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闽东旅游区
闽东旅游区是刚起步的旅游区,以山,海,川,瀑一体,畲族山乡民族风情与滨海渔
市风光相结合的颇具特色的待开发的又一旅游处女地,接待入境游客数仅为全省的0.4%. 该区南连福州,北邻浙南温州,区位不错但目前交通可进入性较差.闽东地区交通不畅,山 地居多,工业薄弱,商贸滞后,以农渔为主,因而生态环境极佳,是开发山海合一的生态旅 游,乡村旅游,滨海旅游,民族旅游,民俗旅游的天然宝地.旅游业有条件从国民经济的先
导产业发育成支柱产业.福州一温州高速公路的开通将解决制约该区旅游业发展的外部障 碍,迎来旅游大开发的曙光.
该区近期的旅游开发应以交通的基础设施建设为主,以省内和周边市场为主,以观光 休闲为主,以中低档消费为主,打基础,蓄后劲,逐步推进,扎实发展,景点开发宜精不宜 多,接待设施宜\土\不宜\洋\环境气氛宜\乡\乡土化,民族化)不宜\城\城市 化),与福州,温州的城市风貌形成强烈反差,创新意,出新品,打新牌,成为福建旅游业 的后劲所在,可持续发展的基地. (二)五大旅游区开发规划
1.闽中商务休闲文化旅游区
● 地域范围;以福州市区为中心,辐射福州市域及莆田地区.
● 客源对象:台港澳同胞及东南亚侨胞,国际商务客,国内各主要客源市场.
● 资源特色:以历史文化名城,现代港口城市,平潭海蚀奇观,市区温泉,湄洲妈祖
圣地和闽江口海事文化为特色,融历史文化景观,现代都市风貌与山林滨海风光于一体. ● 中心城市:福州市,莆田市.
● 旅游产品:以妈祖朝圣为特色,商务会展为主导,山林滨海观光游览与休闲度假为 配套.
● 重点景区:
(1)福州市历史文化街区(完善林则徐纪念馆,新建世界禁毒博物馆,保护和修缮三 坊七巷等)
(2)闽江口海洋游乐区(中国海军博览园,中国航海博览馆,海上体育竞技俱乐部, 海洋影视城等,在马尾选址) (3)湄洲岛妈祖文化景区 (4)平潭海蚀奇观景区 (5)水口库区水上娱乐区
2.闽南金三角商贸滨海旅游区
● 地域范围:厦门市,泉州市,漳州市.
● 客源对象:台港澳同胞和华侨探亲祭祖,宗教朝拜,海外观光,商务旅游者及海员, 国内观光度假和商务旅游者.
● 资源特色:侨乡特区,世界宗教遗址,民俗风情和滨海风光. ● 中心城市:厦门市,漳州市,泉州市.
● 旅游产品:以商务会展和滨海休闲度假为主导,宗教和文化旅游为特色. ● 重点景区:
(1)鼓浪屿琴岛景区
(2)集美学村侨乡风光景区
(3)厦门万石植物园—南普陀寺景区 (4)泉州海上丝绸之路与世界宗教博览城 (5)崇武石城惠女风情游览区 (6)东山滨海旅游度假区
(7)漳州花果农业博览区
(8)漳浦滨海火山地质遗址公园 3.闽北绿三角生态文化旅游区
● 地域范围:南平市和三明市的大部分地区.
● 客源对象:境外市场以台港澳地区和亚洲市场为主,面向全世界;国内市场以华东, 华南和华中市场为主,面向全国.
● 资源特色;以武夷山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为代表的复合景观. ● 中心城市:武夷山市,南平市,三明市.
● 旅游产品:以生态观光度假为主导,历史文化与科学考察为配套. ● 重点景区:
(1)武夷山生态文化旅游区 (2)闽越古汉城遗址公园 (3)武夷山国家旅游度假区 (4)金湖丹山碧水观光休闲区 (5)桃源洞-鳞隐石林风景游览区 4.闽东山海畲乡民俗旅游区
● 地域范围:宁德市
● 客源对象;国内华东地区观光,休闲度假游客,海外市场以日本中日文化交流人士 为主.
