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135°C25钢筋砼基础,10cmC15素砼垫层。D1500管采用C25钢筋砼底板及管枕,管中心以下采用中粗砂护管。
基础施工前在沟槽内用样桩复核高程,每隔4M设一只样桩,以控制基础面的标高。本工程管基础设计要求采用砼基础的,砼采用自拌砼进行浇筑,基础模板采用定型木制模板。模板要有足够的刚度,支立时保证线形直顺。砼浇筑时采用平板振动机振捣密实。采用砂基础的,基础层应平整密实。钢筋砼管基应在每隔15-20m设一条沉降缝,缝宽20mm,内填沥青木丝板。
粗砂基础人工摊铺后以蛙夯机配合平板振动器密实。
4、管道安装:
A、运输和保管:
(1)管子在运输时,管子的承插口应妥善保护,以防碰伤,装运的管子应放在弧形垫块上,并与车底盘捆牢,以防管子滚动。
(2)管子吊运采用两道兜身吊或专用起吊工具,严禁采用穿心吊,避免起吊索具的坚硬碰伤管子。
(3)在装卸过程中应保持轻装轻放的原则,严禁溜放或用推土机。
(4)管子直接运至管线沿线摆放时,注意承插口的方向。其摆放位置为不得防碍土方开挖及管线的施工通道。
(5)管子应单层排放,平放时,管子下面应垫放两块枕木,使承口垫起离开地面。
B、到货验收:
(1)本工程所采用的所有管材须经ISO9002认证,每根管子出厂前在管子表面应注明规格、编号、出厂日期、制造单位、商标等字样。
(2)供应商必须随货提供出厂证明书,管子送到现场后,有关质量负责人应按产品标准以管子及配件进行逐节质量检查,不符合标准的管子应予剔除不得使用,并在管节上注明“不得使用”的标记,另行堆放处置。
C、管节安装:
(1)当管道基础验收合格后,砼基强度达到70%后方可进行管道铺设。管道铺设采用履带式挖土机(或吊机),将管材吊至基槽内,用高程样板定出管道
11
中心位置及高程放坡,拉好中心线,吊上垂线。
(2)管节吊排后,以5T葫芦拉管,一边用人工辅助就位。
(3)管子在合拢前,应清除管道插口内表和插口外表的污物,套好橡胶圈,并在橡胶圈表面均匀涂刷中性润滑剂。
(4)管节合拢时,在管节二侧用手拉葫芦同步拉动,使橡胶圈正确就位,不扭曲,排管时管口应放平,托架用水平尺调整水平,使中心垂线对准中心点上,管节在承插过程中,仍应由吊机吊住,待管节拉紧后将管枕击实、垫稳、高程正确,管子不动后再放松,在管道的安装过程中,应将管道的中心逐节调整正确。排管顺序应以下游排向上游,插口向下,承口向上的原则铺设管道。
5、管道护管:
D225-D400UPVC管采用砂护管, D1500管管中心以下采用中粗砂护管,D500-D1200钢筋混凝土管采用钢筋砼护管。浇注砼管座时,应从两侧同时灌注,而且应特别注意在管口处的捣实。混凝土应密实,不得有蜂洞,表面应平整,棱线直顺;混凝土强度必须符合设计及标准要求。管座混凝土与管道结合紧密,不得有严重漏浆或空洞。
对于砂护管,以水憾法振捣密实。
6、检查井施工:
根据设计文件,检查井均采用砖砌检查井。砖砌检查井用M10水泥砂浆砌MU10机砖,对于不落底井,流槽与井室一次砌筑。
检查井在砌筑前应先清扫基础表面,清除杂物,并保持基础表面无泥浆,检查管子是否稳定,方向和标高是否符合设计要求。砖块在砌筑前必须充分浇水湿润,在砌筑基础面上,应铺设座浆后方可砌砖。砌墙应做到墙面平直,边角整齐,宽度一致,井筒圆顺,井体不走样。
砌砖时每皮应错缝砌筑,内外搭接,砖缝中砂浆均应饱满,不得有通缝,缝宽为10mm,并及时将挤出的砂浆刮平。砖墙在沟管上半部应砌筑砖拱圈,二次砌筑时应将顶部冲洗干净,摊铺灰浆后再砌筑上部砌体。
当砖墙砌筑至一定高度时,应采用1:2防水砂浆进行墙体抹面,抹面分二
12
道工序,厚20mm。粉刷前将砖墙面洒水湿润,抹面工作应先刮糙打底后抹光,内外粉刷接缝应错开,以防渗水。墙面刮糙后,先用直尺刮平,木蟹抹平,待水泥砂浆终凝后应及时粉刷二道水泥砂浆并压实抹光。粉刷后不得有起壳、裂缝等现象出现。
管道及检查井实施完毕后,即可作闭水试验,试验合格后进行回填。
7、管道试验:
管道回填土前应采用闭水法进行严密性试验,管段按井距分隔,带井试验,渗水量应符合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中的要求。
管道闭水前,应先用水灌满48小时,使管道充分浸透,在闭水试验前后先检查管道封口是否已达到设计规定的强度。
管道试验合格后,应及时对管道进行回填。
8、回填土:
沟槽复土应在管道隐蔽工程验收及管道闭水试验合格后进行,凡具备复土条件,均应及时复土,防止沟槽暴露时间太长。
