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公共品合作供给的因素分析
内容摘要:本文通过对广西的部分乡镇农村公共品供给状况的调查,分析当前影响农村公共品合作供给的主要因素,以寻求农民合作供给公共品的有效途径。农村公共品合作供给既是现行农村公共财政制度的必然选择,也是村民自治条件下的可行选择。因此,政府的参与至关重要,同时提高农民自身收入水平,并从制度上激励农村精英的工作积极性、增强农村内部凝聚力、提高一致行动能力,都是提高农村公共品合作供给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农村公共品 合作供给 广西
当前在我国农村地区,乡村道路、农田水利及灌溉设施等公共品供给严重不足的现象较为普遍。农村税费改革以后,按照中央政策,农村公共品供给主体是政府、村民,包括自上而下的政府投资,村民“一事一议”、“谁受益谁投资”等方式合作供给。但现实情况是,一方面县、乡一级财政面临沉重的收支压力,对乡镇以下的公共性项目支出基本无力承担;另一方面,从农民自身合作供给公共品的角度看,农民合作意愿不强,合作能力较弱。由于大部分农村公共品供给需要农民合作才能有效解决,因此,探究影响农村公共品合作供给的主要原因,并寻求农民合作供给的有效途径,对于改善我国农村地区公共品供给状况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本文为了解乡镇政府公共事业投资情况,农户对公共品需求、供给情况,并进一步分析影响农村公共品合作供给的因素,选取广西资源、三江、环江、罗城、金秀等7个县16个乡镇63个行政村的183个农户进行调查。
农户调查结果
传统的西方经济学理论认为,公共品由于其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会出现自愿供给不足的情形,因而需要政府介入。但是,有的经济学家却提出了相反的看法(Buchanan,1965;科斯,1974;戈尔丁,1977)。戈尔丁认为,公共品具有消费上“平等进入”和“选择性进入”的特征。“平等进入”指公共品可由任何人来消费,一般为纯公共品;而“选择性进入”指消费者只有在满足一定的约束条件例如付费后,才可以进行消费,如俱乐部产品。由于我国农村的特殊性,农村的公路更倾向于纯公共品,其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程度比较高,因为在我国的绝大多数地方,农村的公路是可“平等进入”的。而农村水利灌溉系统、农村的电网建设则属于排他性比较强,属于俱乐部产品,存在着“选择性进入”方式即排他性技术。
(一)村级道路、农村义务教育及社会治安状况等调查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农村公共品合作供给的因素分析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