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自学西方政治制度复习大纲详细资料(2)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18-12-22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2)局限性:第一,它通过权力运用分散性与多样性,向不同的资产阶级利益集团和政治党派提供争得部分权力的可能性。第二,它是调节资产阶级内部矛盾,规范约束资产政治竞争的政治平衡器。因此,从本质上讲,分权只是资产阶级内部这一集团与那一集团之间的权力分配,而不是资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以外的阶级之间对国家权力的分享。

第五节:人权原则

一、人权与人权思想的提出

1、“天赋人权论”所揭示的人民权利主要包括生命权、自由权、财产权和反抗权。 2、自然权利:是人们根据自然法而享有的生命权、自由权、财产权。 3、近代人权的主要内容和来源是自然权利。

4、继格劳修斯之后,英国的霍布斯、洛克系统阐述了自然权利理论,自然权利理论成为近代自然法理论的核心概念 5、霍布斯说自然权利的首要基础就是:每个人都尽其可能地保护他的生命。霍布斯把自然法看做是捍卫生命权的法则,保障生命便成为衡量人的一切行为的善恶标准。 二、人权在西方国家的确立

1、英国不成文宪法中的人权原则主要体现在《大宪章》、《权利请愿书》、《权利法案》中。

2、人身保护令:是指在普通法下由法官所签发的手令,命令将被拘押之人交送至法庭,以决定该人的拘押是否合法。人身保护令出自《人身保护法》。

第三章 西方国家的选举制度 西方民主政治的三大支柱是议会制度、政党制度、选举制度。

第一节:西方选举制度的产生和发展

一、选举制度的产生

1、选举:是一种具有公认规则的程序形式,人们据此而从所有的人或一些人中选择一个人或若干人担任一定职务。在现代西方国家,选举是指享有政治权利的本国公民按照事先规定的程序和方法,选择和推举国家公职人员的活动,是公民政治参与的主要形式。

2、选举制度是选举产生国家各级代表机关的代表和国家公职人员所遵循的一系列原则与制度的总称。选举制度主要包括选举原则,组织与程序等,通常由宪法和选举法规定。

3、选举是西方国家的政党参与、取得和保持政权的唯一合法手段和实现本党政治目标的唯一途径。 4、在古希腊的雅典,惟一需要依据当选者的才能进行选举的职位是十将军。

5、人类社会选举制度的萌芽,也是一种古代自然形成的民主制指的是原始公社的选举。 6、法国1302年召开第一次三级会议,规定了通过乡和市镇两级选举产生的是市民等级。 共同构成西方资本主义民主政治的三大支柱是选举制度、议会制度、政党制度。 7、1787年制宪会议通过的联邦宪法规定,美国总统由每个州委派的选举人选举产生。 二、普选制的确立:

1、普选权:是指一国公民不论其性别、种族、出身背景、财产状况、宗教信仰、教育程度等,一律享有平等的选举权。建立在普选权基础上的选举制度就是普选制,是公民普遍、平等地参加选举国家代表机关和其他公职人员的制度。是现代选举制度成熟的标志。普选制体现了主权在民的原则。 2英国普选制的确立:

(1)1832年对合格选民实行延续至今的登记制度,改革后新增选民为城市工业资产阶级。妇女的地位得到社会普遍承认是在一战后。

(2)标志着普选制在英国趋于成熟的是人民代表制法。 3、美国普选制确立:

(1)1810年,成为美国第一个州把财产与选举权分离的是马里兰州。成为授予妇女选举权第一州的是怀俄明州。 (2)美国基本上实现白人成年男子的普选权是在1860年。在美国,曾为放宽对白人选举的限制而制定了祖父条款。 美国普选制最大的问题是种族歧视。以人头税、文化测验、祖父条约、白人预选会来限制黑人的选举权。

(3)1920年,美国妇女终于取得了与男子同等的选举权。美国黑人在法律上获得普遍的选举权是在1970年。 4、法国普选制的确立:

(1)1795年宪法恢复了关于积极公民的制度。1848年宪法规定,议员选举是直接的、普遍的、以秘密投票方式进行,1944年使妇女获得选举权。1974年将选举权的年龄降到18岁,法国普选制成熟。 三、西方选举制度的意义: 现代民主政治的基石是选举制度

(1)选举是实现人民主权和代议制民主的主要途径。民主制有直接民主和间接民主两种方式。 (2)选举是政治合法性的基本来源。 (3)选举是民众政治参与和政治社会化的重要形式。

第二节、西方选举制度的原则:

一、普遍原则:

