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企业理财之道(4)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19-02-17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还处在市场初级阶段。企业有销售就有利润,但是仅仅做营业额还不行,要有利润。但是有利润还不代表有现金。因此,还要有为企业的持续经营努力,现金是持续经营努力。此外,企业还要有未来的价值,这价值就是企业真正的财富的累积。因此,一个经理人一定要从做资产、做营业额,上升到做现金、做价值。这样的话,这个企业的导向才是更重要的。

辅导企业多年,我发现一个经理人或总经理,他的财务风格会决定这个企业的未来走势。有一类经理人属于资源消耗型或资产壮大型,他真要做事,一定要花很多资产,这个企业也会背上沉重的包袱,未来会走不远。第二种是规模导向型,所以他喜欢做利润,喜欢做营业额,所以在经济高成长期的时候,这种企业跑得快,因为他的市场行为做得特别好,很会做销售、做市场。但是如果市场一碰到低迷,或竞争度越趋于同质化,它的产品的同质化现象严重,这个时候这个企业就会出问题。第三种是做现金价值,这种领导风格可以让企业活得长久,能走向未来。

三、企业管理者的财务原则

那么,一个企业管理者的财务原则应该怎样?

1.目标原则

必须要有一个非常明确的财务指标。既然我们是要为了这些数字和价值服务,那么这些价值一定要非常的明确,这是非常重要的。

2.价值原则

公司一定要建立一个共同信仰的价值观。现在很多企业都很喜欢搞文化,标语贴一大堆,人人都搞快乐了,但是公司开始垮台。还有个怪现象,公司整个经营环境非常舒服,没有一点紧张,这个企业的效率却开始下降。因为人都喜欢舒服做事、简单做事、懒惰做事,这是人的本性。现在有人在讲以人为本,其实以人为本是有问题的,因为西方原来的管理是建立在泰勒管理的基础上,泰勒管理讲究刚性,所以他们在管理基础上加了一些弹性。今天中国企业更应该在这种严格管理基础之上,才能加一点弹性,盲目地提倡很舒服地做事,这个企业就完了。

【案例3】

有一家企业买了一些游乐机,员工上班可以去打足球,泡杯咖啡,听点音乐。后来发现员工上班的时候一不高兴,就去听音乐,一不高兴就去投飞镖。最后这家公司只好把这些东西都封起来,到一定时间才能开放。美国某一家公司规定员工是可以把狗带到班上,但是人家会为自己的迟到感到羞愧,他们很自觉。

所以,员工职业素养不到一个程度,如果一味实施这种所谓的以人为本的方式,企业的管控管理就会出问题。

中国做得好的企业都是在严格管理基础之上产生的,所以企业第一就是军队,其次是学校,最后才是个家庭。前面两个强调不了,上来就搞一个像家庭式的氛围,这企业就乱掉了,垮掉了,员工的根本利益也没有了。一个共同信仰的价值观是每个员工、公司上上下下都要创造价值。

我曾问我们公司的几个刚入职的年轻人一个问题,问他们上班是为了什么?他们说为学习而来,为锻炼自己能力而来。这是错的,企业录用他们的目的是要求他们为公司创造价值,不要把工作等同于学习,学习是工作中的一个附属品而已。企业一个月给他们几千块钱,不是让他们来学习,学习只是上班中的一个分子而已,他是来创造价值的。同样,所有的经理人如果不创造价值,就是废物一个,再聪明也没有用。

【案例4】

惠普的一个女总裁叫卡利菲奥莉娜,有一天她去参加董事会,执行董事对她说:董事长,对不起,我们要开一个重要会议,请你回避,因为牵涉到你,请你在旁边的会议室等一下。40分钟以后,才请她进董事会。那个执行董事对她说:我们刚才经过投票选取,全体通过罢免你,董事长和总裁全免。她当场就哭了,说他们对她不公平。这个执行董事说:没有不公平,你来了六年,让我们公司没有赚到钱,就这么简单。

可见,做企业一定要有价值。很多人都不知道企业是什么。地球是我们生命的共同体,企业是我们生活的共同体,如果没有这样一个创造价值的思想,对所有的职业人作为归根结底的

思想的话,上班就没有了意义。世界上没有免费的午餐,一定要大家共同创造,我们可以给你机会,给你帮助,但是你要创造价值。因此这种共同信仰价值观里面,就有了节约的观念、成本的观念、效率的观念和时间的观念。

