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中国古代语言学史讲义,12,3,7 - 图文(8)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19-01-03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也称《急就章》。作者史游,生卒年和生平不详,为汉元帝黄门令。精字学,工书法。作《急就章》一篇。“急就”,就是速成的意思。秦汉时的识字教材到现在完整地保留下来的只有该书,是现存最早的识字课本,下文作专门介绍。 4、《元尚篇》

作者李长,汉成帝时为将作大匠。其余未知。 5、《训纂篇》

作者扬雄。此书和《凡将篇》一样,也是无一字重复。自《仓颉篇》到《训纂篇》,字数增加到五千三百四十字。 6、《滂喜篇》

此书变成于东汉和帝时期,作者为贾鲂。自此而后,到了晋代,又有新“三仓”之说。即以《仓颉篇》为上篇,《训纂篇》为中篇,《滂喜篇》为下篇,合称“三仓”。 东汉时期的识字教材,尚有班固的《太甲篇》、《在昔篇》,蔡邕的《圣皇篇》、《黄初篇》、《吴章篇》、《女史篇》等。但影响都不如贾鲂的《滂喜篇》。

总的来看,秦汉蒙学教材,基本上都是字书,以提供标准字体为主,兼作识字教材,均在不同程度上用于儿童教育。但这些字书基本上都佚失了。唯独《急就篇》流传最广,据顾炎武考证:“汉魏以后,童子皆读史游《急就篇》。”则知《急就篇》一直是当时的主流识字教材。 【现存最早的识字课本《急就篇》】

秦汉时的识字教材到现在完整地保留下来的只有《急就篇》,也是现存最早的识字课本。全书共二千零一十六字。 1、编书的目的和宗旨:

急就奇觚与众异,罗列诸物名姓字,分别部居不杂厕,用日约少诚快意,勉力务

36

之必有喜。

“急就”,就是速成的意思。“觚”是学习识字用的木板。“奇觚”是“奇好之觚。”第一句句意:这本速成的奇妙的识字课本,与众不同。第二、三句说这本书的体例是按姓名、诸物等分类编排的。第四句中的“约”即少也。“用日约少”就是指所费的时间不多,也就是“速成”的意思。说明他编的这本《急就篇》是一本识字课本,只要好好学习则“必有喜”。 2、编写体例:

《急就篇》把一些事物相近的字,分类编写在一起,并且押韵,便于记忆。它分为三部分:

一是“姓氏名字”,有400多字,列举一百三十二个姓,每个姓下加二个字,若为复姓则加一个字,成为三字句。如:

宋延年,郑子方。卫益寿,史步昌。周千秋,赵孺卿。??

姓氏叙述完毕,则以“姓名讫,请言物”过渡,进入下一部分,列举事物名称。 二是“服器百物”,有1100多字。此一部分由三字一句变为七字一句,句句押韵,依次叙述锦绣、饮食、衣服、臣民、器物、虫鱼、服饰、音乐、形体、兵器、车马、宫室、植物、动物、疾病、丧葬等,这样就让儿童们学会了许多事物的名称。如兵器名称:

矛鋋镶盾刃刀钩,鈒戟铍镕剑镡鍭,弓弩箭矢铠兜鉾,铁锤檛杖棁柲杸。 ——鋋:chán,铁柄小矛。镶:古兵器之一,刃向外,用于推人。钩:古兵器之

37

一,刃向内,用于钩人。鈒:sà,短矛。铍:pí,大刀。镕:大矛。镡:xín,剑柄末端的突起部分。鍭:h?u,剑口。兜鉾:m?u,又作“兜鍪”,头盔。檛:zhuü,大棍。棁:tuō,小棍。柲:bí,竹棍之一种。杸:shū,又作“殳”,长竹棍。

这些名称皆七字一句,句句押韵。事物名号是本书的主要部分,完毕后,以“诸物尽讫五官出”过渡,进入下一部分。

三是“五官方面”,440多字。所谓“五官”,是指司徒、司马、司空、司士、司寇。本篇五官,等于说百官。所以会叙述一些官职名号以及跟吏治有关的事情。 最后全书以四字句(最末一句为七字句)歌颂汉代的盛世而结束:

汉地广大,无不容纳。万方来朝,臣妾使令。边境无事,中国安宁。百姓承德,阴阳和平。风雨时节,莫不滋荣。灾蝗不起,五谷孰(熟)成。贤圣并进,博士先生。长乐无极老复丁。

3、从语文教育的角度看,《急就篇》具有以下特点: (1)集中识字

古代学童在初入学的一年多时间里,要集中识字2000左右。而此书2144字,正好符合当时教学的需要。学童学完这本书,掌握近两千字,对于生活和以后进一步学习是很有好处的。 (2)整齐押韵

