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前氧原子是5个,反应后应该是5个,其中2个包含在2X中,因此X化学式是CuO。 故选:B。
【点评】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这是书写化学方程式、判断物质的化学式、判断化学计量数、进行相关方面计算的基础。
10.(2分)(2018?德州)“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是我国生态环境部3月23日发布的2018年环境日主题。我们要携手行行动,建设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中国。下列做法与上述主题不相符的是( ) A.重复使用某些塑料袋 C.提倡使用一次性餐具
B.垃圾分类回收 D.用淘米水浇花
【考点】HB:保护水资源和节约用水;I6:白色污染与防治. 【专题】212:化学与环境保护.
【分析】A、根据重复使用某些塑料制品,可以减少“白色污染”解答; B、根据垃圾分类回收可以节约资源,防止环境污染解答; C、根据使用一次性餐具及浪费资源,又造成环境污染解答; D、根据淘米水浇花,可以节约水资源解答。 【解答】解:
A、重复使用某些塑料制品,这样可以减少“白色污染”。正确;
B、把垃圾分类可以重复利用的再重复利用,不可以再利用的就销毁,是对资源合理的利用,有利于保护环境;正确;
C、使用一次性餐具及浪费资源,又造成环境污染,错误; D、淘米水浇花,可以节约水资源,正确。 故选:C。
【点评】此题是考查了我们在资源利用过程中的一些正确做法,让学生认识到节约资源合理利用资源的重要性。
11.(2分)(2018?德州)向某稀盐酸中逐渐加入试剂X后溶液的pH变化如图。
第16页(共127页)
试剂X可能是下列物质中的( )
A.H2O B.H2SO4 C.NaOH D.CaCO3
【考点】93:酸的化学性质;99: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 【专题】525:常见的酸 酸的通性.
【分析】显酸性溶液pH小于7,显中性溶液pH等于7,显碱性溶液pH大于7; 稀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和碳酸钙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
【解答】解:A、向稀盐酸中加入水时,酸性减弱,pH升高,但是不能升高到7,更不能大于7,物质不能是水;
B、向稀盐酸中加入硫酸时,溶液仍然显酸性,pH不可能等于或大于7,物质不能是硫酸;
C、向稀盐酸中加入氢氧化钠时,稀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恰好完全反应时pH等于7,氢氧化钠过量时,pH大于7,物质可以是氢氧化钠; D、向稀盐酸中加入碳酸钙时,稀盐酸和碳酸钙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水中反应进行,pH升高,当稀盐酸完全反应时,pH等于7,但是不能大于7,物质不能是碳酸钙。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12.(2分)(2018?德州)珍爱生命,关注安全。从安全角度考虑,以下做法正确的是( )
A.油锅起火时用锅盖盖灭 B.甲醛浸泡海鲜品用来保鲜
第17页(共127页)
C.冬季吃木炭火锅关严门窗 D.稀释浓硫酸时将水倒入浓硫酸
【考点】4D:浓硫酸的性质及浓硫酸的稀释;6V:一氧化碳的毒性;H4:灭火的原理和方法;J3:亚硝酸钠、甲醛等化学品的性质与人体健康.
【专题】323:化学知识生活化;528:化学与生活. 【分析】A、根据油锅起火的灭火方法分析判断; B、根据甲醛能够破坏人体中的蛋白质进行分析; C、根据木炭不完全燃烧会产生一氧化碳进行分析; D、根据稀释浓硫酸的方法进行分析。
【解答】解:A、油锅起火时,要盖上锅盖,使油与空气或氧气隔绝,从而达到灭火目的,故A做法正确;
B、甲醛有毒,食用甲醛浸泡的海鲜会危害身体健康,故B做法错误;
C、木炭不完全燃烧会产生一氧化碳,关严门窗会发生一氧化碳中毒,故C做法错误;
D、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地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故D做法错误。 故选:A。
【点评】化学来源于生产生活,也服务于生产生活,知识考查时,与生产生活实际相关的情景题已渐渐成为新宠。
13.(3分)(2018?德州)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3Fe+2O2═Fe3O4 B.Cu+2AgNO3═2Ag+Cu(NO3)2 C.2Fe+6HCl═2FeCl3+3H2↑ D.KCl+NaNO3═KNO3+NaCl 【考点】G5: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513: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A、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 B、铜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铜和银; C、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 D、氯化钾和硝酸钠不能反应。
第18页(共127页)
【解答】解:A、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点燃3Fe+2O2
Fe3O4,该选项书写不正确;
B、铜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铜和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2AgNO3═2Ag+Cu(NO3)2,该选项书写正确;
C、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2HCl═FeCl2+H2↑,该选项书写不正确;
D、氯化钾和硝酸钠不能反应,该选项书写不正确。 故选:B。
【点评】书写化学方程式要注意四步:一是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要正确;二是要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配平;三是要有必要的条件;四是看是否需要“↑”或“↓”。
14.(3分)(2018?德州)金属锰与氯化亚铁溶液可发生如下反应:Mn+FeCl2═MnCl2+Fe,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B.锰的金属活动性比铁强
C.锰能置换出盐酸中的氢 D.反应前后元素化合价都不变
【考点】85:金属的化学性质;D5:化合价规律和原则;FA:反应类型的判定.
【专题】524:金属与金属材料.
【分析】根据已有的金属的性质结合提供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解:A、该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是置换反应,正确;
B、锰能将铁置换出来,故锰的金属活动性比铁强,正确;
C、锰的金属活动性比铁强,铁在氢前,故锰在氢前,故锰能置换出盐酸中的氢,正确;
D、反应前后锰元素和铁元素的化合价都改变了,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常见的金属的性质,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第19页(共127页)
15.(3分)(2018?德州)如图是甲、乙、丙三种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t2℃时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乙>丙>甲 B.由t2℃降到t1℃析出晶体最多的是甲溶液 C.由t2℃降到t1℃丙溶液浓度一定不发生变化 D.甲乙丙三种物质溶解度都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考点】7N: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7P:晶体和结晶的概念与现象;7R:溶质的质量分数.
【专题】515: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根据题目信息和溶解度曲线可知: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都是随温度升高而增大,而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少;A、t2℃时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甲>乙>丙,乙>丙>甲错误;B、由t2℃降到t1℃析出晶体最多的是甲溶液错误,因为没有指明是等质量的饱和溶液,并且丙没有晶体析出;C、由t2℃降到t1℃丙溶液浓度一定不发生变化正确;D、甲乙丙三种物质溶解度都随温度升高而增大错误。
【解答】解:A、t2℃时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甲>乙>丙,乙>丙>甲错误;故选项错误;
B、由t2℃降到t1℃析出晶体最多的是甲溶液错误,因为没有指明是等质量的饱和溶液,并且丙没有晶体析出;故选项错误;
C、由t2℃降到t1℃丙溶液浓度一定不发生变化正确,因为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少;故选项正确;
D、甲乙丙三种物质溶解度都随温度升高而增大错误,因为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少;故选项错误;
第20页(共127页)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2018年山东省德州市中考化学试卷(1) - 图文(4)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