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采煤工艺
本工作面依据采区设计采用单一走向长壁后退式采煤法,全部垮落法管理顶板。 WG-200W双滚筒采煤机割煤,采高2.0~3.0m,割煤深度为0.8m。 三、 落煤方法
WG-200W双滚筒采煤机机械落煤,当上下端头煤机割不透时,上、下端头实行爆破落煤开机窝,上、下机窝长度2.0m。
1、采煤机的进刀
采煤机的进刀采用下端部自开缺口、斜切进刀的方式,斜切进刀段长度为15~20m,进刀深度0.8m。具体操作如下:
采煤机向下割透下端头煤壁后,将进刀茬以上溜子推移到位,使得刮板运输机弯曲段为15~20m,然后前移进刀茬π型钢支设正规柱并予挂顶梁后,将两个滚筒的上下位置调换,向上进刀,通过15~20m的弯曲段至进刀茬,使得采煤机达到正常截割深度(即0.8m)。按要求推移刮板运输机至平直状态。
附图4:采煤机进刀示意图。 2、采煤机正常切割。
工作面为单向割煤,上行割顶煤,下行割底煤并清扫浮煤,往返一次进一刀 。采煤机正常提机割煤采用前滚筒在上部、后滚筒在下部的方式;正常推机割煤采用前滚筒在下部、后滚筒在上部的方式。
三、采煤工作面正规循环生产能力
工作面每天3个循环,每循环进尺0.8m,割煤高度2.4m,则 日割煤量=84×2.4×0.8×3×1.37=648吨 月产量=648×29=18792吨
第三节 设备配置
一、采煤机
采煤机选用MG—200W双滚筒采煤机,其主要技术参数如下:
采高:1.4---3.0m 电机功率: 200KW 截深:80mm
牵引速度:O---5.5m/min 二、运输设备
1.刮板运输机有两部,其中 工作面运输机型号为SGD630/264
10
功 率: 132 KW
运输能力: 400T/h 链 速:0.93m/s
刮板链形式:中单链 刮板间距:1080mm 中 部 槽: 1500×630mm(长×宽)
转载机型号为SGW-40T 电机功率:2×55KW 运输能力:200t/h
中间槽尺寸:1500×620×180 mm
5.辅助运输设备选用1.0吨的矿车和花车,牵引设备选用JD-25型调度绞车,其主要技术参数如下:
型号:JD-25 静拉力:18KN 绳径: φ18.5mm
绳速:26---72m/min, 平均44m/min 绳容量:350m 滚简直径:550mm
外形尺寸: 外形尺寸:1438×1217×1255mm 6、防尘加压泵:
型号:DA1-100×10安设在-550西大巷、D46-50×7安设在1401W辅助运输上山上端。 附图5:1401W工作面设备布置示意图
第三章 顶板管理
第一节 支护设计
一、单体液压支柱工作面的支护设计 (一)系统的工作方式验算
基本顶在采空区触矸处沉降值Sa=H-Mz(R-1) 顶板下沉量 Δha=(Lr×Sa)/C
={[H-Mz(R-1)] ×Lr}/C
={[2.4-3.3×(1.5-1)] ×3.7}/11.4=0.325(m) 其中:H:采高,取平均采高2.4m。 Mz:直接顶厚度,取3.3m R: 岩石碎胀系数,取1.5 Lr:最大控顶距,3.7 C:周期来压步距11.4m。
11
Δha=0.325m大于顶板“下沉限量”Δho=2.4×10%=0.24m
通过计算比较,在现在这种顶板条件下,切顶线顶板岩梁无阻碍下沉量最大值Δha大于顶板下沉限量Δho,故需要对顶板进行“控制设计”。 1、支护强度计算
1)、回归分析法
PS= CK(39hm+2.4Lf-6.9N+134)
=1.0×(39×2.4+2.4×27.93-6.9×5.3/2.4+134) =309.9KN/㎡ =30.99t/m2
其中: PS:支护强度,KN/㎡ CK: 备用系数,一般取1.0~1.4;
hm:采高 取2.4m; N:采空区充填系数;N= Mz / hm Mz:直接顶厚度(按3.3m计算) Lf =2.45Lp Lp:周期来压步距 11.4 m
2)、位态方程法
PS =A+K○*△h○/△hT A=Mzr K○=P○-A
PS =3.3×2.6+(22.67-3.3×2.6) ×0.0645/0.23 =12.58t /㎡
式中:Mz: 直接顶厚度3.3m; r: 直接顶岩石容重2.6t/m3,
K○: 位态常数, P○: 顶板来压时的载荷平均值22.67t, △h○:来压时顶板下沉量的平均最大值64.5mm, △hT: 要求控制的顶板下沉量 230mm,
3)、用周期来压期间支柱的最大载荷平均值法计算 (1)防止直接顶初垮时沿煤壁子切顶的支护强度 P1=(Mz×r×L0)/2LK
=3.3×2.6×14/(2×3.7) =16.23t/m2
其中:Mz:直接顶厚度,取3.3m; r: 直接顶板岩石容重, 取2.6t/m3; L0: 直接顶初垮步距,取 14m; LK: 最大控顶距,取3.7m. (2)8倍采高的岩石重应力对支柱造成的载荷强度
