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如果中国的预期通货膨胀率为9%,美国的预期通货膨胀率为4%,则两国货币汇率的预期变化为多少?de?9%?4%?5%e即USD会升值,升值幅度5%
? 相对购买力平价比绝对购买力平价更具操作性。
首先,由于相对购买力平价进行的是跨时期分析,所以可以使用现实生活中的价格指数,而价格指数的获得远比获取一篮子商品中每一种商品的绝对价格要简便得多;
其次,一国基期和当期价格指数中的权数较少变化,这样相对购买力平价就可以突破绝对购买力平价中要求权数相等的限制。
绝对购买力平价和相对购买力平价的比较
相对购买力平价不必要受绝对购买力平价严格假设的约束,因为它关注的是汇率的变动率,而分析汇率变动时,可以忽略汇率、本国物价水平和外国物价水平的实际数值。所以,绝对购买力平价一般只作为理论模型,而相对购买力平价可以在现实中进行检验。
三、购买力平价理论的实证检验:
(一)巨无霸指数(Big Mac Index)
《economist》杂志自1986年,专门编制了“巨无霸指数”。以轻松幽默的方式,来衡量这些国家的汇率是否处在“合理”水平。该指数的理论依据就是购买力平价理论。
6
最新发布的指数表明,“巨无霸”在美国平均售价为3.10美元,在中国则售10.5元人民币,由此算来,1美元基本等价于3.39元人民币。该杂志通过这一比较,认为人民币被低估了58%。
请思考:
为什么选择巨无霸指数?
巨无霸指数的不足在哪里?
(二)我国学术界利用购买力平价理论对人民币汇率进行的实证研究
n 我国学术界利用购买力平价理论对人民币汇率进行实证研究的主要有易
纲(1997)、俞乔(1997)、陈学彬(1999)等。
n 易纲1997年以1993、1994、1995三年的100种商品和劳务的中美价格为
样本,估计了人民币与美元之间的绝对购买力平价,估计的结果是1995年中美两国货币的购买力平价约为1美元合4.2元人民币。
n 易纲选取1993、1994、1995的56种可贸易商品,对他们在中美两国市场
上的价格进行加权平均得出美元与人民币之间的可贸易品的绝对购买力平价的估计值分别为:1993年约为1:7,1994年为1:7.3,1995年为1:7.5。 而我国这几年的名义汇率是:
1993 5.7620
1994 8.6212
1995 8.3490
n 购买力平价对人民币汇率水平及其变动的解释能力较差。原因:
1、理论假设的前提条件与中国现实不相符合,如国际资本自由流动、不存在贸易壁垒等;
2、由于中国与美国的经济发展程度、经济结构和消费结构差异甚大,无法找到适合两国篮子的商品,从而按一价定律计算出平价。
注意:
购买力平价理论提出后,人们关于该理论有效性的检验从未停止过。经过许多检验后的一般结论是:(1)从长期来看,购买力平价非常接近均衡汇率,但在短期内购买力平价不能成立;(2)购买力平价理论在验证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浮动汇率实践是失败的,但在固定汇率制度下,检验结果却较多地支持了购买
7
力平价学说。
四、对购买力平价理论的评价:
(一)合理性: 1、从理论上来看:
具有较强的逻辑性,分析了价格水平和汇率的关系、通货膨胀率和汇
率变动之间的联系,在一定程度上回答了汇率是如何决定的,以及汇率变动的长期原因问题。 2、从实践上来看:
许多经济学家认为,在较长时期内,在物价变动率正常的情况下,
这一理论在实践上是有效的,即它可以提供一种通过具体计算来确定汇率的方法和模型。 3、政策上的启示:
该理论指出了通货膨胀对本国货币汇率的不利影响,这就提醒各国政
府,为了本国货币汇率的稳定,必须治理国内的通货膨胀问题,稳定国内物价。
(二)局限性:
1、现实中有许多因素会使现实汇率偏离购买力平价,如:非贸易品的存在、
交易成本的存在、贸易壁垒、外汇管制等。
2、忽略了国际资本流动对汇率的影响。
