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测量长心轨股道的道岔全长,确定可动心轨辙叉纵向位置; ? 依据直股方向确定可动心轨辙叉位置的正确性; ? 其余垫板件摆放与连接;
? 转辙器部分轨距调整、密贴调整; ? 导轨连接,扣压件安装; ? 支距、轨距调整;
? 可动心轨辙叉密贴及轨距调整; ? 护轨安装与调整;
? 道岔总体水平、方向调整; ? 台板与尖轨(心轨)密贴调整; ? 辊轮系统安装与调整。 2.4 扣件的组装
扣件的组装原则上应按规定号数放置轨距块,如个别位置处需要调整轨距,允许选用设计给定的其他号数轨距块;采用带螺栓紧固的扣压件时应通过扭矩扳手按规定扭矩紧固。螺栓螺母的拧紧扭矩要求为:
在有润滑的条件下,普通M24的螺母拧紧扭矩不小于250N2m,普通M27的螺母拧紧扭矩不小于470N2m;高强度M24的螺母拧紧扭矩不小于780N2m,高强度M27的螺母拧紧扭矩不小于980N2m。
2.5 岔枕的组装
岔枕装卸、运输时应采用专用机具进行,并符合相关技术条件的要求。厂内预铺摆放岔枕时按编号顺序依次排放。位置偏差不应大于±3mm。连接岔枕螺栓时,先用手入扣,然后采用专用扳手拧入套管中。
3. 道岔铺设时应注意的事项
有碴、无碴轨道道岔的主体结构在宏观上没有明显的不同,主要区别在于扣件系统和轨下基础存在较大区别。客运专线道岔与既有道岔在铺设阶段的最大不同在于技术指标的提高,而这些指标的提高也是道岔铺设中的难点。根据客专道岔厂内整体组装的经验,现场铺设应注意以下几点:
3.1岔枕水平及位置控制
岔枕水平是比较难以控制的因素,作为道岔铺设基础,在理论上应进行精细调整,实际上受铺设各方面因素影响,岔枕的各方向很容易发生变化。
(1)岔枕水平控制
由于岔枕的平面度、岔枕的弯曲和扭曲,垫板及垫层的偏差积累等原因,岔
- 10 -
枕的平面度一旦达不到要求。在铺设时,要通过控制岔枕平面度来控制轨顶面的水平是难以实现的,所以只能通过钢轨顶面的水平控制道岔水平。在道岔水平控制过程中,建议现场铺设时增加钢轨与基础间的直接定位、限位点。确保铺设质量的保持。
(2)岔枕位置控制
岔枕的铺设方向、间隔、方正控制是道岔铺设的基础,也是铺设必不可少的一步,但是由于无碴道岔(包括有碴道岔)岔枕自身的重量和结构,稳定性较差,在道岔调试过程中经常发生变化,为此现场铺设必须对岔枕的横向、纵向进行严格限位。同时组装胎具的制作和应用必须考虑道床钢筋穿入、捆扎以及浇注混凝土等项作业的影响,特别是浇注前组装胎具拆除后道岔的状态保持措施必须提前考虑和进行验证。
3.2道岔位置、标高、方向
现场铺设与道岔制造厂内的整组组装有很大不同。厂内组装主要考虑道岔本身的质量状态,而现场铺设需要考虑站场布置、道岔中心位置、道岔方向、标高等多项因素。为减小铺设过程的调整量,在铺设之初即采用精确测量方法,确定道岔中心位置、道岔方向和道岔基标。道岔初联后要及时调整道岔标高和方向、枕木位置及方正,否则精调难以进行。简而言之,就是对上述各项指标在初期要做到调整一步到位。在各项调整过程中,注意上述指标的控制和调整。由于在轨件装卸、道岔方向、轨距、支距、间隔、线型、密贴等各项调整中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一些加力措施,因而要求铺设组装胎具具有较好的定位与限位措施,同时要保证一定的刚度和强度。 3.3可动心轨辙叉调整
可动心轨辙叉为组装件供应,在道岔加工工厂已调出合格状态。正常情况下不会产生硬性变形,但整组辙叉毕竟为柔性体,方向、高低、角度的少量变化还会产生,因而调整不可避免。可动心轨辙叉的调整主要有:轨头密贴调整、心轨线型调整和心轨轨底与台板缝隙调整。 ? 心轨线型与密贴调整
从厂内组装情况看,辙叉的方向在铺装时变化较大,因而心轨直线度和密贴等相关项点,变化较大。因此在铺设时必须重新调整。直线度必须结合道岔方向
- 11 -
进行调整,同时直线度与密贴调整同时进行。切记不可单独进行密贴调整。安装电务前后会有一定变化,在这种情况下,应以保证线型为主,调整密贴。
在调整难度较大时,可对长短心轨连接螺栓放松重新组装,可有效解决密贴与线形的问题,但必须有技术人员在场指导进行。由于工厂组装状态与现场会有些不同,可能会使框架尺寸和方向产生一些问题,我们虽然不严格限制对心轨和翼轨的修磨,但要绝对慎重,因为修磨有可能造成永久性的缺陷。立足于调整是主要思路。
? 台板与心轨轨底密贴调整
该项点是调整的一个难点,但由于辙叉处于组装状态,在道岔制造厂内已完成此部分调整,正常情况下调整难度不大。由于运输、装卸原因造成的不密贴应尽量恢复原状态,特殊情况需针对具体状况进行针对性的调整。 3.4转辙器调整