混凝土管:管道胸腔及管顶以上500mm范围内用良质细粒土分层回填夯实,管道两侧同步回填,严禁单侧填高;其密实度要求:管顶以上500mm以下范围内为≥85%,管侧(胸腔及坞膀)≥90%。超出管顶500mm以上至路基以下部分压实度按《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97)表3、5、12取值。以上管道回填不得含有淤泥土及腐殖质土或大于100mm石块。
对于砂护管,以水憾法振捣密实,高至管外顶以上50cm位置,中粗砂干重度不小于16KN/m3。密实度要求:垫层≥90%;管侧(胸腔及坞膀)及管顶以上两侧均≥95%;管顶≥80%。上部同离心管管顶以上要求。
当管顶覆土厚度小于70cm时,采用C20砼方包。
9、井盖安装:
本工程井盖、座及雨水篦子均采用玻璃纤维增强塑料复合材料,达到D级、疲劳性能试验满足JC/T1009-2006规范要求。所用井盖各质保资料齐全,安装时
13
井盖与井边框、井盖与路面高程控制精确,井盖与井圈连接应牢固。
二、管涵施工方法
为沟通道路两侧现有沟渠及农用灌溉渠道等排水体系,本工程共设置管涵二道:桩号0+970处D1000管涵44m、横穿桂子路处D1200管涵46.0m。
管涵结构按排水有关结构。管涵开挖深2.0~2.5m间,施工前需要导流、截流。
对于横穿桂子路处D1200管涵,与排水沟一道建设,故不需导流及截流。 对于桩号0+970处D1000管涵,施工前在新建管涵东侧做一道宽×深=1.5m×2.5m导流渠,然后筑土围堰截流。待管涵完成后再回填导流渠、拆除围堰。导流渠、截流围堰具体布置详见施工平面布置图。
管涵其他施工方法同雨、污水管道,前已述。
三、排水沟施工方法
在道路北侧桩号约0+490至建设河段设置排水沟,为混凝土结构,采用C25钢筋砼底板,下设塘渣垫层。两侧采用C20素砼沟体。
排水沟土方开挖、回填施工同排水沟槽,前已述。其钢筋工程、混凝土工程施工方法同桥梁,见后述。
第二节 道路及附属工程施工方法
主要包括道路和道路挡墙、道路钢管栏杆。 一、道路工程
本工程道路宽为44.0m。断面设计包括人行道、非机动车道、机动车道及分隔带几部分。
本工程道路结构由下至上分别为:土路基、宕渣层、5%水泥稳定碎石层和沥青砼面层。
道路工程紧跟在排水施工和配套管线埋设之后进行,根据工期要求,排水工程不同段落完成后即可进入实施。
14
道路工程的施工工序为:
施工准备→土路基→宕渣层→5%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平侧石及人行道板铺设→沥青砼面层。
1、施工准备:
施工放样:在排水工程测量放样基础上,利用临时测量控制网,按设计图要求,分别作好轴线、边线、高程的测量放样。同时,按照不同要求作相应控制桩,以确保准确无误。
组织施工机械、材料进场。
做好各班组的技术交底工作,做好安全、质量意识教育。 2、土路基:
施工前应清除表层约30cm厚的杂填土或耕植土。对于挖方段,挖方土应及时运出,且不得超挖,对路床设计高程60cm以内的树根等杂物须清除,挖方段采用1:1边坡;对于填方段,应清除表面耕植土及不良土质,以符合要求的塘渣进行分层回填、碾压,填方段采用1:1.5边坡,回填厚不大于30cm。
路基填土不得含有树皮、草根等杂物,粒径超过10cm的应打碎,有机质的烧失量不得大于5%。
如遇池塘或河渠,须经处理后方可施工路基。处理方法:先围堰、抽水、清淤后,铺排40cm厚块石,以碎石嵌缝,机械压实后上部再回填50cm宕渣,然后铺设一层土工搁栅,再一层素土一层宕渣回填压实至设计路基顶面,每层压实厚度不大于30cm。
路基施工时,应视土质情况相应虚设一定厚度,以利碾压。待一段路基平整完成后,即可进入碾压。路基用12~15T以上压路机碾压,路基成型后以12~15T压路机碾压后轮迹深度不大于5mm,碾压后路基应平整、坚实、表面无明显弹簧或翻浆现象。路基土质中不得含有有机质。
路基完成碾压后,即可进入压实度和回弹模量(承载板)试验。路基压实度按重型击实标准。
路基密实度:零填或挖方段路床下0-30cm范围内路基压实度要求≥95%,填方路段路床下0-80cm 范围内路基压实度要求≥95%,路床80cm以下为≥93%。具体按《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90表8.4.1执行。
15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市政道路工程施工组织设计(3)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