3、该理论主要单方面强调了物价水平对汇率的影响,忽略了汇率变动对物价
水平的影响。
4、在计算购买力平价时,存在诸多技术上的困难,如:物价指数怎么选,商
品篮子怎么选,基期怎么选等,这使购买力平价理论的应用受到限制。
第三节 利率平价理论
一、利率平价理论的产生和发展:
该理论是关于远期汇率的决定和变动的理论。
1923年,凯恩斯在其著作《货币改革论》中首次对远期汇率与利率的
关系进行了系统地阐述,其研究一般被称为“古典利息平价理论”;
后来英国经济学家保罗?艾因齐格从动态的角度考察了远期汇率与利率的关系,提出了“动态的利息平价理论”;
20世纪50年代——70年代,西方经济学家对利息平价理论进行进一
8
步的修正和完善,从而产生了“现代利息平价理论”。
本节我们主要介绍“现代利息平价理论”。
二、现代利率平价理论的主要内容:
利率平价理论考察的是金融市场上的套利行为,它告诉我们:在资本具
有充分国际流动性的条件下,投资者的套利行为使得国际金融市场上以不同货币计价的相似资产的收益率趋于一致,也就是说,套利资本的跨国流动保证了一价定律适用于国际金融市场。
利率平价理论
? 利率平价可以分为“无抛补的利率平价”和“抛补的利率平价”两大类。 抛补(抵补)套利:Covered Interest Arbitrage
指在进行套利活动时,利用远期外汇交易对汇率风险进行抵补。 无抛补(抵补)套利:Uncovered Interest Arbitrage 指在进行套利活动时,对汇率风险不进行抵补。
? 无抛补的利率平价理论是在投资者风险中立(即投资者愿意在无风险收益
的情况下承担额外的风险 )的假设条件下,考察有效市场上即期汇率是如何决定的;
? 抛补的利率平价理论是在假定投资者厌恶风险的前提下,考察远期汇率是
如何决定的。
抛补的利率平价理论
(一)前提假设:
1、忽略外汇交易成本(如银行手续费、邮费等); 2、资本在国际间自由流动; 3、套利资金的规模是无限的;
4、即期交易和远期交易只有一种报价,即忽略买价和卖价的区别; 5、投资者是厌恶风险的,他们在套利活动中会通过远期外汇交易来抵补汇
率风险。
(二)抛补的利率平价理论的公式推导: S(t)——t时的即期汇率(直接标价法)
F(t,T)——t时的远期汇率,T天后到期(直接标价法) id——本国货币市场的年利率 if——外国货币市场的年利率
现有一交易商可以同时进入货币市场和外汇市场进行交易。
在本国货币市场上投资:
9
在时间t,他投资1单位本币,到时间t+T时,连本带利的本币数额
为:
1?id?T360在外汇市场和外国货币市场上投资:
该交易商在时间t时用1单位本币可以买入1/ S(t)单位的外币,并以
利率if 投资于外国货币市场,那么时间t+T后可以得到如下数额的外币:
1S(t)?(1?if?T360) 但这笔外币的价值用本币来衡量具有不确定性,因为T天后外币可
能相对本币贬值或升值。为了避免汇率风险,该交易商可以在t时以远期汇率F(t,T)将这笔外币预期收入卖出,这样就可以确保T天后收到如下数额的本币:
1S(t)?(1?if?T360)?F(t,T)从理论上讲,同样一笔货币无论在本国投资还是在外国投资,其投资收益率应该是相等的,否则就会出现套利活动,而套利的结果又会使投资收益率的差距逐步消失。
所以,当本国货币市场与外国货币市场达到平衡时,我们可以得到下
列等式:
对上述等式进行变形、整理:
F(t,T)S(t)?1?1?if?F(t,T)S(t)1?id??1?if?T360T360T360?1T360F(t,T)?S(t)?1?if?1?id?T360?1S(t)?(1?if?T360T360T360)?F(t,T)1?id?1?id? 10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第五章汇率决定理论(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