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地图1:防城港市行政区域
2. 地图2:防城港市区域位置示意图(要求醒目标出防城港市在北部湾、南海、
华南、西南及东南亚等板块中的位置) 3. 防城港市行政区域数据一览表
陆地面积(平方公里) 6,181 海域面积(平方公里) 40,000 海岸线(公里) 陆地国界线(公里)
4. 图版:防城港市各民族分布示意图(附文字说明如下)
防城港市总面积6181平方公里,辖港口区、防城区、上思县和东兴市(县级市)。2010年,全市人口近90万,汉族人口43.51万人。少数民族人口占48.1%,其中壮族34.5万人,占总人口的40.8%;瑶族4万人,占总人口的4.7%;京族2.2万人,占总人口的2.6%。
5. 照:十万大山风景(以干栏房屋为背景,十万大山为远景,人们的日常生活 景为近景,营造一种“身在大山中,人们生活宁静祥和”的感觉,其他照烘托、点缀。)(后附的十万大山的民间传说不上板面,可作讲解员解说词)
传说从前北部湾沿岸一带,洪水肆虐,民不聊生。天庭上的玉皇大帝派出山神从北方搬来十万座大山堵海降妖,山神把十万座大山变幻成十万头大象赶往北部湾。当行至漓江边时,因一路象不停蹄的赶路,一头大象不知是贪恋漓江的好山好水,还是怨山神一路没有照料好,怎么也不肯离开漓江。盛怒之下的山神,一剑把这头犟象钉在了漓江边上,剩下的九万九千九百九十九头大象被山神赶至北部湾震慑海妖。因山神开始赶的是十万头大象,人们将九万九千九百九十九座山仍然称为“十万大山”。如今,人们到桂林一定能看到一头大象在江边喝水,身上还插在一把宝剑,那就是桂林有名的象鼻山公园。 6. 照:十万大山彩色石雕 7. 照:金花茶 8. 照:红姑娘蕃薯
9. 照:海洋红树林(后附红树林传说不上板面,可作讲解员解说词)
6
584 230 传说远古的时候,水升陆沉,红树长到山上去了,松树长到了大海。天长日久,松树非常讨厌海水整天泡在自己身上,觉得浑身上下不自在;红树呢却也有自己的苦衷,它非常羡慕松树能整天泡在海水里,享受海浪的亲吻和潮水的拥抱,它讨厌太阳猛烈,老是晒得它热汗淋漓。
松树和红树借助山风和海涛,进行了一场山与海的对话。
松树:“红树老弟,我真羡慕你啊!高高在上,山风徐来,乐哉悠哉。” 红树:“松树老哥,我真羡慕你啊!大海沐浴,浪花飞溅,悠哉乐哉。” 松树:“那我们对调一下位置吧!” 红树:“好啊,一言为定,永不反悔。”
由于大家都说过永不反悔的话,所以松树世世代代都在山上繁衍生息,红树千年万年都在大海繁衍生息。他们都成了人类最忠实的朋友,守护着人类美好的家园。
10. 照:北部湾海滨风景 11. 照:金滩 12. 照:港区码头 13. 照:靠泊巨轮 14. 照:东兴边贸市场 15. 照:京族拉大网 16. 照:京族独弦琴演奏 17. 照:疍家人婚礼
18. 照:企沙鱼市(以海洋为背景,城市为远景,红树林、白鹭为近景,营造一
种“走向海洋、走向防城港”的感觉,其他照烘托、点缀。)
19. LED大屏幕:防城港市介绍。(内容要素:地理位置、十万大山自然风光、海
滨自然风光、中越青年界河对歌,企沙老镇民居、壮族歌圩、瑶族服饰、客家围屋、疍家渔船、京族祭神仪式、国家领导人视察等,高度浓缩、滚动播放,时间控制在15分钟左右;音乐、解说、字幕)
7
第一部分 土生土民——壮族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早在10000年至8000年前,勤劳勇敢的壮族先民就已在防城港这片神奇的土地上繁衍生息。他们认识自然、利用自然,居住于干栏式建筑,创造了极为丰富的稻作文化。今天,生于斯长于斯的壮族与其他兄弟民族一道相互学习,共同进步。他们汇聚民族集体智慧,继承民族优秀传统,弘扬民族进取精神,在五彩缤纷的壮锦上,绣出了新时代的风韵;用工艺奇特的绣球,把壮族的深情传向四面八方;如痴如醉的壮族山歌,用古老的曲调唱出了时代的新篇章。
