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 立体造型 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初步了解立体造型的基本要素,感受立体构成的美感。
2在学习中知道平面的纸材可以通过折卷、粘贴等方法构成立体形状,进行纸立体构成练习。
3进一步激发学习美术的兴趣,提高对立体造型的感受力、想象力和表现能力。 教材分析:
雕塑作为一种高雅的艺术,以简洁明快的造型,逐渐步入人们的生活,并由其本身独特形象所带来的丰富、具体的内涵联想,给人们带来了美的享受。可以说,雕塑作品是抽象与具象的完美结合体。教材选择了抽象雕塑作为教学内容,适合于三年级学生从低年级“主观感觉表现期”向高年级“现实感觉表现”过渡期间的身心特点。教师引导学生对雕塑从陌生一步步走向熟悉,保留“主观感觉表现”的抽象意识,挣脱写实的束缚,获得对雕塑艺术的感性认识。
教材选择了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的校园雕塑和中国的现代雕塑《夺》,引导学生比较抽象雕塑与写实雕塑作品的不同,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立体造型的兴趣。对两抽象纸立体造型作品的欣赏可以使学生发现平面的纸材通过卷折、粘贴
等方法可以构成立体形状,在玩乐中的拼拼凑凑、搭搭建建就能感受到现代雕塑的想象力,雕塑艺术离自己并不遥远,自己原来与雕塑有了亲密的接触。书中的制作步骤图详尽地说明了一纸立体造型作品的完成过程,便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图中的另3作品和“想一想”的提示语在启发学生对立体造型的想象力、感受力和表现力等方面起了很好的作用,在表现上则有板材和管材等多种形式。 重点、难点:
重点:学习纸的立体造型方法。
难点:使纸立体造型的创作具有一定的特色。 第一时 前准备:
(学生)各种色卡纸、挂历纸、瓦楞纸、剪刀、双面胶等
(教师)、示范用纸、剪刀、双面胶等 教学过程: 导入激趣。
(1)教师用展示各种形式的(包括写实的和抽象的)城市雕塑。
(2)学生交流欣赏体会,获得对雕塑的感性认识。 (3)教师小结:雕塑是一种立体造型,与周围环境的关系很大,好的雕塑可以让城市增辉。今天我们就来研究《立
体造型》。(板书题) 2了解感知。
(1)教师展示抽象雕塑作品。
(2)学生欣赏讨论:作品表现了什么主题?用了什么材料?运用了哪些技法?
(3)教师小结:抽象雕塑运用了线、板、管等材料通过卷折、组合、粘贴技法进行表现。这种将形态要素按照一定的法则创造出实际占据三维空间的立体形态的造物活动我们叫做立体造型。立体造型有线、面、块等多种形式。 3欣赏研究。
(1)小组内欣赏交流:教材中的立体造型作品是如何构成的?
(2)讨论:有哪些方法可以让平面的纸材构成立体形状?
(3)教师适当示范纸圈、纸管和纸块面的制作。 4尝试练习。
请学生试着将平面的纸材变成立体形状,比一比谁变出的形体多。 交流评价。
表扬纸立体形状做得又多又好的同学;集体讨论,解决制作中碰到的具体问题。 第二时
前准备:
(学生)各种色卡纸、挂历纸、瓦楞纸、剪刀、双面胶等
(教师)、示范用纸、剪刀、双面胶等 教学过程: 欣赏感受。
教师出示各种纸立体造型作品,学生欣赏感受其魅力。 2自主探究。
教师将纸立体造型作品发放到各小组,请学生分解并再重新组合,理解构成的形式和规律。 3提示启发。
教师提供几种构成范例请学生欣赏后谈谈各自的设想。 4创作表现。
(1)要求:用纸进行立体造型,要求有自己的特色 (2)教师巡回辅导,提示学生正确使用剪刀,大胆表现
展示评价。
学生介绍自己的作品,师生共同评价,选出“最佳作品”、“最佳创意”、“最佳工艺”等奖项并颁奖。 6拓展延伸。
建议学生将作品摆放在校园里合适的地方,美化校园环境。
第
自行车的故事 教学目标:
了解自行车的演变过程、自行车的造型特点和功能作用。 2通过对自行车的绘画、设计,提高造型表现能力。 3感受工业设计美,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材分析:
本属于“综合探索”领域,选择各种各样的自行车为表现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可以在学习中感受美、发现美、创造美,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
以自行车为教学主线,训练学生搜集、选择、运用资料的能力。让学生在自行车的造型、功能演变中,了解自行车除了具有实用价值以外,还具有审美价值,感受工业设计的发展。
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自行车的结构和款式,感受自行车的设计美,学习用各种工具材料绘画自行车,设计“个性化的自行车”,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表现力和创新精神。 重点、难点: 重点:学画自行车。
难点:激发学生的想象,完成个性化的设计。 第一时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三年级美术上册全册教案(浙美版)1(4)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