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破解“征地拆迁”难的实践与思考
岑松镇是剑河“工来强县、城镇带县、旅游富县”三大战略的主战场。我州的“6个20工程”岑松占了其中5个。岑松特色小城镇建设、屯州工作园区建设、温泉景区的开发建设工作、温泉美丽乡村建设、高速公路和国道沿线的房屋立面靓化、县城城景水电站建设、县城城东城市综合体建设等涉及到岑松镇大量的征地拆迁工作。自2013年2月由太拥调整到岑松工作以来,本人先后组织参与了所有的征地拆迁工作。近一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县相关职能部门的大力支持下,通过全镇上下的共同努力,目前征地拆迁工作进展顺利,各个重大项目建设胜利推进,为加快我县发展,推进小康社会建设奠定了一定基础。 下面,结合工作实际,本人就如果硬解“征地拆迁难”的问题谈一些感受和体会。 一、“征地拆迁难”的原因分析
在太拥任书记期间,我只认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是农村最难抓的一项工作,号称“天下第一难事”,事实上,也的确如此。来到岑松后我感觉到,随着城镇化建设的快速推进和各项重点工程项目的实施,基层干部感到最头疼的不再是计划生育工作,而变成了征地拆迁工作了。“征地难、拆
迁难”已经成为镇政府倍感头疼的一项工作。结合在岑松镇的工作实践,我认为,新形势下征地拆迁工作难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相关法律法规的误导。《物权法》及《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的出台,一方面,为群众捍卫自己的私有财产提供了法律依据;另一方面,也让那些对法律法规理解不透彻,想多占多领征地拆迁补偿款的群众提供了糊搅蛮缠的“上方宝剑”。同时也一定程度上捆住了我们基层干部的手脚。特别是2010年,国务院曾就《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两次征求全民意见,最终得以颁布实施,对推进拆迁工作影响非常大。目前从法律政策层面及社会舆论层面,推进拆迁工作的环境和气候并不是很好。 第二,群众民主意识的增强。过去,信息传递慢,农民胆子小,见识浅,遇事缺乏主见,个人对政府和集体依赖性强,即使有意见也不敢随便发表。在剑河有三板溪征地搬迁先例,加之群众获取各种信息的渠道广泛,参政议政的意识逐步增强,既敢于发表不同的意见,阐述不同的立场,还敢于向政府提要求。群众真正懂法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对法律知识的一知半解,是站在个人利益角度上对法律政策的曲解和误读。
第三,构建和谐社会需要和谐征拆。如今,“和谐社会”、“以人为本”的理念已深入人心,大多数群众都有这样的共
识:现在讲究以人为本了,群众即使不理解征地拆迁政策,政府也不能不按程序征拆。部分群众因自身素质较低,法律意识淡薄,政策观念不强,信访不信法,期望值过高,要求偏离当今标准和政策范围。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依法征地拆迁。
第四,群众等待观望现象的存在。“等待观望”、“先行吃亏”、“攀比多疑”、“要想拿钱多,就得往后拖”是被征地拆迁户的普遍心态。近年来,网络、报刊上经常曝光不少地区的征地拆迁工作浮躁,给群众留下的印象是:“前紧后松”、“政策调整”、“虎头蛇尾”、“标准不一”、“先征拆的吃亏,后征拆迁的受益”。于是,拆迁对象“患得患失”,都在你看我,我看你,看谁先签协议,都想自己放在最后。也有的群众认为“千年等一回”,想投机取巧,想通过政府征地拆迁,争取利益最大化,或从中发点小财。于是漫天要价者有,试图敲政府竹杠死扛硬顶不签约者也有。
第五,稳定压倒一切的影响。征地搬迁涉及的要么一条线,要么一大片。而面临拆迁,所有拆迁户的利益诉求都是相同的,很容易聚在一起,抱着法不责众的心理捆成一团,集体讨价还价。面对这种情况,基层政府往往迫于维稳压力只能表现出谨小慎微、束手无策。
第六,补偿标准的不一致,也非常容易造成征地拆迁“肠梗阻”。当前,我县涉及的征地搬迁有三板溪电站建设、高
速公路建设、新县城建设、城景水电站建设、工业园区建设、小城镇建设等。由于拆迁时点的不同、拆迁项目性质的不同,往往造成补偿标准和后期扶持政策的不统一,这就容易造成群众想不通,不理解,不支持。此外,一些群众对政府不信任,对干部有抵触情绪,总认为干部在欺瞒自己,会执行政策走样,会克扣截留补偿资金。
以上这些,大多是拆迁群众内心不愿配合拆迁工作的思想根源。具体在行为上,又表现在五个方面:
一是“争”。拆迁补偿面积上争“大”,拆迁补偿标准上争“高”,补偿项目上争“多”;群众为自己争,有些村干部也为老百姓争;补偿标准及安臵房面积上与相对优惠的县城看齐;村干部为群众争,这是因为村干部与当地群众朝夕相处,抬头不见低头见,不管群众对与错,他都要为他们撑腰说话;另外,村干部每过几年,要面临一次直选,都怕选举的时候失去选票。
二是“拖”。不少拆迁户清楚,工程项目的实施都有施工进度,有完成时间,所以想方设法拖时间,影响进度,让拆迁实施主体着急。最后,作为项目实施主体的政府为了顾全大局,加快项目进度,只好向群众妥协、让步。同时,不少拆迁户还拖时间看别人。看别人都是怎么补偿的,占到哪些便宜。反正一句话,别人占便宜的地方自己都要占,别人没有占到便宜的地方自己也要占。
三是“等”。主要是边等边看已经签约的户补偿款能否如期拿到手。在目前政府公信力普遍缺失的社会环境下,群众最怕约签了、房拆了,但最后钱不能及时拿到手。
四是“忧”。存在畏难情绪和对未来生活的忧虑。忧虑将来的新房建得怎么样?忧虑水、电、路如何解决?忧虑上楼后的生活成本增加了怎么办?忧虑土地失去后的就业及生活如何保障?
五是“怕”。自己如果先期签约搬迁了,害怕最后签字的人提高补偿标准;害怕政府有暗箱操作行为。 二、岑松镇在征地拆迁工作中的主要做法
通过直接参与特色小城镇建设、屯州工作园区、温泉景区、城景电站建设的征地拆迁,我亲身体验到征地拆迁工作的酸甜苦辣。深刻体会到,只要我们公正、公平、公开把握拆迁政策,真心帮助被拆迁户,热心关爱弱势群体,细心处理工作细节,就一定会赢得拆迁对象的理解、支持和配合。 (一)事前充分准备
古人讲“谋定而后动,知止而有得”,也就是说 “不打无准备的仗”。首先是组建一支优秀的干事队伍。按照县委、县政府的统一要求,我镇党委、镇政府成立了“征地拆迁工领导小组”。挑选部分农村工作经验丰富,会说老百姓话,组织动员能力强,能吃苦耐劳的同志来参与到征地拆迁队伍中来。其次是主要领导亲自挂帅。乡镇主要领导是基层政府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新形势下破解“拆迁难”问题的实践与思考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