1、理论基础是启蒙思想家倡导的天赋人权和主权在民学说,是人民主权的宪法基本原则在选举制中的体现。 二、平等原则:是普选权的具体化

1、平等原则要求一人一票、每票等值,即要求每个选民在一次选举中只有一个投票权,而且每张选票的效力相等。 2、西方不平等选举有复票制和差别代表(不按平均人口划分选区)。 三、自由投票原则:

1、指选民不受他人强制,根据个人的自由意志表达选举意愿。多表现为秘密投票或无记名投票,首创于澳大利亚。 2、自由选举的前提和基本保障是秘密选举。 四、选举公开原则:

1、指选举规则、候选人、选举经过和选举结果都要向全体公民公开。包括:(1)候选人情况公开。 (2)选举过程公开。 (3)候选人能够公开表达自己的见解和主张。(4)公布竞选资金的来源与使用情况。

第三节、选民、候选人和选区划分

一、选民资格:

1、选民:指依照一国宪法或选举法的规定,享有选举权的公民。必须具备实质要件和形式要件。 2、实质要件:分为积极要件和消极要件。

(1)积极要件:①国籍条件,本国公民;②年龄限制大部分国家为18岁,日本20岁,意大利和比利时为21岁; ③居住期限 。美国许多州还规定选民必须遵守秩序,品行端正、忠实可靠。

(2)消极要件:①不能患有精神病或其他无法正确表达意识的疾病;间歇性精神病在清醒时享有选举权。 ②不能被剥夺政治权利。

3、 形式要件:选民登记。是确认选举权并保障其合法有效行使的重要前提。 二、候选人资格:

1、国籍资格:本国公民,美国还规定必须为美国原始国籍,即必须出生在美国的公民。

2、年龄资格:一般高于选民年龄资格,美国总统候选人的年龄资格为35岁,德国、法国为40岁,意大利为50岁。 3、居住资格:必须在特定的选区内居住。

4、职业限制:从事某些职业不得竞选议员或其他公职,主要是为了确保选举过程的政治中立性和分权制衡原则。 5、文化教育资格:必须有读写能力等。

6、选举保证金:候选人必须交纳一定的选举保证金,如果选举时该候选所得选票达不到一定比例则保证金予以没收 三、选区划分:

1、关于选举单位划分方式的设想主要有地域代表制和职业代表制。以职业代表制划分选举单位的国家是爱尔兰。地域代表制中的选区类型的划分方式主要有按现存的行政区域进行划分和按人口数目进行划分两种。多为地域。 2、选区划分的基本原则:

(1)一人一票的原则。(2)根据人口的变更不断改划选区的原则。(3)按照行政区划划分选区。

3、选区划分的类型:分为小选区和大选区。小选区指单名制选区,即每个选区只能选出一名议员或代表,美国国会、英国下议院和法国国民议会的选举都采用小选区,获得相对多数选票者当选。大选区采用比例代表制。 4、选举地理学:影响选区划分的包括人口数量、地理、行政边界、历史文化传统和政治派别斗争等。

第四节、选举的过程和程序:

一、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

1、法国的总统是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而参议院是由间接选举产生;美国的总统是间接选举产生,参议院是直接选举产生。间接选举就是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的选举人组成的选举团体选举产生。 二、候选人提名: 1、提名权。

2、提名竞选——预选。公职候选人提名方式分为:

(1)集权型:指候选人的题名是由政党的中央机构或领袖决定,采取这种提名方式的典型国家是以色列。 (2)分权型:指公职候选人的提名基本上由选区的党组织决定,英国最为典型。

3、美国的总统预选:美国联邦和各州选举中都广泛采用党内竞选的方式提名公职候选人,并且在预选中由两党选民直接投票产生候选人。 三、竞选:

1、竞选机构:(1)由竞选咨询专家组成的竞选班子。(2)由候选人的亲信、学者和实业家组成的政策顾问班子。 (3)由志愿人员组成的秘书班子。(4)由党的各级贵干分子和志愿人员组成的竞选组织网。

2、竞选资金:指竞选者个人或通过向支持他的政党和利益集团筹措而筹集的用于竞选开支的经费。包括以下几方面:(1)个人捐款;(2)社会团体的捐助;(3)政党募集;(4)候选人本人及其家族资产;(5)政府资助。 3、竞选方式:(1)竞选旅行与演说;(2)充分利用传统媒体进行宣传;(3)网络竞选;(4)民意测验。 四、选票统计:

