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认识回旋曲ABACA的曲式特点。让学生通过参与音乐活动,体会回旋曲在音乐中的表现。
学习重点、难点:掌握歌曲多变的节奏。
学习过程:
1、听赏《小熊过桥》乐曲,谈谈你对这首曲子的感想。 2、播放A部分旋律,听一听这段旋律在曲子中出现了几次。
3、欣赏乐曲《娃哈哈》,听出其中哪些部分相同哪些部分不同?跟随音乐用下面部分的方法演唱。
唱 拍手 唱 挥舞双手 唱 挥舞双手
4、学唱歌曲旋律。
A部分视唱,分清三个A的不同处,并把它唱准. BC两段用LU跟钢琴模唱。
5、学唱歌词。注意唱每段词的不同感情,能用不同的音色表现不同角色. 6、 师生讨论哪种演唱形式用在歌曲的哪一部分合适,师生跟随录音按照自己选
择的演唱形式进行演唱。
齐唱 学生 齐唱 教师 齐唱 (合唱) 独唱 (合唱) 独唱 (合唱)
7、介绍回旋曲这一曲式结构的特点.
8、根据《小熊过桥》一曲的情节,师生共同创编并表演一场微型的小歌舞剧。
(1)小羊过生日:主角小羊,客人B 小白兔,客人C小狗。学生可选择喜欢的动物创作声音和动作表演。
(2)学生自行创编出童谣《排排坐,吃果果》。
方法:A.用X—、X X X 节奏与531三个音围绕童谣的内容与情绪创作三段音乐,用O 表示老师创作的一段,用△☆□表示学生创作的三段。按O△O☆O□O形式演唱,边唱边做声势或律动.
B.用不同方言演唱童谣.体会不同方言的不同效果.
课后记::通过听赏带有情节的歌曲《小熊过桥》,学生体会到小熊由害怕到勇敢跑过小桥的心理变化,并教育了学生在困难面前应做勇敢自信的人;还认识了回旋曲ABACA的曲式特点,让学生在参与音乐活动的过程中,体会回旋曲在音乐中的表现。
第五课 我们喜爱的影视歌曲
课题:《雪绒花》 一、教学目标:
指导学生用悠长的气息和优美的声音演唱《雪绒花》,激发学生对大自然、对生活的热爱,树立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二、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歌曲磁带、电影《音乐之声》片断。 三、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放磁带《哆来咪》的音乐进教室,师生互相问好 (二)、导入:
进教室时同学们听到的是什么歌?喜欢这首歌吗?我们完整地演唱一次好吗?
全体起立,师生合作,边唱边做动作。
你知道这首歌的来历吗?(美国电影《音乐之声》插曲)。《音乐之声》这部电影还有一首比《哆来咪》更受欢迎的歌曲,那就是《雪绒花》。
想听《音乐之声》和《雪绒花》的故事吗?今天老师带来了这部电影的片断,一起来看看。(播放)
【画外音内容:《音乐之声》的故事发生在70多年前的奥地利萨尔斯堡。在一座古老的修道院里,有一位叫玛丽亚的年轻修女,她活泼善良,会弹吉它,喜欢唱歌。(边进解边放片断)】
有一天,玛丽亚来到一位海军上校家当家庭教师。在上校外出工作期间,她教上校家七个没有妈妈的孩子学会了许多歌曲,通过歌唱,她还和孩子们结成了好朋友。《哆来咪》就是其中的一首。(边讲解边放片断2)
当上校回家时,玛丽亚和孩子们用甜美的歌声迎接她。上校很感动,他也边弹吉它边演唱了一首歌。同学们猜猜,上校唱的什么歌?对,就是这首《雪绒花》(边讲解边放片断3)从上校的眼神里,我们可以感受到他对幸福安宁生活的热爱之情。
后来,玛丽亚成了七个孩子的妈妈。不久,德国纳粹分子占领了萨尔斯堡。上校为了不背叛祖国,决定举家逃亡。在音乐节上,他们全家再次唱起了《雪绒花》,当这首象征着祖国幸福、生活安宁的歌曲回荡在剧场时,听众非常激动。他们怀着对祖国必胜的信心,一齐高唱起来,歌声使敌人胆战心惊。(讲解完后播放片断4) (三)、学唱歌曲:
