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梯形结构形式填筑。 ②路堤与桥台过渡段填筑
a.过渡段路堤应与桥台锥体和相邻路堤同步填筑
b.台后2.0m范围外大型压路机能碾压到的部位压实标准应满足基床以下及基床底层相应部位的验收标准。
c.大型压路机碾压不到的部位及在台后2.0m范围内,用小型振动压实设备进行碾压,填料的松铺厚度不大于20cm。 (2)路堤与横向构筑物过渡段施工方法
①横向结构物两端的过渡段填筑必须对称进行,并应与相邻路堤同步施工。
②涵洞顶部两端大型压路机能碾压到的部位,其填筑施工应符合验标的有关规定;靠近横向结构物的部位,应平行于横向结构物进行横向碾压。大型压路机碾压时,不得影响结构物的稳定。
③横向结构物的顶部填土厚度小于1m时,不得采用大型振动压路机进行碾压。
④大型压路机碾压不到的部位应用小型振动压实设备分层进行碾压,填料的松铺厚度不宜大于20cm。 (2)施工要点
过渡段的质量控制要点:
施工工艺、机具设备、层厚控制;填料质量及均匀性控制、边坡平顺及压实控制、沉降观测、检测频次与数量。
①横向结构物两端的过渡段填筑必须对称进行,并应与相邻路堤同步施工。
②靠近结构物两侧2m以内及横向结构物的顶部填土厚度小于1m时,必须使用小型振动机碾压。 (3)施工注意事项
①横向结构物两侧必须对称填筑,在填筑过程中注意作好防排水工作,每层均应做好横向人字坡和纵向排水。
31
②基坑底面以下部分回填混凝土,并保证基坑底部与侧壁之间密实、无虚土。
4.4.3.过渡段施工质量验收标准
(1)基床表层以下过渡段级配碎石填筑质量验收标准
填料 级配碎石或级配砂砾石 ≥150 压实标准 地基系数K30(Mpa/m) 动态变形模量Evd(Mpa) 孔隙率n(﹪) ≥40 <28
(2)过渡段填筑的允许偏差、检验数量及检验方法
序号 1 项 目 允许偏差 +50mm 0mm 不小于设计值 〒0.5% 不大于15mm 〒30mm 施工单位检验数量 没过渡段抽样检验3点 每过渡段每检测层抽样检验2点 每过渡段抽样检验2个断面 每过渡段抽样检验5点 每过渡段每侧抽样检验6点 检验方法 尺 量 尺 量 坡度尺量 2.5m直尺量测 水准仪 中线至路肩 边缘距离 2 宽 度 3 横 坡 4 5 平 整 度 边坡坡率(偏陡量)
4.5.路基沉降变形监测
路基施工按设计要求进行路基面沉降观测、基底沉降观测、水平位移检测。基底沉降观测装臵采用沉降板观测装臵;位移边桩采用1m长、直径0.1m的木桩,木桩打入地下0.7m,桩中心钉一小圆钉。
32
沉降观测采用二等几何水准测量,使用DiNi0.3电子水准仪观测,观测精度不低于1mm;位移桩采用DTM532全站仪观测,观测精度不低于1mm。
填土过程中,根据观测结果整理绘制“填土高-时间-沉降量”关系曲线图,分析土体的侧向位移值及其发展趋势,判断地基的稳定性。位移桩及沉降板在施工期间填筑高小于2m时每两天进行一次观测,填筑高度大于2m后每天进行一次观测,在沉降量突变的情况下,每天须观测2~3次。如果两次填筑间隔时间太长,每3天至少观测一次。路堤经过分层填筑达到预压高程后,在预压期的前2~3个月内,每5天观测一次;三个月后7~15天观测一次;半年后一个月观测一次,一直观测到设计要求的时间。
路基填筑至设计标高,在路肩设观测桩,与边桩和沉降同步进行观测,通过测量路肩观测桩的高程变化,确定路基面的沉降量。观测资料须齐全、详实、规范、符合设计要求,并及时整理、汇总分析。
本段路基纵向每隔100m在两侧坡脚外2.0m、10.0m处设臵位移观测桩,根据沉降观测控制填土速率、记录填筑期及放臵期的沉降量。沉降观测结果:路基中心沉降观测值每日不得大于10mm,边桩水平位移每天不得大于5mm。一般地段工后沉降不大于200mm,桥路过渡段不大于100mm。
4.6.路基成型整修
路基整修包括:路基面的排水横坡、平整度和边坡等整修内容。 4.6.1.分层填筑路堤时,路基两侧各加宽30cm,路肩采用斜向进退碾压法碾压。对路基两侧加宽部分边坡整修应在路堤本体最上一层施工时进行,整修时按设计规定的坡度采用人工挂线自上而下清刷。对于设计有绿化要求的坡面整修,按设计规定的坡度采用人工挂线自上而下清刷成坡后,再用人工夯拍,种植植被。