1、多数代表制:指一个选区应选出的议员名额,为该选区内得票最多的政党或个人完全占有。可以在小选区中以候选人个人的形式采用,也可以以候选人名单的形式在大选区采用。

(1)相对多数代表制:即由获得一个选区内最多选票的候选人当选。英国、加拉大、印度、新西兰等国家的下议院议员选举、美国国会两院及总统选举人的选举都采用相对多数制。缺点是:造成选举结果不能充分代表民意,无须超过半数,对小党派不利,大党和小党所获得席位与所得选票比例存在严重反差。

(2)绝对多数代表制:指候选人或政党必须获得全部选票的过半数才能当选。在多伦次的投票中采用:①淘汰制;②集中制;③转让选择投票。

2、比例代表制:各政党按照自己所得选票占选票总数的比例分配席位。只适用于大选区,最早出现于丹麦议会选举 比例代表制的国家实行时一般都规定了最低的比例控制线。

(1)黑尔基数法 Q为当选基数=X/Y即选票总数/选区应选出的议员数,各政党所得议员席数=所得选票/当选基数 (2)顿特公式

比例代表制的优点:直接的反映各大政党的力量对比,为小党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空间,保证了选民投票的平等性。 4、 混合代表制:德国联邦议院和日本国会采用。

第五节、选举的保障:

一、选举监督:

1、选举监督的主体包括:选举组织机构、专门的选举监督机构、选民、社会组织、大众传媒。 选举组织机构一般都是独立于政府行政权力之外的中立机构。设置专门机构对选举监督的典型是法国。

2、选举监督的内容:(1)对竞选资金的监督;(2)对竞选行为监督;(3)对选民行为和选举工作人员行为的监督 二、竞选资金的控制:

1、规范竞选资金来源和确定捐款限额;2、公布竞选费用;3、规定竞选资金的最高额度;4、实行政府资助制度。 三、选举诉讼:确保选举能够充分体现选民的意志,须建立解决选举纠纷的制度为选举诉讼制度。选举诉讼指为解决因选举而发生的各种纠纷的法律方式的总称。选举纠纷是选举诉讼存在的意义和前提。

1、选举诉讼的分类:(1)选举人资格诉讼;(2)选举效力诉讼;(3)当选诉讼。当选诉讼的原告只能是未当选的候选人,选民不能成为原告。引起的情况为:决定当选的机构违法,选票计算违法,当选人的资格认定违法。 2、选举诉讼的管辖机构:(1)代议机关; (2)普通法院; (3)宪法委员会或宪法法院;(4)选举委员会或选举法院等专设机关。

第四章 西方国家的政党与利益集团

第一节、西方现代政党的产生:

一、政党的概念:现代政党是阶级和阶级斗争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是一定阶级、阶层或集团的活动分子,基于共同的意志,为了共同的利益,采取共同的行动,以期取得或维持政权,或影响国家机器的运作而建立起来的政治组织。现代政党区别于其他社会政治组织的最重要的特征是现代政党具有明确的政治目标。

1、政党的特征:(1)政党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2)政党拥有明确的政治纲领—通常规定了政党的政治目标、任务和政策,反映了政党的政治要求和战略策略。(3)政党都有明确的政治目标—是为了夺取或维持政权。 (4)政党有相应的组织系统和领导机构。(5)政党有一定的纪律约束。

2、政党的政治目标具体表现为政党如何在选举中获胜,如何控制议会的多数,如何实现控制政府并争取连续执政。 二、现代政党的起源:

1、现代意义上的政党最早出现在英国。

2、资产阶级政党产生的两种形式:(1)议会内起源的政党,由议会中不同派别发展成。(2)议会外起源的政党。 3、政党发展起来的因素:(1)经济因素—政党是西方国家从自给自足的农业经济发展到工业经济的产物。 (2)政治因素—是西方国家代议民主制发展的结果。(3)思想因素—是西方国家民主政治思想发展的现实体现。 三、现代政党的形成和发展: 1、西方政党发展的三个阶段:

(1)公开排斥阶段—把政党看做是政治生活中的有害之物。(2)默认阶段—在实践中,政党随着民主政治的发展不断壮大。(3)法律承认阶段—在选举中规定了政党参选的提名程序。 2、议会内起源的政党—英、美、法:

(1)英国形成了保守党和工党轮流执政的政党政治格局。(2)美国形成了共和党和民主党两大政党。(3)法国多党制3、议会外起源的政党—德、意、日、西:

(1)德国形成两个半政党,右翼的基督教民主联盟和左翼的社会民主党为主体,分别吸收其他小党组成政党联盟轮流执政的政党体制。(2)日本政党呈现出向两党制转变的趋势。 四、现代西方国家政党的分类:

