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0. 251.
照:“叹家姐” 照:“对唱”
第三部分 大山之子——瑶族
瑶族历史悠久,民间有“先有瑶,后有朝”之说。防城港瑶族主要有“板瑶”、“花头瑶”、“过山瑶”、“板瑶”等支系。瑶族与秦汉时期的“荆蛮”、长沙“武陵蛮(又称五溪蛮)”、“莫傜”、“蛮傜”等在族源上有渊源关系,于宋代开始迁入广西,明清时期既已大致形成今天的分布格局。瑶族语言属于汉藏语系苗瑶语族苗语支,通用汉文。瑶胞不畏林密山高,因地制宜,耕山狩猎,伐木建屋。瑶族擅长挑花、刺绣、蜡染和织锦,民族工艺、民间文学和宗教信仰独具特色。 252. 253. 254. 255. 256. 257. 258.
照:田间收谷作业 照:采茶 照:晒玉米棒子
照:大板瑶(盛装,中年男性、少女、儿童) 照:编织竹器 照:瑶寨 照:瑶族民居
第一单元 五彩花衣
瑶族支系众多,分布广阔,各支系服饰也不尽相同。所以,过去瑶族曾因服饰颜色相异、式样装扮不同而得各种族称。瑶族妇女精于蓝靛印染,擅长纺织刺绣,至今仍保留着一套完整的印染技术。她们创造了多姿多彩的头饰,有的竖顶板,有的戴尖帽,或似\龙盘\、或如\飞燕\??瑶族服饰之美,还集中反映在挑花构图上。挑花图案上有的绣着瑶族先祖,有的绣着民族图腾。多神特征的民族服饰表达了瑶族人民多神崇拜的心理特征,凸显了瑶族人民的文化意识。 259.
照:大板瑶妇女头饰(附文字说明)
21
大板瑶妇女顶板高达一尺左右,用红布折叠80层布料粘制而成,四角固定。 260. 261. 262. 263. 264. 265. 266. 267.
物:颈圈(大板瑶妇女首饰) 物:项链(大板瑶妇女首饰)
物:彩色花线(附花坠)(大板瑶妇女首饰) 照:瑶族男子(对襟短衣,扎头巾、打绑腿) 照:瑶族男子(斜襟短衣) 照:瑶族男子(琵琶襟短衣) 照:瑶族男子(交领长衫) 物:大板瑶妇女上衣
红花或白布、白花布的对襟上衣,在衣服前摆、后摆和袖口都用红布、白布镶边,还要均匀缝上四五条白线;用红底花布作腰带;特别是领口和胸前两边各镶一块红布,也要用白线在红布上镶边,红布中间绣上线条和各种图案。 268.
物:大板瑶妇女长袄
大板瑶妇女的青布长袄,从袄脚口往上,根据刺绣者的想象用彩色花线一个圈一个圈地绣上各种线条、图案、花卉等,少则十几圈,直到膝盖,很是漂亮。 269. 270. 271.
物:大板瑶妇女长裤
文字:中脚长裤,也绣以红、蓝、白、黄、绿的花边图案。 照:大板瑶妇女(净眉金齿)
第二单元 福伴一生
生活在大山深处的瑶胞男女青年婚恋自由,或是利用节日集会和农闲窜村的机会,通过对歌形式以歌传媒选择配偶,若双方情投意合,即互赠信物,“各自配合,不由父母”;或是事先征求父母同意,请媒说合,然后结婚。节俭有序、平安祥和而又不失热烈隆重、高潮迭起的瑶族婚礼,正越来越成为瑶胞们情感交流的渠道、信息沟通的中心,以及传承文化的舞台、大众娱乐的场所。 272.
物:“螃蟹结”(用绑腿带编成)(附文字说明)
过山瑶村寨中有人办喜事时,各村都有青年来喝酒,他们与其说是来吃饭,
22
不如说是来唱歌谈情。青年女子如物色到了心仪对手,就在小伙子吃饭时,借帮忙打饭之机,把未用过的绑腿结成螃蟹状,放在碗底,上面覆盖着饭,递给对方吃。聪明的小伙子接过饭后,先用筷子往下插,如碰到异物就将饭退回,这样他就有了主动权,喜欢就和这个姑娘对歌,不喜欢就和别人对歌。 273. 274. 275.
照:对“螃蟹歌” 物:绣球
照:抛绣球(附文字说明)
绣球有两种,一种是爱情的信物,里面装有玉米、高粱或黄豆之类的东西。另一种是“恨”的炮弹,它里面装有粗沙碎石,打人既痛皮肉又痛心。当双方情意绵绵时,姑娘们拿出两个第一种绣球向自己的意中人抛去;当有人来破坏他们的良辰美景时,姑娘们将会用第二种绣球攻击来犯者。 276.
文字:大板瑶的婚嫁习俗
大板瑶的婚嫁习俗十分引人入胜。有人说大板瑶的男女青年从恋爱到婚姻的过程,就是从“自由恋爱”到“父母包办”的过程,这一过程大致经过包括恋爱、说亲、订婚、送书、结婚五个环节。 277.
