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节液 结晶 无 类风湿因子测定 RF 阴性 节炎、痛风及化脓性关节炎等。 3.红斑狼疮细胞:见于SLE等。 4.组织细胞(吞噬细胞):见于Reiter综合征等。 5.多核软骨细胞:见于骨关节炎。 6.肿瘤细胞:见于骨肿瘤。 1.尿酸盐结晶:见于尿酸盐引起的痛风。 2.焦磷酸钙结晶:见于软骨石灰沉着病。 3.滑石粉结晶:见于滑石粉引起的慢性关节炎。 4.类固醇结晶:见于类固醇制剂引起的急性滑膜炎。 5.胆固醇结晶:见于结核性、类风湿性关节炎。 类风湿性关节炎时,关节液RF阳性率可达80%-90%,且在血清阳性之前出现。
六、生殖系统体液检测
(一)阴道分泌物检测 项目 英文 名称 缩写 颜色与量、性状 检测 正常参考值 简要临床意义 方法 肉眼 白色、稀糊状,无气味 (1)生理性变化:与雌激素水平有关,观察 ①近排卵期,清澈透明,稀薄似蛋清,量多;②排卵期2~3d后,混浊黏稠,量减少;③经前,量增加;④妊娠期,量较多。 (2)病理性改变:①大量无色透明粘液性白带常见于卵巢颗粒细胞癌或应用雌激素类药物后;②黄色或黄绿色,如脓样,有臭味白带,常见于滴虫性阴道炎,慢性宫颈炎、阴道炎、子宫内膜炎以及阴道异物等;③黄色或黄绿色泡沫样白带见于滴虫性阴道炎;④红色,有特殊臭味白带,应警惕宫颈癌、宫体癌等恶性肿瘤。宫颈息肉、重度慢性宫颈炎、宫内节育器、老年性阴道炎、粘膜下子宫肌瘤等良性病变也会有此症状。⑤黄水样白带:多由于病变变性坏死所致,常见于子宫颈癌、粘膜下子宫肌瘤、输卵管癌等。⑥豆腐渣样白带:是假丝酵母菌性阴道炎的特征;⑥白带呈灰白色、稀薄均匀、粘稠度低的奶油样,为阴道嗜血杆菌(加德纳菌)感染的特征。 增高:见于阴道炎、幼女和绝经期女性、试纸法 4.0~4.5 胎膜早破等 直接 Ⅰ、Ⅱ 阴道清洁度与女性激素的周期变化有涂片 关,其最佳检查时间应为排卵期。 酸碱度 阴道 清洁度 PH
病原 生物学 检查 镜检或正常无致病性病原体 高倍镜检 清洁度Ⅲ度提示炎症,如阴道炎、宫颈炎;Ⅳ度多见于严重阴道炎,如滴虫性阴道炎、淋菌性阴道炎等。 ①阴道分泌物毛滴虫是诊断滴虫性阴道炎的依据;②阴道分泌物中见到溶组织阿米巴滋养体时,提示为阿米巴性阴道炎;③阴道分泌物中见到白色假丝酵母菌、纤毛菌、放线菌,提示真菌性阴道炎;④见到淋病奈瑟菌提示淋菌性阴道炎;⑤见到加德钠菌和某些厌氧菌提示细菌性阴道炎;⑥查到单纯疱疹病毒、人巨细胞病毒、人乳头瘤病毒可诊断相应的性传播疾病。 附录:阴道分泌物清洁度的分度 清洁度 Ⅰ Ⅱ Ⅲ Ⅳ 杆菌 多量 少量 极少 无 球菌 无 少量 多量 大量 上皮细胞 满视野 1/2视野 少量 无 WBC(脓细胞)(个/HPF) 0-5 5-15 15-20 >30 (二)精液检测
项目 名称 量 英文 检测 正常参考值 缩写 方法 1.5-6ml/1次射精 简要临床意义 精液减少(连续数日少于1.5 ml/1次)、无精症(精液量减少至1-2滴,甚至排不出)常见于生殖系统结核、淋病和非特异性炎症等;精液过多(1次射精量超过8ml)常由于垂体促性腺激素分泌亢进、雄激素水平增高,也可见于长时间禁欲者。 ①鲜红色、淡红色、暗红色或酱红色的血性精液见于前列腺和精囊的非特异性炎症、生殖系统结核、肿瘤和结石,也可见于生殖系统损伤等;②黄色或棕色的脓样精液,常见于精囊炎或前列腺炎。 ①粘稠度降低呈米汤样,见于先天性精囊缺如、精囊液流出受阻,生殖系统炎症所致的精子数量减少或无精症;②液化时间延长或不液化,见于前列腺炎。 ①精液PH>8.0:见于前列腺、精囊腺、尿道球腺和附睾的炎症;精液PH<7.0:常见 颜色和 透明度 灰白色或乳白色,久未排精者可呈淡黄色;液化后为半透明样 粘稠度和液化时间 酸碱度 刚射出的精液呈粘稠胶冻状;液化时间<30min 7.2-8.0 PH