1、以阶级属性和阶级基础分类:资产阶级政党、无产阶级政党。

2、根据政党和现行国家体制的关系及其在体制中的作用分为:(1)体制内政党。(2)体制外政党。 3、以政党的政治主张和政治倾向划分:左翼、右翼、中间政党。

4、从政党的意识形态划分:资本主义政党、社会民主主义政党、共产主义政党、民族主义政党。 5、以政党与政权的关系划分:执政党、反对党(在野党)。 6、以政党的活动范围划分:地方党、民族党、国家党。 7、以政党的组织体制划分:组织严密型政党、组织松散型政党。

第二节、西方政党的功能:5方面

一、利益的表达—是选民可以用来表达、满足和促进自己利益的重要渠道。

二、利益的聚合

三、组织选举—政党的目的是要掌握国家政权,维护本阶级的利益。政党获得政权主要通过赢得选举,操纵议会,控制政府三个环节。为了赢得选举需要做(1)制定和提出竞选纲领。(2)挑选和提出候选人。(3)利用大众传媒,开动宣传机器。(4)筹集竞选经费,大搞金元政治。(5)操纵制定选举规则。 四、政治录用

五、政治社会化—通过政党的政治宣传和政治教育,实现政治社会化。政治社会化是指人们通过社会政治生活或政治行动,逐步学习政治知识和技能,塑造和改变自己的政治心理和政治意识的过程。人们的政治社会化水平将直接影响该政党的稳定和巩固,甚至是影响国家政权的安定。

第三节、西方国家的政党政治及其运行: 一、西方国家政党政治的含义和特点:

1、政党政治指西方国家的政党围绕国家政权所进行的活动。狭义的政党政治指政党执掌政权的活动,广义指政党为取得、运用和维护国家政权所进行的活动。

2、政党政治的特点:(1)表达和聚合本阶级的利益要求和政治意识。(2)是发生在不同政党之间的政治,表现为不同政党在争夺对国家权力控制的过程中形成的关系。(3)以夺取和执掌政权为目标。(4)政党政治反映了社会政治,反映了社会各阶级、阶层及其其他各种社会力量之间的斗争、联合和博弈。(5)政党政治主导国家政治。 二、西方国家政党政治的运行:

1、运行的内容:(1)组建政党组织、宣传政党纲领和主张。(2)拉拢选民,角逐竞选。(3)政党竞争,轮流执政。(4)通过政党分肥,掌握国家机关重要职位,并以此为基础,进而控制国家行政机关的运作工程。

2、政党政治运行的意义:(1)现代政党政治促进看政治与社会的双向交流。(2)保证了西方国家政府机构之间的有机联系。(3)有利于加强西方国家政治制度的自我调节。 三、西方国家政党的组织机构:

1、领袖—在议会制下,双重身份合一是政党领袖和行政首长。

2、党的中央机构 3、党的地方分支和基层组织—英国政党的地方分支是地方党部。 4、党的辅助机构和外围组织 5、党组织之间的关系 6、党内派别 四、西方国家的政党制度:

1、两党制:起源于英国。目前实行两党制最典型的国家是英国、美国、澳大利亚。两党制不是只有两个合法政党存在,二是在存在的多个政党中只有两个政党具有单独执掌政权的实力并长期轮流执政。

(1)英国是世界上最早创立两党制的国家,是典型的议会内阁制下的两党制。两党活动主要围绕议会下院展开,英国上议院是有贵族世袭或国王任命,与政党竞争无关。下议院议员由选举产生。形成了保守党和工党轮流执政。 (2)美国由民主党和共和党轮流执政,掌握了总统职位的党就是执政党。在国会中,两大党是多数党和少数党的关系,不是执政党和在野党的关系。

(3)两大政党在选举中都没有获得议会下议院过半数议席的情况称为悬浮议会。澳大利亚出现过。

2、多党制:实行多党制的国家有法国、德国、意大利、日本。有三个以上政党实力相当,都有执政的机会,往往需要两个甚至是多个政党结成联盟,联合执政。

(1)法国是最早建立多党制的国家,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法国曾数次出现“左右共治”的局面。 (2)意大利的多党制,二战后最大的政党是天民党,第二大是共产党。

(3)日本的多党制:自民党内部的派别轮流执政,是“五五体制”,其特点是“一党独大”。

3、一党制:法西斯的政党制度是一党制。这种制度不符合资本主义发展,只有“民主共和制”才是资本主义所能采用的最好的政治外壳。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自学西方政治制度复习大纲详细资料(2)在线全文阅读。

自学西方政治制度复习大纲详细资料(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7cn.com.cn/wenku/zonghe/383863.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08-2022 免费范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 邮箱:tiandhx2@hotmail.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8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