● 资源特色:以山海风光为特色,畲族风情,日本空海和尚入唐遗址. ● 中心城市;宁德市
● 旅游产品:山海休闲观光为主导产品,辅以畲族和地方风情观光. ● 重点景区;
(1)太姥山风景名胜游览区 (2)三都澳海市风光景区
(3)翠平湖——临水宫风景区
(4)周宁九龙傺——鲤鱼溪民俗风情旅游区
(5)鸳鸯溪生态旅游保护区 5.闽西客家文化红色旅游区
● 地域范围:龙岩市及漳州市的南靖,三明市的宁化,清流,明溪. ● 客源市场:境内外观光考察,客家寻根谒祖旅游者,省内外青少年等. ● 资源特色:以绿色生态为环境基础,客家文化和红色苏区史迹相结合. ● 中心城市:龙岩市 ● 重点景区:
(1)客家文化土楼民俗景区 (2)长汀古城游览区 (3)宁化石壁村客家祖地
(4)冠豸山风景名胜旅游区
(5)古田红军园——梅花山森林生态旅游区
(三)区域旅游合作
福建旅游资源众多,遍及全省,但资源单体规模较小,东西部旅游发展又很不平衡, 因此必须加大资源组合,区域联合的力度,充分利用省内省外两部分旅游资源的优势,开发 省内外,海内外客源市场,是全省旅游产品和市场开发需要遵循的一条重要战略方针. 1.省内区域旅游合作
● 大武夷绿三角旅游合作片.该区以武夷山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旅游度假区和
城村闽粤城遗址为中心,以泰宁金湖,南平水口库区和三明桃源洞-鳞隐石林风景名胜区为 支撑,形成大武夷绿三角旅游区.该区以丹山,绿水,碧湖,奇洞为主体,以闽粤古文化和
朱子文化为特色,形成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为品位的山岳型观光度假与科学文化考察综合 性旅游区.开通武夷山——泰宁——将乐——永安——南平旅游线.其中.武夷山市,建阳 市,建瓯市和尤溪县之间,可把朱熹故里,讲学处和墓地串联成朱子旅游线.
● 厦漳泉金三角旅游合作片.该区以厦门市为中心,泉州,漳州为基地,集滨海岛屿, 侨乡特区,宗教民俗,商贸港口于一体,以海洋文化为主线,是闽台经贸旅游交流与合作的 前沿,海峡西岸繁荣带的基地.该地区经济发达,交通便捷,景点密集,旅游企业集中,旅 游服务完善,首先与国际标准接轨,是目前全省旅游的基地和现代化的示范区.其中,泉州 历史宗教文化,安溪茶文化与石狮,晋江的商贸旅游相组合,漳浦地质遗址与东山滨海旅游 相组合.
● 闽江山海旅游合作带.该区以省会福州为中心,闽江,铁路和公路为通道,联结着
福州,三明,南平三个重要城市.现代滨海城市风貌与山乡绿色风光为互补,是城与乡,海 与山的结合,绿色文明与蓝色文明的交融,主要景区(点)有福州市区,闽江口海洋文化区, 闽侯十八重溪,闽清白云山,南平水口库区等.目前,这条山海合作带已经成为大武夷绿三 角与厦漳泉金三角之间的纽带,随着全省旅游业向横广方面的扩展,这条合作带的作用将更 为重要.
● 闽南山海旅游合作带.以厦漳泉为游客集散和幅射中心,以漳(州)龙(岩)高速
公路为通道,联结闽西山区,构成融蓝色海洋文化,客家传统文化,现代红色文化和商贸文 化等多种文化于一体的旅游产品格局 .闽西山区可作为厦漳泉金三角城市群的后花园和旅 游延伸地,把山海旅游联为一体.在厦门,泉州,漳州,三明,龙岩五市山海旅游协作的基 础上,进一步深化合作,加强联合.其中,南靖县与平和县之间可组合成一条名寺,土楼与 热带雨林相配套的旅游线等.
● \福——莆——宁\旅游合作片.以福州市为游客集散和幅射中心,向北联通宁德, 向南通向莆田,陆上以沿海(高速)公路为通道,将来可以近海游船为海上通道,形成国内 少有的山,海,岛,城一体的旅游区,包含了历史文化,宗教文化,海洋文化,妈祖文化, 畲族文化,民俗文化等多元文化体系.多类自然景观,多种文化类型与省会中心城市的结合 会释放巨大的旅游能量.福州市周边的丰富景观资源使省会城市的公务,商务,文化交流活 动更具吸引力,同时宁德,莆田的丰富景观资源因为邻近省会城市而获得充足的客源.目前 福州市旅游\温而不热\的状况只有借助于与周边地区的合作才能得到改变.宁德旅游业后 进的局面也只有与福州的合作才能迅速起步.
