:巴林右旗草原民俗旅游区(本区以巴林右旗大板镇为中心,以麻斯他拉、巴彦塔拉草原旅游点、巴林蒙古部落和浩饶沁沙漠旅游点、赛罕乌拉自然保护区为主,以辽庆州庆陵遗址,辽怀州、怀陵遗址,康熙行宫、荟福寺、巴林奇石馆、巴林右旗博物馆为辅助部分)、巴林左旗辽文化旅游区(包括辽祖州、祖陵遗址,辽上京遗址,召庙<包括辽真寂寺,七锅山冰臼>,林东镇南北二塔、辽洞山云门寺)、阿旗的耶律羽之墓和罕山。
本区重点发展契丹?辽文化观光、科考修学、蒙古族风情、草原观光旅游。要充分利用本区契丹?辽文化遗存较多、内涵丰富及享誉世界的巴林奇石等资源
37
优势,利用节事活动来加强不可视旅游资源的转化。利用赤峰是契丹·辽文化的发祥地,文物古迹遗存丰富的优势,把赤峰市变成研究契丹?辽文化的中心。 3、中部沙湖?湿地?江南水乡旅游区
中部沙湖?湿地?古文化江南水乡旅游区,地域上主要包括赤峰市区综合旅游区、翁牛特旗、敖汉旗,主要包括景区:赤峰市区红山公园、长青公园、松山二道河子水库等,翁牛特旗沙漠综合旅游区(主要包括红山湖、其甘、勃隆克、布日墩沙湖旅游度假区,梵宗寺等景区),敖汉“塞外江南”旅游度假区(主要包括小河沿水乡风光旅游区,大黑山自然保护区、兴隆洼遗址、林家地温泉等)。 赤峰市区综合旅游区,要在发挥服务功能的前提下,开发城市旅游、红山文化旅游产品。翁旗旅游区在产品开发应主要突出“沙与水”的结合特色,发展观光、度假、科考、生态、探险等产品。小河沿与红山湖应突出“塞外水乡”田园风光特色:前者在观光的基础上,挖掘历史文化内涵,后者则以度假为主。本区主要为沙漠湖泊生态游、江南水乡风光游、历史文化游。敖汉旅游有两个方向,一是人文敖汉,以兴隆洼遗址为突破口,打古文化牌子;另一个方向是绿色敖汉,打“全球环境500佳”牌子。 4、南部综合旅游区
南部综合旅游区,在地域上主要包括喀喇沁旗、宁城县,景区主要包括:宁城热水—黑里河旅游度假区,辽中京遗址、大明塔等景区,喀喇沁旗综合旅游区(主要包括清代王府古建筑群,龙泉寺,马鞍山国家森林公园,旺业甸国家森林公园,月牙山珍珠溶洞)。
本区要以红山文化、辽文化为主线,大力开发文化旅游、都市休闲旅游、生态观光旅游以及面向环渤海地区(重点是京、津、唐地区)的休闲度假旅游。
38
第四十条 三级旅游服务中心体系 一级旅游服务中心:赤峰市区;
二级旅游服务中心:经棚镇、大板镇、林东镇、乌丹镇、克旗热水塘镇、宁城热水镇、乌兰布统乡;
三级旅游服务中心:天山镇、锦山镇、新惠镇、天义镇,以及依托重要景区里的居民聚落,如阿斯哈图石林的白音高勒苏木、达里湖旅游区的达里镇所在自然村等。
第四十一条 旅游服务中心功能 1、一级服务中心:赤峰市区
赤峰市中心城区是整个赤峰市的旅游交通枢纽和综合服务中心和经济文化中心。该中心区的开发方向是进一步强化旅游中心城市的辐射和带动功能,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和文化娱乐设施建设,以契丹·辽文化和红山文化为主题,以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为目标,进行城市建设和周围旅游项目的开发。强化赤峰作为中华古都与草原美丽新城的旅游形象,使其在充分发挥旅游接待中心的功能之外,也能适度开展都市观光旅游。完善中心城区的现代旅游服务功能,以建设生态市、旅游市和文明市为目标,建设高品位的旅游城市。 2、二级旅游服务中心
(1)经棚镇:规划把经棚镇建设为美丽的“草原生态城”,为赤峰市西部草原生态奇观旅游片区服务的二级旅游接待服务中心
(2)林东镇:规划为北部契丹、辽文化旅游片区服务中心 (3)大板镇:规划为北部旅游片区的服务中心
(4)乌丹镇:规划为中部沙漠、湿地、江南水乡旅游片区的服务中心
39
(5)克旗热水塘镇:规划为西部旅游区的休闲康乐服务中心
(6)宁城热水镇:规划为南部旅游区的服务中心,也是赤峰向南联系“大北京旅游圈”的中转站
(7)乌兰布统乡:规划为西部旅游区与承德、北京联系的服务中心 第四十二条 旅游分期建设时序安排
实施“西进、北扩”的建设时序,逐步形成层次分明的“环渤海大旅游圈”的空间格局。
1、近期(2003-2005年)
近期赤峰市以西部草原生态奇观旅游区为优先发展区域,以西部克什克腾旗为主战场,重点开发乌兰布统旅游度假区、达里诺尔湖生态旅游区、阿斯哈图花岗岩石林旅游区、黄岗梁-热水国家旅游度假区等景区。与此同时,在其它旅游区选择个别重点景区跳跃开发,优先开发的景区包括翁牛特旗玉龙沙湖旅游区、巴林奇石苑、巴林蒙古部落、辽上京旅游区、宁城热水旅游区、清王府旅游区等。 2、中期(2006-2010年)
中期在西部开发有一定规模的基础上,以中部沙湖-湿地-古文化旅游区为突破口,逐渐向南扩张,使其与京承相连,使南部综合区进一步发挥综合优势和接近客源市场的优势。 3、远期(2011-2020)
远期以北部契丹辽文化旅游为开发重点。在西部旅游区逐渐成熟,中部、南部旅游区开发初见成效的前提下,开发北部文化、草原、森林旅游资源,实现全市的旅游协调、综合、可持续发展的格局。 第四十三条 近中期重点建设项目
40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赤峰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8)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