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第一课 祖国像妈妈一样(5)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19-03-15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二课时

1.学习山歌 山歌即山野之歌

是歌者以大自然为舞台,兴之所至,尽情抒发,或高亢入云,或婉转秀丽,或热情奔放。悠扬悦耳的歌声与天地相共鸣,在山光水色间回荡。和劳动号子相比,山歌的音乐主要不是配合劳动,却常常伴随劳动而存在。

a.山歌形式多是独唱或对唱,歌词内容为见景生情,即兴编创,节奏特点舒缓、自由,旋律质朴明朗,且与自然环境特征密不可分。 b.山歌的分类:高原地区、草原地区和平原地区

高原地区的民歌高亢有力,草原地区的民歌热情奔放,平原地区的民歌秀丽、流畅。告诉学生这些都是山歌区别于号子和小调的主要特征。教师通过实例赏析让学生真正了解其特性,从而转化为听不同类别民歌的能力。同时,让学生认识到山歌音乐是民歌中风格最强的品种。在演唱时要认真体味把握。 c.欣赏青海民歌《上去高山望平川》

《上去高山望平川》这首民歌曲调高亢、嘹亮,音域较宽,曲调进行跳动大,节奏自由而富于变化,延长音用得较多,衬词、衬句拖腔较长,使山歌显得辽阔奔放。

d.欣赏陕北民歌《脚夫调》

《脚夫调》它高亢有力、激昂奔放,具有鲜明地方色彩的音调,深刻地表现了被逼背井离乡的脚夫悲愤的心情和对家乡、妻子的深切怀念。 教学后记: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了民歌的种类及山歌的特点。 第三课时

1.介绍小调 小调即抒情小曲

主要在城镇中流传。小调与号子、山歌相比较,小调已完全脱离开劳动的制约,而趋向于完整、独立的艺术境界。其演唱形式以独唱为主,也有对唱和齐唱。小调的艺术加工较多,歌词往往预先编好——这是小调区别于号子与山歌的最典型特征。小调曲调优美,结构整齐、音域不宽,音乐表现内容涉及到生活的各个领域,适合于不同年龄、性别及不同层次的人演唱,因而易于流行

a. 欣赏不同种类的民歌是本课的重点,为了让学生准确听清楚,在比较号子、山歌、小调不同特征的基础上,重放在教材中出现过的民歌,如第六册《黄河船夫曲》、《牧歌》、《小白菜》,第八册《茉莉花》等,除此外在教材外找资料,如《小河淌水》、《槐花几时开》、《兰花花》、《嘎达梅林》等,让学生在比较中巩固对三种不同民歌体裁的认识。 b.欣赏陕西民歌《绣金匾》

陕西民歌《绣金匾》是一首流行于陕西关中地区的代表性小调,原名《绣荷包》。歌曲结构短小,分上下两句,下句曲调是上句下四度的变化模进。旋律娓娓动听,层次分明,结构严谨。抗战时期及解放后填入了歌颂毛主席、朱总司令、周总理和八路军战士的新词流传于陕北,后又流传到全国各地。

教学后记: 通过欣赏几首不同风格的乐曲加深了学生对山歌和小调的区别,学生基本掌握了这两种不同风格的民歌。 第四课时

1.学唱歌曲《放马山歌》 a.先向学生介绍歌曲的背景

《放马山歌》是一首流行于云南的著名山歌。歌词简洁,七言二句为一段,由上下两个乐句组成,下面乐句是由上面乐句音乐素材发展而成。因此,歌曲显得节

奏鲜明,音调明快,歌词简练,短小方整。这首歌曲是降b调,四分之二拍子,单乐段的山歌。内容是反映牧童的生活。

b.教学重点是在演唱中引导学生掌握山歌的风格。该曲中“呜噜噜噜”衬词的运用及赶牲畜的吆喝声,使声音扬起来,尾音往上甩,辅以稍快速度,表现了该曲的风格。

c.让学生找出全曲中的几种主要节奏型,并用手拍出来。 d.找出乐句中共出现的几个音1 2 3 6后进行视唱练习。

e.重点唱熟第一乐句。其余的乐句只需找出与第一乐句不同处练习即可。 f.反复聆听录音,指导学生掌握衬词唱法,从而把握云南民歌的风格特点。 教学后记:这首歌音高较宽,学生演唱时,有较大的难度。跟着录音唱时,难以把原调唱准,只有降调,才可以演唱。对歌中的“赶牲口的吆喝声”唱得不够准,唱不出韵味来。 第五课时

