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赏同学们的作业,介绍自己的作业,从设计制作、色彩搭配、功能创新、遇到的问题、存在的问题等方面谈谈自己的创作意图和感受。 (2)教师进行评价。 评选出最佳设计奖、最佳制作奖、最佳创意奖等。(从造型、功能、装饰美观、制作精美等方面去评价) 5.教师小结。 教学反思: 本课利用大量图片展示了各种不同造型的果壳箱,穿插了一些设计导向提示,用以启发学生从多角度、多方面了解果壳箱的设计元素。还展示了学生的设计作品,以及简单的制作步骤图,让学生了解简单的制作方法,并启发他们进行新的创造。 课题 5.《中华扇子》 课时 一课时(欣赏?评述)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扇子的历史、相关知识及认识扇面绘画的特点。 2.学习运用水墨画的方法创作扇面画,初步培养学生的国画创作能力。 3.通过欣赏和创作扇面画,激发学生学习中国画的兴趣,增强他们对祖国传统艺术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对中华扇子的了解、感受与创造。 教学难点: 中华扇子文化内涵的了解与感受、水墨表现的构思与构图。 教学准备: (教师)课件、示范用品。 (学生)水墨画表现的工具。 板书设计: 5. 中华扇子 扇子文化 扇面作品的艺术特点 教学过程: 1.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教师引语:同学们,在炎热的夏天,你们是怎样纳凉消暑的? 11
简单交流,教师引出《韩熙栽夜宴图》,简要介绍作品的名称与作者,然后请学生观察:“古人是怎样纳凉的?” 揭示课题《中华扇子》 2.了解与感受。 (1)设问:“画中的扇子叫团扇,根据扇子的形状、材料、结构等的不同,扇子还有许多种,同学们 你还知道有那些不同的扇子?你带来的是什么扇子?每个部分可以怎么称呼?” 回答交流,了解扇子的有关知识。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通过课件展示一些现代日常生活中的扇子和中华古代的扇子图片。 (2)比较分析:同学们带的扇子、现在我们日程生活中所用的扇子与我们中华古代的扇子你觉得有什么不同?给你什么不同的感觉? 学生结合自己带的、教师带的扇子、课件上展示的扇子,进行交流,了解与感受中华古扇子的艺术与文化。 结合学生的交流与回答,教师再展示一些适合学 生欣赏与感受的扇面国画作品。 观察交流,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简要小结。 进一步点击课件,出示课本中同一题材、但不同构图方式的三幅作品,请学生观察与比较:“哪一种比较合理,为什么? 学生观察比较,陈述自己的理由,教师给以一些肯定与补充 3.布置作业。 在感受扇面作品艺术特点的基础上,鼓励学生用水墨画的方式进行临摹或创造性临摹。 4.学生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5.展示作品,交流评价。 由于刚画好的扇面展示起来不太方便,教师也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相互的评价活动,评价 的标准可以这样建议:你学习的是哪一幅扇面画?是否有自己的一些想法?画面的安排是否好看?等。 12
最后教师可以把各小组较好的作品用扇面的底板与骨架进行展示,并开展一些全班性的评价交流活动,进行共同的学习与提高。 6.课堂小结拓展。 教师小结:从中华扇子可以看出传统艺术的优秀与伟大?? 拓展要求:课外制作或购买一把白底的扇子,然后用水墨画的方式进行美化。 教学反思: 扇子虽然是我们夏季日常纳凉的用具,但却有着丰富的种类与艺术形式,特别是在我国的古代,扇子更是以其独特的造型以及与诗书画的巧妙结合而成为一种艺术品,这种把实用与艺术结合的方式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并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
13
课题 6.《亭子》 课时 一课时(造型?表现)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各类亭子的造型特点和建筑特色,并认识中国的名亭。 2.能用写生的方法画出家乡的亭子,培养学生的造型表现能力。 3.在画亭子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对传统建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用写生的方法画出熟悉的亭子。 教学难点: 设计出新颖的亭子来。 教学准备: (教师)课件、示范用品。 (学生)绘画工具。 板书设计: 6. 亭子 亭子文化 特点:顶——飞檐式、多重式 柱——四周无墙体、对联 台——石阶、护栏、座位 教学过程: 1.欣赏分析。 (1)欣赏教材中亭子的图片以及中国四大名亭的图片或者录像。 (2)师生小结:亭子的特点、作用、艺术特色和历史等。 2.交流畅想。 (1)提问:如果你是小小设计师,应考虑把哪些设施、功能设计进去,使亭子更美,更吸引人? (2)学生交流各自设想。 3.欣赏交流。 (1)欣赏世界著名亭子设计。(主要体会设计师的意图) (2)学生在欣赏过程中记录亭子的设计草图。 (3)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设计师的创意。 4.学生创作,教师指导。 (1)创作要求:可以默写的形式进行,也可以 14
对自己的速写进行想象和联想,设计出未来的亭 子等。 (2)创作建议:要进行充分的构思;发挥线条、色彩、肌理等美术语言的感染力;作品的周围可以加上环境;还可以在作品的反面写上亭子的作用。(按分类写,越多越好) 5.本课小结。 小结本课内容,鼓励学生继续研究亭子设计 这一主题。 分析: 亭子,或小巧玲珑,或古朴壮观,千姿百态,翼然卓立。它不仅以自身独特的建筑造型点缀在妩媚多姿的园林风光中,还给人们提供了一个观景的好地方。在亭子里,或倚栏凝视,或站立眺望,远近的景致尽收眼底,诚如元人有诗云:“江山无限景,都取一亭中。”在日常生活中,亭子也是孩子们最常见的园林建筑,他们或在亭中嬉 戏玩耍,或陪伴老人下棋聊天,早已感受到亭子带来的美与乐趣。画画亭子,了解亭子想必也是他们最乐意做的一件事了。 教学反思: 教材在提供亭子图片及相关知识的同时,不通过提问学生了解哪些有名的亭子及特点,激发他们的表达欲望及学习兴趣。并让学生观察、概括不同亭子的造型特点,明确创作要点,再提供学生作业,拉近了学生的创作距离,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15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浙美版小学美术第10册教案以及教学反思(3)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