有些企业号称自己做得很好,到他的公司走一圈,就知道这个企业离死亡不远。很简单,自来水开了没人去关,地下的垃圾没有人顺手去捡起来,所有的员工都趴在电脑上玩乐。电脑越多的公司,死得越快,原因是没有效率,没有效率管理。

【案例5】

有一次我到一个地方开会,所的经理人一人搬一台笔记本电脑,进会议室开会。我跟总裁说:请问,大家带电脑来干什么?他们说来做会议记录。我问他们真的有那么高的水平,我一讲话,他们就可以很快地速记下来吗?没有那个水平的,不要拿着电脑。后来我问这些经理们有没有去检查过员工的电脑?

没有工作效率的家伙,他的电脑里往往有很多乱七八糟的东西。现在很多年轻人不对着电脑,就不知道怎么干活,这是非常糟糕的问题。

【案例6】

有一次我让我的一个助理帮我安排行程,他给人家打电话问对方用的是MSN还是QQ。人家说他在路上。这个助理就让对方用短信把QQ号发给他。人家用短信下午才发给他,这个助理又约个时间让对方上线。一个小时以后对方上线了,结果网络又发生故障。双方又约定过一会儿再发。其实,这个事情非常简单,只需要一个电话,跟他说史老师几点几分到你那里,你派车几点几分接就可以了,非得从MSN变到QQ,QQ变到网络。

这样的员工是没有效率的员工、没有价值的员工。他看起来是勤奋,很多企业都奖励勤奋而不奖励结果,像这种员工立刻请他走路,因为他是公司最大的成本。

在成本管理方面,做得最差的就是市场,市场部经理、销售经理只知道拉关系、请客吃饭,做营业额,根本不知道控制成本,不知道怎么算投入产出比。很多企业性价比做不好,没有成本观念是一个主要原因。所以,公司上上下下都应该有成本观念。

此外,还要有时间观念。做一件事,如果没有时间表的话,就等于是一张废票。不讲效率、没有成本、没有节约观念,再大的家业,都经不起消耗,经不起浪费。做得越好的公司,越抓浪费,每一张纸都要充分利用。松下公司就很节约用纸,员工拿的会议纸,一面是用过的,他们拿铅笔会议备忘录,会议结束后,把会议备忘录的有关内容给主席看,如果哪个地方表达有问题,马上用铅笔在上面改,很节省纸张。很多企业是开会,做记录,会后输入电脑,排版,然后打印给领导看,领导看好以后,再开始修,修改完了,再发E-mail。这样有效率吗?没有,还浪费资源。其实,做事不要好看,更重要的是要有结果。今天在这个浮躁的社会里,很多人太注重虚无飘渺的东西、表面的东西,而实际上做企业是一个实在的东西。

3.追求卓越

做一切事情不要奢望一次就能做成功,一定要永远改善,好事是修出来的。卓越的第一个观念是要先行动后修正,举枪、瞄准,再开枪。在今天这个社会这种做法已经不行了,应该是先拿起枪先打一枪,看看差多少,再来修。要想知道自己水平有多臭,不试一下怎么知道!很多事情不可能先周密地安排,最后做一个完美的结果,所有的选择都是无奈的选择,此时此刻得到的信息是有限的。在参与过程中,所面对的问题的复杂度不是现在的知识和能力所能够发现的。比如当人家都说这支股票一定大涨的时候,其实这个股票就开始跌了,因为所有人都说对的时候,一定是过去的事情。因此,所有的选择,实际上是无奈的选择。

我参与过跨国公司很多重大的决策,现在有些决策都被当成案例被人讲,其实我们当初做的时候并没有那么伟大,很多是不得以而为之,事后编造的东西总是有很多猜想的成分。其实当初我们还是想的比较简单。要敢做很多事情,但是不是要把老本赔掉,要先做一些测试。小区域的市场,开个小店,先把这个店做好,在开店的过程中才知道问题产生在哪里,然后记下来改善、持续改善。另外还要敢于变化,一切的成功都在于持续的改善。

很多人讲创新要有方法,其实创新更多的是跟人的性格思维有关。内敛的民族,创新度就会少,原因是因为害怕。今天中国这一种奴化式的教学环境,基本上培养不出创新人才。今天中国民营企业基本上都是奴才文化,老板控制力极强,嘴上讲要创新,但一旦碰到一点困难、一点差错马上破口大骂,实际上是很难让人持久创新。创新要在宽松的环境下,更重要的是上上下下愿意变化,愿意感受变化、拥抱变化。今天很多企业害怕变化,更重要的原因是害怕的

