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7.夸张的脸 课时 一课时(造型?表现) 教学目标: 1.学习抓住人物头像特征,进行夸张的表现手法;并尝试泥塑,进行头像立体造型。 2.启发学生观察感受人物五官、表情特征,探索用泥塑造型语言,夸张塑造,大胆趣味地表现人物头像,提高学生对人物特征的观察及立体造型表现力。 3.体验泥塑夸张表现人物头像造型的乐趣,培养对漫塑人物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用泥塑的形式表现夸张的人脸。 教学难点: 抓住人物形、情特征进行夸张的泥塑立体造型表现。 教学准备: (教师)课件、陶艺制作主要工具材料一套 (学生)陶艺制作主要工具材料一套 板书设计: 7.夸张的脸 人物脸部特征 制作方法 眼睛 ①脸型 眉毛 ②五官 嘴巴 ③发型 脸型 发型 教学过程: 1.玩泥游戏,导入新课。 请同学上台,做快乐的表情,看谁的表情最强烈。导入新课。 2.观察人物脸部夸张表情变化特征,探究学习抓住特征进行变形的夸张表现方法。 (1)观察教师演示:微笑表情人物简笔画,提问:怎样让开心的人脸更显开心的样子? (2)分小组讨论,请代表发言:五官、发型怎样 变形就更开心。可请学生上台修改眼或嘴的几种变化,学会举一反三。 (3)欣赏。简笔漫画人物头像。进一步启发学生,观察漫画家夸张的表现方法。得出“夸张”之艺术手法:变形法,如小的更小,圆的更圆,曲的更曲。 (4)欣赏。对比欣赏漫画名人与真人头像作品。讨论:夸张变形的艺术手法的审美特征。是使人物更 16
鲜明更风趣幽默更具感染力。 3.感受夸张的脸,鼓励学生夸张表现自己喜爱的脸。 (1)轻松一下,启发学生尝试做各种有趣夸张的表情,互相观察脸部形的变化特征。 (2)课件出示:各种表情夸张的人脸。进一步开阔视野,选择自己喜爱的夸张表情,进行创作。 4.学习泥塑立体造型方法。 (1)欣赏泥塑作品:中国古今雕塑家、民间艺人的陶土雕塑作品(课本或实物)。重点欣赏夸张的五官造型特点。激发学生泥塑造型兴趣。 (2)泥塑捏塑技法学习:对比漫塑人物和漫画人物不同点:立体造型与平面造型的区分。提问讨论:泥塑捏塑有哪些手法?总结:团、搓、压、挖等等。 (3)教师演示:泥塑人物头像步骤方法。教师根据简笔画开心的人,用学生制作的椭圆形陶土,添加上捏塑的五官、头发。 (4)讨论:两块陶土用水衔接会更容易牢固。讨论多种组合泥塑成型方法,如泥球和泥条组合成眼睛。 (5)欣赏陶艺学生作品,启发:用泥塑造夸张的五官,有更多的变化方法。鼓励学生大胆表现。 5.学生在轻松的音乐声中完成创作。 6.展示学生作品,给自己的作品取名,进行评价。 7.做一个轻松夸张的表情下课。 教学反思: 《夸张的脸》是一次漫塑的体验。漫塑艺术题材广泛,艺术家往往根据观众比较感兴趣的人物进行艺术创作。可以是喜爱的名人或以自己为原形,把人的独特气质和外型特点拿捏准确并给予类似于漫画的夸张,神情驾驭于人物本身之上,给人一种似而非,非而是的独特享受,这种游走于艺术世界和现实世界之间的幸福感觉让人在艺术的过渡中迷醉。课本让学生尝试《夸张的脸》,也在于让学生在轻松幽默的享受中欣赏漫塑艺术之美,学习夸张的艺术表现手法,完成泥塑的人物立体造型,提高立体造型能力。
17
课题 8.《水墨人物画》 课时 一课时(造型?表现) 教学目标: 1.了解中国水墨人物画的基本知识及其艺术表现的特点,激发学生学习中国画的兴趣; 2.引导学生在欣赏、分析、感受的基础上,研究与尝试用中国水墨画的形式表现身边的人物,初步掌握水墨人物画基本的表现方法与步骤,表现出人物的生动特点; 3.提高学生的水墨表现能力和对水墨画的热爱。 教学重点: 对于水墨人物画特点的了解与表现方法的掌握。 教学难点: 学生对水墨人物画造型的掌握及墨色关系的处理。 教学准备: (教师)课件、示范用品。 (学生)水墨画绘画工具等 板书设计: 8. 水墨人物画 画法: 勾写造型 变化墨色 着色方法 背景处理 教学过程: 1.引入新课。 