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江区初高中数学衔接教材
?S?1ab?23. 5.可利用面积证. 2习题3.2 A组
1.B 2. D 3.120 4.3?c?17 5.8
oB组
1.A 2.18
3.连BM,证?MAB??AMN.
4.在AC上取点E,使AE=AB,则?ABD??AED, ?B??AED.又BD=DE=EC,
o??C??EDC,??B:?C?2:1.
5.可证?ADF??FCE,因而?AFD与?CFE互余,得?EFA?90.
oC组
1.C.不妨设a?c,可得a?k?1,c?k?1,a?b?c,为直角三角形. 2.B 3.在
BE=BC,则?BCD??,且AE=ED=DC,BE22222AB上取E使
?C??BED?2?A??A??B?180o??C,??C?90o.
4.先证明?ACE??CBF,得CE=BF,再证?CGE??BDF,得BD=CG.
56
洛江区初高中数学衔接教材
3.3圆
3.3.1 直线与圆,圆与圆的位置关系
设有直线l和圆心为O且半径为r的圆,怎样判断直线l和圆O的位置关系?
图3.3-1
观察图3.3-1,不难发现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为:当圆心到直线的距离d>r时,直线和圆相离,如圆O与直线l1;当圆心到直线的距离d=r时,直线和圆相切,如圆O与直线l2;当圆心到直线的距离d 在直线与圆相交时,设两个交点分别为A、B.若直线经过圆心,则AB为直径;若直线不经过圆心,如图3.3-2,连结圆心O和弦AB的中点M的线段OM垂直于这条弦AB.且在RtVOMA中,OA为圆的半径r,OM为圆心到直线的距离d,MA为弦长AB的一半,根据勾股定理,有 ABr2-d2=()2. 2 当直线与圆相切时,如图3.3-3,PA,PB为圆O的切线,可得PA?PB,OA?PA.,且在Rt?POA中, 图3.3-3 图3.3-2 . PO?PA?OA如图3.3-4,PT为圆O的切线,PAB为圆O的割线,我们可以证得?PAT??PTB,因而PT2?PA?PB. 例1 如图3.3-5,已知⊙O的半径OB=5cm,弦AB=6cm, AB的中点,求弦BD的长度。 D是?图3.3-4 222 57 洛江区初高中数学衔接教材 解 连结OD,交AB于点E。 ????BDAD,O是圆心,?OD?B,BE?AE?在Rt?BOE中 1AB?3cm. 2, OB=5cm,BE=3cm,?OE?OB2?BE2?4cm. ?OD?5cm,?DE?1cm. 图3.3-5 在Rt?BDE中,BE=3cm,DE=1cm,?BD?10cm. 例2 已知圆的两条平行弦的长度分别为6和 26,且这两条线的距离为3.求这个圆的半径. 解 设圆的半径为r,分两种情况(如图3.3-6): (1) 若O在两条平行线的外侧, 如图(1),AB=6,CD=26, 则由OM-ON=3,得r2-9-得r=5. (2)若O在两条平行线的内侧(含线上),AB=6,CD=26, 则由OM+ON=3,得r2-9+综合得,圆的半径为5. 设圆O1与圆O2半径分别为R,r(R?r),它们可能有哪几种位置关系? r2-24=3,无解. r2-24=3,解 图3.3-6 图3.3-7 观察图3.3-7,两圆的圆心距为O1O2,不难发现:当O1O2?R?r时,两圆相 58 洛江区初高中数学衔接教材 内切,如图(1);当O1O2?R?r时,两圆相外切,如图(2);当O1O2?R?r时,两圆相内含,如图(3);当R?r?O1O2?R?r时,两圆相交,如图(4);当 O1O2?R?r时,两圆相外切,如图(5). 例3 设圆O1与圆O2的半径分别为3和2,O1O2?4,A,B为两圆的交点,试求两圆的公共弦AB的长度. 解 连AB交O1O2于C, 则O1O2?AB,且C为AB的中点, 设 AC?x,则 图3.3-8 O1C?9?x2,O2C?4?x2,O1O2?9?x2?4?x2?4,解得x?315. 8故弦AB的长为2x? 315. 4练习 1 1.如图3.3-9,⊙O的半径为17cm,弦AB=30cm,AB所对的劣弧和优弧的中点分别为D、C,求弦AC和BD的长。 图3.3-9 2.已知四边形ABCD是⊙O的内接梯形,AB//CD,AB=8cm,CD=6cm, ⊙O的半径等于5cm,求梯形ABCD的面积。 3.如图3.3-10,⊙O的直径AB和弦CD相交于点E, AE?1cm,EB?5cm,?DEB?60o,求CD的长。 59 图3.3-10 洛江区初高中数学衔接教材 4.若两圆的半径分别为3和8,圆心距为13,试求两圆的公切线的长度. 3.3.2 点的轨迹 在几何中,点的轨迹就是点按照某个条件运动形成的图形,它是符合某个条件的所有点组成的.例如,把长度为r的线段的一个端点固定,另一个端点绕这个定点旋转一周就得到一个圆,这个圆上的每一个点到定点的距离都等于r;同时,到定点的距离等于r的所有点都在这个圆上.这个圆就叫做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r的点的轨迹. 我们把符合某一条件的所有的点组成的图形,叫做符合这个条件的点的轨迹.这里含有两层意思:(1)图形是由符合条件的那些点组成的,就是说,图形上的任何一点都满足条件;(2)图形包含了符合条件的所有的点,就是说,符合条件的任何一点都在图形上. 下面,我们讨论一些常见的平面内的点的轨迹. 从上面对圆的讨论,可以得出: (1) 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轨迹是以定点为圆心,定长为半径的 圆. 我们学过,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每一点,和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反过来,和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的点,都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所以有下面的轨迹: (2) 和已知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 线. 由角平分线性质定理和它的逆定理,同样可以得到另一个轨迹: (3) 到已知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这个角的平分线. 例3 ⊙O过两个已知点A、B,圆心O的轨迹是什么?画出它的图形. 分析 如图3.3-11,如果以点O为圆心的圆经过点A、B,那么OA=OB;反过来,如果一个点O到A、B两点距离相等,即OA=OB,那么以O为圆心,OA为半径的圆一定经 图3.3-11 过A、B两点. 这就是说,过A、B点的圆的圆心的轨迹,就是到A、B两点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即和线段AB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 答:经过A、B两点的圆的圆心O的轨迹是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 练习2 1.画图说明满足下列条件的点的轨迹: (1) 到定点A的距离等于3cm的点的轨迹; (2) 到直线l的距离等于2cm的点的轨迹; (3) 已知直线AB//CD,到AB、CD的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 60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初高中数学衔接教材((二)[1](5)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