心理在作怪。我们讲持续改善,很关键问题是让人从舒服到不舒服的过程,企业的运行总是一开始不舒服,把它理顺了就变成舒服了。但是要持续改善,就又要把舒服变成不舒服,才能达到持续改进的目的。

4.参与原则

企业中所有的财务指标一定要分解到各个工作岗位,让每个员工都有参加企业财务管理的意识,要有成本控制意识,有创造价值的意识。

5.成效原则

一切的事情都要讲成效,人们不会去做你期望的,只会去做你检查的,更重要的是你奖励什么,得到什么。奖励什么,得到什么,好处在哪,他就往哪里跑。很多领导者问:企业管理怎么做?其实很简单,钱分清楚了就会管了,所以要学会分钱。首先要学会怎么算;第二要学会区分,让他自己算;最后是该给的要给到。所以,做企业归根结底就是怎么分钱、怎么分利益的问题。

6.共识的原则

一定要建立一个以财务为数字的企业沟通领域。很多企业不快乐,老板不快乐累得要死,感觉老板都很孤独。企业经理人也不快乐,感觉自己没有发挥作用。根本的原因是大家讲话不在一条路子上,没有建立真正的企业语言。

7.正直的原则

做企业很重要的是要正直。很多企业做得越大,越难受的就是考验老板的正直。一边偷税漏税,一边做一些违法乱纪的事,一边要员工正直,老板自己却不诚信。有的外企大老板就讲一句话:我们要正直做事,税一定要交,如果因为交税使企业不能办,那我们决策就失误。所以,经理人绝对不能违背正直原则,在面对问题的时候,要坦荡。员工不好,该处理就处理。

【案例7】

有一个公司,它的会计工作了半个多月,就不来上班了。这个会计打电话给老板说:老板,您拿10万块钱给我,否则我就告发你。这个老板咨询顾问要不要跟会计私了。顾问告诉他,如果跟对方私了,以后他不正直的品性永远不能建立。顾问建议这个老板一边去告发会计,一边到税务局去补税。后来,这件事情改变了这个老板,他的企业从8000万做到今天的16个亿。

所以,天底之下,一定要先过自己内心的坎儿,内心有阴影,一定会阻碍你成为大人物。

8.整体原则

公司上下要建立一个整体的语言,要上下一致贯通。公司部门员工要有整体经营的观念,企业要不断去强化和梳理。

第05讲 森林的视野:企业管理者看数字的角度(三)

一、企业经营财务行为准则

作为一个经理人,我们应该具备怎样的价值观,应该把握住的的财务的准则是什么? 很多企业的营业额上升了,却没有利润,规模上去以后,风险反而更大,企业的运行难以控制和管理。实际上,这跟经理人把握的财务运行的准则有很大的关系。企业经营的财务行为准则包括很多,比如:

(一)自利行为准则

自立行为是指事情对自己有没有害处,事情的利益在哪。人对这个问题是非常敏感的。而自立行为又可以分为“趋利避害”准则和机会成本准则。

1.趋利避害准则

整体说来,趋利避害是人类行为的基本原则,是人类普遍存在的心理。我们做任何事情,总是希望它朝好的方向发展,因而我们在做的过程中总是趋利避害,避免事情搞砸或朝有害的

方向发展。

2.机会成本准则

在这个问题的前提之下又出现一个机会成本。比如当我们选择做一件事情的时候,肯定觉得做别的事情价值更高,因此我们一定会放弃做另外一件事情,而选择正在做的这件事情,把另外一件事情可能的收益放进来,这就是机会成本。

如何判断做事哪是利,哪是害,怎么衡量它?我们在做企业时,都面临一个很重要的现实,就是资源是有限的。因此做了这件事情,一定放弃了另外一件事情。

【案例1】

一个从国外留学回来的人,他有两个选择,一个是自己创业,一个是选择去给别人打工。他在衡量这两件事情的时候,没有那么清晰。他选择了创业,一年后他的企业做得一般,不赔不赚。其实他亏了,海归给别人打工,也许能拿5000块钱一个月,一年6万块,如果他创办企业一年的净利润没有6万块钱,就说明他的机会成本难以弥补。因此,从这个角度讲,创办企业是有机会成本的。