4.6.2.路基面平整度、横向排水坡整修:当路基层面整平、顺坡补填厚度小于10cm 时,应采用人工将压实层翻挖至少10cm深,再补填压实。
整修完成后的路基外观质量应符合相应部位的质量标准。 4.7.路基防护工程
路基防护工程应尽早安排施工并及时快速完成,使其起到防护作用。采用封闭式的坡面防护,在坡面上留泄水孔和伸缩缝。当坡面有地下水出露时,采取引排水措施。需做防护的边坡填土将其充分夯压、确保压实度
33
符合设计要求。浆砌片石护墙高度较大时,在适当高度设平台,分级砌浆。本段路基防护工程包括:浆砌片石全埋式石脚墙、拱型截水骨架、混凝土空心砖结合喷播植草等。
4.7.1.土工格栅
为了保证边坡的稳定和坡面冲刷设计不但采用浆砌片石骨架、混凝土空心砖结合喷播植草等,而且在路基填筑时采用了铺设单向土工格栅。宽为3.0m,每层间距为0.5m,
材料性能:抗拉强度≥25k/Nm。
铺设时不容许有褶皱,应尽量拉紧,必要时用竹钉固定。
铺设土工格栅时,土层表面应平整,不得有坚硬凸出物,严禁碾压机械直接在土工格栅表面上进行碾压。
土工格栅材料摊铺以后应及时填筑填料。
铺设前应对每批产品的性能经国家授权的有资质的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进行检测(不少于3组),产品合格方可铺设。
施工质量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铁路路基土工合成材料应用技术规范》(TB10118-99)之表6.4.2之要求。
用于边坡加固的土工格栅作为工业成品,除应具有产品合格证和符合设计要求外,其使用和铺设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按照设计文件向生产厂家订制满足设计要求的成品,以方便现场铺设,提高工效。
土工格栅与分层路堤填筑同步施工,沿线路纵向搭接不少于30cm,上、下层的接缝应交替错开。相错距离不得小于0.5m。
土工格栅分层埋设于路堤边坡范围内,土方填筑碾压时应注意避免对格栅造成的损伤。倾卸填筑土方不得对格栅形成冲击。
格栅铺设必须展平、拉紧、插钉固定,并保证与路基面密贴,且应与外侧边坡留有20~30cm的间距,以便于刷坡。
土工格栅施工工序为:
清基整平→铺格栅→整平固定→回填→压实→检测 4.7.2.浆砌片石全埋式石脚墙
34
(1)施工方法
①砌体应采用挤浆法分层、分段砌筑。分段位臵宜设在沉降缝或伸缩缝处,各砌块的砌缝应相互错开,砌缝饱满。
②各砌层应先砌外圈定位砌块,并与里层砌块交错连接成一体。定位砌块选用表面较平整且尺寸较大的石料,定位砌块满铺砂浆,不得镶嵌小石块。
③定位砌块砌完后,应先在圈内底部铺一层砂浆,其厚度应使石料在挤压安砌时能紧密连接,且砌缝砂浆密实、饱满。砌筑腹石时,石料间的砌缝应相互交错、咬搭,砂浆密实。石料不得无砂浆直接接触,也不得干填石料后铺灌砂浆;石料应大小搭配,较大的石料应以大面为底,较宽的砌缝可用小石块挤塞。挤浆时可用小锤敲打石料,将砌缝挤紧,不得留有孔隙。
(2)控制要点
①定位砌块表面的宽度不得大于4cm。砌体表面与三块相邻石料相切的内切圆直径不得大于7cm,两层间的错缝不得小于8cm。 ②填腹部分的砌缝宜减小,在较宽的砌缝中可用小石块塞填。 4.7.3. 拱型截水骨架防护
骨架护坡施工顺序:坡面处理→施工放线→开挖基槽→坐浆→铺砌片石→种植植被→清理坡面→养生→勾缝/搓缝
施工方法:采用人工开挖基槽,砂浆拌合机拌浆,人工铺砌,其材料工艺要求与浆砌片石护坡基本相同。
进行骨架防护施工时需注意如下事项:
基槽必须带线开挖,以保证骨架几何图案美观大方且符合设计要求。 由于骨架砌体断面尺寸小,工后需要隐蔽,容易造成厚度不足的质量通病,故施工过程中须旁站监督。
所用砂浆配合比经试验确定,砂浆稠度锥体沉入度控制在50~70mm范围内,现场监控以用手捏成团不散为宜。
采用挤浆法砌筑,严禁灌浆砌筑。砌体砂浆必须饱满,勾缝应美观。 4.7.4.铺砌混凝土空心砖护坡
35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沪杭线正线路基施工方案(7)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