1、了解电影概况,想听何老师用中文来演唱这首歌吗? (边放课件伴奏画面,教师边作范唱) 2、(在音乐背景中提出问题)
歌曲通过对“雪花”的赞美,表达了主人公什么情感?(表达了上校渴望幸福、安宁的生活和对自己祖国的热爱之情。)
3、那就让我们跟随着电影中的人物一起走进《雪绒花》这首歌中,感受歌曲所表达的真挚情感,并且大家可以边听边轻轻地跟哼唱。(播放歌曲录音范唱,出示多媒体课件)
4、有了大家情感上的投入,很多同学已经能跟着唱了。那就让我们最和谐、最抒情的歌声、完整地来唱一遍这首歌。(学生跟伴奏课件练唱一遍,教师有感情地指挥,激发学生情感的表现强度。)
5、唱得真不错,太棒了!你们觉得还有那些困难的地方?(播放伴奏画面,教师轻轻地用口琴伴奏。)
(六)、小结: 同学们的演出非常精彩,老师从你们的创作表演中深深地感受到你们对祖国的爱。在这节课结束时,老师想送给大家一句话(出示课件:假如音乐只能带给你高兴,我觉得那是一种愦憾,老师热切地期待着音乐能使你娈
得高尚起来。)
第六课 《环球音乐探宝》(六)
第一课时
课题:《尼罗河畔的歌声》 教学内容
1、欣赏《非洲之心》。 2、创作与活动《部落的鼓声》。 3、歌曲《尼罗河畔的歌声》。 教学目标
1、通过对非洲音乐文化介绍以及歌曲《非洲之心》的欣赏,使同学初步接触非洲地区有代表性的民间音乐神秘的音乐文化色彩,体会非洲民族音乐所具有的艺术魅力。
2通过《部落的鼓声》的创编活动,使学生感受非洲鼓文化,了解鼓在非洲歌舞音乐及日常生活中的所起的作用。
3、用优美的音色、欢快的声音演唱埃及民歌《尼罗河畔的歌声》,并运用鼓的节奏为歌曲配上鼓乐伴奏,培养学生对音乐的表现力。 教学重点,难点
感受、体验非洲鼓乐节奏,并能运用鼓点节奏为歌曲伴奏,从而培养学生对音乐的表现力。 教学准备
多媒体投影机、相关VCD片投影材料、自制打击乐器、钢琴 教学过程
(一) 情境导入 (旅行开始,行程介绍。)
内容:1、播放片头视频,带领学生“来到”非洲大陆。
2、同学谈一谈对非洲有那些了解,老师讲述非洲的地理位置,国家组成,风土人情。(配合幻灯片)。
(二)情境体验 (旅行第一站:非洲热带雨林) 内容:音乐欣赏《非洲之心》
思考:a 歌曲中听到了什么声响,让你联想到什么?
b音乐中出现最多的是什么乐器?它带给你怎样的感受? (节奏强烈多变;大量出现敲击乐器,如:马林巴琴、鼓等。)
(三)创造与活动 (旅行第二站:非洲土著部落) 内容:玩鼓
步骤:1、欣赏各种非洲鼓及其它打击乐器(配合幻灯片)
2、感受非洲鼓乐文化:观看非洲古老部落舞蹈视频。启发学生根据舞蹈进行想象。
思考:鼓在非洲除了为音乐舞蹈伴奏,还有什么作用?(作为交流工具) 3、了解什么是鼓语,学习几个鼓语。
4、创作与活动《部落的鼓声》。指导学生用自制的打击乐器设计出自己的鼓语(节奏)。[用鼓语告诉同学进入下一环节——唱歌]
(四) 歌唱与创编 (旅行第三站:埃及) 内容:为歌曲《尼罗河畔的歌声》配上鼓乐伴奏 步骤:1、歌曲,初唱
2、 教师范唱,指导学生唱出旋律的流动性,以及埃及民歌韵味。 3、 欢快的情绪和充满动感的节奏,复唱。 4、 请一位同学为老师的范唱配上鼓点伴奏。
5、 全体同学为自己的歌唱配上鼓乐伴奏。在热闹的气氛中结束本课。 (可用自制打击乐器,也可敲击身体部位,或拍打具有“鼓”的音色的任一物品) (五) 下课
第二课时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第一课 祖国像妈妈一样(7)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