● 闽西旅游合作片.该区以与厦漳泉有高速公路直达的龙岩市为游客集散中心和旅游 幅射中心,包括三明的宁化,清流,龙岩的长汀,连城,上杭和永定,漳州的南靖等市县. 该区以高质量的绿色生态环境为依托,以客家文化为主线,以红色文化为副线,形成了一个 独具特色的旅游区.客家文化的主要载体宁化的石壁村,长汀的石城门,汀江\客家母亲河\永定和南靖的土楼,形态各不相同.上杭的古田会议会址,才溪乡调查纪念馆,长汀的苏维 埃政府旧址,刘少奇居住处,瞿秋白就义处,各有特点,共同组成了红色之旅的景点.因此
各县市之间旅游资源的互补性占主导位置,共同的地域和客源构成了联合的基础.都有土楼 的各县之间应在挖掘各自的客家文化特色,整治土楼环境,完善接待服务设施,搞好经营管 理,提高服务水平上开展交流,学习和竞赛,共同促进客家文化旅游品牌的形成.客家土楼 要成为全省,全国的品牌旅游产品,推向国内外,需要各地区的通力合作,互相学习,互相 促进,共同提高.其中,连成县与永安市之间把冠豸山与桃源洞——鳞隐石林两个国家级风 景名胜区组合成一条旅游线.
2.省际旅游区域合作
● 江浙沪——闽台——粤港澳东南沿海旅游带.福建北靠以江浙沪为核心的长江三角
洲,南邻以粤港澳州为核心的珠江三角洲,毗邻国内两个最大的国内客源产出地和海外游客 集散地,处在粤港澳旅游区与江浙沪两个全国最发达的旅游区之间,与它们既有竞争的一面, 但更有互补与合作的一面.《福建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提出,福建 要进一步成为与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产洲紧密结合的东南沿海经济发展活跃地区.省际间的 旅游区域合作,在战略上主要是与这两大旅游区的合作.在产品与线路设计,市场推广,企 业层次合作,管理部门协调等方面,福建省应把工作重点放在这两个旅游区的合作上,同时 积极推进闽台旅游合作区的进展,最终在中国东南部形成地跨粤港澳,江浙沪与闽台三大各 有特色,互相补充的旅游区的旅游黄金带,福建省又处在这个旅游黄金带的中心区位上. ● 闽浙山海畲族旅游合作带.该合作圈内的著名旅游地有宁德的太姥山国家风景名胜 区,浙江雁荡山国家风景名胜区和楠溪江国家风景名胜区.这三个风景名胜区在山海风光与 畲族风情上有共同之处,可共同构筑以山海风光为依托,以畲族风情的特色旅游合作圈.闽 东旅游区南以福州,北以温州作为自己的主要客源市场,开发山海结合,民俗特色的节假日 观光休闲娱乐产品.该旅游合作圈的发展取决于温(州)福(州)铁路,福鼎——宁德—— 福州高速公路的修建通车.
● 闽浙山水旅游合作带.该合作带内的著名旅游地有:福建武夷山,国家历史文化名
城浙江衢州的孔氏家庙和新发现的龙游石窟.连接两地的交通有205国道.该旅游合作带与 浙西旅游主干线相连接,形成武夷山——衢州——建德——淳安——桐庐——富阳——杭 州,引入长江三角洲客源.
● 闽赣浙名山名城旅游合作带.该合作圈内的著名旅游地有:福建武夷山,江西道教 名山,国家风景名胜区龙虎山和三清山,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瓷都景德镇.连接三地的交通 有鹰厦铁路和320国道.该旅游合作带可通向南昌,九江庐山,引入华中地区客源. ● 闽西赣南红色之旅合作带.该合作带的旅游地有江西瑞金,宁都革命遗址,赣南客
家风情,与闽西共同组成红色文化与客家文化结合的旅游合作圈,向西可通往国家历史文化 名城赣州和革命圣地井冈山.该旅游合作圈的发展有待赣(州)龙(岩)铁路的修建通车. ● 闽粤客家文化旅游合作带.该合作带以\文物由来第一流\郭沫若诗)的历史古
迹(千年古刹灵光寺,千佛塔,文光塔等)和浓郁的客家风情(围屋,围龙屋,堂字楼,五
凤楼,走马楼等)著称,与闽西客家文化旅游区共同组合成一条完整的客家寻根祭祖旅游线: 宁化——清流——长汀——永定——梅州——河源——惠州——深圳——香港.该合作圈由 闽西南的厦门,泉州,漳州,三明和龙岩,粤东的潮州,揭阳,汕头,汕尾和梅州,赣东的
赣州,鹰潭和抚州等13个地级市组成,包括了闽粤赣客家文化的精华景点.该13个地市的 区域经济合作始于1995年,近年来旅游合作的份量越作越大,自1998年起成立旅游局长联 谊会.海内外客家人有1亿多,国内客家人遍布闽,赣,粤,川,桂和海南岛,是汉族的五 大民系之一.联手开发客家文化旅游线具有重要的文化意义和巨大的市场前景. ● 闽粤特区名城合作旅游带.厦门,汕头两个经济特区,泉州,漳州和潮州三个历史 文化名城之间,具有深厚的地缘,血缘,文缘和商缘关系.随着闽南,粤东地区的经济发展 和旅游开发,广州——深圳——汕尾——汕头——厦门高速公路线的开通,闽台旅游合作区 的推进,厦,漳,泉,潮,汕特区名城之间的旅游合作,具有十分明显的资源互补,客源共 享优势.在目前阶段,汕头,潮州与漳州市的诏安,东山等邻近县的旅游合作,主要是居民 节假日休闲娱乐方面的来往,将使双方共同受益.
