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 第一时 前准备:
(学生)前分组:4--6人为一组。
要求:①根据学生不同年龄、知识水平、家庭环境等情况分组;②选好组长,明确小组成员间的分工和责任(实际上本学期学生的分组都可以参照这样的要求来安排);③各组做好主题描述、过程分析、总结工作;④发挥组长的作用,培养团结协作精神。
收集有关四季的材料(诗歌、故事、图片等) 对四季景色的描述
(教师)、各种四季的图片资料、范画 教学过程: 前汇报。
(1)学生分组派代表汇报收集的有关四季的资料:四季的特点及其景物的变化。 (2)教师总结。 2观看录像。
(1)播放有关四季景物的录像:说说你学到了什么知识,有什么感受?
(2)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 3欣赏范作。
(1)出示范作:让学生说说范作的创作工具、技法和画种。
(2)进一步介绍蜡笔水彩画、水粉画、钢笔画作品在表现主题上的技巧区别。 4布置作业。
(1)主题:我喜欢春天或者夏天、秋天、冬天,四季都画也可以。
(2)学生说一说创作计划。(主题、内容、色彩、工具等。)
(3)建议:选择适合自己的工具进行创作;注意色彩要体现出该季节的特点;用心创作,让作品表达自己的情感;创作完成后可配简要的文字说明。 (4)学生创作,教师指导。 作业讲评。
(1)学生展示、介绍作品,集体评价作品。(注意色彩及所选的季节性事物特点。) (2)教师小结。
(3)外作业:收集一些诗画互配的艺术作品。 第二时 前准备:
(学生)前分组:4--6人为一组。收集有关四季的材料(诗歌、故事、图片等)
(教师)、各种四季的图片资料、范画 教学过程: 继续创作。
(1)学生继续创作。
(2)教师分集体和个别进行指导。 2欣赏范画。
(1)出示诗画结合的名家作品,学生思考:最喜欢哪幅画,诗与画存在怎样的联系? (2)教师小结。 3尝试配诗。
(1)学生介绍自己作品的特点:①主体事物特点;②环境特点;③色彩特点;④意境特点。
(2)学生尝试为自己的作品配一句话或一首诗。 (3)教师巡回指导。 4尝试配画。
教师出示有关四季的古诗或现代诗句,让学生根据诗意配画。(注意色彩要体现出季节的特点;在作品中表达自己的情感。) 交流作品。
(1)学生展示作品,大家互相交流各自的诗画创意。 (2)集体分析作品的创意和情感表达。 (3)教师总结评价。
(4)放入档案袋。 6拓展作业。
收集触动你的情感或有象征意义的诗,进行配画;观察自然界不同的季节特点。 第三时 前准备:
(学生)收集有关四季的材料(诗歌、故事、图片等) (教师)、各种四季的图片资料、范画 教学过程: 作品分析。
根据上节所展示的学生作品,结合四季特点,师生共同分析色彩的象征意义。 2了解色彩。
(1)教师让学生根据色彩来联系事物及感受。如:红色,使人想到火光、太阳等,让人感到炎热。 (2)学生选择一种色彩进行讲述。 (3)教师小结,讲述色彩的象征知识。 3学生创作。
(1)主题:温暖的春天。(或者炎热的夏天、凉爽的秋天、寒冷的冬天等。)
(2)建议:注意色彩对季节的表现,突出每个季节的色彩特点。(春的明绿、夏的火红、秋的金黄和冬的雪白等。)
(3)学生创作,教师指导。 4作业讲评。
(1)学生互评,师生共评。 (2)展览作品。 后作业。
进一步探索一年四季的变化的规律,比如四季的天气变化、树木的变化和其他景物的变化等。 四季基本常识。
为什么说四季轮回在于地球绕太阳公转?
一年一度,冬去春来,四季更迭。这一自然规律,早在战国时期,我国劳动人民就根据太阳运行的位置制定了24节气,其名称和顺序都同现今通行的基本相同,24节气告诉人们太阳在运行中有节气意义的位置和日子。据记载,在西周和春秋时期,我国劳动人民用圭表测日影的办法,确定冬至和夏至的日子,从冬至开始,等间隔地安排各个节气。这24节气分别是: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人们还把24节气编为歌:“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节气每月有两个,上半年来六、二十一,下半年来八、二十三,相差不过一二天。”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三年级美术上册全册教案(浙美版)1(6)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