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现代文学三十年》最全笔记(精心整理)(6)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19-01-10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下的伦敦》《矛盾交响曲》 3、人物纪实性散文

①沙汀《我所见之H将军》(《随军散记》),素描勾画人物性格特征和精神品貌,小说手法,言谈细节。 ②人物特写的流行

卞之琳 《第七十二团在太行山一带》、周立波 《王震将军记》 刘白羽、王余杞《八路军七将领》、陈荒煤《陈赓将军印象记》 4、介绍解放区的通讯

二、继承鲁迅传统的杂文 1、国统区杂文

《野草》(1940桂林创刊)作家群。《新华日报?新华副刊》《新蜀报·蜀道》 ①聂绀弩

《历史的奥秘》《蛇与塔》《早醒记》《血书》集 抨击腐朽事物和黑暗现实,批判旧的伦理道德,力求改变中国人的精神面貌。多用反语讽刺,平易质朴中见深沉。 《我若为王》:构思奇特,批判封建制度,反映专制统治的现实,并揭示封建奴性。 ②秦似

《感觉的音响》《时恋集》《在岗位上》集:广博的生活和历史知识基础,舒缓有致,文化气息浓重。多揭露抗战中官僚统治的积弊。

《随谈两则》:批评“浮生若梦的人生哲学”,并讨论国民性普遍的弱点,如话家常又诙谐精到。 ③冯雪峰

《乡风与市风》《有进无退》《跨的日子》集:广泛涉及社会政治症结,尖锐的诗的政论。文笔曲折深透且亲切,充分展开杂文的新机能。善于绵密说理,比喻新鲜,有历史的脉络和哲理的渗透,语言浑厚思想锋利,但有时不够明快。 ④其他

夏衍《此时此地集》《长途》《劫后随笔》《蜗楼随笔》

孟超《长夜集》《未偃草》 宋云彬《破戒草》《骨鲠集》 2、上海“孤岛”杂文创作

《鲁迅风》、《文汇报》副刊《世纪风》。更有现实批判性,更真切痛快。 ①唐弢

《劳薪集》《识小录》《长短书》集 尖锐泼辣富于批判性,扫荡一切社会病毒,侧重从历史角度发掘社会病的渊源。注重形象性,流露出感情和诗意。

《从奴隶到奴隶》《略论吃饭与打屁股》《氓》《丑》《逃与趋》 勾勒世相,讽刺西崽、汉奸、奴才等的可鄙无耻。 ②巴人

《窄木集》多对敌伪汉奸的挞伐,还善于以简约之笔勾画社会脸谱。 ③周木斋

《消长集》多思辩性杂文,在对社会现象的评论中,发微知著,深入浅出。 ④其他

柯灵《市楼独唱》、阿英《月剑腥集》、孔另境《秋窗集》《横眉集》 3、沦陷区杂文 ①周作人

《秉烛谈》《药堂语录》《药味集》《药堂杂文》《书房一角》《秉烛后谈》《苦口甘口》

《立春以前》 杂文小品化,随笔和杂文有时难以区分。多补白式读书札记与回忆文字,闲聊中仍关注思想革命命题,也有“亡国之音”,文风更平易通脱。

②其他

文载道《文载道文抄》《风土小记》、纪果庵《两都集》 注重博识和情趣的“学者的言志的散文”,以平民化的知识者的心态写作,“文抄”中新意叠出。 4、解放区杂文

集中于1942整风之前。《解放日报》《谷雨》《抗战文艺》、《轻骑队》(1941)多针砭革命队伍的不正之风,富有时代气息。丁玲、萧军、艾青、王实味

三、小品文的多样风致 1、萧红

写逆境中的心情,抗战中的社会见闻。《回忆鲁迅先生》:捕捉日常的生活化细节,随意点染,不拘格套。 2、何其芳

《星火集》《星火集续编》:保持深情、沉思和想像交织的同时渗入了刚健之气,由沉醉幻美转向关注现实。 3、巴金

《梦与醉》《黑土》《无题》《龙?虎?狗》《废园外》《旅途杂记》《怀念》集:激越的民族意识下深沉的爱憎。《废园外》:美丽的花园的堕毁,年轻生命的夭折,悲惨的战争图景,凄苦哀愁的气氛。 4、李广田

