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成本(元) 300,000 350,000 400,000 要求: (1) 利用简化公式求2004和2005年的经营杠杆系数。
依据已知条件,可以计算出各年的贡献边际和利润: 2003年的贡献边际=50*12000=600000(元) 2003年的利润=600000-300000=300000(元) 2004年的贡献边际=40*12500=500000(元) 2004年的利润=500000-350000=150000(元) 2005年的贡献边际=55*12000=660000(元) 2005年的利润=660000-400000=260000(元) 2004年的经营杠杆系数=600000/300000=2 2005年的经营杠杆系数=500000/150000=3.33
(2) 预测2006年的经营杠杆系数。
预测的2006年的经营杠杆系数=660000/260000=2.54
(3) 假设2006年预计销售量变动率为5%,预测2006年的利润变动率和利润额。
预测的2006年利润变动率=产销量变动率*经营杠杆系数=5%*2.54=12.7% 预测的2006年利润额=260000*(1+12.7%)=293020(元)
第六章 计算分析题 1.已知:某企业组织多品种经营,其中有一种变动成本率为80%的产品于2005年亏损了100万元,其完全销售成本为1100万元。假定2006年市场销路、成本水平不变。
要求:计算亏损产品2005年的销售收入、变动成本和贡献边际,并用指定的决策方法就以下不相关的情况为企业做出有关该亏损产品的决策,并说明理由。 (1) 假定2006年企业与该亏损产品有关的生产能力无法转移。利用直接分析法作出2006
年是否继续生产该产品的决策。
利用直接分析法进行决策:
因为该亏损产品2005年的销售收入1000万元大于变动成本800万元,该亏损产品2005年的贡献边际200万元大于零,该亏损产品2005年的变动成本率80%小于1。 所以2006年应当继续生产该产品,否则企业将多损失200万元的利润。
(2) 假定2006年企业与该亏损产品有关的生产能力可用于临时对外出租,租金收入250
万元。计算相关方案的机会成本,并利用直接分析法做出2006年是否继续生产该产品的决策。
继续生产亏损产品的机会成本为250万元。 利用直接分析法进行决策:
因为该亏损产品2005年的贡献边际200万元小于机会成本250万元,所以2006年应当停止生产该产品,否则企业将多损失50万元的利润。 (3) 假定条件同(1),但企业已具备增产50%该亏损产品的能力,且无法转移。利用直
接分析法做出2006年是否应当增产改产品的决策,并利用差别损益分析法对决策结论进行验证。
利用直接分析法进行决策:
因为在剩余生产能力无法转移的情况下,只要不应当停产,就应当增产,所以应当增产该亏损产品。依题意,编制差别损益分析表如下
差别损益分析表 单位:万元
方案 项目 相关收入 相关成本合计 其中:增量成本 增产50% 不增产 差异额 1000×0.5=5000 400 800×0.5=400 差别损益 0 0 0 +500 +400 - +100 因为差别损益为+100万元,所以应当增产亏损产品,这样可以使企业多获得100万元的利润。
可见,差别损益分析法的决策结论与直接分析法的决策结论完全一致。 (4) 假定条件同(2),但企业已具备增产50%该亏损产品的能力,且无法转移。利用相
关损益分析法在增产该产品、不停产也不增产和停止生产该产品3个备选方案中做出决策。
依题意,编制相关损益分析表
相关损益分析表 单位:万元 方案 项目 相关收入 相关成本合计 其中:增量成本 机会成本 相关损益 增产50% 不增产也不停产 停产 1000×(1+0.5)=1500 1450 800×(1+0.5)=1200 250 +50 1000 1050 800 250 -50 0 0 0 0 0 增产方案的相关损益最大,为+50万元;其次是停产方案,为0;最次是不增产也不停产,为—50万元。因此应当增产亏损产品。
2.已知:某企业只生产一种产品,全年最大生产能力为1200件。年初已按100元/件的价格接受正常任务1000件。该产品的单位完全生产成本为80元/件,固定生产成本为25000元。现有一客户要求以70元/件的价格追加订货。
要求:计算该产品的单位固定生产成本和单位变动生产成本,并考虑以下不相关的情况,用指定的方法为企业作出是否接受低价追加订货的决策,并说明理由。 单位固定生产成本=25000/1000=25 元/件 单位变动生产成本=80—25=55 元/件
(1) 剩余能力无法转移,追加订货量为200件,不追加专属成本,判断能否利用直接分