作为企业来讲,也有机会成本。比如股东的机会成本,企业的利润是会计利润,会计利润算经营成本,算交税的原则,企业交税是安企业经营活动的时限,而不是按企业有没有经营成果。企业赚不赚到钱是自己的事,税务局收没收到钱是他把握的标准。税务局在查账征税的时候,关键原因是查企业有没有交易,是不是隐瞒了交易全部,这是它征税的基本环节。企业的利润是收入减去支出,收入统统要包括,支出中只算经营成本,而股东的资金成本没有算。股东拿钱来投资,他做这件事情时一定放弃别的事情,股东是希望有回报率的。

再比如,几个朋友合伙办企业,一个人投100万,希望三两年收回投资。股东是要有一个回报率的,不管长与久,他一定要有个回报率。假如希望两到三年就能收回投资,那么股东回报率就要33%~50%,这是股东的期望回报。但是他也有最低的回报要求,他拿钱来做投资,是希望有利息,这是最基本的稳定的回报。他把钱拿来做事情的时候,有没有算过比较成本,比如现在的物价上涨了,我们用两个指标就可以看出来,第一是物价上涨指数,第二个是中国经济成长的GDP。这样一算就知道回报率至少要多少。假如是投入1000万,一年赚100万。有的人觉得不错,但是如果把股东资金成本放进去,按33%~50%计算,那太黑了一点。按15%算,1000万的公司,股东资金成本就是150万,所以赚100万还负50万。经济学上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叫做EVA(经济增加值),也就是说做企业一定要考虑的机会成本,如果把机会成本放在里面,可以发现很多企业经营的代价是很大的。

人生也有机会成本,我们最大的机会成本是时间,我们都没有办法重新来过,因此我们必须把今天的事情做得彻底地好,我们在人生中又会选择很多条路,我们并不知道哪一条路最好,只有把现在这条路做好、走到了,才能把以前的道路的成本收回来。所以,年轻人不要老是跳槽,不断地做新行业,你会发现你的机会成本是最大的,你每一次都从归零开始,你原来的资源使用不到,你的机会成本是最高的,而且你的时间成本已经过去了。

【案例2】

前不久我参加一个大学MBA的毕业典礼,有一个42岁的男人问我:“老师,我要毕业了,请问我选择什么行业比较好。”我问他以前做什么行业,有什么经验,就做回原来的行业中去。40岁以前不要怕,40岁后不要悔,40岁后做事一定要顺势而为,不要从头开始,最笨的家伙是不断在挖坑,人是可以挖很多井,但总是挖不深。今天很多年轻人喜欢跳槽,其实越往上的职位往往不是跳来的。

很多媒体都在宣传CEO跳槽,其实他干不到一两年就被滚蛋了,他是被人家拿来做秀的,不是用来干事的,真正成事的是能够坚持的人,是在这个企业待了一段时间以后爬上去的。一个管理者非常重要的是驾控自己企业的能力,一个空降兵要到一个企业完全发生作用,一定是两年以后,两年之前是适应期。为什么很多空降兵活不过18个月,原因是不了解。基本上是在四个时间左右,一个人行不行立见分晓。第一个时间是蜜月期,老板对他的期望值绝对高,实际上人都是有短板的;第二个时间是拿出方案,要干活了;第三个时间是推行方案;第四个阶段是方案失败,卷铺盖走人,基本上活不过两年,就是管理型的空降兵的结局。很多总经理基本上待不过两年,他进去的时候就已经注定是个招牌,摆在那里给人看的。有一个明星CEO在一家企业待满了四年,就是等着期权兑现,他最好的方法是从来不走出自己的办公室,跟所有的管理干部都不接触,只跟老板一个人接触,老板感觉到他是安全的,因为他不会跟老板夺权,他熬到了那一天,就出来了。

(二)交易性关联

在企业中,任何交易都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则,就是做任何一件事情一定会涉及到另外一方。有的企业的销售利润比以前提高了50%,但是它的营业额增长了200%,存货增加了300%,应收账款增加了400%。这说明这个增长50%是以牺牲效率换来的,所以单个数字是没有意义的。有的经理人跟老板说:我今年业绩增加了。这时候老板得去查企业的成本上升了多少,消耗上升了多少。

