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
促进皖西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积极推动特色农产品生产加工、红色文化和生态旅游等优势产业发展。全力保障交通、水利等重要基础设施、民生项目等用地。整合开发优势矿产资源。大力开展土地综合整治,推动?一村一品?美丽乡村建设。
助力国家级合肥滨湖新区建设。重点保障战略性新兴产业用地,推进新区建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主导产业集群和总部基地。推动建设高水平综合保税区、出口加工区等对外开放大平台。开展环巢湖生态景观土地综合整治,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国家旅游休闲区建设。
(十三)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优化城乡土地配置,提高建设用地使用效率,积极盘活存量建设用地。建立城镇建设用地增加规模同吸纳农业转移人口落户数量挂钩机制。维护进城落户农民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鼓励地方建立健全农村产权流转市场体系,支持引导其依法自愿有偿转让相关权益。
深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探索建立各级财政涉农资金整合投入平台,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引导农民自愿投资投劳。充分运用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推进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盘活农村低效闲置资源。
17
(十四)助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
加大国土领域政策支持力度。优先保障贫困地区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破解发展瓶颈制约。加大扶贫开发及易地扶贫搬迁地区增减挂钩指标支持。鼓励符合条件的地区开展增减挂钩节余指标在省域范围内流转使用,实行项目区分别管理。积极推进光伏扶贫政策,鼓励使用荒草地等未利用土地发展光伏、风力发电等项目。支持有条件的贫困地区开展历史遗留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试点。强化矿产资源开发对贫困地区发展的拉动效应,合理调整开发收益分配政策,探索提高贫困地区矿产资源开发收益地方留成比例。
加大国土领域基础工程实施力度。以高标准农田建设为平台,重点推进粮食生产大县农业配套基础设施建设,逐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因地制宜勘探开发大别山区铁矿、钼矿和水泥建材等优势矿产资源。加快推进贫困地区工矿废弃地治理工程,切实保护生态环境。增加地质矿产调查评价专项对贫困地区基础性、公益性项目的有效投入,引导社会资本积极参与贫困地区矿产资源勘查开发。
18
五、深入推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
(十五)实施建设用地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
实行建设用地总量控制和减量化管理。严格控制新增建设用地规模,逐步减少农村集体建设用地规模,从严审核城市新区规划建设用地规模和布局。对节约集约水平低于全省平均水平的地方,逐步减少新增用地规模。
控制单位国内生产总值建设用地强度。落实单位国内生产总值建设用地下降的目标要求。探索开展土地开发利用强度和效益考核,依据区域人口密度、二三产业产值、产业结构、税收等指标和建设用地结构、总量的变化,提出控制标准。
强化约束性指标管理。制定双控行动方案,分解落实指标任务,建立目标责任制,加强监督考核,将双控指标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
(十六)着力盘活存量建设用地
继续实施?去存量调结构提质增效?攻坚行动。引导僵尸企业用地加速重组。探索建立以补充量定新增量、以压增量倒逼存量挖潜的建设用地流量管理机制。
大力推进闲置土地清理处置。开展闲置土地处置专项行动,通过挂牌督办、政绩考核、约谈问责、用地限批、指标扣减等手段,确保闲置土地处置到位。加大出让合同实施监
19
督管理,建立有效防范闲置土地机制。
积极推进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制定低效用地认定及处置办法,探索完善存量建设用地利用和管理制度,有序引导低效用地逐步退出。按照明晰产权、统筹规划、利益共享、规范运作的原则,因地制宜采取协商收回、收购储备、调整用途等多种方式盘活利用。
(十七)完善节约集约用地监管机制
严格执行建设项目用地标准。严格执行《安徽省土地使用标准》,《禁止用地项目目录》和《限制用地项目目录》。凡不符合规定条件的建设项目,不得办理土地审批和供地手续。加强土地使用标准执行的监督检查。
加强节地考核评价与监管考核。全面推进无标准和超标准建设项目节地评价制度,持续开展单位GDP建设用地消耗下降目标考核。持续开展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对长期土地集约利用程度低的开发园区,暂停安排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完成试点城市建设用地初始评价,有序推进年度更新。全面落实土地利用动态巡查制度,加强建设用地全程监管及执法督察。
推广节地新技术和新模式。总结推广应用重点城市、重点领域和重要地类的节地技术和模式。探索完善用地取得、供地方式、土地价格等激励机制,鼓励土地立体开发、邻近开发(边角地、夹心地、插花地)和用地升级,鼓励建设多
20
层标准化厂房。持续开展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市)创建活动,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十八)提升矿产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水平
优化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结构。加强矿产资源储量管理,落实储量评审备案登记制度改革工作,努力提高矿产资源保护程度和可持续供给能力。实施第三轮矿产资源规划,实行露天采石矿山新设与关闭数量挂钩制度。严禁大矿小开,严格执行矿山设计最低开采规模准入管理制度。
推进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示范推广。对资源利用效率高、技术先进、实施综合勘查开采的矿山企业,加大国土资源政策支持力度。继续实施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示范工程。积极推广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适用先进技术,提高共生、伴生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水平。
加快绿色矿山建设。总结我省?国家级绿色矿山试点单位?经验。探索安徽地方绿色矿山建设标准体系和激励措施,引导、鼓励新建矿山按照绿色矿山标准推进规划设计和建设,生产矿山按照绿色矿山标准改造升级。
21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安徽省国土资源“十三五”规划(5)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