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初高中数学衔接教材((二)[1](2)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18-12-17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洛江区初高中数学衔接教材

证明 在VOAB与VODC中,

?AOB行DOC,OAB= ODC,

\\VOAB∽VODC, OAOBOAOD,即. \\==ODOCOBOC又VOAD与VOBC中,?AOD\\VOAD∽VOBC, \\?DAC CBD.

BOC,

图3.1-11

例6 如图3.1-12,在直角三角形ABC中,DBAC为直角,AD^BC于D.

求证:(1)AB2=BD BC,

AC2=CD CB;

(2)AD2=BD CD

证明 (1)在RtVBAC与RtVBDA中,?B B,

BABC=,即AB2=BD BC. \\VBAC∽VBDA,\\BDBA同理可证得AC2=CD CB.

(2)在RtVABD与RtVCAD中,?C90o-?CAD BAD,

图3.1-12

\\RtVABD∽RtVCAD,\\ADDC=,即AD2=BD DC. BDAD我们把这个例题的结论称为射影定理,该定理对直角三角形的运算很有用.

例7 在VABC中,AD^BC于D,DE^AB于E,DF^AC于F,求证:

AE?ABA F. AC证明 QAD^BC,

\\VADB为直角三角形,又DE^AB,

由射影定理,知AD2=AE AB. 同理可得AD2=AF AC.

\\AE?ABAF AC. 图3.1-13

例8 如图3.1-14,在VABC中,D为边BC的中点,E为边AC上的任意一点,BE交AD于点O.某学生在研究这一问题时,发现了如下的事实:

41

洛江区初高中数学衔接教材

图3.1-14

(1) 当

AE11AO22时,有.(如图3.1-14a) ====AC21+1AD32+1AE11AO22时,有.(如图3.1-14b) ====AC31+2AD42+2AE11AO22时,有.(如图3.1-14c) ====AC41+3AD52+3AE1时,参照上述研究结论,请你猜想用n表示=AC1+n(2) 当

(3) 当

在图3.1-14d中,当

AO的一般结论,并给出证明(其中n为正整数). AD解:依题意可以猜想:当

AE1AO2时,有成立. ==AC1+nAD2+n证明 过点D作DF//BE交AC于点F,

QD是BC的中点,\\F是EC的中点, 由

AE1AE2AE2AE1可知==,=.. =,\\AC1+nEFnAF2+nECnAOAE2==. ADAF2+n\\AO1AE=,则=? ADnAC本题中采用了从特殊到一般的思维方法.我们常从一些具体的问题中发现一些规律,进而作出一般性的猜想,然后加以证明或否定 .数学的发展史就是不断探索的历史.

练习2

1.如图3.1-15,D是VABC的边AB上的一点,过D点作DE//BC交AC于E.已知AD:DB=2:3,则

想一想,图3.1-14d中,若

SVADE:S四边形BCDE等于( )

42

洛江区初高中数学衔接教材

A.2:3 B.4:9 C.4:5 D.4:21

图3.1-15

2.若一个梯形的中位线长为15,一条对角线把中位线分成两条线段.这两条线段的比是3:2,则梯形的上、下底长分别是__________.

3.已知:VABC的三边长分别是3,4,5,与其相似的VA'B'C'的最大边长是15,求?A'B'C'的面积SVA'B'C'.

4.已知:如图3.1-16,在四边形ABCD 中,E、F、G、H分别是AB、BC、CD、DA的中点.

(1) 请判断四边形EFGH是什么四边形,试说明

理由;

(2) 若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对角线AC、

BD满足什么条件时,EFGH是菱形?是正方图3.1-16 形?

5.如图3.1-17,点C、D在线段AB上,VPCD是等边三角形, (1) 当AC、CD、DB满足怎样的关系时,VACP∽VPDB?

(2) 当VACP∽VPDB时,求DAPB的度数.

图3.1-17

习题3.1 A组

1.如图3.1-18,AD=DF=FB,AE=EG=GC,VABC中,FG=4,则( )

A.DE=1,BC=7 B.DE=2,BC=6 C.DE=3,BC=5 D.DE=2,BC=8

图3.1-18

2.如图3.1-19,BD、CE是VABC的中线,P、Q分别是BD、CE的中点,则PQ:BC等于( ) A.1:3 B.1:4 C.1:5 D.1:6

43

洛江区初高中数学衔接教材

图3.1-19

3.如图3.1-20,YABCD中,E是AB延长线上一点,DE交BC于点F,已知BE:AB=2:3,SVBEF=4,求SVCDF.

4.如图3.1-21,在矩形ABCD中,E是CD的中点,

BE^AC交AC于F,过F作FG//AB交AE于G,求证:AG2=AF FC.

图3.1-20

图3.1-21

B组

1.如图3.1-22,已知VABC中,AE:EB=1:3,BD:DC=2:

EFAF1,AD与CE相交于F,则的值为( ) +FCFD13A. B.1 C. D.2

22 图3.1-22

2.如图3.1-23,已知VABC周长为1,连结VABC三边的中点构成第二个三角形,再连结第二个对角线三边中点构成第三个三角形,依此类推,第2003个三角形周长为( ) 1111A. B. C.2002 D.2003

2002200322

图3.1-23

3.如图3.1-24,已知M为YABCD的边AB的中点,CM交BD于点E,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与YABCD面积的比是( ) 1115A. B. C. D.

34612

图3.1-24

4.如图3.1-25,梯形ABCD中,AD//BC,EF经过梯形对角线的交点O,且EF//AD.

44

洛江区初高中数学衔接教材

(1) 求证:OE=OF;

OEOE(2) 求的值; +ADBC112(3) 求证:. +=ADBCEF

图3.1-25

C组

1.如图3.1-26,VABC中,P是边AB上一点,连结CP. (1) 要使VACP∽VABC,还要补充的一个条件是

____________.

(2) 若VACP∽VABC,且AP:P=B2:,则

=_____. BC:PC 图3.1-26

2.如图3.1-27,点E是四边形ABCD的对角线BD上一点,且

. A?BAC?BDC D(1) 求证:BE?ADCD AE;

BC(2) 根据图形的特点,猜想可能等于那两条线段

DE的比(只须写出图中已有线段的一组比即可)?并证明你的猜想.

图3.1-27

3.如图3.1-28,在RtVABC中,AB=AC,?A90o,

点D为BC上任一点,DF^AB于F,DE^AC于

E,M为BC的中点,试判断VMEF是什么形状的三角形,并证明你的结论.

图3.1-28

4.如图3.1-29a,AB^BD,CD^BD,垂足分别为B、D,AD和BC相交于E,

EF^BD于F,我们可以证明

111成立. +=ABCDEF 45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初高中数学衔接教材((二)[1](2)在线全文阅读。

初高中数学衔接教材((二)[1](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7cn.com.cn/wenku/zonghe/369886.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08-2022 免费范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 邮箱:tiandhx2@hotmail.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8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