所以,任何一件事情一定要有关联性。一件事情一产生,一定要把它所关联的地方全部找出来,这样才能抓到问题的实质,也叫关联方。现在很多企业抓不出问题,跟它的关联方不建备是有关系的。

(三)信息传递准则

信息的传递要及时、准确,途径得当,还要呈现出来。及时是应该的,那么是不是天天都有及时信息?我们以前给每个业务员发日报表,他出差了,日报表发不出来就用电话、用短信发过来。公司有一个客户服务部,做个短信平台,用PDA就可以直接发,连表格都有,这样就可以完全掌握住销售员的及时信息,以便给他及时指点。另外,这个信息之中的导向是非常重要的,很多企业把信息拿来以后,就浪费掉了,表格填了一大堆,没用。实际上任何的信息都要跟它的目的性有关,一定要从目的出发去找信息。

很多企业填了一大堆数字,老板也不看,下属也不看,经理人都不知道信息传递什么东西,通过信息发现业务中存在的问题。比方基本上三年以上的老业务员喜欢拜访老客户,因为他怕受伤。这时候经理可以发现这个问题,再分析这个问题的时候,目的就是要既要关注老客户,又要促进新客户。在用这个老客户的时候,就可以跟他说:你必须每个月用25%的时间开发新客户,否则你的绩效奖金就要打折扣。这又是一个方法。

因此,既然有这个目的,在看他的信息的时候,你就会有了关注点。关注点是非常重要的,有的人看东西没关注点,随便看。我买书的时候,我就想好我要找的内容,然后看书的内容简介,我就知道哪几个是它的关键点,看看目录就知道重点内容在哪里。因此一本书不需要从头到尾看,只要抽出它的关键点,翻一翻,就知道自己要的东西在哪里。也就是说,你要是从目的出发,去找出你的信息次序。

最后问题就是如何呈现信息,现在企业的最大问题是没有管理报表,不得已拿会计报表做管理分析的时候,有时候用不上,有时候是驴和马,驴嘴和马嘴还是有点不一样的,大体上有一点近,但是它们都是从企业基本信息来的。根本不需要把整个企业管理统统打乱,而基本的会计信息可以被我们开发出来管理。因此怎么呈现它很重要,这里面要有管理报表,呈现出来让大家都能看懂。从总经理开始,工人手上一张单子,填产品跟踪单,一张卡一张单,班长手上一张纸,厂长手上三张纸,到生产部经理那里16张表,到总经理手上是32张表。这些数字要一脉相承,这些数字的关键都是从工人手上的那一张卡得来的。所以这个信息是要自上而下的传递。

为什么到总经理手上表的数字就多了呢?不是在于数字多,而是在数字归类的方法多了,有成本、有效益分析、有工段、有销售、有生产运营。所以要学会传递信息。

(四)优秀引导准则

在财务里面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准则,就是一定要分三六九等。企业没有优秀的标准,就没有了激励的作用,这是个非常有用的方法。我一直强调企业一定要把优秀的东西或人才选出来。杰克·韦尔奇讲过一句话是非常有道理的,他说做企业就是要选择优秀。不优秀不是说不好,只不过是比较中不优秀。杰克·韦尔奇说他只知道把20%最优秀的人选出来,给他不断地加薪,让他走不了,把企业中做得最不好的10%挑出来,把他走人。

企业是追求卓越的,卓越的追求的关键是在于有没有把卓越变成行为标准。做企业管理,是要给工人工资和奖金的,但是让好和坏呈现出来更重要。

【案例3】

我以前把我们的工人编成三级,10%的人戴红帽子,这红帽子是最优秀的员工,全免检,但是全免检不代表都不检,一个月要偶尔抽检他三到四次;80%的员工戴蓝帽子,按照公司规定是到下一道工序之间要检;10%的是戴黄帽子的,有10%还不止,如果新员工多的话,新员工来全部都是黄帽子,甚至有时占到20%,黄帽子的员工要批批检,而且每隔三小时有巡检来对他重点抽查,每天下班以后还要讨论、改善、培训、重点查。红帽子的人从家出来,红帽子戴着,走起路来精神抖擞。黄帽子的人都把帽子揣在口袋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企业理财之道(4)在线全文阅读。

企业理财之道(4).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7cn.com.cn/wenku/zonghe/478876.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08-2022 免费范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 邮箱:tiandhx2@hotmail.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8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