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 异养型,需氧型 D. 异养型,厌氧型
37.下列哪项不是生物共同进化的事例( ) A. 某种兰花有专门为它传粉的蛾
B. 光合生物出现后,为好氧生物的出现创造了条件 C. 猎豹捕食斑马
D. 草原上狼的灭绝造成羊群的数量激增?
38.生物的共同进化,可以从哪些方面表现出来( )
①同种生物之间 ②不同种生物之间 ③生物与环境之间 ④亲代与子代之间. A. ①③ B. ②④ C. ②③ D. ①④
39.有关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比较中,错误的是( ) A. 后者以种群为研究对象
B. 两者都认为生物的变异是自然选择的基础 C. 两者都认为突变和基因重组是变异的重要 D. 前者认为遗传是获得性的
40.如图表示长期使用一种农药后,害虫种群密度的变化情况,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 a点种群中存在很多种变异类型,这是变异不定向的原因 B. a→b的变化是生物与无机环境斗争的结果 C. b→c是抗药性逐代积累的结果
D. 农药对害虫的抗药性变异进行定向选择,使害虫产生了抗药性
41.18世纪在某山谷发现趾间有蹼和无蹼的两种老鼠,1900年由于筑坝,使此山谷成为沼泽.现在人们发现,山谷中绝大多数老鼠有蹼,偶尔才能找到一只没有蹼的老鼠.下列四种解释中正确的是( )
A. 山谷环境的改变,使无蹼向有蹼方向变异 B. 有蹼鼠对沼泽环境适应性强,成活率提高 C. 老鼠的有蹼性状主要由环境控制
D. 蹼有利于在沼泽中活动,使无蹼鼠长出了蹼
42.自然选择直接作用于生物的( ) A. 基因型 B. 表现型
C. 不利变异的基因 D. 肽链的结构
43.下列哪种生物不是经自然选择而形成的( ) A. 纯种长毛垂耳狗
B. 因工业污染而发生黑化的某种蛾 C. 对抗生素有抗性的某些细菌
D. 头发里经DDT处理后仍存活下来的变种虱子
44.农业生产中长期使用某种杀虫剂后,害虫的抗药性增强,杀虫效果下降.原因是( ) A. 杀虫剂诱发了害虫抗药性基因的产生
B. 杀虫剂对害虫具有选择作用,使抗药性害虫的数量增加 C. 杀虫剂能诱导害虫分解药物的基因大量表达
D. 抗药性强的害虫所产生的后代都具有很强的抗药性
45.某一个种群中某种可遗传的变异性状出现的频率增加,这很可能( ) A. 那个性状对环境有很大的适应性
B. 该种群的全体成员都是那个性状的纯合子 C. 那个变异性状是由环境条件引起的 D. 控制那个性状的基因是隐性的
46.长期以来人们只注重水稻培育品种的产量及质量,却忽略野生品种的保存.近年来有学者的实验结果发现,受到某些细菌感染的野生品种水稻有40%的存活率,而人工培育的水稻遭受感染后则全数死亡.下列与之相关的叙述中,合理的一项是( ) A. 人工培育的水稻品种缺乏遗传变异 B. 野生品种的水稻有较高的物种多样性 C. 野生品种的水稻对病毒具有较强的适应力 D. 野生品种灭绝会降低水稻的基因多样性
47.如图是物种形成的一种模式.物种a因为地理障碍分隔为两个种群a1和a2,经过漫长的进化,分别形成新物种b和C.在此进程中的某一时刻,a,种群的部分群体越过障碍外迁与a:同域分布,向d方向进化.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b和d存在地理隔离,所以一定存在生殖隔离 B. C和d不存在地理隔离,却可能存在生殖隔离
C. a1中的外迁群体与当时留居群体的基因频率相同,则b和d是同一物种 D. a1中的外迁群体与当时a2种群的基因频率不同,则c和d是不同物种
48.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是生物进化的结果,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体现了个体水平、生态系统水平上的多样性 B. 内容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种群多样性 C. 研究历程主要依据进化理论的构建
D. 生物多样性形成是生物由低等到高等进化的必然结果
49.某小岛上原有果蝇20000只,其中基因型VV、Vv和vv的果蝇分别占15%、55%和30%.若此时从岛外入侵了2 000只基因型为VV的果蝇,且所有果蝇均随机交配,则F1代中V的基因频率约是( )
A. 43% B. 48% C. 52% D. 57%
50.某工厂有男女职工各200名,对他们进行调查时发现,女性色盲基因的携带者有15人,患者5人,男性患者11人.那么这个群体中色盲基因的频率是( ) A. 8% B. 6% C. 7% D. 10%
二、解答题(共5小题,满分50分) 51.(10分)(2015春?松原校级期末)某植物块根的颜色由两对自由组合的基因共同决定.只要基因R存在,块根必为红色,rrYY或rrYy为黄色,rryy为白色;在基因M存在时果实为复果型,mm为单果型.现要获得白色块根、单果型的三倍体种子.
请写出以二倍体黄色块根、复果型(rrYyMm)植株为原始材料,用杂交育种的方法得到白色块根、单果型三倍体种子的主要步骤. . 52.(10分)(2015春?松原校级期末)利用遗传变异的原理培育作物新品种,在现代农业生产上得到广泛应用.请回答下面的问题:
(1)水稻的大穗(A)对小穗(a)为显性.基因型为Aa的水稻自交,子一代中,基因型为 的个体表现出小穗,应淘汰;基因型为 的个体表现出大穗,需进一步自交和选育.
