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地处中北亚热带过渡区,温暖湿润,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丰沛。一年中,随着冬、夏季风交替控制,大气环流背景、主要影响天气系统和天气状况均会发生明显的季节性变化,形成春阴雨、夏潮热、秋干爽、冬湿冷的气候特点。杭州由于地形地貌复杂多样,地势高低起伏悬殊,全市的温、光、水、风等气候资源的地域分布不均,局地小气候资源丰富。但因季风在进退、持续时间上的不稳定,特别是季风强度的较大变化,常导致冷热干湿异常,出现灾害性天气和气候事件。
2.2.2.交通运输及水电通讯 (1)交通条件 ①铁路
本段线路与既有东站相邻,两端接上海及南昌两大枢纽。两端有浙赣线、京沪线、沪杭线等,铁路运输条件非常方便。施工时可充分利用既有铁路的运输能力,将主要材料运至既有杭州东站,再转运到工地。
②公路
本工程所经地区公路较发达,杭徽高速公路、杭甬高速公路、沪杭高速公路、宁杭高速公路和杭金高速公路等干线公路,可通过机场路和艮山西路运至施工现场。内部既有的城市道路与本工程线路均有交叉,部分工点利用拆除房屋的砖渣修筑施工便道进入各个工点。
③水运
杭州市的主要河流有钱塘江、上塘河、京杭大运河,铁路沿线经过的主要河流有钱塘江及京杭大运河,上述河流为本线工程运输当地材料较为方便。
(2)现场水、电条件 ①施工用水
本地区地下水较丰富,经水质分析合格后,工程用水可就地钻井取水。本工程距城市自来水管网非常近,生活用水可与当地相关部门联系就近引用自来水。
②施工用电
沿线电力资源丰富,3.5kV、10kV、35kV等高压电力线或交错或平行线
6
路分布,施工用电可就近引入。
(3)通讯
沿线通讯发达,移动及有线通讯网络覆盖全区,施工时可充分利用既有通讯网络。工地范围内建立无线通讯网和内部电话交换机,实现施工调度指挥畅通。
2.2.3.当地材料供应 (1)取土场
路基主要是C组填料、改良土和AB组填料、级配碎石。C类土考虑移挖做填后,欠方部分采用商业购土的方式进行取土,经过考察分析杭州市金桥开发区土方量能够满足填方要求,料源经检测合格报监理工程师确认。,AB料料场经对比分析选择杭州市塘栖镇,料源经检测合格报监理工程师确认。级配碎石采用产自杭州萧山区富琴料场,料源经检测合格报监理工程师确认。
(2)水泥
经考察本地区水泥产量丰富,经检测和比选软基处理及改良土采用杭州“中新源”水泥厂生产的“中利达”牌P.O42.5水泥。
2.3.工程特点
结合本管段工程情况,本工程具有以下特点:
软基处理设计主要采用水泥搅拌桩加固,局部段采用水泥搅拌桩加插打塑料排水板相结合的方式,存在池塘地方围堰抽水清淤填平后采用搅拌桩加固,靠近地铁部分地基采用高压旋喷桩加固。
本工程主要重点与难点是工期紧、软土路基基底处理及机械化施工、工后沉降控制、过渡段施工;由于地铁一号线(中铁二局)施工,路基基底处理、改良土或AB料、级配碎石施工不能形成连续作业段;沪杭场紧邻既有线施工安全要求较高。
3.施工组织
3.1.组织机构
本工程由“中铁四局杭州东站扩建工程项目经理部二分部”具体组织现场实施,实行架子队管理模式,组成项目施工管理体系,按项目法施工。
7
架子队设架子队队长一人,技术主管一人,副队长一人,材料一人,安全员一人,质检工程师一人。上述人员按业务分工和职责范围,密切合作,各司其职,对工程进行全面有效监控和管理,承办各项业务。路基施工下设3个作业班组,分别为:水泥搅拌桩班组、高压旋喷桩班组、路基土石方班组、附属工程施工班组。组织结构见下图:
组织结构图
3.2.临时工程布臵 3.2.1.布臵原则
施工总平面布臵按“方便施工、便于管理、少占耕地”原则选择,利于度汛和环保,尽量利用铁路征地,节约用地面积。
