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现代文学三十年》最全笔记(精心整理)(7)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19-01-10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3、创造社的戏剧活动

①郁达夫《戏剧论》,郭沫若历史剧、成仿吾《欢迎会》,郑伯奇《抗争》。 ②白薇:与创造社接近。 《琳丽》《苏斐》《访雯》:女性的呐喊,浪漫主义气息,侧重表现心理。 4、强调“趣味”的创作

①陈大悲、汪仲贤,仍保留文明戏特点,写小市民,追求“趣味”。 ②熊佛西

《戏剧与趣味》,以趣味为戏剧上品。《醉了》,表现刽子手复杂心理。《洋状元》讽刺留学生,近乎闹剧。《一片爱国心》“五卅”以后作,原革命党人和日籍妻子的矛盾。 ③余上沅《兵变》情节热闹。 5、丁西林

①独创机智与幽默喜剧

发掘生活中的喜剧因素,结构为喜剧趣味。“欺骗”的母题。《一只马蜂》现实的和审美的两种生活观念构成喜剧冲突。 ②独幕剧的戏剧冲突模式

“二元三人”模式。第三者起结构性作用。“皆大欢喜”式结局。《压迫》房东老太太、男客、女房客。《酒后》《北平的空气》 ③语言的喜剧性,机智幽默。 6、袁昌英《孔雀东南飞》

第二个十年(戏剧)

一、走向广场

无产阶级戏剧、红色戏剧、国防戏剧、农民戏剧的倡导。 1、五大剧社

田汉南国社,洪琛复旦剧社,应云卫上海戏剧协社,朱襄丞、罗鸣凤辛酉剧社,陈白尘摩登剧社。 2、“无产阶级戏剧” ①1929上海艺术剧社

沈端先、郑伯奇、冯乃超、钱杏邨,《艺术》《沙仑》刊物和《戏剧论文集》。提出“无产阶级戏剧”的口号。 ②南国社的转变

1930田汉《南国月刊》之《我们自己的批判》。 ③中国左翼剧团联盟(中国左翼戏剧家联盟)

1930年8月,上海艺术剧社,辛酉、南国、摩登。 “演剧大众化”。 以话剧直接反映现实革命斗争,面向工厂农村。 田汉《洪水》、尤兢《江南三唱》、袁殊《工厂夜景》、冯乃超《阿珍》、欧阳予倩《同住的三家人》反映人民困苦生活。

适夷《S.O.S》《活路》表现抗日反帝斗争。 3、“红色戏剧”

为红色政权服务,红军宣传队——八一剧团——工农剧社,高尔基戏剧学校。着重宣传鼓动和娱乐性,强调即兴发挥和观众参与,结合歌舞,鲜明的“广场戏剧”特色。

四幕话剧《庐山之雪》,剧本《我——红军》(沙可夫等)、《战斗的夏天》(李伯钊)、松鼠(胡底)。

4、国防戏剧

配合抗日,发挥戏剧宣传作用,提倡通俗化、大众化和方言话剧。 《走私》《咸鱼主义》(洪琛执笔)、《汉奸的子孙》(于伶执笔)、《我们的故乡》(章泯执笔)、《放下你的鞭子》(崔嵬等改编) 5、三大戏剧运动代表人物 田汉:《梅雨》《顾正红之死》《洪水》《乱钟》《暴风雨中的七个女性》

现实性加强,及时反映重大历史事件。但失去抒情性和传奇性。 《回春之曲》 艺术个性的保持和发展。 白薇:《打出幽灵塔》古典浪漫写实的悲剧。人物众多,情节多巧合。

《革命神受难》仍保持浪漫主义特色,主观抒情色彩浓烈。 洪琛:更激进的创作倾向。

《走私》揭露走私和反帝抗日联系,强烈的现实意义。 《咸鱼主义》独幕剧,批评小市民国难当头的自顾自心理。 《农村三部曲》机械的现实主义的倾向。

《五奎桥》较早用阶级观点反映农民斗争的剧作。农民和豪绅的矛盾。《香稻米》《青龙潭》

6、农民戏剧实验

1932-1936,河北定县,熊佛西主持。 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领导的“定县乡村建设实验”的有机组成部分,作为“最直接,最具体,最有力的社会式的教育”手段。 剧本改编,农民演剧,露天剧场,观众参与。(广场戏剧的完备和发展。)

二、 “剧场戏剧”的确立及夏衍、李健吾的创作 1、职业化

①理论倡导

1929年11月,欧阳予倩《戏剧运动之今后》 强调“职业化”,重视剧本创作。 ②创作实绩:《雷雨》1934.7,文学性+舞台性,艺术性+商业性。 ③职业演出:中国话剧从幼稚期进入成熟期的标志。 职业剧团的建立(中国旅行剧团),专业固定剧场的出现(上海卡尔登剧场), 2、“大剧场”演出的热潮

剧场戏剧的职业化、营业性得以确立。1 936-1937,上海等大城市。 ①三大剧目 《赛金花》(夏衍)、《大雷雨》(俄国奥斯特洛夫斯基)、《日出》(曹禺) ②中国业余实验剧团