转辙器是重点调整部位之一,也是问题比较集中的部位之一。 ? 密贴调整
密贴调整是道岔调整的常见问题,各路局站段及施工单位有着丰富的经验,应该问题不大。 ? 直线尖轨直线度
直线尖轨直线度由于受不足位移影响,实现起来难度较大,最低限度在施以外力的作用下得到保证,从厂内组装经验看,尖轨不足位移应控制在2mm以内。 ? 密贴调整
该项点影响因素很多,同时目前不能实现包容公差控制,因而是组装调整的重点,一般情况下初期调整较为容易。但在细调过程中会有较大反复。在调整过程中,要时刻注意高程及轨距等形位尺寸的控制,应该配备水准仪进行控制。调整时要对尖轨与滑床台板的总体状况综合考虑,首先对尖轨与台板的总体密贴状况进行测试,找出缝隙最大点和完全密贴点,然后判断尖轨问题或是垫板组件问题。
在此工序中,切记不要按垫板顺序逐一调整。否则会造成密贴调整难以进行的状况。首先解决密贴过紧且直接影响其他部位密贴的部分台板,为方便调整, 应配备一定数量的轨下调整片,要注意轨下调整片必须放置在轨下胶垫下面。此种方法简单有效,但调整难度较大,调整同时注意钢轨高程的保持,必要时可采
- 12 -
取更换调高垫板或少量降低岔枕高程综合解决。 四、质量控制
在客专道岔的研制中,提出了“道岔制造企业是集成供货主体,对道岔的制造、运输铺设等各环节负总责”的新理念。为了保证整组道岔质量,中铁宝桥股份有限公司质量管理部在客专道岔制造过程中,研究解决出现的各种问题。要求各检测站和专检人员从严控制质量,按技术标准严把每个工序、每个零件,必须保证零部件质量达到客专道岔的标准要求。
? 根据需要制作高精度测量仪器:
根据客专技术条件,制作了高精度的平尺,从而保证了每米0.2毫米的技术要求。根据客专道岔直线度10米弦量不大于1毫米的标准,道岔检查站设计了拉钢丝装置,并在实际工作中应用,满足了要求。根据对称度要求制作了对称度检测样板。根据台板间隙,制作了1:40斜与台板高度检测样板。
? 原材料站和外协件检测站的检验工作
为保证对客专道岔生产所用原材料的质量,原材站于2006年2月5日依照客专线道岔的技术要求和相关标准、进货质量检验计划,严格把关,其中检验60D40高速轨110根、取样试验2套,高强螺栓取样试验8套,弹条取样试验8批次,橡胶垫板61种规格1914块,弹性铁垫板675块,调距块、定位套、滚轮、钢套、盖板等,通过对以上产品的理化性能复验和表面质量、外观尺寸检测,其检测结果全部符合技术要求。
在外协产品检查验收工作中,从1月到5月底,分别对宝桥天元公司、桥源公司、西安东盈铸钢厂、洛阳一拖铸钢厂等单位承制的客专道岔用委外件进行了复验,累计进厂30多批次。80多种规格、11000多件。根据《客专道岔外购件、委外件检验规则》及相关技术标准、图纸进行了认真复验。对不合格品的处理依
据质量管理程序文件规定向生产安全部办理《外协件检验质量不符合通知单》。
在质量管理部做好各项工作的同时,各试制车间加强过程控制,开展了以“自检、互检、专检”为主的质量活动,增强了操作者质量自控意识和自控能力,有效地保证了产品质量。
附:1. 250km/h客运专线道岔检测项点表;
2. 350km/h客运专线道岔检测项点表. 附1:250km/h客运专线道岔检测项点表
- 13 -
道岔组装基本检验项点
序检测项目 号 水平≤2,导曲线不得有反1 道岔铺设水平、高低 超高高低用10m弦量≤2 目视成直线 2 道岔方向 用10m弦量≤1 3 4 5 6 贴 7 8 9 10 板 缝隙≤0.5,不得连续出现11 直尖轨轨底与其余滑床台 缝隙 曲尖轨第一牵引点前与直基本轨密12 贴 13 曲尖轨其余部分与基本轨密贴 14 曲尖轨与基本轨间顶铁缝隙 15 曲尖轨各牵引点前后各一块台板 16 曲尖轨轨底与其余滑床台 缝隙 17 转辙器部分最小轮缘槽 - 14 -
特性 偏差要求(mm) 分类 C C ±1 ±1 ±1 缝隙≤0.2 B A A A B A C A 道岔始端轨距 尖轨尖端轨距 直线尖轨轨头切削起点处轨距 直尖轨第一牵引点前与曲基本轨密直尖轨其余部分与基本轨密贴 直尖轨工作边直线度 直尖轨与曲基本轨间顶铁间隙 直尖轨各牵引点前后各一块滑床台缝隙≤0.5 机加工段0.2,全长1 缝隙≤0.5 缝隙≤0.5 C 缝隙≤0.2 缝隙≤0.5 缝隙≤0.5 缝隙≤0.5 缝隙≤0.5,不得连续出现A B C A C ≥65 A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客运专线道岔制造(3)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