于输精管阻塞、先天性精囊缺如、慢性附睾炎等。 精子活动率和精子活动力检测 ①射精30-60min内精子的活动率为80%-90%,至少>60% ②伊红染色精子存活率>58% ③总活动率(PR+NP)≥40%,前向运动(PR)≥32% 精子浓度≥ 15×109/L精子总数≥ 39×106/L / 1次射精 受精与精子活动率和精子活动力有密切关系。精子活动率小于40%,且活动力低下,则为男性不育症的主要原因之一,常见于精索静脉曲张、生殖系统炎症、应用某些抗代谢、抗疟疾、雄激素、氧氮芥等。 精子计数 精子形态 异常精子<20% 精子浓度持续<15×106/L时,为少精子症;精液多次(连续3次、离心沉淀物中)检查无精子时为无精子症。常见于男扎术后;输精管疾病,如阻塞、先天缺如和免疫性不育;内分泌疾病,如垂体、甲状腺、性腺功能亢进或减退,肾上腺病变;食物影响,如长期服用棉酚等;逆行射精和环境因素。 正常形态精子低于30%,称为畸形精子症。异常形态精子增多见于精索静脉曲张、睾丸、附睾功能异常、生殖系统感染、应用某些化学药物(卤素、乙二醇、重金属、雌激素等)、放射线损伤等。 未成熟精细胞增多见于睾丸曲细精管受到药物或其他因素影响,或损害时; 精液中WBC增多,常见于精囊炎、前列腺炎及附睾炎等;精液中WBC>1×109/L称为脓精症或白细胞精子症,导致男性不育; RBC增多常见于睾丸肿瘤、前列腺癌等;精液中若查到癌细胞,对生殖系癌有诊断意义。 降低,常见于精囊炎和雄激素分泌不精液细 胞检查 未成熟精细胞<1% WBC、上皮细胞<5个/HP RBC:0-偶见/HP。 精浆果糖测定 9.11-17.67mmol/L 足;无精液果糖,可见于先天性两侧输精管及精囊腺缺如、两侧输精管完全阻塞或逆行射精。 减低可见睾丸萎缩、长期服用粗制棉籽油 对不育原因检查有重要临床意义。阳性见于输精管阻塞,睾丸损伤、生殖系感染 精子顶体酶活力与精子密度及精子顶体完整精浆乳酸LDH-X 脱氢酶-X 抗精子抗AsAb 体测定 精浆顶体 1430±940U/L 阴性 36±21U/L
酶活性测率呈正相关,其活力不足,可导致男性不育。 定 精子低渗 G型精子>50% 男性不育症患者精子肿胀率明显减低 肿胀试验 附录:WHO精子活动力分级与评价 评价 分级 A级 表示精子活动极好,呈快速直线向前运动 B级 表示精子活动很好,直线向前运动 C级 表示精子活动力一般,只向前曲线运动 D级 表示精子活动能力差,只在原地蠕动
(三)前列腺液检验