1937年上海,业余剧人协会改组而成。演出《罗米欧与朱丽叶》、《武则天》(宋之的)、《太平天国》之《金田村》(陈白尘)、《原野》(曹禺)。 3、夏衍 《赛金花》:“讽喻史剧”,以漫画夸张讽刺卖国求荣政策。 《秋瑾》:表彰革命者,总结历史教训。 《上海屋檐下》(《重逢》):集中于人物性格和心理的刻画,从“席勒化”到“莎士比亚化”的转变。

①日常生活的戏剧性

善写普通知识分子与小市民平凡的人生。 《小市民》(《都会的一角》《中秋》《重逢》《赎罪》《娼妇》)

《上海屋檐下》:市民家庭司空见惯的感情摩擦和人事纠纷中痛苦的发现。取材的平凡性、构思的朴素性和内在的深刻性结合。 ②简约含蓄的情节结构 《上海屋檐下》:在同一舞台空间里,同时展开五家人家的悲喜剧,主线突出,结构单纯,又保持了生活本身的复杂性与丰富性。准确传神的勾勒,极端简洁与鲜明。“黄梅天气”的多层象征意义。微温而含蓄的态度,不动声色的控诉,含着眼泪的鞭挞。 ③人道主义观点

与民主主义立场结合,关注大时代中个人的命运,浓郁的人情味,含泪的笑类似契诃夫。

4、李健吾

从人物内心的矛盾来分析人物行动的原因,更着重于对戏剧艺术的探索。对话俏皮利落,结构严密紧凑,构思奇巧。 《这不过是春天》: 警察厅长夫人及剧中其他人物内心的矛盾冲突。 《梁允达》:农村生活题材的悲剧,仍集中于内心矛盾的探讨。 《以身作则》:讽刺封建礼教。 5、 其他作家

袁牧之《一个女人和一条狗》:以心理制作悬念,对话玲珑机智,穿插小动作。宋之的《武则天》:着重心理分析的历史剧,女性的反抗和挣扎。陈白尘《太平天国》第一部《金田村》:极强的现实感,开40年代太平天国题材历史剧之先河。

第三个十年(戏剧)

一、“广场戏剧”的三次高潮

㈠抗战初期:向“广场戏剧”倾斜 1、抗战戏剧

①三幕剧《保卫芦沟桥》揭开序幕。 ②救亡演剧队、上海戏剧界救亡协会。

③抗敌演剧队和抗敌宣传队:救亡队改编,周恩来领导,政治部第三厅组织。具强烈政治色彩的戏剧团体,大众化要求。 ④演出形式

广场剧《保卫华北煤窑》(刘保罗) 街头剧《各界抗日除奸大游行》《庙会》(刘保罗)、《放下你的鞭子》(崔嵬等)、《三江好》(吕复等)、《八百壮士》(王震之、崔嵬)、《流寇队长》(王震之) 茶馆剧

游行剧《汉奸和十字舞》《争取最后的胜利》《大家一条心》 2、“话剧民族化”的尝试

游行剧、活报剧、谐剧(王永梭《赶汽车》) 田汉新平剧《江汉渔歌》《新儿女英雄传》

㈡敌后根据地:从秧歌剧到新歌剧 1、从中外名剧到“新秧歌剧” 《兄妹开荒》、《夫妻识字》(马可)、《牛永贵挂彩》(周而复、苏一平)、《惯匪周子山》(水华、王大化、贺敬之、马可)、《一朵红花》(周戈) 2、“新歌剧”的创造实验

①《白毛女》贺敬之执笔,集体创作

自觉借鉴、利用与改造民间的艺术资源。集体创作中不断修改的过程。民间+五四+革命。

艺术形式:歌剧音乐戏剧化与性格化。西洋歌剧和传统戏曲手法结合。 民间趣味和审美习惯。与革命性主题完美统一。 ②发展和影响 《赤叶河》(阮章竞)、《刘胡兰》(魏风等):话剧民族化。《把眼光放远一点》(胡丹沸)、《反“翻把”斗争》(李之华)、《抓壮丁》(吴雪等)、《同志,你走错了路》(陈波儿等)、《战斗里成长》

传统戏曲改革:《逼上梁山》(集体)、《血泪仇》(马健翎) 3、农村剧团

河北阜平高街村剧团《穷人乐》《不能靠天吃饭》 河北平山县柴庄剧团《选英雄》《围困堡垒》 山西忻县扬家坡剧团《刘成龙告状》

㈢40年代末:学潮中的广场活报剧 1、学生运动和活报剧

政治的、群众的、行动的艺术,充满浪漫主义、英雄主义气息的狂欢艺术。 《控诉》1948清华剧艺社,抢救教育危机的呼声。

《大江流日夜》1948燕大燕剧社,声援东北流亡学生的怒吼。 《“社会贤达”》1947南京学生五一游行中对王云五的讽刺。 2、职业剧作家的创作

吴祖光《捉鬼传》、宋之的《群猴》、瞿白音《南下列车》、陈白尘《升官图》也有广场戏剧的特点。

二、大后方、上海孤岛:“剧场戏剧”的再度兴起

话剧运动的战略重点转移。国统区中华剧艺社、中国艺术剧社、中央电影摄影场剧团、中国万岁剧团、中央青年剧社;上海孤岛上海剧艺社、中法剧社、中国银行剧社、上海职业剧团,中国旅行剧团;1944桂林“西南第一界戏剧展览会”。 ㈠历史剧创作的繁荣 1、历史剧热潮

