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大力推进土地整治
着力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实施《安徽省土地整治规划(2016-2020年)》。进一步优化项目管理方式,采取?以奖代补、先建后补?的建设机制,整体推进集中连片、旱涝保收、稳产高产、生态友好的高标准农田建设。建成后的农田基础条件明显提升,产能显著提高。
加快推进损毁土地复垦利用。加强损毁土地调查评价,因地制宜推进损毁土地复垦再利用。对生产建设活动损毁的土地,坚持?谁损毁,谁复垦?,全面落实复垦责任。对历史遗留损毁土地,按照?谁投资、谁受益?,鼓励引导社会资金参与复垦工作。
(八)强化重要矿产资源保障
加强重要矿产资源保护。逐步探索优势矿种勘查保护和合理利用的新模式。建立保护性开采的特定矿种动态调整机制,有效保护和总量调控我省优势矿产资源。
严格矿产资源开发准入管理。全面落实矿产资源规划分区管理制度,制定矿山最低开采规模,提高矿山地质环境保护、技术、资金投入、资源利用效率等准入门槛。对暂不能综合开发或综合利用的矿产及尾矿资源,当前技术经济条件下无法合理利用的资源明确开发准入条件,严格限制开发。
规范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秩序。严格执行矿产资源规划,健全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管理制度。开展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水
12
平调查评估,加强矿产资源储量登记管理。实施矿业权人勘查开采信用信息公示制度。
(九)加强地质环境保护
分类推进地质环境保护。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大力推进地质灾害防治?四大体系?建设。加强地质遗迹、矿山遗迹和古生物化石保护,完善管理体制。指导世界级、国家级和省级地质公园建设,完善地质公园规划,到2020年新审查批准省级地质公园1-2处。建立地质环境评价体系,积极推进城市地质、农业地质环境调查评价等。
加强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推进?矿山复绿?行动,加快?三线三边?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加大采煤塌陷区治理力度。严格执行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制度。建设矿山地质环境监测数据库和信息系统,全面推进矿山地质环境保护管理信息化。
13
四、合理优化国土资源开发利用
(十)构建协调有序开发利用格局
强化国土空间规划引领。落实?多规合一?改革要求,全面完成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科学编制实施土地整治、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和地质环境保护等专项规划。积极参与省级空间规划研究工作,开展村级土地利用规划试点,合理引导乡村建设集约用地。适时开展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
优化国土开发利用布局。以国土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加强产业与用地的空间协同。逐步完善与区域发展战略相适应、与人口城镇化相匹配、与节约集约用地相挂钩的土地政策体系,促进生产、生活、生态用地合理布局。优化调整矿产勘查开发布局,加快优势资源转化,深化矿业转型升级,促进上游资源开发和下游产业协调发展。
(十一)全力保障调转促计划实施
加强建设用地计划管理。落实用地计划管理制度改革,实行三年滚动编制,按年度下达考核调整。探索建立存量建设用地盘活与新增建设用地指标挂钩机制,完善土地跟着项目走机制,优先安排民生建设用地,重点保障基础设施和新产业新业态用地。单列用地计划指标用于扶贫开发、保障性住房、农民建房、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辅助设施建设和标准化
14
厂房等。逐步调整建设用地结构,合理调整工业用地比例。
实行差别化供地政策。重点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落实支持新产业新业态、旅游业发展和促进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地政策。探索创新用地模式,试点实行弹性出让年限以及长期租赁、先租后让、租让结合的土地供应方式。完善用地政策,引导产能过剩行业、僵尸企业退出、转产和兼并重组。
规范实施土地储备。适时修订《安徽省国有土地储备办法》,进一步规范土地储备行为,合理确定土地储备规模,调整土地储备筹资方式,规范土地储备资金使用,推动土地储备政府采购。通过规范实施土地储备,进一步增强政府对土地市场的调控能力和土地融资的能力。
深入实施找矿突破战略行动。以国家级整装勘查区为抓手、省级整装勘查区为依托、重点勘查区为支撑,兼顾其它地区,加快推进整装勘查区、重点区基础地质和矿产勘查工作。充分发挥地勘基金对地质找矿的社会投资拉动作用,加快推进皖江经济带综合地质调查和国家级整装勘查区找矿工作。
推进矿产资源优化配置。落实产业政策,合理控制资源开采总量,从严把关产能过剩类矿产开采,总量控制传统优势矿产和战略性新兴矿产,鼓励性勘查开采紧缺矿产。积极推进新区矿产勘查,提交大中型矿产地20-30处。强化特定
15
矿种和优势特色矿种储备。配合钢铁、煤炭等去产能工作,及时调整矿业权管理政策,严控煤炭钢铁项目土地供应。
(十二)推动区域协同发展
推动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转型发展。积极参与长江经济带建设,开展皖江示范区土地资源承载力评价,有序推进各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加强长江岸线土地用途管制,严格保护耕地。落实巢湖流域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加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支持土地集约利用程度高的省级开发区争创国家级开发区。推进国家级开发区存量建设用地二次开发。
推进淮河流域综合治理和绿色发展。积极推动皖北地区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积极支持设施农业发展,规范设施农用地使用,推进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加大土地综合整治,加强采煤塌陷区综合治理,推进国家级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规范实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及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
推动大黄山国家公园建设。有效落实旅游重点建设项目新增用地需要,重点保障旅游、养老等产业用地,以及交通、水利和能源等重大旅游基础设施用地。积极支持利用未利用地、废弃地等发展旅游项目,依法实行旅游业用地分类管理,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推进自然资源不动产统一确权登记。加强矿山地质环境生态保护和修复,强化地质灾害预警与治
16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安徽省国土资源“十三五”规划(4)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