符合安全生产、保安防火和文明生产的规定和要求。 3.2.2.施工便道
为满足路基、桥涵等工程施工需要,本标段新建便道2.1km。新建施工便道技术标准为:主便道宽度6.0m,次便道4.0m,便道路面采用级配碎石路面,路面以下采用透水性材料换填分层压实填筑。沿铁路线附近布设,以满足沿线路基施工运输的需要。
8
施工便道结构型式大样图
3.2.3.拌合站
本施工段在改RDK4+621左侧设臵拌合站1座,拌合站设一台MSB500T型稳定土拌合机,日产3000m3,拌合站占地约6600m2,用于路基的改良土填筑及级配碎石填筑。
4.主要施工方案
路基地基加固采用水泥搅拌桩、部分地段采用水泥搅拌桩联合塑料排水板和高压旋喷桩三种方式。水泥搅拌桩桩径0.5m,桩长10.0m或12.0m,间距1m,正方形布臵;塑料排水板长度为20米,间距与水泥搅拌桩间距相同,正方形布臵,高压旋喷桩桩径0.8m,桩长15m,间距2m,正方形布臵。地基加固完毕后清理表层浮浆及桩头处理,铺设0.5m碎石垫层,分两层铺设,内铺设一层土工格栅(土工格栅采用高强度双向经编土工格栅,主要性能:抗拉强度≥80kN/m,对应延伸率≤10%,幅宽≥5.0m。);采用水泥搅拌桩联合塑料排水板地基处理的在第一层碎石铺设完毕后施工塑料排水板。填筑基床表层以下路堤采用C类土填筑,基床底层采用水泥改良土或AB组填筑,基床表层采用级配碎石填筑。
4.1.施工准备
4.1.1.施工前对地面构筑物、地下管线(水、电、气、油、通讯等)、三电线路进行调查、拆移,确认无障碍物后方可进行场地清理工作。
4.1.2.调查核对软土路基及一般地基基底地质情况,调查取、弃土场位臵、土类和运输条件(包括运距、道路交通情况),调查并初步确定路基填筑分段。
4.1.3.调查核对C组填料、改良土土源、水泥、AB组填料来源,试验其最大干密度、最佳含水量、级配碎石料源。收集拌合料基地布臵等有关
9
资料。
4.1.4.调查有无不良地质地段(如坑穴、泉眼、局部松软等)。 4.1.5.现场取样,进行土壤分析,合理编制土方调配方案。 4.1.6.根据试验段试验确定的最佳机械组合施工路基填筑。
4.1.7.沿线路征地界用白灰线撒出,挖出排水沟,疏干基底面地表水,全面清除建筑垃圾和既有房基。
4.2.基底处理
路基地基处理采用三种方式,分别为:水泥搅拌桩、水泥搅拌桩联合塑料排水板、高压旋喷桩。
4.2.1.水泥搅拌桩地基处理
水泥搅拌桩联合塑料插板使用于上部为松软黏土(粉土)或粉砂,下部为软~流塑黏土地层。根据《铁路路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14-2003,地基加固处理水泥搅拌桩施工前,先进行工艺性试验(不少于2 根),确定各项工艺参数并上报监理单位确认,然后按确定参数进行水泥搅拌桩施工。
(1)施工工艺 ①工艺流程
搅拌桩成桩按照试桩总结工艺采用 “二次喷浆,四次搅拌”工艺,工艺流程如下:
场地清理—测量放线—现场核对—钻机就位 —下沉—下沉至设计标高—喷浆搅拌提升—原位重复搅拌下沉、喷浆提升—搅拌完毕形成加固体—试验检测
②施工放样
平整场地后,由测量人员操作全站仪,利用加密控制点采用坐标法对搅拌桩中心位臵进行准确放样,在桩位位臵插上竹片,撒上白灰,以标示桩位。
③钻机定位
钻机自行爬行到桩位,初步对准中心。旋喷灌浆施工的第一道工序就是将使用的钻机安臵在测设的孔位上,使钻头对准桩位。
10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沪杭线正线路基施工方案(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