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号与系统实验指导
5、重复步骤1~4,依次改变正弦波的频率,记录输入正弦波的幅度值和响
应波形的幅度值于表3.3-1。
表3.3-1
频率(kHz) 输入幅度(v) 输出幅度(v) 输出/输入 幅度比值H 0.1 0.2 0.6 1.0 1.4 1.8 2.2 2.6 3.0 3.4 3.8 4.2 4.6 5.0
实验内容(二)、带通滤波器的幅频特性测量 实验步骤:
重复实验内容(一)的实验步骤1~5。注意在第3步按图3.3-5的模块连线示意图连接各模块。
接输入信号1输入信号2口区输出信号采样信号备用备用输入S31高通滤波器U21输出S32输入S11低通滤波器U11输出S12
图3.3-5 实验三实验内容(二)模块连线示意图
将输入正弦波频率值、幅度值和响应波形的幅度值记录于表3.3-2。
- 19 -
信号与系统实验指导
表3.3-2
频率(kHz) 输入幅度(v) 输出幅度(v) 输出/输入 幅度比值H 0.1 0.2 0.6 1.0 1.4 1.8 2.2 2.6 3.0 3.4 3.8 4.2 4.6 5.0
思考问题:
(1)将表3.3-1、3.3-2的输出/输入的幅度比值H数据用横座标(频率)、纵座
标(幅度比值H)描绘出来,可以拟合出两条光滑曲线,它们说明两个系统的幅频特性有何不同之处?
(2)为什么实验内容(二)中,低通滤波器与高通滤波器串联会得到带通滤波
器?
五、项目需用仪器设备名称:数字信号处理实验箱、信号与系统实验板的低通
滤波器模块U11、高通滤波器模块U21、PC机端信号与系统实验软件、+5V电源
六、所需主要元器件及耗材:连接线、计算机串口连接线 七、学时数:2
- 20 -
信号与系统实验指导
实验项目四:连续系统的转移函数模拟
一、实验项目名称:连续系统的转移函数模拟实现 二、实验项目的目的和任务:
加强对系统方框图实现的理解,实现一阶反馈系统。
三、实验原理:
利用相加、乘以系数和积分这些基本运算,可以用方框图来表示系统。设
S?C系统的传递函数为:H(S)?2,可用如图3.4-1所示的方框图来表
S?AS?B示。
+INPUT+1/S1/SC+OUTPUT-A-B
图3.4-1 系统的方框图
四、实验内容
打开PC机端软件SSP.EXE,在下拉菜单“实验选择”中选择“实验四;使用串口电缆连接计算机串口和实验箱串口,打开实验箱电源。
实验内容(二)涉及到“同相放大器U01”和“反相放大器U33”的增益调整,在此以“同相放大器U01”为例说明其方法,后面不再赘述。
实验内容(一)、增益调整方法介绍 (1)、信号选择:按“3”选择“正弦波”,再按“+”或“-”选择任意频率。
(2)、连接接口区的“输入信号1”和“输出信号”;点击SSP软件界面上的
按钮,观察原始正弦波,读出其Vpp(峰-峰值)。
(3)、按图3.4-2的模块连线示意图连接各模块。
- 21 -
信号与系统实验指导
接输入信号1输入信号2口区输出信号采样信号备用备用输入S61同相放大器U01输出S62
图3.4-2 实验四的模块连线示意图
(4)、旋动可调电位器R66;点击SSP软件界面上的察输出波形,读出V pp值。 (5)、反复(4)步的操作调至你需要的增益为止。
实验内容(二)、连续系统的转移函数模拟实现
利用下面五个模块实现一阶反馈系统:H(S)?按钮,观
1。
S?0.51、画出它的方框图,并用连接线连接如图3.4-3所示的模块来实现。 2、选用实验仪提供的方波信号,验证你模块连接的正确性。
接口区输入信号1输入信号2输出信号采样备用信号备用输入S61反相加法器U31输 入同相放大器U01输出S62输入S231输出S56反相积分器U34输出S236输入S221反相放大器U33输出S226 图3.4-3 实验四的模块图
- 22 -
信号与系统实验指导
思考问题:
(1) 实现的系统具有什么特性?
(2) 请把实际观测的结果和理论分析结果作比较。
五、项目需用仪器设备名称:数字信号处理实验箱、信号与系统实验板的同相
放大器模块U01、反相放大器模块U33、反相积分器模块U34、反相加法器模块U31、PC机端信号与系统实验软件、+5V电源 六、所需主要元器件及耗材:连接线、计算机串口连接线 七、学时数:1
- 23 -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信号与系统实验指导书(5)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