项目 名称 性状 英文 检测 正常参考值 简要临床意义 缩写 方法 淡乳白色,半透明,稀黄色脓性或混浊粘稠的前列腺液见于前薄液状 列腺炎;血性前列腺液见于精囊炎、前列腺炎、前列腺结核、结石和肿瘤等;也可见于前列腺按摩过重。 数滴至1ml/1次前列减少或缺如见于前列腺炎 腺按摩 PH 试纸法 6.3-6.5 增高见于前列腺液中混有较多精囊液时 镜检 多量或布满视野 前列腺炎时减少或消失,且分布不均,并有成堆现象 镜检 镜检 镜检 镜检 镜检 镜检 镜检 <5个/HP 增多见于前列腺炎或结核、结石和肿瘤,或前列腺按摩过重 <10个/HP 增多或成堆出现见于前列腺炎、前列腺脓肿 <1个/HP 增多伴有大量白细胞见于前列腺炎,也可见于正常老年人。 老年人易见到,约为白常随年龄增长而增加,无临床意义 细胞的10倍 可有 义 滴虫 结石 无 可见 阳性多见于滴虫性前列腺炎 见于碳酸钙、磷酸钙-胆固醇、磷酸精胺结石,少量无意义 按摩前列腺挤压精囊而排出,无临床意量 酸碱度 卵磷脂 小体 红细胞 白细胞 颗粒细胞 淀粉样 小体 精子
第四部分 常用肾脏功能检测
项目 英文 检测 正常参考值 名称 缩写 方法 全血: 血清肌酐 Cr 88.4~176.8μmol/L 血清或血浆肌酐: 男性53~106μmol/L女性44~97μmol/L 简要临床意义 (1)血Cr增高见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肾小球滤过功能减退:①急性肾衰竭,血肌酐明显的进行性的升高为器质性损害的指标,可伴少尿或非少尿;②慢性肾衰竭血Cr升高程度 与病变严重性一致:肾衰竭代偿期,Cr<178μmol/L;肾衰竭失代偿期,血Cr>178μmol/L;肾衰竭期,血Cr明显升高(>445μmol/L). (2)鉴别肾前性和肾实质性少尿:①器质性肾衰竭,血Cr常超过200μmol/L.②肾前性少尿,如心衰、脱水、肝。肾综合征、肾病综合征等所致的有效血容量下降,使肾血流量减少,血肌酐浓度上升多不超过200μmol/L. (3)BUN/Cr(单位为㎎/dl)的意义:①器质性肾衰竭,BUN与Cr同时增高,因此BUN/Cr≤10:1.②肾前性少尿,肾外因素所致的氮质血症,BUN可较快上升,但血Cr不相应上升,此时BUN/Cr常>10:1. (4)老年人、肌肉消瘦者Cr可能偏低,因此一旦血Cr上升,就要警惕肾功能减退。 (1)在现行肾小球滤过功能中肌酐清除率能较早反映肾功能的损伤,如急性肾小球肾炎,在血清肌酐和尿素两项指征尚在正常范围为时,Ccr可低于正常范围的80%以下。 (2)肾功能评估: 第1期(肾衰竭代偿期)Ccr80~51ml/min ; 第2期(肾衰竭失代偿期)Ccr 50~20 ml/min 第3期(肾衰竭期)Ccr19~10 ml/min 第4期(尿毒症期)Ccr <10 ml/min 另类方法:Ccr 51~70 ml/min为轻度损害;50~31 ml/min为中度损害;<30 ml/min为重度损伤 (3)临床治疗和用药指导:Ccr在30~40 ml/min时应限制蛋白质摄入;<30ml/min时噻嗪类利尿剂常无效,不宜应用,改用速尿等袢利尿剂;≤10ml/min应采取透析治疗,此时对袢利尿剂也往往无反应。此外应根据Ccr的下降程度及时调节药物剂量及用药间内生肌酐清除率 Ccr 成人 80~120ml/min 此外还应考虑年龄因素,新生儿25~70ml/min,2岁以内小儿偏低,健康人在中年以后每10年平均下降4ml/min。性别差异在中年期以后渐明显,女性下降的幅度大于男性。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医学检验手册 - 图文(7)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