组照:大板瑶迎亲仪式(村外迎、户外迎、户内迎)(附文字说明)
大板瑶人热烈隆重、高潮迭起的的迎亲仪式分三个步骤。先是“村外迎”,即当新娘在众亲友护送下,来到夫家村外时,听到隆隆鞭炮声的男方随即会派出迎亲队伍下山迎接。再是“户外迎”,即当男方代表将送亲队伍引领到家门口时,乡亲们则齐齐施礼出迎,女方代表也一并鸣炮,至此鞭炮声、鼓乐声和欢呼声顿时响彻山谷。最后是“户内迎”,即新郎新娘行拜堂礼,祈望列祖列宗和各路神灵的接纳,这是婚礼的又一个火热场面。 278. 279. 280.
照:新郎新娘(大红盛装)
组照:大板瑶的妇女们(老年、中年、青年、少女,盛装) 照:大板瑶雨伞送亲(附带文字不上板面,可作讲解员解说词)
相传很久以前,瑶族青年男女阿昌和阿萍,情深意笃,惹得恶魔土司嫉妒。两人举行婚礼那天,在迎亲和送亲途中,恶魔土司在天空中释放了几只蟑虫。新郎被蜇咬而死,阿萍誓不二嫁,郁郁而终。据老人讲,蟑虫最怕花伞。于是,到了婚礼这一天,无论晴天雨天,在迎亲和送亲途中都要打雨伞的婚俗便流传至今。
23
281. 282. 283. 284. 285. 286. 287.
物:花布雨伞
物:大块肥猪肉(大板瑶人婚嫁酒席菜肴) 物:猪瘦肉(大板瑶人婚嫁酒席菜肴) 物:猪骨头(大板瑶人婚嫁酒席菜肴) 物:豆腐(大板瑶人婚嫁酒席菜肴) 物:青菜(大板瑶人婚嫁酒席菜肴)
组照:“鸳鸯婚”过程仪式(“拦路关”、鸳鸯仪式、上茶仪式、拜堂仪式)
(附文字说明)
上思县南屏瑶族乡的过山瑶早期过着游耕生活,民族文化独特,民风民俗仍保持较原始的风貌,尤其是其“鸳鸯婚”更是独具特色。
第三单元 喜乐年华
瑶族节庆仪式历史悠久,丰富多彩,或为唱歌传情,寻找配偶;或是敲锣打鼓,唱起《盘王歌》歌,颂唱祖先创世、迁徙、耕山、狩猎的历史;或者跳起长鼓舞,表演盘王创业故事。瑶族节庆集本民族传统文化之大成,是一种增强集体向心力、维系内部团结的人文盛典。 288.
照:大板瑶阿宝节(附文字说明)
“阿宝节”是十万大山南麓瑶族群众最隆重的传统歌节, “阿宝”瑶语中是聚会约会的意思,以会情人唱情歌为重头戏,所以“阿宝节”又是大板瑶的情人节。歌节期间,青年男女都穿上节日的盛装,打扮得漂漂亮亮,参与对唱山歌。对唱的过程一般包括觅情人、谈情、送情三个阶段。另外还进行男女间的社交活动,选择和会见情人等。 289. 290. 291. 292. 293.
照:大板瑶青年男子(着节日盛装) 照:大板瑶青年女子(着节日盛装) 物:笛 物:唢呐 物:腰鼓
24
294. 295. 296. 297.
物:铜锣 照:歌台对歌 照:“盘王舞”
LED大屏幕:阿宝节介绍。(内容要素:地理位置、瑶寨自然风光、瑶族
服饰、瑶族唱盘王歌、跳盘王舞、唱情歌。高度浓缩、滚动播放,时间控制在15分钟左右;音乐、解说、字幕) 298.
照:瑶族盘王节(后附的盘王节民间传说如下,不上板面,可作讲解员
解说词)
相传在古代,瑶胞乘船飘洋过海,遇上狂风大浪,在海中飘了七七四十九天不能靠岸,眼看就要船毁人亡。这时,有人在船头祈求始祖盘王保佑子孙平安,许下大愿。许过愿后,风平浪静,船靠了岸,瑶人得救了。这天是农历十月十六日,恰是盘王的生日。于是,上了岸的瑶民就唱歌跳舞,庆祝瑶人的新生和盘王的生日。从这以后,瑶民就把这一天定为“盘王节”。 299. 300. 301. 302. 303. 304.
组照:瑶族老年男子、中年男子、男青年、少男(着节日盛装) 组照:瑶族老年妇女、中年妇女、女青年、少女(着节日盛装) 物:瑶族长鼓(长约80厘米) 照:长鼓双人舞 照:长鼓群舞(四人)
文字:古籍中关于“盘王节”的记载
(宋)周去非《岭外代答》中说:“瑶人每岁十月,举峒祭都贝大王于庙前,会男女之无实家者,男女各群连袂而舞,谓之踏瑶。” 305. 306. 307. 308. 309. 310. 311. 312.
图:盘王像
组照:神像(真武、功曹、田公、地母) 照:火枪 照:鞭炮
物:祭品(猪头、糯米粑、鸡肉、酒) 照:唱盘王歌 物:《盘王歌》抄本 照:盘王舞
25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防城港市民族民俗文化陈列(5)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