析法做出是否接受低价追加订货的决策,如果可以请作出决策。
判断:因为绝对剩余能力无法转移,追加订货量200件等于绝对剩余能力(=1200—1000),又不追加专属成本,所以可以断定符合利用直接分析法进行决策的条件。 利用直接分析法进行决策:
因为特殊价格70元大于单位变动生产成本55元,所以可以接受此项追加订货量。
(2) 剩余能力无法转移,追加订货量为200件,但因有特殊要求,企业需追加1000元专
属成本,利用差别损益分析法作出是否接受低价追加订货的决策。
差别损益分析表 单位:元 方案 项目 相关收入 相关成本合计 其中:增量成本 机会成本 接受追加订货 拒绝追加订货 差异额 70×200=14000 12000 55×200=11000 1000 差别损益 0 0 0 0 +14000 +12000 — — +2000 因为差别损益指标为+2000元,所以应当接受此项追加订货,这可使企业多获得2000元的利润。
(3) 同(1),但剩余能力可用于对外出租,可获租金收入5000元,利用差别损益分析法
作出是否接受低价追加订货的决策。
依题意,编制差别损益表
差别损益分析表 单位:元 方案 项目 相关收入 相关成本合计 其中:增量成本 机会成本 接受追加订货 拒绝追加订货 差异额 70×200=14000 16000 55×200=11000 5000 差别损益 0 0 0 0 +14000 +16000 — — —2000 因为差别损益指标为—2000元,所以应当拒绝此项追加订货,否则将使企业多损失2000元的利润。
(4) 生育能力无法转移,追加订货量为300件:因有特殊要求,企业需追加500元专属
成本,利用差别损益分析法作出是否接受低价追加订货的决策。
依题意,编制差别损益分析表如下。
差别损益分析表 单位:元
方案 项目 相关收入 相关成本合计 其中:增量成本 机会成本 专属成本 接受追加订货 拒绝追加订货 差异额 70×300=21000 21500 55×200=11000 100×(300-200)=10000 500 差别损益 0 0 0 0 0 +21000 +21500 — — — —500 因为差别损益指标为—500元,所以应当拒绝接受此项追加订货,否则将使企业多损失500元的利润。
3.已知:某企业尚有一定闲置设备台时,拟用于开发一种新产品,现有A、.B两个品种可供选择。A产品的单价为100元/件,单位变动成本为60元/件,单位产品台时消耗定额为2小时/件,此外,还需消耗甲材料,其单耗定额为5千克/件:B品种的单价为120元/个,单位变动成本为40元/个,单位产品台时消耗定额为8小时/个,甲材料的单耗定额为4千克/个。假定甲材料的供应不成问题。
要求:用单位资源贡献边际分析法作出开发哪个品种的决策,并说明理由。
依题意,受到限制的资源为设备台时,利用单位资源贡献边际分析法作决策时,应比较开发不同品种的单位台时所创造的贡献边际指标大小:
生产A品种的单位台时贡献边际=(100—60)/2=20(元/台时) 生产B品种的单位台时贡献边际=(120—40)/8=10(元/台时)
因为生产A品种的单位台时贡献边际20大于生产B品种的单位台时贡献边际10,所以应当开发A品种。
注意:如果计算方单位甲材料所创造的贡献边际指标,则结论恰好相反,但甲材料不属于受到限制的资源,不能比较这个指标。
4. 已知:某企业每年生产1000件甲半成品。其单位完全生产成本为18元(其中,单位固定性制造费用为2元),直接出售的价格为20元。企业目前已具备将80%的甲半成品深加工为乙产成品的能力,但每深加工一件甲半成品需要追加5元变动性加工成本。乙产成品的单价为30元。假定乙产成品的废品率为1%。
要求:请考虑以下不相关的情况,用差别损益法为企业做出是否深加工甲半成品的决策,并说明理由。
(1) 深加工能力无法转移 依题意,编制差别损益分析表如下
差别损益分析表 单位:元 方案 项目 相关收入 相关成本合计 其中:加工成本 将80%的甲半成品深加工成为乙产品 30×1000×80%×(1—1%)=23760 4000 5×1000×80%=4000 差别损益 直接出售甲半成品 差异额 20×1000×80%=16000 0 0 +7760 +4000 — +3760 决策结论:应当将80%的甲半成品深加工为乙产品,这样可以使企业多获得利润3760元 (2) 深加工能力可用于承揽零星加工业务,预计可获得贡献边际4000元。 依题意,编制差别损益分析表
差别损益分析表 单位:元 方案 项目 相关收入 相关成本合计 其中:加工成本 机会成本 将80%的甲半成品深加工成为乙产品 30×1000×80%×(1—1%)=23760 8000 5×1000×80%=4000 4000 差别损益 直接出售甲半成品 差异额 20×1000×80%=16000 0 0 0 +7760 +8000 — — —240 决策结论:应当直接出售甲半成品,否则会使企业多损失240元的利润。
