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学生情况分析
本班学生对语文的学习积极性较高,基础知识较为扎实。少部分学生,特别是男生,学习习惯不好,主要表现在字迹潦草,作业不按时完成,平时没有预习习惯,课外书看得少,日记写得2、3句的流水帐等等,他们对学习的信心有些缺乏,这给他们的发展带来困难。如何辅导好后进生,提高他们的学习动力,提高他们的成绩是重中之重。上学期期末考试情况:本班参加检测人数100人,平均分36.8分。整体来看考试成绩十分不理想,简直可以说是惨不忍睹。主要是因为该班学生学习习惯差,学习兴趣不浓厚,基础差。加上检测试卷难度较高,在平常的教学中没抓好实效,本人有很大的责任。另外,四年级要完成由中年级向高年级的过渡。通过学习,要能达到课程标准规定的中年段的教学目标,为高年级的语文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这个基础除了扎实的语言文字的基础外,还包括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兴趣。特别是学生在低年级,中年级养成的学习习惯,不管好与坏,到了高年级是不大容易改变的。所以说,四年级是很关键的一个学年。 二、教材基本结构
本册教材仍以专题形式组织内容:导语,课例(精读课文,略读课文,思考练习,阅读链接,资料袋),词语盘点,语文园地(口语交际,习作,我的发现,日积月累,展示台或成语故事等)。 三、教学目标
本册通过精美的选文,在语言学习过程的熏陶和感染中,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价值观。在识字写字,课文阅读教学,口语交际,作文,综合性学习等学习和活动中,达到中年级的上阶段教学目标。 本册学习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1.认字200个,会写200,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2.会使用字典,词典,有独立识字的能力。能用钢笔熟练书写正楷字,用毛笔临摹字帖。 3.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
5.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复述叙事性课文的大意。 6.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
7.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养成向人请教,与人商讨的习惯。听人说话能把握主要内容,并能简要转述。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并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8.留心周围事物,勤于书面表达。能把内容写得比较清楚,比较具体。会写简短的书信便条。能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
9.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有目的地搜集资料,提出不懂的问题,开展讨论,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10、教学活动中试机渗透安全教育,增强学生安全意识 四、落实教学目标的基本措施 (一)营造自主学习的情境。
良好的学习情境让学生放松身心,又能把注意力集中在具体的学习目标上,通过有目的学习,慢慢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本册教科书为学生的学习活动创设了具体的学习情境,这种学习情境的创设主要是通过“对话”的方式来实现的。
第 1 页 共 74 页
1.学生与文本对话。学生阅读课文,通过想象文中的描写建立生活影像,通过对照文中人物的心灵来净化自己的心灵,实现有意义的阅读。通过对文章结构形式的揣摩和推测,理解文章的内容,达到和人物心灵沟通的境界。
2.学生与文本作者对话。作者写文章是和读者交流,学生边读书边理解,就是在和作者交流。通过引导使学生的思想和作者的写作意图达成一致,读明白作者的想法。
3.学生与学习伙伴对话。人教版教科书,在“语文园地”中安排了两个学习伙伴:一个是小林,一个是小东。其实,学生完全可以把其中一个想象成自己,另一个就是自己现实生活中的学习伙伴。学生通过阅读这样的对话,能够进入学习情境,也能激发自己的想象,能通过学习伙伴的对话,碰撞出思维火花,从而点燃学习语文的热情。
4.学生与自己的心灵对话。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别人有的感觉我有没有呢 别人看到的景象我能不能看到呢 教科书的编者就是用这样的阅读提示语,给学生一个具体的环境,给学生一个心灵的启示,让学生去问问自己。教科书通过具体的语言,为学生营造了学习环境。最终使学生达到和周围人和自然万物的对话,启迪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进行学习,进而掌握语文学习的规律。 (二)促进学习方式的改变。
语文学习有其内在的规律,语文学习也有一个基本的步骤。教科书的呈现方式就是让学生从内心触摸到语文,在实际的语文学习中能习得方法,慢慢找到学习规律。
人教版教科书有着自己的教科书话语表述系统,这是不同于教师教学的话语系统,同时又指导着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从学生学习的角度而言,学生容易接受的是亲切的和自己交流的语言。人教版教科书在这一点尤其突出,“我想??”“我要??”“我一定??”,从学生的角度进行设计,给学生更多关注,给学生更多的学习指引。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新课程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表现在语文学科中,应该是什么样的呢人教版教科书给出了很好的答案。每个单元前都有导语,课与课之间有链接语,精读课文中泡泡语,有的导入学习活动,有的指导学习活动,有的提出学习目标,有的提示学习方式,能引导学生自己阅读。教科书努力把对学习的指导隐含在文字背后,不是指手画脚的说教,而是和风细雨的点拨。\教科书通过自己的表述方式,指引学生应该逐步建构起这样的语文学习过程。这个学习过程的主要方式就是自主,合作,探究。以自读课文和相互交流为基础,欣赏语言对文章内容及表现形式进行评价,同时获得审美体验。在感悟语言,积累语言的基础上领悟表达。理解内容是语文学习的基础,学会表达是语文学习的目的,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学生会不断的产生问题,解决问题。学生通过阅读教科书,通过各种各样的学习活动,即使没有教师的指导,也会慢慢学会学习。 五、教学进度安排 周次 教 学 内 容 1 1 观潮 2 雅鲁藏布大峡谷 课时 备注 3 3 12 周次 教 学 内 容 课时 备注 18 颐和园 2 11 19 秦兵马俑 语文园地五 1 3 3 鸟的天堂 2 2 4 火烧云 语文园地一 3 1 3 20 古诗两首 3 21 搭石 3 5 古诗两首 2 13 22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2 第 2 页 共 74 页