20. 组照:田间春耕、夏锄、秋收、冬藏农事作业 21. 照:挖红薯(中老年女性若干,蓑衣,工具) 22. 照:晒玉米 23. 照:上思乡镇集市 24. 文字:壮族
壮族是我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也是广西世居民族之一。防城港市壮族主要聚居在上思县,防城区、东兴市也有分布。壮族作为土著民族,有自己的民族语言,历史上曾创造并使用过古壮字(土俗字),新中国成立后创造了由拉丁字母组成的拼音壮文,现主要使用汉文。壮族主要从事稻作农业,但由于所处环境略有不同,各地的作业方式也不完全一样。 25. 照:壮族(盛装,中年男性、少女、儿童) 26. 照:壮锦
壮锦,与云锦、蜀锦、宋锦并称中国古代四大名锦,据传起源于宋代,是广西民族文化瑰宝。这种以棉线为经、丝线为纬编织而成的精美工艺品,图案生动,结构严谨,色彩斑斓,充满热烈、开朗的民族格调,体现了壮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 27. 照:壮族干栏式房屋 28. 照:靠板壁的劳动工具
8
第一单元 干栏居家
防城港市属亚热带季风性气候,潮湿炎热。壮族依山傍水、以农为业的生存方式,使其传统住房带有鲜明的南方干栏式结构特点。他们将房屋悬空构建在木柱之上,楼下关牲畜,楼上住人。随着时代变迁,他们现在大都建起了平顶新房,甚至有了钢筋水泥结构小洋楼。
29. 文字:古籍中关于干栏式房屋的记载
《魏书·僚传》:“依树积木,以居其上,名曰干阑,干阑大小随其家口之数。” 《新唐书?南蛮传》:“俗喜楼居,谓为干栏。” 30. 照:壮族村落(房子、布局、周边环境绿化) 31. 照:壮族“砖瓦屋”(老照系列) 32. 组照:壮族居屋(楼房) 33. 照:春耕 34. 照:夏锄 35. 照:秋收 36. 照:冬藏
37. 模型:壮族干栏楼房 38. 物:神龛 39. 物:对联 40. 物:烛台 41. 物:香台 42. 物:冥纸火盆 43. 场景:壮族舂糍粑 44. 物:火塘
45. 物:煤油灯(带灯罩、铁提线) 46. 物:八仙桌 47. 物:八仙椅 48. 物:茶几 49. 物:条凳
9
50. 物:方凳 51. 物:圆凳
52. 物:床(带床架、床头、纹帐) 53. 物:床(不带纹帐)
54. 物:被面、枕头、枕套、枕巾、枕木、床单、床罩、床垫等床上用品(按各
自摆放顺序置于床上) 55. 物:挂包 56. 物:抽屉 57. 物:台镜
58. 物:衣柜(带照衣镜) 59. 物:木厢
60. 物:梳妆台(带面镜) 61. 物:衣帽架
62. 模型:五色饭、糍粑、年糕、年粽等节日风味食品(置于饭桌上) 63. 物:碗柜(柜门左右帖有年画) 64. 物:竹质筷笼(带筷子) 65. 物:竹质碗刷 66. 物:厨案 67. 物:砧板 68. 物:菜刀 69. 物:钢丝漏瓢 70. 物:锅、碗、瓢、盆
71. 物:木质水桶(横梁上带有棕绳、扁担) 72. 物:竹质水瓢 73. 物:瓦坛(腌菜用) 74. 物:瓦罐(腌菜用) 75. 照:调料瓦罐
76. 物:蒸酒器、酒糟、酒柜、酒壶、酒杯 77. 物:茶笼、茶炉、茶壶、茶碗、茶杯、茶几
10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防城港市民族民俗文化陈列(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