《圈外》《回声》《日边随笔》《灌木集》:摆脱沉郁,社会感加强。 《灌木集》:乡土意识,传统风致,纯朴意境,诗的静美。清醇的文笔。 5、冯至

《山水》集:战时西南艰苦生活中明心见性的思索,永恒的美。以诗的笔法写散文。《一个消逝了的山村》:平常的山乡风物。 6、“立达”派

艺术水准相对保持,但更多面向社会。

丰子恺 《率真集》《辞缘缘堂》《防空洞中所闻》《胜利还乡记》 ,灾难的中国今日。叶圣陶 《未厌居习作》《西川集》,纯朴的爱国之情 7、梁实秋

《雅舍小品》重议论,以日常事物为题,博雅的知见和幽默的遣趣交织,人生体味艺术化。余闲的调剂品,优雅怡裕,舒徐自如,有生活的真趣和愉悦。《雅舍》陋室的可爱个性,知足自娱的豁达俊逸。 8、钱钟书

《写在人生边上》议论人生百态入微透骨,文字汪洋恣肆充满机智幽默。太尖刻。 9、王了一

《龙虫并雕斋琐语》批评时政及社会习俗,琐事琐议,设喻巧妙,风格朴雅。 10、沈从文

《湘西》集 ,艺术上更精熟。也有对生活的体悟与冥想,追求玄秘韵味。《常德的船》《辰溪的煤》,写尽湘西风物,鲜明表现下层生活,细密流动的叙述。《生命》梦幻的感触,无序的默想,类散文诗的华丽笔触,疲倦中的淡淡忧伤。 11、张爱玲

《流言》集:庸常生活陌生化,重在体味人生,描绘多用意象,议论显示机智。《公寓生活记趣》:城市生活琐事。《更衣记》:清代以来服饰时尚的流变,略带调侃,审美层次的玩味。 12、苏青 《浣锦集》

E.戏剧

第一个十年(戏剧)

一、文明新戏:中国现代话剧的萌芽和诞生 1、话剧的传入

1866年,上海西人业余剧团和上海兰心剧院。 约1899年后,教会学校学生业余演出和“文友会”。 2、春柳社和“文明新戏”

1907年2月,留日学生(李叔同、曾孝谷、陆镜若、欧阳予倩)于东京演出《茶花女》第三幕。后又公演五幕剧《黑奴吁天录》。

中国现代话剧艺术的自觉探讨与创造之始。《演艺部专章》:本社以研究新派(演艺)为主。注重表演的“写实性”,翻译改编外国的剧作。 3、进化团和“天知派新剧”

1910年底,第一个职业性的新剧团体。任天知、汪仲贤、欧阳予倩、陈大悲。

“天知派新剧”创造了中国现代话剧的早期创作与演出模式,重教化功能,开“广场戏剧”先河。追求现场宣传鼓动效果,强调即兴表演,角色类型化。

《血蓑衣》《东亚风云》《新茶花》 4、新剧公会和“甲寅中兴”

1914年,新民社、民鸣社、开明社、文明社、春柳社等组成。

职业化和商业化。 “家庭戏”为主,突出娱乐性和表现性,题材倾向和审美情趣世俗化,但艺术粗糙。《恶家庭》。 5、学生业余演剧

南开学校和清华学校学生对话剧艺术的探讨 注重剧本创作,较健全的演剧体制。《新村正》《贫民惨剧》。 二、“五四”新文化运动与“建设西洋式新剧”的战略选择 1、“旧剧评议”

对传统旧戏的猛烈攻击。 主要指向儒道封建性内容,同时批判传统戏剧观念、非写实的艺术表现形式,要求建立新的戏剧观,建设“西洋式的新戏”。

传统戏曲(小说)文学史地位的提高 “中国戏曲”课程。 2、翻译改编和“易卜生专号”