P2=8×H×r=8×2.4×2.6=49.92t/m2 (3)基本顶初次来压时的支护强度计算
P=A+ ME rE Lf/2KTLK
A=MT rT(1+LS/LK)=3.3×2.6×(1+2/3.7)=13.22t/m2 KT=2×MT/H =2×3.3/2.4=2.75
P=13.22+8.5×2.6×30.9/2×2.75×3.3=50.84t/m2
其中:A: 直接顶作用力 A=MT rT(1+LS/LK) ME: 基本顶厚度 8.5m
rE: 基本顶岩石容重, 取2.6t/m3 Lf: 初次来压步距 30.9m
12
KT: 岩重分配系数 KT=2×MT/H Mz: 直接顶厚度,取3.3m
H: 采高 取2.4m LK: 控顶距,取3.7m
4、根据以上计算结果,设计支护强度取最大值 P=50.84t/m2 (二)工作面支护密度计算
1、支柱实际工作阻力:
Rt=R0×Kz×Kg×Kb×Ka×Kh
=25×0.95×0.99×0.9×0.95×0.95
=19.1t/根
其中:R0:支柱额定工作阻力,取25t/根 Kz:支柱增阻系数,取0.95
Kg:支柱工作系数,取0.99 Kb:支柱不均匀系数,取0.9 Ka:工作面倾角系数,取0.95 Kh:工作面采高系数,取0.95
2、工作面支护密度
N=Ps/Rt=30.99/19.1=1.62根/㎡ 3、通过计算工作面支护密度取1.78根/m2大于计算数据1.62根/m2,能够满足支护要求。
(三)、采用类比法进行设计
1、参照3415E工作面矿压观测资料,选择本工作面矿压参数。(见表六) 2、合理支护强度的计算
(1)采用经验公式计算:Pt=8×9.81×h×r=8×9.81×2.4×2.0=376kN/ m2
(2)选取“同煤层矿压观测选择或预计本工作面矿压参数参考表”中最大平均支护强度。 由表六知道,最大平均支护强度=241.1 kN/ m2
上述两项中最大值376 kN/ m2即为工作面合理支护强度。 3、支柱实际支撑能力计算
Rt=Kg×Kz×Kb×Kh×Ka×R=0.99×0.95×0.9×0.9×0.9×245=168(kN/根) 式中:Kg-单体液压支柱工作系数 0.99 Kz-单体液压支柱增阻系数 0.95 Kb单体液压支柱不均匀系数 0.9
Kh单体液压支柱采高系数 <1.4m取1.0;1.5-2.2m取0.95;>2.2m取0.9; Ka倾角系数<10o取1.0;11-25o取0.95;26-45o取0.9;>45o取0.85; R单体液压支柱额定工作阻力,245kN 4、工作面合理的支护密度计算: n=Pt/Rt=376/(245×0.9)=1.71根 式中:Rt-支柱实际支撑能力(kN/根)
5、根据合理的支护密度,确保安全生产,确定排距为 0.8m,柱距为 0.7m。
13
6、选择合理的控顶距:最大控顶距为3.7m,最小控顶距2.9m。
Rt7、柱鞋直径的计算:Φ≥ 200 ?Q = 200式中:Φ-铁鞋的直径(mm)
Q-底板比压 38 Mpa
1683.14*38=237(mm)
工作面开采时,正规支柱穿铁鞋应保证最小直径不能低于23.7厘米,我矿生产的铁鞋型号直径为25厘米,故工作面正规支柱选取直径为25厘米的铁鞋。 同煤层矿压观测选择或预计本工作面矿压参数参考表 序项目 号 1 顶底直接顶厚度 板条老顶厚度 件 直接底厚度 2 直接顶初次跨落步距 3 初次 来压步距 来压 最大平均支护强度 最大平均顶底移近量 来压程度 周期来压步距 来压 最大平均支护强度 最大平均顶底移近量 来压程度 平时 最大平均支护强度 最大平均顶底移近量 直接顶悬顶情况 底板容许比压 直接顶类别 老定级别 巷道超前影响范围 二、乳化液泵站
(一)泵站及管路选型、数量
乳化泵选用RB-80/200型两台,装备两泵一箱。输液管路选用高压胶管,耐压30MPa以上。
主要技术参数如下:
① 乳化泵:
单位 m m m m m kN/ m2 mm m kN/ m2 mm kN/ m2 mm m MPa 类 级 m 同煤层实测 3.3 8.5 2 14 30.9 241.1 230.6 明显 11.4 241.1 322.6 明显 226.7 64.5 38 Ⅱ Ⅱ 12 本面选取或预计 3.3 8.5 2 14 30.9 241.1 230 明显 11.4 241.1 322.6 明显 226.7 64.5 38 Ⅱ Ⅱ 30 4 5 6 7 8 9 10 14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新汶采煤工作面作业规程(3)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