(3) 同(1),如果追加投入4500元专属成本,可使深加工能力达到100%,并使废品
率降低为零。
依题意,编制差别损益分析表
差别损益分析表 单位:元 方案 项目 相关收入 相关成本合计 其中:加工成本 专属成本 将80%的甲半成品深加工成为乙产品 30×1000=30000 9500 5×1000=5000 4500 差别损益 直接出售甲半成品 差异额 20×1000=20000 0 0 0 +10000 +9500 — — +500 决策结论:应当将全部甲半成品深加工为乙产成品,这样可以使企业多获得500元的利润
5.已知:某企业每年需用A零件2000件,原由金工车间组织生产,年总成本为19000元,其中,固定生产成本为7000元。如果改从市场上采购,单价为8元/件,同时将剩余生产能力用于加工B零件,可节约外购成本2000元。
要求:利用相关成本分析法为企业做出自制或外购A零件的决策,并说明理由。 依题意,编制相关成本分析表
相关成本分析表 单位:元 方案 项目 变动成本 自制A零件 外购A零件 19000-7000=12000 8×2000=16000 机会成本 相关成本合计 2000 14000 — 16000 决策结论:应当安排自制A零件,这样可使企业节约2000元成本。
6.已知:某企业常年生产需用的B部件以前一直从市场上采购。已知采购量在5000件以下时,单价为8元/件;达到或超过5000件时,单价为7元/件。如果追加投入12000元专属成本,就可以自行制造该部件,预计单位变动成本为5元/件。
要求:用成本无差别点法为企业做出自制或外购B部件的决策,并说明理由。
依题意,当B不见得需要量在0~5000件的范围内,自制方案的固定成本为12000元,单位变动成本为5元/件;外购方案的固定成本为0,单位变动成本为8元/件。当B部件的需要量大于或等于5000件时,自制方案的固定成本和单位变动成本均不变,但外购方案的单位变动成本改变为7元/件。
这就需要计算两个成本无差别点:
成本无差别点业务量1=(12000—0)/(8-5)=4000件 成本无差别点业务量2=(12000—0)/(7-5)=6000件 设B部件的实际需求量为X,则决策结论如下: 当0≤X<4000件时,应该外购; 当40000
当X=4000或6000时,自制或外购均可以。
7.已知:某公司只生产甲产品,甲产品产量为500件时的有关成本费用资料如下,直接材料20000元,直接人工11000元,变动性制造费用12000元,固定性制造费用10000元,管理及销售费用1800元。已知该公司计划实现30000元的目标利润。、
要求:
(1) 分别计算完全成本法下的单位产品生产成本和成本毛利率指标。
完全成本法下的单位产品生产成本=(20000+11000+12000+10000)÷500=106元/件 成本毛利率=【(30000+1800)/53000】×100%=60%
(2) 分别计算变动成本法下的单位变动生产成本和变动成本贡献率指标。 变动成本法下的单位产品生产成本=(20000+11000+12000)÷500=86元/件 变动成本贡献率=【(30000+1800+10000)/43000】×100%=97.21%
(3) 分别按完全成本法和变动成本法下的成本加成定价法确定目标售价(最终结果
保留小数点后一位小数)
在完全成本法下:
按成本加成定价法确定的目标售价=106×(1+60%)=169.6元/件 在变动成本法下:
按成本加成定价法确定目标售价=86×(1+97.21%)=169.6元/件
8.已知:某企业拟定生产经营一种产品,预计的单位产品完全生产成本为70元/件,单位变动生产成本为60元/件,要求的销售毛利率为30%,生产阶段的贡献边际率为40%。
要求:分别按两种成本法计算模式下的收益比率定价法为该产品进行定价。 完全成本法下的价格=70÷(1-30%)=100元/件 变动成本法下的价格=60÷(1-40%)=100元/件
9.已知:某产品按每件10元的价格出售时,可获得8000元贡献边际,贡献边际率为20%,企业最大生产能力为7000件。 要求:计算单位变动成本,并分别根据以下不相关条件利用利润无差别点法作出是否调价的决策。单位变动成本=10×(1-20%)=8元/件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管理会计计算题及答案(3)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