抗战初期:阳翰笙《李秀成之死》、吴祖光《正气歌》

相持阶段:研究历史与哲学的热潮,采用历史题材,借古喻今。政治功利性。 郭沫若《屈原》《棠棣之花》《虎符》《高渐离》《南冠草》、阳翰笙《天国春秋》、欧阳予倩《忠王李秀成》《桃花扇》,上海的阿英(魏如晦)《海国英雄》《杨娥传》、于伶《大明英烈传》

2、历史剧创作 阳翰笙:《李秀成之死》《天国春秋》《草莽英雄》; 欧阳予倩:《忠王李秀成》《桃花扇》; 阿英(钱杏邨):三大南明史剧:《碧血花》(《明末遗恨》《葛嫰娘》)、《海国英雄》(《郑成功》)、《杨娥传》、太平天国史剧《洪宣娇》 杨村彬《清宫外史》(《光绪亲政记》和《光绪变政记》) 姚克《清宫怨》 注重心理剖析。

㈡正面描写知识分子的创作潮流 1、歌颂性潮流

对知识分子正面主人公历史地位的确认。

处于矛盾冲突中的并不高大完美的正面人物。设置歧途中的知识分子作为反衬。抗日背景下浓厚的时代气氛。偏重于人物内心世界的挖掘。 2、夏衍

①《法西斯细菌》

知识分子面对时代挑战所经历的心理困扰和自我否定的痛苦过程。五幕剧中十年的政治风云,人生舞台与戏剧舞台的大转移,史诗性追求。人物心理刻画的历史深度,艺术表现的简洁、含蓄、准确。 ②《芳草天涯》

试图对正面展开政治性主题的创作模式有所突破。知识分子个人感情生活中的困窘和无能,黑暗的现实世界投射到心灵深处的阴影。 其他:《一年间》《心防》《愁城记》《水乡吟》《离离草》 3、其他作家

宋之的《祖国在召唤》现代知识分子的内质。《雾重庆》(《鞭》)爱国知识分子堕落的悲剧,揭露现实与人心深处的黑暗。

陈白尘《岁寒图》强烈的对比手法,抵抗社会病菌侵袭、诱惑主题。 袁俊《万世师表》传统道德在现代知识分子中的继承与发扬。

于伶《长夜行》从平凡中发掘离奇,从离奇中展现主题,仍反映时代特征。

吴祖光《风雪夜归人》捕捉生活的诗情,与知识分子题材相通。下层人物的精神力量,温暖而有淡淡的感伤。

田汉《秋声赋》以家庭生活矛盾、爱情纠葛来塑造抗战知识分子的正面形象。背景更开阔,情节更曲折,但人物性格的刻画较表面化。《丽人行》三个不同的女性,性格单一,对比鲜明。汲取传统戏曲多场次结构法,多条线索交错的立体化效果,每场设“报告员”。 路翎《云雀》对处在历史转折时期的知识分子复杂内在精神的开掘。

㈢讽刺喜剧创作的发展

初期讽刺中夹杂愤激,喜剧内含着悲剧,后只剩下辛辣的嘲弄,出现纯粹的喜剧。 1、陈白尘《魔窟》暴露沦陷区敌伪丑态。《乱世男女》嘲弄由南京逃难的“都市的渣滓”。《结婚进行曲》借妇女职业问题写国统区社会不合理现象。“悲喜剧”。《后方小喜剧》讽刺官僚机构的腐朽性。

《升官图》纯粹的喜剧。手法夸张,人物、情节漫画化,追求痛快淋漓的戏剧效果。反映了特定的时代情绪。

2、老舍《残雾》嘲讽抗战官僚。《面子问题》“面子”观念在抗战时期官僚机构中的表现。《归去来兮》讽刺知识分子弱点,“多余人”典型和“改造国民性”主题。小说化的戏剧,注重性格创造。 3、袁俊:“世态喜剧”的倾向。

《小城故事》西方自由恋爱之风在内地小城的畸形变态。《边城故事》 边地兴办机器采矿的现代化建设事业引起的风波与变质。《山城故事》:《现代知识分子在现实中碰壁后转向投机事业,“以恶抗恶”的心理病态。《美国总统号》

4、丁西林《三块钱国币》从人物性格差异与碰撞中挖掘日常生活中的喜剧性。《妙峰山》善意而热忱的讽刺,未来“现代中国社会”及“现代中国人”的理想蓝图。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现代文学三十年》最全笔记(精心整理)(7)在线全文阅读。

《现代文学三十年》最全笔记(精心整理)(7).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7cn.com.cn/wenku/zonghe/41598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08-2022 免费范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 邮箱:tiandhx2@hotmail.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8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