用三字、四字、七字句,句式整齐而又不呆板。三字、四字句隔句押韵,七字句每句押韵。这样的句式整齐而押韵,读起来朗朗上口,符合儿童的心理。 (3)注重实用

38

《急就篇》的字都是《仓颉篇》中的“正字”(所谓“正字”就是常用字)。 (4)知识面宽

全书都是实词,把当时各种知识的有用词汇都收集进来。真可谓是一本日常应用小百科全书。 (5)进行思想教育

这本教材主要是让学童识字认字,但也没有忽视思想教育,把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和谐地统一起来。如有提倡勤俭节约的,鼓励努力学习的,不要触犯刑律的,不要贪污的等等。

(6)读写结合

这本书恰当地把读和写结合起来,提高了学习效率。它既是识字教材又是写字教材,读什么就写什么,因而读和写紧密结合,成为本书的显著特点。 4、《急就篇》影响

《急就篇》的上述特点,对后代童蒙教材和国外的童蒙教材都有很大影响。顾炎武说:“汉魏以后,童子皆读史游《急就篇》。”唐宋以后盛行的《千字文》、《三字经》、《百家姓》以及各种杂字,都受它的影响。一直到唐代它都还是主要的识字教材。该书成书后就开始向国外传播,到了东汉尤为盛行。如日本的《官话急就篇》就是借用这本识字课本的名称,体例也相近。作为一种儿童读物,使用时间竟达六百多年,这种现象在世界教育史上是罕见的。 (三)识字与仕途相联系

汉代对识字教育的重视不只体现在编写儿童识字读本,统治者还将认字的多少及正确程度与仕途结合在一起。以识字作为取士的原则。据《汉书·艺文志》和《说文解字·序》,汉代法令规定:学童在十七岁以上,要经过考试,能“讽籀书”九千个字才可以担任官职。又试以“八体”(八种书体。 秦代统一文字,废除不符合秦

39

文的六国文字,定书体为大篆、小篆、刻符、虫书、摹印、署书、殳书、隶书八种,谓之?八体?)优良者可以做尚书史。吏民上书皇帝,写错了字,会被揭发判罪。正确的识字、用字,由于和仕途密切相关,因此,儿童识字读本就非常受重视。比如,《汉书·扬雄传赞》里面就说:扬雄“以为经莫大于《易》,故作《太玄》;传莫大于《论语》,作《法言》;史篇莫善于《仓颉》,作《训纂》。”扬雄把《训纂(篇)》与《太玄》(相当于《易》)、《法言》(相当于《论语》)等同看待,正反映出当时人重视识字教育的普遍心态。

二、训诂汇编:《尔雅》——中国古代第一部训诂学专著

两汉是训诂的兴起时期。训诂学家和训诂书籍不断涌现。训诂学书籍有两种: 【一种是传注】如毛亨《毛诗诂训传》即对《诗经》进行系统的训诂工作。举凡汉代人所谓的“五经”,都有传注。据《汉书·艺文志》,除《毛诗诂训传》外,《诗经》尚有鲁、齐、韩三家(即鲁人申培、齐人辕固、燕人韩婴三家之《诗》),皆各有传、故——如“鲁诗”有《鲁故》、《鲁说》,“鲁诗”有齐后氏、孙氏之《故》、《传》,“韩诗”有《韩故》、《韩内传》、《韩外传》、《韩说》等。《尚书》有欧阳、大小夏侯几家,各家亦有《章句》(如欧阳《章句》、大小夏侯《章句》),《解故》(如大小夏侯《解故》)等,又有汉代孔安国之传。《周易》有施氏、孟氏、梁丘氏三家,三家亦有章句。《春秋》有左氏、谷梁氏、公羊氏、邹氏、夹氏等多家,家各有传(如《左氏传》、《谷梁传》、《公羊传》等)。除经书外,子书亦有汉人之注。如赵岐、高诱都有《孟子》注,高诱、许慎都有《淮南子》注(许慎注称《淮南鸿烈解诂》),高诱有《吕氏春秋》注。史书亦有汉人之注,如高诱有《战国策》注,服虔、应劭皆有《汉书》注。集部书如《楚辞》,亦有王逸之注。换言之,在汉代,注经之风昌盛,波及到了子、史、集三部之书。

40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中国古代语言学史讲义,12,3,7 - 图文(8)在线全文阅读。

中国古代语言学史讲义,12,3,7 - 图文(8).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7cn.com.cn/wenku/zonghe/402163.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08-2022 免费范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 邮箱:tiandhx2@hotmail.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8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