六,旅游城市建设规划
城市是旅游者的产出地和集散地和旅游经济的幅射中心,同时也是旅游管理和旅游服 务的接待中心,更是建成旅游强省的支柱.福建省要实现建成旅游强省的目标,必须高度重
视旅游城市的建设,把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建设一批旅游强市作为战略性工作来抓. (一)旅游城市建设目标
1.确定旅游城市的基本条件
福建省有9个地(省)级市,68个县(市),其中22个设市,46个设县(包括金门县). 这些行政区域若要发展成为旅游城市必须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 旅游资源丰富,特色鲜明,具有较大的市场开发价值. ● 位于或毗邻主要交通干线,有较好的可进入性.
● 旅游接待设施较完备,能成批接待海外或国内旅游团队和散客. ● 旅游行业管理机构健全,对旅游业实行全行业管理.
● 旅游业可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已经或有条件发展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 2.建成旅游强市标准
旅游城市并非就是旅游强市.旅游强市是城市旅游经济的总量与效益,旅游服务的硬 件与软件,经营管理的机制与水平,旅游吸引力与竞争力的综合体现.旅游强市的基本标准 是:
● 全市的主要旅游资源得到全面,科学开发,形成一批在省内外,国内外具有较强吸 引力的品牌旅游产品,成为全省的旅游热点地区.
● 全市的旅游总体形象鲜明,在省内外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在国内外具有较大的影响 力.
● 全市接待境内外游客达到较大的规模,地级市接待境内外游客的总人数应超过全省 总接待数的10%以上,县级市接待境内外游客的总人数应超过全省总接待数的3%以上. ● 全市旅游经济形成相当规模,旅游业总产出达到本地国内生产总值的5%以上,成为 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或支柱产业,对全市国民经济产生较大的牵引带动作用. ● 全市形成一批接待设施完善,经营管理先进,服务水平高,经济效益好的骨干企业 和名牌企业,景区(点).
● 全市形成一支职业道德好,文化水平高,服务技能高的旅游从业队伍,旅游行业成
为全市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窗口,全市旅游从业人员数量占本地就业人员总量的比例达到全 省平均水平.
● 全市建立起权威的旅游产业决策,协调领导机构,建立起法制完备,运作规范,有 序竞争的市场秩序,形成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社会支持,企业经营的良性发展机制. ● 进入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行列.以国家旅游局1999年9月发布的《中国优秀旅游城 市检查标准》(修订本)为标准,争取达到优秀旅游城市的要求. 3.旅游城市建设目标和措施
结合规划期内福建省可能达到的城市化水平,编制组制定了全省未来20年的旅游城市 建设目标:厦门市,武夷山市,福州市,泉州市和永安市已进入首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之列. 在\十五\期间,争取全省1/3左右的城市进入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行列;到2015年,2/3
的旅游城市进入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行列,使之成为建成旅游强省的支柱;到2020年,全省 拥有40个左右的地(或县)级市进入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行列,其中约1/2建成与国际接轨 的旅游城市.为达到上述目标,应采取以下措施:
● 旅游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具有明确的产业定位,且为了实现旅游产业发展的目标要制 定明确的产业政策和建立相应的组织机构.
● 制定城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并严格按规划实施.城市经济发展,文化设施,市政建 设和环境保护,都要考虑到旅游业发展的需要,并与之相结合.
● 城市建设做到传统文化与时代气息相融合,建设具有地方特色的城市标志性景观, 营造浓郁的旅游氛围,形成独特,鲜明,富于个性化的城市形象,把整个城市作为一个旅游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福建省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2001-2020年)(3)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