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 B.客观事物的外部现象
C.客观事物之间的关系 D.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 6.“人逢喜事精神爽”指的是( )。
A.应激 B.激情 C.美感 D.心境 7.古人苏秦受辱而悬梁刺股,终成学业,恰好印证了“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名言,这说明人的情绪的两极( )。
A.是对立而不可调和的 B.因一定条件而互相转化
C.是具有社会性的,可有意识地调节和控制 D.是可以寻找到一个平衡点的
二、填空题
是指人对于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 三、判断题
逆反心理是初中生普遍存在的一种心理状态。( ) 四、简答题
简述情绪和情感的关系。 五、论述题
根据情感与认知的关系分析如何关注学生的情感以促进教学。 六、案例分析题
最近,教育部对全国中学教师进行了一次健康普查,结果发现,超过六成以上的教师有职业倦怠的现象。职业倦怠来源于压力过重和情绪不良,是没有处理好工作关系所带来的一种消极的情绪耗竭状态,表现为疲劳、工作无乐趣、无激情、对工作冷漠,并且认为自己的工作价值偏低。
当个体无法满足超出个人能力的过度需求时,往往会产生身心疲惫的状态,人们通常称之为职业倦怠。而中学教师的职业倦怠是近年来人们所关注的一大热点话题。中学教师职业倦怠的出现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过量的工作、繁重的升学压力,繁多的案头工作,教师工作的连续性和特殊性等,其中也包括了教师自身的消极情绪影响。教师的消极情绪主要来源于几个方面:工作、家庭、家长及学校管理者。由于教育工作的特殊性,不管是何种消极情绪,不仅会给学生带来伤害,也会成为引发教师职业倦怠的因素。如何减少消极情绪对教师的影响,这不仅需要教师个人的努力与自我调整,也需要管理者从管理层面进行干预。
根据以上材料回答问题:
(1)根据材料中对职业倦怠的描述,请你总结出职业倦怠的定义和表现。 (2)根据教师工作的特殊性分析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 (3)你认为教师应该从哪些方面人手应对压力?
考点4.意志的概念和特征,意志行动的心理过程
意志:是在实现预定目的时,对自己克服困难的活动和行为的自觉组织和自我调节。 特征:目的性和调控性
意志行动的心理过程:
1.准备阶段:包括动机斗争、确定目的、选择行动方法和制定行动计划等。
动机斗争分为四类:
(1)双趋冲突 指当个体以同等程度的两个动机去追求两个有价值的目标时,因不能同时获得而产生的动机冲突。
(2)双避冲突 指个体以同等程度的两个动机去躲避两个具有威胁性的事件或情境时, 因不能同时避开而产生的动机冲突。
(3)趋避冲突 指个体对一个事物同时产生两种相反的态度取向时内部的动机冲突。 (4)多重趋避冲突 指同时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目标,但每个目标各有所长、
各有所短,分别具有吸引和排斥两个方面的作用时,使人左顾右盼,难以抉择的心态。
2.确定目标
3.选择行动方法和制订行动计划
考点5.意志品质的特征及其培养方式
特征:独立性 果断性 坚韧性 自制力
培养方式:以知促志 以情增志 以难砺志 以范励志
真题讲解
一、单项选择题
1.小明既想参加演讲比赛,锻炼自己,又怕自己讲不好,被人讥笑,这时他面临的心理冲突是( )。
A.双趋冲突 B.双避冲突 C.趋避冲突 D.双重趋避冲突 2.科学家为了攻克科技难关而废寝忘食,这是( )的具体表现。 A.情感 B.意志 C.性格 D.想象
3.一个人遇事举棋不定,犹豫不决是意志缺乏( )。
A.独立性 B.自制性 C.果断性 D.坚韧性 4.下列关于意志与认知、情绪过程的关系,叙述错误的是( )。 A.认知过程是意志形成的前提和基础 B.意志对认知具有反作用
C.情感既可以成为意志的动力又可以成为阻力 D.胜不骄、败不馁,表明了意志服从于情感 二、多项选择题
意志品质包括哪些方面?( )
A.自觉性 B.果断性 C.坚韧性 D.自制力
三、填空题
意志行为的最基本特征是
四、论述题 试述中学生意志品质的特点,并且根据这些特点谈谈如何培养中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
五、案例分析题
困难像弹簧,你强它就弱,你弱它就强。我很喜欢这句话,许多伟大的科学家都有这样的事例。居里夫人在巴黎读大学时,因为贫困,住在一间木屋的顶楼里,那间木屋十分破旧,没有火炉和暖气,一到冬天,就算披上所有的衣服、被子,也会冻得人发抖,还要学习,困难就可想而知了,但她还是以顽强的意志战胜了困难,以第二名的好成绩毕了业。
汉武帝杀了李陵全家,处司马迁以宫刑。宫刑是个大辱,污及先人,见笑亲友。司马迁在狱中,又备受凌辱,几乎断送了性命。他本想一死,但想到自己多年搜集的资料,说,“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要写部有关历史书的夙愿,因此为了完成《史记》的写作,忍辱负重,希望出现一线转机。后来,汉武帝改元大赦天下。这时司马迁五十岁,出狱后当了中书令,在别人看来,也许是“尊宠任职”,但是他还是专心致志写他的书。直到征和二年(公元前91年)全书完成,共得130篇,52万余言。司马迁战胜了困难,终于成就了自己的一份伟大的事业。
在学习和生活中,多多少少都会遇到困难,困难其实并不可怕,没有翻不过的山,没有过不了的河,也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关键的是要有克服困难的决心和行动,要保持必胜的信心面对困难,战胜困难。
(1)根据案例分析,案例中的人物之所以能够战胜困难,最终获得成功,是哪种心理特征发挥了作用?
(2)结合案例谈谈如何增强学生的挫折承受力。
第四章 个性心理
考点1.需要的概念和种类以及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需要是有机体感到某种缺乏或不平衡状态而力求获得满足的心理倾向。
根据需要的起源分为——生理性需要、社会性需要 根据需要的对象分为——物质需要、精神需要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生理、安全、归属与爱、尊重、认知、审美和自我实现 需要层次对教学的启发:我们所面对的学生都是活生生的人, 他们都有自己不同的思想,
有自己他不同的需求,而且他们的需求是随时间而变化的。 如果我们千篇一律的使用同样的方法教育,那么效果肯定不怎么好。
这也就要求我们针对不同的学生在不同的时间段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引导、教育。 首先,“有的放矢”,我们应该了解、研究我们的学生。 了解我们每个同学的需求,如果是生理需求都没有满足的学生,
我们又如何指望他努力学习,报答社会,报效祖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教师应平等对待学生、
关爱学生,在能力范围内满足学生的生理、安全的需求。
师生多交流,教师“放下身份”,平等交往,创造和谐、融洽的教学环境, 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尽量满足学生的社交、尊重需求。 在此基础上,学生会对知识产生认知和理解的欲望,
有实现自我的欲望,我们的教学才能收到好的效果。 其次,“对症下药”, 不同的学生由于家庭、智力发展的不同,自身的需求也会不同。
由于满足了的需求不再是激励因素,所以对不同的学生应该给予不同的目标, 采用不同的方法。引导其满足自己的需求。
充分利用学生认知和理解的欲望、审美等需求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多做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的教育,激发学生对自我实现的需求, 让学生积极主动投入到学习当中去。
考点2.动机的概念和功能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教师考编2013真题(2)(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