教师引言:中国画的类型常根据表现题材的不同分为山水画、花鸟画与人物画。人物画具有悠久的历史,从宋代的梁楷到现代的蒋兆和、周昌谷、刘国辉等都擅长画水墨人物画。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水墨人物画——出示课题《水墨人物画》。 2.引导分析,了解特点。 (1)出示课本中梁楷、刘国辉、蒋兆和三位画家的三幅水墨人物画作品,教师简单说明三幅画的基本情况,引导学生观察比较与分析:他们与一般人物画的表现方法有什么不同?三张画在表现技法上有什么不一样?分别给了你怎样的感受?你最喜欢哪一种表现方法,为什么? 学生观察讨论,师生展开交流。 (2)教师出示一些其他的水墨人物画作品,学生 进一步欣赏,增加感受。 18
3.表现方法与步骤的研究。 (1)出示一幅水墨人物画作品,也可以是课本中的范画,引导学生分析与思考:它运用了哪些水墨画的表现技法?作画的步骤是怎样安排的? 交流观察与思考的结果,教师要充分地肯定学生的观察与思考,同时进行必要的引导与补充。 (2)教师现场示范基本的表现技法与步骤,如勾写造型、变化墨色、着色方法、背景处理等。 (3)学生交流自己的一些见解,补充相关的问题:如“有其他更好的表现方法吗”、“画面中怎样安排人物形象才好看”等。 4.布置作业,鼓励创作。 欣赏一些学生的人物画作品,可以着重人物半身像的,引导学生有所借鉴。 要求学生根据一些人像的照片资料,创作一幅水墨人物画作品,也可以选择课本中的水墨人物画作品进行临摹。 5.学生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6.作品展示,评价分析。 请学生展示自己的水墨人像作品,介绍表现的人物,共同评价作品的优点与不足,总结表现的体会与经验。 7.课堂小结。 教学反思: 教材中的欣赏图例已经给了一些表现方法上的启示,如泼墨写意、勾写结合、勾线设色等,教师可以根据自己对教学目标的设定,再补充一些更适合的作品图例进行教学,关键是要引导学生把握艺术特点和感受。教学时要设定好问题和探究的任务,开展广泛的交流。对于表现技法,教师只需引导学生掌握最基本的即可,如勾线、设色、点写等,然后启发学生大胆探究更好的表现方法,画出墨色的变化与画面的整体关系。 19
课题 9.《齐白石笔下的蔬果》 课时 两课时(欣赏?评述) 教学目标: 1.了解齐白石的生平与艺术成就,欣赏齐白石笔下的蔬果作品,感受齐白石作品的艺术趣味与艺术特点。 2.通过研究与尝试,以临摹或创作的方式表现生活中的蔬果形象,初步掌握表现的基本技巧与步骤,提高水墨画的表现能力。 3.通过欣赏与表现活动培养学生的艺术观察能力和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提高艺术审美素养。 教学重点: 对齐白石及其作品的了解,学习用水墨画的方式表现蔬果题材。 教学难点: 画面的构图与用笔、用墨、用色的方法。 教学准备: (教师)课件、示范用品。 (学生)中国画工具。 板书设计: 9. 齐白石笔下的蔬果 技法:运笔、墨色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欣赏一些齐白石的代表作品,尝试临摹。 1.引入学习,揭示课题。 (1)利用课件出示齐白石的肖像,引导学生谈谈自己的直观感受:你认识照片中的老人吗?你觉得他给了你怎样的感受? 学生回答交流。 (2)教师通过课件介绍齐白石的生平与艺术成就,欣赏一些齐白石的代表作品,可以引导学生阅读课本中的介绍,加深学生对齐白石的感受。 (3)揭示课题——学习《齐白石笔下的蔬果》。 2.欣赏感受。 (1)出示齐白石的蔬果作品,引导学生观察与感受:作品表现了什么?从中你可以感受到齐白石是一个怎样的人? 学生回答与交流。 20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浙美版小学美术第10册教案以及教学反思(4)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