6 爬山虎的脚 7 蟋蟀的住宅 4 2 2 14 23 卡罗纳 24 给予是快乐的 语文园地六 第三次月考 2 2 3 3 8 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 2 语文园地二 第一次月考 9 巨人的花园 4 4 2 5 25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2 15 26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27乌塔 2 2 10 幸福是什么 2 6 11 去年的树 12 小木偶的故事 7 语文园地三 13 白鹅 2 2 4 2 16 28 尺有所短 寸有所长 2 语文园地七 4 29呼风唤雨的世纪 2 17 30电脑住宅 31飞向蓝天的恐龙 2 2 14 白公鹅 2 8 15 猫 16 母鸡 9 2 2 32 飞船上的非凡乘客 1 18 语文园地八 第四次月考 19 复习迎接期末素质检测 20 复习迎接期末素质检测
第 3 页 共 74 页
3 2 6 6 语文园地四 3 第二次月考 3 10
期中考试 4 17 长城 2 1 《观潮》教案
学习目标:
1. 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观。 3. 搜集有关钱塘潮的资料,了解大自然的神奇。 学习重难点:
理解生字新词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观。 课前准备: 1. 多媒体课件。
2. 课前搜集有关钱塘潮的资料。 课时安排: 二课时
(一)
一.导入新课 1.启发谈话。
2.课件播放钱塘江大潮录像。 二.学习新课。
(一)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 同桌对读生字词。 2、 抽读生字卡,师正音。 (二)导学课文,理解字词。
1、 学习第3自然段,结合句子理解字词,并指导朗读。 ① 听师朗读第3自然段,勾出带有生字的词语。 ② 读后提问。
③ 理解词语:人声鼎沸 。 ④ 总结学法:(小黑板出示)。
2、 用同样的方法学习4、5自然段中的生字新词(2分钟)。 ① 同学们还有哪些生字新词不能理解? ② 师答疑。
3、 同桌互相检查这些生字新词是否都理解了。 4、 教师抽查并总结。 (三)析字形,写生字。
1、 学生找出难写或易写错的字,大家分析,老师在黑板上板书示范。
2、 学生练习,将黑板上的字一个写一遍,再分小组评议,说说你认为谁的哪个字写得好,好在哪里,<或谁的不好,该怎样改>,
引导学生鉴赏。
三、 作业: 1、 抄写生字。 2、 朗读课文。
(二)
一. 激趣导入,引出壮观 1. 谈话,板题。
2. 理解“观”的意思,引出“天下奇观”。 3. 导入3、4自然段。 二、观看录像,感受壮观 。
第 4 页 共 74 页
看看画面,听听声音,感受这一天下奇观。 三、小组合作,感悟壮观 1. 谈话激发学习兴趣。
2. 合作学习提示:a.你喜欢文中的那一句,为什么?你能把你喜欢的这句话读的让你们组内的同学也喜欢上它吗?b.你在学习中有什么问题,你们小组是怎样帮助你解决的?c.通过小组合作,你都学懂了些什么? 3. 组建合作小组 4. 组内合作学习
5. 反馈合作成果,构建全体读书感悟氛围。 6. 引导小组感悟。
a.朗读文中描述大潮的句子; b.课件展示描述的情景; c感情朗读。
四、听听读读,发现作者观潮顺序
1. 范读课文,听后练习。刚才大家很有感情地朗读了这些描写潮水的语句。不过,把“观潮”的顺序给打乱了。其实,作者写得可有顺序了。下面,我们就先来做一个听的练习。
听老师读这段话(出示),看谁本事大,能听清作者是用哪些词语把这四处的描写给连接起来的。待会儿,请你把听到的词语写下来。
师读生听:
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大多高的白色城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2. 感悟发现:作者是按从远到进顺序来描写潮水的;抓住了大潮的声音和大潮的变化描述出了大潮的雄伟壮观。 3. 齐读课文,感受壮观。 五、思路引导,背诵壮观 1. 出示思路提示句子
2. 出示音乐、画面,激发背诵兴趣
3. 评价:背诵得多有感情啊!我们仿佛站在钱塘江畔,和作者一起感受到潮水越来越近,声音(越来越响),浪头(越来越高),气势(越来越大)。钱塘江大潮真不愧为(天下奇观)!我们为之自豪,为之(骄傲)! 六、创设情境,运用语句 1.积累词汇
今天,我们学习的两个自然段里,词语非常丰富,你们想不想把它们积累起来?听老师说词语的意思,看谁的反应快,老师语音刚落,就能很快地站起来说出哪个词语表达了这个意思。 (人声鼎沸、山崩地裂??) 2.运用词汇
看得出,同学们在阅读课文的时候,还挺注意词语的积累,不过,会不会用了 呢?咱们来自我检验一下,我这儿有一段话,可是不完整,你们能不能在括号中用上今天学到的词语,使这段话表达得清楚通顺呢?师出示一段话:
今天,我去海宁观潮。潮来之前,江面上( )。可潮来时,却一浪一浪( ),一浪一浪( )。湖水声犹如( ),海堤上尽管( ),但竟听不出他们在说些什么。渐渐的,潮过去了,消失在( )的地方。 (学生分四人一小组讨论,然后选派一代表报告) 3. 师生共同评价 七、全课小结。
2*雅鲁藏布大峡谷
教学目标:
知识:1、了解雅鲁藏布大峡谷的自然生态情况,感受大峡谷的壮丽奇异之美。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 5 页 共 74 页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教案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