①战略部署 胡适、傅斯年。宋春舫的“欧洲戏剧”课程(1916,北大) ②易卜生专号

1918《新青年》4卷6期,《傀儡家庭》《国民公敌》《小爱友夫》, 胡适《易卜生主义》,袁振英《易卜生传》。 个性解放思想、现实主义精神, “制造现实的幻觉”的戏剧美学观,散文体戏剧形式。(剧场话剧)

③译介热潮 多元的戏剧观念、戏剧美学、戏剧形式与技巧的涌入。 3、“国剧运动”

1926年6至9月,《晨报》副刊《剧刊》,赵太侔、余上沅。

主张从整理与利用旧戏入手去建立新剧。反对社会问题剧,娱乐性、纯艺术性倾向,提出糅合东西方戏剧的表现艺术。 三、“爱美剧”和“小剧场运动”的倡导

1、上海民众戏剧社

1921年3月,汪仲贤、陈大悲、沈雁冰、郑振铎、熊佛西。 “五四”后第一个新戏剧团体。《戏剧》月刊。由理论倡导转入建设与实践。 提倡“写实的社会剧”,提倡“民众的戏剧”,对文明新戏的继承和超越。 2、上海戏剧协社

1921年,应云卫、谷剑尘,后欧阳予倩、洪琛加入。 3、“爱美剧”

《民众戏剧社宣言》的提倡、学生业余演剧的高潮。

1921年11月,北京实验剧社。北京学生业余剧团的联合组织。 1922年1月,新中华戏剧协社。上海民众戏剧协社的扩建。

1922年冬,北京人艺戏剧专门学校。第一所培养戏剧人才的学校。 1925年,恢复北京国立艺术专门学校。第一个国立戏剧教育机构。 4、“小剧场运动”

现实主义、自然主义戏剧取代古典主义、浪漫主义戏剧的革新运动。 1919宋春舫《小剧院的意义、由来及现状》 陈大悲《爱美的戏剧》

建立不同于文明新戏的话剧体制,正规化、专门化、科学化,洪琛《少奶奶的扇子》;新的戏剧美学原则、表演体系和模式的提出,强调逼真、生活化效果。

四、田汉、丁西林等的话剧创作 1、“社会问题剧”的最初成果 胡适《终身大事》,仿《娜拉》,开风气之先。

陈大悲《幽兰女士》从家庭着眼分析社会问题,归结到道德的完善。 欧阳予倩《泼妇》透过婚姻问题揭露封建道德的罪恶。 蒲伯英《道义之交》揭穿中产阶级真面目。

洪琛《赵阎王》注意写出人物复杂性格。袭用奥尼尔《琼斯王》。 2、田汉 ①戏剧活动

1922《南国》半月刊(易漱渝)、1924《南国特刊》。 1926“南国电影剧社”(唐槐秋)、1927“南国社”。 ②“艺术家”形象系列

重象征、重哲理、重抒情,“精神流浪汉”气质。 《梵峨嶙与蔷薇》“人生艺术化”的理想中西方唯美主义的影响,“通过了现实主义熔炉的新浪漫主义剧”。

《湖上的悲剧》离奇的悲剧,动人的生命命题。 《苏州夜话》 “四海无家”的画家。

《南归》浓重的感伤,内心深处的渺茫感。

《古谭的声音》神秘的象征诗剧,表现“生命的永远的诱惑”。 ③美(爱情、艺术)的幻灭(摧残、扭曲)

《咖啡店之夜》《苏州夜话》梦想幻灭后正视了“社会的真实”。 《获虎之夜》婚姻与阶级问题,个性解放和感伤。 《名优之死》悲壮的色彩,思想激进的反映。 ④“诗人写剧”的特色

抒情性强,重视语言的艺术。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现代文学三十年》最全笔记(精心整理)(6)在线全文阅读。

《现代文学三十年》最全笔记(精心整理)(6).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7cn.com.cn/wenku/zonghe/41598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08-2022 免费范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 邮箱:tiandhx2@hotmail.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8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