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经济为特征的高端产业城市、生态环境优美的最佳宜居城市、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相融的文化旅游城市,在“第二个率先”中抢占先机、赢得主动。
坚持科学发展,加快转型升级,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标本兼治,处理好四个方面关系。一是保增长与促转型的关系。在千方百计保增长促发展的同时,加快产业优化升级,加大自主创新力度,切实把经济增长建立在提高质量、优化结构、增加效益、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之上,使经济发展更具可持续性和竞争力。二是做大增量与优化存量的关系。坚持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融合发展,一手抓新兴产业培育壮大,一手抓传统产业改造提升,以增量做大带动存量调整,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三是扩大内需与拓展外需的关系。既坚定不移扩大内需,又坚定不移拓展外需,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全面提升经济国际化水平,进一步强化开放型经济的领先优势。四是保民生与促和谐的关系。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加大改善民生工作力度,切实解决好影响民生的突出问题,妥善处理好人民内部矛盾,确保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做好今年的工作,重点要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巩固和发展经济企稳回升势头,确保完成全年保
— 6 —
增长目标任务
苏州经济总量占全省的22%,能否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不仅关系到苏州自身发展,而且关系到全省大局。要紧紧围绕保增长促发展目标任务,抓难点、抓重点、抓增长点,更加有效地解决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全力促进经济持续稳定回升。
一要努力保持投资、出口、消费的稳定增长。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国家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出台了一揽子计划。我们要抓住相对宽松的宏观政策,继续扩大有效投入,实现以投资带动消费、以消费促进增长。加快建设轨道交通、快速路网、港站枢纽、能源和生态环境等重大基础设施,切实发挥政府投资项目的带动作用。大力推进163项重点项目,年内完成投资600亿元以上,确保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更加注重产业项目建设,重点抓好80个省级工业新增长点项目,尽快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和竞争优势,力争今年新增百亿元企业2~3家。认真落实扩大消费的各项政策,大力培育消费热点,重点抓好住房、汽车、通信、文化等带动力强的消费。组织好“万村千乡、家电下乡、商业特色街区、社区商业”工程,着力完善城乡商业网络,深度挖掘农村消
— 7 —
费潜力,新增12个左右市级社区商业示范社区,重点培育3~5个全国和省级示范社区,进一步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开放型经济是苏州的特色和优势所在,只能增强,不能削弱。我们要坚决遏制住外贸出口持续下滑的势头,积极实施出口多元化战略,进一步巩固传统市场,拓展新兴市场,组织企业参加国内外各类知名展会,抢订单、争份额。加强与跨国公司总部沟通,吸引跨国公司将订单转移到我市,帮助在苏企业争取更多生产计划和订单。继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瞄准产业发展方向和产业链高端环节、关键环节,着力引进重大产业项目,加大对台招商引资力度,推动昆太联动和“苏台经贸合作区”建设。加快开发区资源整合,创新开发区体制机制,增强开发区对高端要素资源的集聚能力、对产业发展的支撑能力、对周边地区的辐射能力,带动开放型经济转型升级。
二要坚持把工业经济发展作为保增长的重点。经过多年发展,苏州制造业总量已跃居全国第二,成为国内重要的制造业大市,工业经济占GDP的比重已达到56.8%。工业是苏州经济的大头,也是保增长的重点和难点。要对“6+4”重点产业振兴发展中需要的政策、资金等加强协调研究,尽快落实配套措施,推动优势行业和优势企业及早
— 8 —
振兴。做好向上争取与对接工作,力争一批重大工业项目列入国家、省产业振兴规划。更加重视重大产业项目的储备和推进,支持新兴产业领域的中小企业,扶持这类企业迅速做大做强,使之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动力。加大对企业发展的政策支持力度,以财政资金的投入带动更多的信贷资金、企业资金和社会资本投入。鼓励担保公司扩大对中小企业特别是科技创新型企业的担保服务。选择一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具有高成长性和上市意愿的中小企业进行重点培育和政策激励。
三要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服务业比重偏低,是我市产业结构的一大突出问题。无论是从增强三次产业发展协调性来看,还是从顺应世界产业结构“软化”趋势来看,都需要现代服务业有一个大的突破。要制定出台服务业新一轮跨越发展意见,依托制造业相对发达优势,主动承接国际高端服务业转移,加速发展软件和服务外包、金融保险、物流、信息等生产性服务业。依托文化旅游资源丰富优势,积极对接上海世博会,提升发展商贸、房地产等消费性服务业。加大旅游促销力度,完善旅游产品结构,实现旅游产品由观光为主向观光、商务会展、休闲度假、高科技体验等多元化转变。加快发展公共卫生等公共服务业,
— 9 —
积极开拓文化创意、技术服务等专业服务领域,促进服务业发展提速、比重提高、结构优化,力争服务业占GDP的比重比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以上。
二、加快发展创新型经济,着力提升经济国际竞争力 这次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从本质上讲是对传统发展方式的冲击。应对危机的过程,就是产业结构调整的过程,抓得及时,就能化危为机、抢占先机,动作迟缓,就会丧失机遇、陷入被动。苏州要再创辉煌,保持率先发展的领先地位,就必须率先从传统发展方式中走出来,率先由粗放发展向集约发展转变,由资源依赖向科技人才提升转变,由单纯追求规模扩张向更加注重提升发展质量转变。要坚持以“调高调优调强”为基本取向,以增强国际竞争力为目标,加快向创新型经济转型,促进苏州经济量增质升。
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新兴产业。从产业结构看,苏州的制造业大多还处在产业链的中低端。要加强对高新技术产业和新兴产业的规划引导和政策扶持,进一步推动高新产业向高端化攀升,新兴产业向规模化扩展。实施新一轮高新技术产业“双倍增”计划,着力提高高新技术产业产值比重、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力争年内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提高1个百分点。大幅度提升工
— 10 —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蒋宏坤、阎立同志在市委十届十次全体(扩大)会议上的讲话(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