1.学唱《五指山歌》 a. 介绍歌曲的背景

《五指山歌》是流传于海南传统小曲,四分之二拍子,单乐段。全曲分为三个乐句,第三乐句是对第二乐句的重复。切分节奏出现五次,贯穿全曲,使旋律跳跃。 b.要求学生重点唱好第一段歌词,歌曲的难点在二至七小节,要学生多练习。 c.歌曲中装饰音,要唱得连贯、圆润。

第六课时 1.做活动与练习

练习(1)应抓住四分之二拍的强弱规律,重点解决节奏型的拍法。第2条练习中四分之三拍子的强弱规律和节奏型的拍法,可与第l条四分之二拍子的练习进行比较。为了节拍的准确起见,可放慢速度,采用先口读后拍手的方法进行练习,也可以让学生找出在自己所熟悉的歌曲中哪些歌曲出现过上述节奏型,并连着歌词唱一唱,就很容易掌握上述节奏型的拍击方法了。

练习(2)是对旋律记忆的练习。通过对已有的音乐知识的回忆与比较,达到复习巩固的目的。在教学中先让学生听已学过的几首民歌,通过哼唱和比较,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练习(3)有两个作用,一是复习民族拉弦乐器的名称,二是复习二胡、京胡和板胡三种乐器的音色,先播放以前教材中的录音磁带让学生边听边辨认。为了加深对这3件乐器各自特有音色的听觉记忆,用实物进行演示,让学生通过看看、摸摸、听听和议议比较其结构,使学生不仅能通过外型辨别不同的乐器,更能从听觉上掌握其音色特点。

教学后记:学生对节奏的掌握还不理想,需要坚持训练。音乐听力也一般,以后要实物与听辨相结合,提高学生对音色的辨别能力

教学后记:学生能按照教师指导认真学习,存在问题气息不够,高音音准有点偏。

第七课时 课题:欣赏《赛马》

一、教学内容

浙江版小学音乐五年级上册第五课 二、教学目标

1、 认识民族乐器二胡,并了解二胡的形状、音色极其演奏特点。

2、 通过欣赏《赛马》进一步了解二胡的音色及表现手段,能分辨各段所表达的音乐情绪。 三、教材分析

1、 二胡,民族拉弦乐器的代表乐器,音色柔美,有极其丰富的表现力,擅于表现细腻的抒情乐段,还可以模拟各种声音,广泛使用于独奏、重奏、合奏和伴奏中。

2、 《赛马》,黄海怀创作与1959年,1964年第四届“上海之春”二胡独奏比赛的新作品。结构是常见的带再现的单三部。它以二胡这种简单的民族乐器,使用多种演奏技巧,表现了赛马时那种万马奔腾、蹄声“得得”的壮观场面。听来使人仿佛置身于千军万马在草原上狂奔之中,令人随着跳荡的节奏而心潮起伏,对辽阔神秘的内蒙古草原无限神住,同时也了表达内蒙人民对草原、对生活的无比热爱。在此曲中,黄海怀将一个整段的乐曲用拨弦技巧奏出,使该曲风格别开生面,独树一帜,成为一首不朽的二胡名曲。 四、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 学生听二胡曲《战马奔腾》进教室 2、 谈话引入教学 (二)了解二胡

1、 请一学生实物介绍二胡构造、音色极其演奏特点并作简单的示范演奏 2、 教师小结,学生朗读(大屏幕展示) (三)欣赏《赛马》

1、 初听乐曲,初步感受曲子热烈欢快的情绪(由学生演奏) 思考:

★曲子把你带到了哪里? ★谁能给这个乐曲取一个名字?

★从音乐中你感受到蒙古族人民在欢度节日,举行赛马盛会时,是什么样的心情?(高兴的、欢乐的)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第一课 祖国像妈妈一样(5)在线全文阅读。

第一课 祖国像妈妈一样(5).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7cn.com.cn/wenku/zonghe/520922.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08-2022 免费范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 邮箱:tiandhx2@hotmail.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8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