(2)水稻的晚熟(B)对早熟(b)为显性,请回答利用现有纯合水稻品种,通过杂交育种方法培育纯合大穗早熟水稻新品种的问题. 培育纯合大穗早熟水稻新品种,选择的亲本基因型分别是 和 .两亲本杂交的目的是 . 53.(10分)(2015春?松原校级期末)青霉素是一种抗菌素.几十年来,由于反复使用,致使某些细菌对青霉素的抗性越来越强.请回答:
(1)青霉素使用之前,细菌对青霉素的抗性存在着 .患者使用青霉素后,体内绝大多数细菌被杀死,这叫做 ;极少数抗药性强的细菌活了下来并繁殖后代,这叫做 .青霉素的使用对细菌起了 ,这种作用是通过细菌与青霉素之间的 实现的.由于青霉素的反复使用,就会使抗药性状逐代 并加强.从这个过程可以看出,虽然生物的 是不定向的,但 在很大程度上是定向的.
(2)自然选择是把自然界中早已存在的 变异选择出来,并使之逐代积累、加强,最终形成生物新品种.
(3)上述过程表明自然选择是一个 的过程. 54.(10分)(2015春?松原校级期末)用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解释狼的凶狠、善跑、狡猾、贪婪的进化过程.
(1)狼的种群中存在着不同个体,如跑得慢一些、跑得快一些、狡猾机灵些、行动呆板迟钝些,这些变异是 的.
(2)随着环境的变化,食物的稀少,凶狠、善跑、贪婪的个体容易得到食物,能够生存和繁殖,这样,环境和食物对狼起了 作用,而这种作用是 的.
(3)狼的凶狠、善跑、狡猾、贪婪性的增强,是通过狼与种内、种间以及环境条件的 来实现的,因而它能适应环境,这就是 . 55.(10分)(2015春?松原校级期末)如图表示几种哺乳动物的起源情况,据图回答问题. (1)图示表明,现存的各类哺乳动物具有共同的 .
(2)原始的哺乳动物(A)能进化成各种不同的哺乳动物,从内在原因看是由于 ,从外部原因看是因为 .
(3)本图解可以很好地体现生物界的 性和 性.
(4)如果改变上述动物的生活环境, 的动物就能在新的环境中生存下来,而 的个体则被淘汰.
2014-2015学年吉林省松原市扶余一中高一(下)期末生物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染色体组、单倍体和二倍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一个染色体组不含同源染色体
B. 由受精卵发育成的,体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个体叫二倍体 C. 单倍体生物体细胞中不一定含有一个染色体组
D. 人工诱导多倍体的唯一方法是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
考点: 染色体组的概念、单倍体、二倍体、多倍体.
分析: 1.染色体组:细胞中的一组非同源染色体,它们在形态和功能上各不相同,携带着控制生物生长发育的全部遗传信息.
2.二倍体:由受精卵发育而成,体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包括几乎全部动物和过半数的高等植物,如人、果蝇、玉米等.
3、单倍体由配子发育而来,体细胞中含有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目的个体.如果某个体由本物种的配子不经受精直接发育而成,则不管它有多少染色体组都叫“单倍体”. 解答: 解:A、一个染色体组不含同源染色体,A正确;
B、由受精卵发育成的,体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个体叫二倍体,B正确;
C、由配子发育而来的个体称为单倍体,单倍体不一定含有一个染色体组,如四倍体的单倍体含有2个染色体组,C正确;
D、人工诱导多倍体可以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也可以用低温诱导处理,D错误.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染色体组、单倍体、二倍体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对生物学问题作出准确的判断.
2.如图表示无子西瓜的培育过程:
根据图解,结合你学过的生物学知识,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秋水仙素处理二倍体西瓜幼苗的茎尖,主要是抑制有丝分裂前期纺锤体的形成 B. 四倍体植株所结的西瓜,果皮细胞内含有4个染色体组 C. 无子西瓜既没有种皮,也没有胚
D. 四倍体西瓜的根细胞中含有2个染色体组
考点: 染色体数目的变异.
分析: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示表示无子西瓜的培育过程,首先用秋水仙素(抑制纺锤体的形成)处理二倍体西瓜的幼苗,获得四倍体植株;用该四倍体西瓜和二倍体进行杂交得到三倍体西瓜;三倍体西瓜结的种子再种植即可获得三倍体无籽西瓜.
解答: 解:A、秋水仙素的作用是抑制有丝分裂前期纺锤体的形成,使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加倍,A正确;
B、四倍体植株所结的西瓜,果皮由子房壁发育而成,所以细胞内含有4个染色体组,B正确;
C、无子西瓜的珠被发育成种皮,但没有形成受精卵,所以没有胚,C错误;
D、由于培育过程中,用秋水仙素处理二倍体西瓜的幼苗茎尖,所以根细胞的有丝分裂没有受到影响,其细胞中仍含有2个染色体组,D正确.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染色体组的概念、物种的概念、生物变异的应用和植株组织培养技术的应用,要求考生识记染色体组和物质的概念,熟记秋水仙素的作用原理,能正确区分两个生物是否为同一物种;掌握生物变异在育种上的应用和植物组织培养的应用.
3.下列变异中,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的是( )
A. 果蝇第Ⅱ号染色体上的片段与Ⅲ号染色体上的片段发生交换 B. 整个染色体组成倍增加或减少 C. 高茎豌豆因缺水缺肥而生长矮小
D. 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交叉互换
考点: 染色体结构变异的基本类型.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2014-2015学年吉林省松原市扶余一中高一(下)期末生物试卷(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